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啬夫记 >

第8部分

啬夫记-第8部分

小说: 啬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提到的使节头领,就是你么?”

    他实在很难想象,一个顶多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能混到这种位置……那书函上,分明写着瓦勒人为了表示诚意,带队而来的可是族长!

    一个分明就是大唐人长相的突厥人部落中的族长……这几个完全对立的词组合在一起,何慕白顿时有种“你在调戏我”的错愕感。

    “有公印为证。”,这使节大大方方的从身上掏出一方印记,若是瞧得仔细的话,甚至可以看出那边角上还有没剃完的毛刺……

    当然,何慕白没有在意这些细节,他的目光自然而然的停留在了那方印记的字面上,随即看着这使节的眼睛说道,“为什么你的名字……”

    “我说了,我族所有人都思慕大唐文化,所以每个族人都有一个唐人名字。”,这使节丝毫不以为意的耸耸肩,指着身后一群同行伴当道,“这是大毛,这是二毛,那边是山姆,脚盆,棒子……”

    这特么都是什么狗屁名字……何慕白隐隐有种想吐的冲动,好在这青年人并没有接着往下说,只是话锋一转,指着自己的鼻子道。

    “而我,叫做于梁,瓦勒族的现任族长!”

    。。。

第12章 “鸟枪换炮”() 
于梁自信而坦然的看着何慕白,哪怕对方位居刺史的高位也一样……前世中,他见过的省部级可不少,早就学会了如何不卑不亢的与这些人打交道。

    更何况,他实在没有心虚的理由,因为他此时给出的身份是绝对真实的,哪怕何慕白立刻派人去边界调查都一样。

    短短十天时间,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民”到突厥部落的族长,这个跨度委实大了点……甚至连珊珊和袁五郎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偏偏于梁就做到了,当然,靠的不是他自己的力量,说得确切点,他仅仅是动了动嘴皮子而已。

    真正完成整个事件的主角,是袁五郎……和他麾下的三千精锐边军。

    事实上,这也是于梁第一次正式领教大唐军士的实力,当他看到这些虎狼之士像是割草机似的在草原上碾过,将一个千人左右的突厥部落在短短一个时辰内就击得粉碎时,说不震撼那是不可能的。

    那是一边倒的屠杀,当先锋力士将雕绘着“大唐”“铁卫”的战旗插在突厥人的中军营帐时,哪怕再对这个世界没有好感的于梁都不得不承认,他的骨子里真有些热血沸腾的感觉。

    这就是**裸的威风!哪怕就是跑偏了的历史,在同为炎黄子孙这个大前提下,他绝对不吝啬将最好的赞美之词送给这些将士们。

    兵者,国之利器!

    当然,若考虑到这些将士为什么会突然袭击这个毫无防范的部落时,原因就有些猥琐了……事实上,当时边军还有其他几个可以选择的攻击对象,在举棋不定的情况下,于梁闭着眼睛撒了一泡尿,刚好浇在这个倒霉部落的名字上。

    至于这个部落叫什么,那并不重要……因为它现在只有一个名字,瓦勒,而且也只有一个族长,于梁!

    当“首长”对于于梁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哪怕这部落里的人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话也一样,而且于梁其实只说了一句话,便让这部落服帖了下来。

    “要想活命的人,站在我左边,想死的人,站在右边去。”

    为了增强说服力,于梁很乐意的将俘虏中的几个硬骨头砍了脑袋,他丝毫不介意其他人看到这血腥的场面……几天前,南岱乡的乡民也是被这么残酷的杀死,人家突厥人还能笑得出声来不是?

    有了铁一般的事实,其他的俘虏很快的知道该怎么做了……其实在生死选择时,敢于漠视屠刀的人真不多,只要有一条活路,大部分人还是宁愿苟活的。

    所以他只用了一天时间便将这个部落收拢了起来,带着两百多号俘虏,和边军将士们一起浩浩荡荡的回到了驻地……只不过,在回来的时候,这些俘虏的身份已经“变”了。

    那面“朝拜天可汗”的大旗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出现在了队伍中,而这些人的来历也从被“俘虏”变成了主动“投诚”……被大唐皇帝的威德感化,不惜放弃故土前来投靠,听着很带感不是?

    于梁相信这是一份不错的礼物,足以让那高高在上的皇帝有“面子”……官场第一要义就是拍领导马屁,这领导一高兴,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当然,珊珊和袁五郎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想明白他的计划……尽管他们已经完全听于梁说清楚了。

    “要救尉迟将军,最好的办法不是去求皇上放人,而是要凸显出尉迟将军的价值。”

    这便是于梁的原话,也是袁五郎不惜冒着惹怒整个突厥人的风险,也要帮他准备“道具”的原因之一……他可以不懂于梁的意思,只要这小子能说到做到就行!

    事实上,救人如救火,他们并没有多少时间准备,所以这使节队伍才会这么寒碜……不过在于梁看来,细节什么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意”,或者说,是“新意”。

    所以他现在大大方方的站在何慕白面前,任由对方怀疑的眼神在自己脸上扫来扫去,面带笑意,拿出一个使节最大度的一面。

    “……各位,驿站请。”,最终,何慕白放弃了再质询他的想法,他相信眼前这个看上去非常聪明的年轻人不会不知道冒充使节的后果,应该没人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吧。

    “谢谢,我的大唐朋友们。”,于梁莞尔一笑,随意挥了挥手,让身后一堆面无表情的正宗突厥人随后跟上。

    使节队伍在州府的驿站待了两天时间,或许是何慕白实在觉得这只队伍寒碜了点,与其说是使节,看上去却像是流民一般,似乎从他地盘上过去,很有损州府的形象。

    恰好这个时候于梁又提出了让州府“接济”一下的要求,何慕白立刻答应了下来,给队伍中每个人都换了套干净的衣服,人马车辆洗刷干净。

    恍然一新后,这才看起来多了几分进京“朝拜”的模样。

    于是何慕白直接休书一封,以官场奏折的形式将此事报告被了上头……毕竟使节是从他并州出发的,怎么也算是他本人的功绩不是?

    当然,他在奏折上可没有写什么朝拜之类的,而是用了非常有内涵的语言。

    “今圣上威加海内,有蛮荒异族叩首归附。”,简单的一句话,直接将于梁等人的身份提高了几个档次……如果说区区百来人的队伍都算一个种族的话,那突厥人的“品种”也未免太多了些。

    不过还是那句话,细节什么的不重要……起码当于梁带着这队人马举着“朝拜天可汗”的旗帜,在大唐境内招摇过市时,几乎每一级的官吏都选择了相信他们,甚至还和何慕白一样,提供了一些行头上的便利给他们。

    这绝对不是说官吏们眼睛都是瞎的,看不出这使节队伍的古怪,而是说,他们都不想去揭穿这一点……这可是敬献祥瑞的队伍,大大的吉兆!

    据说连某地耕种时挖了一块石头都能作为祥瑞敬献上去,这活生生的人总比死物有说服力不是?

    所以从并州到长安,这将近二十多天的时间里,于梁的队伍非但没有一丝风尘仆仆的感觉,反而是“鸟枪换炮”……那衣服,那马车,那旗帜,全部被各地各级官府给一点一点“赞助”了出来。

    于梁早就将那身羊皮袄子给扔到了路边的臭水沟里,他现在穿的可是上好的绫罗长衫,头上戴着白玉冠,腰上缠着碧蟒带,骑着高头大青马,看上去比大唐本地人还像本地人……相信若不是身后那跟着的突厥人队伍,说他是某个富家公子哥出来郊游都没有任何违和感。

    当站在长安城南门下时,于梁勒住马头,觉得自己的这次行程完美极了……当然,至于回去的时候能不能还有这么惬意,就看在进城后的表现了。

    “……皇帝,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于梁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随即打马扬鞭,一溜烟的进了城门。

    长安城无疑是大唐最大的城市,据说人口有数十万之巨……或许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但是在经历了后世“人潮”的于梁看来,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而且他也不是来游山玩水的,所以他仅仅是在城门守卫官的带领下,拿着自己的朝拜文书,一路眼睛都没有东张西望的来到了鸿胪寺暂住……这里是大唐专门接待外宾的地方,这些官吏将他安排在这里,便相当于肯定了他的身份。

    大唐很大,所以这鸿胪寺也修得足够的大……否则怎么能显示出大唐的威仪不是?

    据说这鸿胪寺占地十余亩,所有建筑都是用上好的槐杨木作为支撑,以大理石堆砌而成,风格简单而大气上档次,当然,这种宏大的工程到也不完全是面子工程。

    起码这地方并不“冷清”,甚至可以说,人来人往……以外交使节求见皇帝的,自然不止于梁这队小小人马,据说有些使节足足在这里等了半年都见不到皇帝一面。

    开什么玩笑,真等半年的话,他可以直接帮尉迟威收尸了……于梁自然不愿意坐等“被翻牌子”,在他看来,机会,那是自己争取而来的。

    “或许可以表现得再刺激一点点的……嗯,就这样吧。”

    于梁看着鸿胪寺里那些等得头发都白了的使节,静静的站在门边上,嘴角闪过了一丝狡猾的笑意。

    第二天一早,长安城南门的明德门……被一群人堵上了。

    光天化日之下,居然还有人敢在京城内堵城门?活腻了么!

    收到这消息的卫府禁卫军们,第一反应都是错愕,然后才如大梦初醒一般,匆匆点齐人马,杀气腾腾的直冲明德门而来……有人不开眼,他们不介意让这些人长长记性。

    只不过,让数百禁卫骑兵们纵马喧嚣的赶到城门时,看到的景象却又让他们呆住了。

    这,是在唱哪一出?

    。。。

第13章 跪着走() 
他们看到的,是上百人整齐划一的跪拜在地上……以“五体投地”的姿势,这场面着实有些震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些狂热的宗教活动。

    所以这些骑兵们第一反应是弥勒教的教徒造反了,正准备挥舞兵器抓人时,又赫然发现,这些跪着的人,似乎并不是圆滚滚又透亮的光头来着……不是野和尚,那又是什么鬼东西?

    很快的,这些骑兵们的眼睛便盯在了队伍最前面,那唯一一个站得笔挺的人身上……这人实在很能闪瞎人的眼睛。

    对,是名副其实的“闪瞎”……穿着雪白的素罗衫,在太阳光的反射下,的确刺的人眼睛都睁不开。

    当然,与穿着这雪白色的衣服相比,此人脸上的妆容那就更加奇葩了……若画工照着他的样子一丝不差的画下来,完全不用任何修饰就能拿去贴在门上,吓鬼都没有问题。

    事实上,哪怕这些骑兵们已经凑到了不过两三米远的地方,依旧没能看清楚这人长什么样子。

    不过他们还是很快的确定了一件事,这些莫名其妙跪在明德门外面的人,似乎并不是歹人……哪有歹人是什么兵器都不带,还跪着匍匐前进的?

    “吾等只为一睹天可汗而来,欲见天颜,必先以身敬天地,束灵归元,否则就是对天可汗的亵渎!”,为首那一脸鬼相的人信誓旦旦的对围观众人说道,丝毫不顾他们惊讶的目光,依旧徐徐迈着步子,一步三停,带着身后一堆人跪拜着,顺着朱雀大街一点一点的向皇宫方向移动着。

    他的动作看上去无比虔诚,口中不住的歌颂天可汗的威仪,让周围不少百姓都自发的跟在他们后面,想看看他们到底要去干什么。

    看热闹是人的通性,无论是几百年前还是几百年后都一样,当碰到什么稀奇的事时,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围观。

    所以说,围观也是一种力量!……起码当这群奇怪的“爬行者”到了朱雀大街最中央时,身后跟着的长安城看热闹的百姓,已经超过了千人之数。

    天子脚下,似乎很久没有出这种新鲜事了……事实上,当这只古怪的队伍从明德门出发那一刻起,长安县令便行使了自己的职权,比禁卫骑兵还要早一步派人调查了这只队伍到底是从何而来。

    得到的结论却是让他困惑了……居然是鸿胪寺的一只外来使节,那个什么叫瓦勒族的。

    突厥人中有这只部落么?长安县令非常困惑,他第一时间向鸿胪寺打听情况,得到的回答更是让他愕然。

    “这瓦勒人是昨天下午才到的,还没有来得及给他们登记呢……”

    让一只没有确认身份的外族队伍在朱雀大街上行动……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