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唐朝当总兵 >

第50部分

回到唐朝当总兵-第50部分

小说: 回到唐朝当总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图披着不像样的蓑衣,冷笑道:“娘。这大冬天的你拿件儿雨天的蓑衣给我穿上顶什么用?”

    薛母道:“你就将就一下吧,一会儿吃完饭,咱们就升起炉子,在屋里好好的暖和暖和。”

    “对了爹。你倒是说啊,堂哥他现在怎么样了?”先图又想起了薛仁贵,不停的追问了起来。

    薛父很是生气的说道:“你堂哥不务正业,终于败了家门,如今正和街上的乞丐一般,不知在哪个墙角冻得发抖呢。”

    听到薛父这么说,先图放心的说道:“奥,他还活着,活着就好。”

    此时武士越想到了些什么。对着先图道:“贤弟,早些听闻皇上得一梦兆,梦中遇到白袍小将潜入梦中。救了梦中遇到危险的皇上,并留下几言诗句,军师徐茂公按其诗意算出此应梦贤臣姓薛名仁贵,家住龙门县。如今正巧你堂哥也唤薛仁贵,巧合的是正如军师所说,家住山西省绛州府龙门县。如此巧合,莫非你堂哥便是皇上要找的应梦贤臣。”

    “应梦贤臣?”薛家二老不解的问道。

    先图紧张的说道:“武兄。你可别瞎说,我堂哥可不是什么应梦贤臣,这只是巧合,你可千万不要对人说起此事。”

    先图想着,薛仁贵一事切不可早早暴露,否则定会被那心胸狭窄的先锋官张士贵所害,虽说这些都是传闻,却也不能不信。

    看到先图如此紧张的表情,武士越开口说道:“既然贤弟都说巧合而已,那便是巧合,贤弟知晓古今之事,为兄定不会乱说的。”

    还好,武士越这次没有再追根揭底的问下去,或许跟上次先图让他发的誓言有关,此时在武士越的内心,先图早已成了未卜的先知。

    原来,这一切是这样的,那日大唐天子李世民平定北番,一路旌旗招展,凯歌阵阵,班师回到了长安。第二天早朝之时,满朝文武朝拜完毕后,只见徐茂公上前启奏道:“微臣启奏陛下,昨夜微臣夜观星象,只见正东方有一派红光冲起,少卿便又有一道黑光追寻,足有四五千里远,臣掐指一算,方知正东方有祸事发起。”

    听闻军师徐茂公所言,李世民道:“爱卿神机妙算,寡人昨晚做得一梦,想起来很不吉利。”

    “偶,皇上莫非也梦到此事?”徐茂公追问道。

    “爱卿,寡人这梦说来也奇,朕梦到自己独自一人骑在马上出营游玩,只见外面桃红柳绿,风景甚好,唯独不见自己的营帐。此时正四处看时,后面来了一人,只见那人红盔铁甲,青面獠牙,手中拿着一把赤铜刀,骑着一匹汗血马,飞快的朝寡人杀了过来。寡人心中惊慌不已,鞭策着马儿向前逃命,可那山路却越来越崎岖,那人一直追着寡人到了一片大海前”。

    李世民讲到此处,仍然心有余悸的打着颤,言语间便稍作停顿了片刻。

    “然后呢皇上?那人仍就不放过你吗?”徐茂公像是听故事一样,好奇的继续追问道。

    只听李世民继续说道:“当时朕已无路可逃,寡人便下马朝海边跑去,可此时却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丝毫不得动弹,寡人想着这次定会死在此人手上。”

    李世民说到这里,朝堂上大臣们全都屏住了呼吸,好像在听一部惊悚的鬼怪故事一样,紧张感加上津津有味儿的样子足可以说明李世民讲的有多么逼真。

    李世民继续说道:“忽然,就在朕以为死定了的时候,便闭上眼睛对天长叹道:‘谁来救我李世民,谁来救我李世民?’话音刚落,只听到身后传来一句:‘陛下不用惊慌,我来救驾了。’只见那人身着白绫战袄,脚蹬坐下白马,手提一把方天画戟,飞一样的用方天画戟将青面獠牙杀死在马下,又一个纵身,便将寡人扯了起来。”(未完待续)

    ps:下午四点第二更上传完毕,请大家及时订阅,收藏!

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机妙算徐茂公() 
听到皇上梦中被人救起,大臣们收紧的心猛然放了下来,只听到朝堂上不停的有人长出一口气,以表达放下了紧张的心情。

    只听李世民继续讲道那个梦:“这时朕高兴不已,忙问道小王兄姓甚名谁,家住何方,愿不愿意随朕回营,也好封王拜侯。可小英雄却不留姓名,飞快的骑上了马,只见海内窜起一条青龙,那青龙张开龙口,这个穿白衣服的小将军便连人带马跳了进去,临走的时候念了一首诗,寡人至今还记忆犹深。”李世民说到此处,嘴角露出了笑容。

    只听徐茂公问道:“不知那位身着白衣的小将军,留下什么诗句来?”

    李世民不假思索的回道:“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小将军说完,便已消失的无影无踪,朕觉得奇异,便哈哈大笑起来,醒来才知这是一梦,未知此梦是凶是吉,还望爱卿分解一下。”

    只见徐茂公低头猛一阵掐指,惊慌失措的神情道:“皇上,据微臣看来,此梦乃是凶中带吉之兆。且说昨晚那道红光,乃是杀气,必有一番血战之灾,可我们这帮老幼大将,恐怕镇压不住那道凶气,还好此时皇上得一祥梦,那白袍小将定是上天派来替我大唐解围之人。”

    听到徐茂公这般解释,程咬金有些不服,道:“徐哥严重了。想我们征战北番三年,可曾吃过一回败仗,这次不过又是一场普通的暴乱。我们这些老将怎么就镇压不住?”

    徐茂公知道程咬金平日鲁莽,说话也是吹牛不打草稿之人,自是没有理会,可众瓦岗英雄岂能罢休,想他们哪个不是身经百战之人,如何经得起徐军师这般贬低,纷纷站出来言明道理。

    徐茂公无奈。只得解释道:“哎呀呀,众大臣不必着急。且听茂公我解释,这次东边作乱,自是不比扫北,想那东边乃是大海。海外番邦多是些吹毛画虎、撒豆成兵之能人,我等老幼大将,敢问哪个会此法术,幸好皇上做得祥梦,乃是上天助我大唐,此应梦贤臣若是寻得,定会平得东海番邦之乱。”

    徐茂公的一番话让李世民双眼放光,却又疑惑不解的问道:“爱卿,此神人只在梦中出现。并未告知他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天下之大。何以寻得着他?”

    皇上的一番话让徐茂公呵呵一笑,胸有成竹道:“皇上,此人已告知咱们他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众朝臣听闻徐茂公这么说,各自在底下议论纷纷,只听皇上道:“爱卿何以见得?”

    只听徐茂公说道:“禀皇上,白袍小将临走之时留下的四句诗意。便是自报了家门。”

    “偶,爱卿不妨细细道来。”

    “第一句他说‘家住遥遥一点红’。那太阳落山不就只剩下一点红了,所以此人必是山西人士,梦中他纵下龙口而去,乃是龙门,听闻山西绛州府有个龙门县,去那里寻他定会找到。”

    “爱卿妙解,这下搜寻的范围缩小到县城,还请爱卿继续道出其余三句诗意。”

    “第二句是‘飘飘四下影无踪’,那自然是天上降雪,下到地上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将雪推到百家姓里,那自然此人定是姓薛。”

    “第三句是‘三岁孩童千两价’,想那三岁孩童怎么值得了这么多钱,定是人贵,也就是此人姓薛名仁贵。”

    听到此处,皇上大叫一声:“妙哉,妙哉,爱卿解释的正合朕的心意。”

    徐茂公继续淡定的推测最后一句诗意道:“第四句是‘保主跨海去征东’,这句已经言明东海之乱,征东定要跨海,这应梦贤臣梦中说要保护陛下跨海去平复东辽。”

    还未听徐茂公解释完,只听李世民站了起来,激动的说道:“爱卿所解甚祥,那寡人的梦岂不是预示着薛仁贵便是平复东辽的合适人选。”

    “没错,皇上英明。”徐茂公回道。

    只听众大臣纷纷叩头,其呼:“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天佑我大唐,天佑我大唐。”

    “没错,天佑我大唐,就连上苍都帮助我李世民,还有什么叛乱不可以平复的,传令下去,命张士贵为三十六路都总管、七十二路大先锋,即日前去山西绛州龙门县招兵买马,此次招募新兵十万整,若有薛仁贵三字前来参军的,立刻告知寡人,并加封他为征东大元帅。”李世民此时高兴的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一连又封了几员征东大将,算是开始准备征东的计划了。

    常言道,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张士贵岂是君子心肠,只见此时朝臣中站出一人,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袍,腰围金带,黑黑的一张丑脸,短颈缩腮,两耳招风,嘴边有几根狗嘴须,手执朝板在胸前,一副小人得志模样道:“启奏陛下,这薛仁贵三字乃是军师强加之意,不可深信,听闻皇上所描述应梦贤臣的模样,臣倒是想起一人,和皇上所描述的一模一样。”

    徐茂公站在一旁静静的听着,并没有上前反驳,只听皇上说道:“张爱卿想起何人?快快道来。朕倒要看看,是不是朕的应梦贤臣。”

    “回禀皇上,臣的小婿何宗宪,平日喜爱穿白,惯用方天画戟,力大无穷,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若他去征东,那一样可以平复东辽番邦。”张士贵夸夸其谈的说着,众元老大臣一阵唏嘘。

    “既然这样,敢问爱卿的小婿身在何方?”李世民问道。

    张士贵说道:“小婿正在家中休养。”

    “传朕旨意,速速将何宗宪宣来。”李世民下令道。

    没一会儿,何宗宪来到殿前,叩首作揖道:“小臣何宗宪参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细细看来,竟发现眼前的何宗宪确实和梦中的应梦贤臣极为相似,也是一身白袍,手中执一杆方天画戟,就连一举一动都透露着梦中贤臣的模样。(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 心有千千结() 
看到皇上如此仔细的打量着何宗宪,此时徐茂公有些按耐不住的说道:“启奏陛下,这何宗宪并不是应梦贤臣,皇上的梦里都已经言明,应梦贤臣乃是一位住在山西绛州龙门县的薛仁贵,并不是张先锋的女婿何宗宪。”

    听到军师所言,李世民再次细细看来,却又觉得有些不像,便对着张士贵说道:“张爱卿,你家女婿虽然和应梦贤臣长得极为相似,却不是朕要找的人,你快去绛州龙门县招兵,若是招到薛仁贵这个人,朕重重有赏。”

    此时的张士贵想上前辩解几句,却看到众元老大臣虎视眈眈的看着他,碍于朝廷的威仪,只得唯唯诺诺应允道:“谨遵皇上旨意,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大唐效犬马之劳。”

    尉迟恭白了张士贵一眼,小声道:“虚伪小人!”

    张士贵听到尉迟恭这么说,只是嬉笑着站在了一旁,心想着虚伪小人怎么了,皇上现在还不是让本先锋前去招兵,你倒是君子,皇上连瞅你一眼的空都没有,想到这里,张士贵对着尉迟恭做了个鬼脸,调皮模样让尉迟恭很是恼火。

    “好了,众爱卿还有何事相奏,若无事情的话就退朝吧,朕也累了。”李世民说完,只听公公大喊着退朝,众臣便各自散了去。

    武士越眉飞色舞的向大家讲解着应梦贤臣的那件事情。听得大家是一阵喝彩,先图虽说之前了解过薛仁贵的经历,却也只是当做故事一样听完便忘了个大概。

    如今再次听到武士越活灵活现的将皇上做的梦和众臣在朝堂的争议讲了出来。自是感觉那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

    “那依贤侄所言,我那仁贵侄儿乃是皇上的应梦贤臣了?”薛父不解的问着。

    “没错伯父,如果当真有薛仁贵这个人,您一定要帮忙引荐,如今蛮夷在东海作乱,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不能没有应梦贤臣薛仁贵。”武士越忧国忧民的说着。

    听到武士越这么说,先图心想。若是应梦贤臣的事情不是虚构的话,那薛仁贵的历史自己还是知道一二的。

    想着,如今张士贵在龙门县招兵,如果此时让薛仁贵前去投军。那还不被小心眼儿的张士贵给害死才怪,谁让那货整天想着自己的女婿何宗宪,薛仁贵这个外人,在他心里是万万容不下的。

    这件事情要真是弄巧成拙的话,甚至还会影响未来历史的发展,想那薛仁贵此时并未婚娶,这一去投军更不知何年月才能娶妻了,要是这样的话,将来也就没有薛丁山这个人了。那岂不可惜。

    想到这里,先图开口阻拦到:“爹,你可别添乱了。如今我堂哥已经沦落成街头乞丐了,怎么会是武兄说的应梦贤臣,你们谁见过应梦贤臣在街上要饭的?”

    这番话让薛父很是赞同,只见他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