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208部分

一世唐人-第208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破军听了却是一扬脖子说道:“先莫管孩儿是否口出狂言,父亲你说,文化知识以何为载体传播?”

    李世民听得一愣,“载体?书册呼?”

    李破军居然嚣张的打了个宾狗,挑眉说道:“然也,四书五经皆以书册为载体传播,那孩儿若是能大量的生产书册,而且成本极低,父亲认为这有没有可能令世家大族伤筋动骨呢?”

    李世民一听,忽的一下睁大了眼睛,“什么?大量生产书册?”

    说罢又是看向李破军,直沉声问道:“细细道来”。

    李破军见状大喜,喝口水直说道:“孩儿年前阅读墨家杂家农家等杂书之时,思得一法,名曰活字印刷术,按照此等方法可以大量印刷书册,而且成本低,一套模具可是重复使用,一套模具,人手材料皆是足够的话,一夜印出数百套《论语》不在话下”。

    李世民听到这儿淡定不了,直定着李破军惊问道:“当真有如此神器?如此做法,快快道来”。

    “此等活字印刷术便是将胶泥烧制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了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

    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如此一来,印刷书籍,甚是快捷方便,效率极高,待日后,书籍印刷多了,普遍天下,百姓皆有书本可读,我就不信这天下寒门学子入仕之后皆投世家大族门下”。

    李破军兴致勃勃的一口气说罢了,兴奋的看着李世民,期待着李世民兴奋的表情,然而李世民听完后却是皱眉深思。

    “父亲,如何?此法是不是绝妙?”李破军好奇的问问,心里疑惑的很,怎的这般反应,印刷术一出,书籍普遍了,百姓有书可以读了,那么世家大族掌握知识的优势便是弱化了啊,怎的这般反应。

    哪里知道李世民被李破军打断深思之后,回神一瞪李破军,直一拍案桌怒道:“哼,绝妙,糊涂,如此一来你撬动的不是世家根基,而是致我李唐皇族于死地”。

    李破军闻言一愣,张目咋舌,什,什么,致皇族于死地?怎么会?

    李世民也是看见了李破军的懵圈,直道:“殊不知民可使由之,却不可使知之。一旦百姓开智,皆学那秦之张楚(陈胜吴广起义成立的政权),汉之黄巾,我大唐何存”。

    李破军听了一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

    这就是愚民政策吗。

    他前世也是听过这个著名的争论,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句意存在很大的争论,这一争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句意不同,对孔子的为政思想评价也是不同。

    由于古汉语没有断句,所以人们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按照不同的断句,对此句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一句读源远流长,文化大革命时更是用来攻击孔子。

    古人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时,一般正面解释。

    意思也就是说: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但是李破军始终认为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才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万世师表,怎么可能提出愚民政策,从孔子的一贯主张来看,孔子不赞成是愚民政策。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把一生中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说出这种话的人怎么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呢?

    当下里李破军便是大笑,李世民见得李破军发神经似的大笑也是冷着一张虬髯脸看着他,等着李破军的言辞,估计如果这回李破军没有说服李世民的言论的话,那他可就要遭殃了。

    只见李破军笑罢,大声说道:“谬论,大谬特谬”。

    见着李世民冷着一张脸,神色不善,李破军也不敢装13了。

    咳嗽几声,赶紧说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或者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的”。说着李破军摇头晃脑的,颇为学者风范。

    哪知道对面的李世民听的是张目咋舌的,这……千年不变的孔圣名言,千年来都是这般理解的,竟然……竟然还有这样的理解的。

    不过……不过似乎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噢。

    也辛亏得李世民不是孔颖达,李纲那等顽固的老头子,没有第一时间骂李破军离经叛道,不愧是一代雄主,当即冷静下来了想着李破军的话。

第三百八十三章:竟是山贼所为() 
383。

    竟是山贼所为

    李破军也知道他的这番话是有多么的离经叛道,是要被世人士子所喷的,但是李破军知道他家“老”头子也不是那般安分顽固的人,所以才敢说的。

    果然,李世民听到李破军这番离经叛道的话,“曲解”圣人名言的话,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大怒,而是皱眉深思。

    半晌,李世民终于出声了,“你说的那件世家大杀器就是在蓝/田制造着?”

    李破军闻言赶紧跳起来,“是啊,所以我才这么急呢,万一那技术和工匠被人给夺取了,那可就不妙了。还有,李然,李林他们也在那儿呢,还有二十精锐呢,万一他们出事了岂非不妙,铁叔可是我李家老人,上回由于孩儿失策,就致使他断了一臂,若是……若是阿然这个独子再有失,那……”。

    李世民闻言忽的一瞪眼,直喝问道:“铁叔?可是以前秦王府分给你的护卫统领李铁?”

    “是啊,怎……”。忽的,李破军好像记起来了,王家欲抢夺陨铁,李铁断臂之事好像还没有跟李世民说呢。

    “李铁如何断臂了?你如何失策?这又是怎生回事?”李世民闻言龙眼圆瞪直喝问道,再加上那抖擞的虬髯,当真是有几分威慑力,就连李破军这般心大胆大之人都是心里一颤,怪不得连房玄龄逢着李世民发怒都是吓的匍匐于地,不敢言语了。

    李破军只得老实回道:“年前蓝/田落下一块天外陨铁,乃世之稀有金料,可锻造神兵宝甲,孩儿便是提前连夜赶去据为己有了,当时,太原王家的人也在,孩儿将其忽悠着驱赶了。留下李铁以及几十护卫守护着陨铁,孩儿便是去西凉了。结果谁知道那王家竟是胆大包天,夜里突袭,致使十余护卫战死,李铁断臂,孩儿担心父亲震怒,一时忘却了将此事告知…………”。

    李世民闻言又是出乎意料的冷静,直冷着一张脸,手指敲打着案桌。

    “你怎知突袭之事是王家所为?”李世民直沉声问道。

    李破军闻言直义愤填膺的说道:“那陨铁只有太原王家的人对其曾有觊觎之心”。

    “混账,那是山贼所为,是流民山贼欲要劫取财货”。李世民一拍桌子直眼神奕奕的说道。

    “山贼怎有制式刀具……山贼……啊,噢,父亲所言极是,山贼凶器可能是劫掠而来”。李破军正想要反驳,忽的,看见李世民那闪烁的目光似乎是明白了什么,立马改口了。

    李世民听了李破军机智的改口了也是微微点头,招招手,将李破军唤到近前。

    李破军好奇的走过去,只见得李世民伸出手指蘸了一点茶水,直在桌上写道:“忍”。

    李破军闻言也是心领神会的点点头。

    李破军又是舔着脸说道:“父亲,那是不是可以解除我的禁令,让我去蓝/田一探究竟?”

    李世民闻言又是脸一板,直喝道:“滚蛋,圣旨岂能朝令夕改,此事休想”。

    李破军又急了,“那李林李然,还有那工匠技术……”。

    李世民直摆摆手粗暴的打断了李破军出宫的幻想。

    “朝廷能人无数,自有人能去,非得你这孺子不可吗?”

    面对李世民一口一个孺子的,李破军也是毫无脾气,他也是不敢有脾气啊。

    “敬忠,唤李君羡前来”。李世民直高声喝道。

    门外王敬忠唱了个诺就疾步而去了。

    不一会儿,玄武门宿卫将军李君羡便是身着那一身闪亮的白袍白甲来了。

    进门粗略瞟了一眼便是拜道:“末将李君羡见过陛下”。礼罢又是朝着李破军拜道:“见过太子殿下”。

    李世民点点头,直吩咐道:“太子在蓝/田白鹿镇有一处产业,只是那处产业似遭山贼劫掠,一月无讯,你领千人前去一探究竟,若是无事便速回,若有事便留待那处守护,一应事物可与李林统领商酌,等五日后太子到来,听候差遣”。

    李君羡闻言面不改色,直正色领命而去。

    李破军也是叹道:“此乃军人之姿,有周亚夫之风也”。

    李世民也是不可否认的点头道:“李君羡的冲阵之能却是大于谋略的”。

    说罢便是转头看着李破军温言说道:“还有事没?”

    李破军一愣,直浑身一个哆嗦,怎的这般温柔,老爹啊,孩儿享受不了你突如其来的温柔!

    忙是摇摇头说道:“没,没事了”。

    静,死一般的寂静。

    “没事还不滚”。李世民忽的咆哮道。

    李破军吓的脖子一缩,匆匆一拜便是跑了。

    李世民看着李破军慌忙出去的背影,忽的一笑,看向后宫掖庭宫的方向,嘴角一扯,嗤笑一声,似是快意之笑。

    而李破军快步离开甘露殿之后,却是没有回东宫,直朝殿后而去,他要去弘文殿,哪儿可是存放着数年来大臣们的上奏折子的。

    他现在反正也是闲的无聊,那傅奕之事好似一个谜团一般,只等着他去揭开,李破军抖擞的走在太极宫后殿里,直感觉自己好似柯南,包青天,狄仁杰附身。

    嗯?狄仁杰?这是个人才,好像是等武则天当政时期才露头的吧,不行,人才不能荒废了,得早些发掘出来效力,可着劲儿榨取他的劳动力,现在应该差不多要出生了吧,可惜,不知道狄仁杰是哪儿的人,只能慢慢打听了。

    嗯?武则天?好像也可能出生了吧,这个知道,那个一脸憨厚像敦实的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应国公武士彟怎的生出来了这般美丽聪明的女儿呢。

    这武士彟可是不简单,当年李渊在太原想要起兵的时候,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已经知觉了,要不是武士彟稳住了王威二人,说不得李渊起义就要夭折了。

    武士彟又是个读书识字有政治抱负的人,青年曾经卖过豆腐,木材等,积累了大量财货,结果这家伙有魄力,不愧是武则天的老子,看着李渊起兵了,也是有眼光,竟是将诺大家财全部捐出去了。

    所以李渊登基后,对这武士彟可谓是非常信任的,加官进爵的,知道武士彟原配妻子也就是武则天的亲生母亲死了之后,李渊还亲自给武士彟安排继室,亲自跟前隋宗室勋贵杨达提亲,让桂阳公主主婚,支出国库负责,这可是万人莫有的殊荣啊。

第三百八十四章:弘文殿() 
384。

    弘文殿

    想到这,李破军不由得想去应国公府一看这位史上的传奇女子了,现在应该才几岁吧,记得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说的是在应国公武士彟死后武媚娘姐妹三个的日子受两位同父异母的兄弟欺凌很是煎熬,现在武士彟还活着好好的呢,时不时就进宫跟李渊唠唠嗑啥的,这事儿先不急。

    过了金水河,看着路边的一栋临河观湖的观赏阁楼,李破军忽的脚步一顿,看着阁楼牌匾上书写的“凌烟阁”三个烫金大字,李破军不由得一笑,二十多年后这栋观景的小阁楼便是名耀天下,名垂青史了。“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