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啬夫记 >

第343部分

啬夫记-第343部分

小说: 啬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梁背负着手,一边朝着门外走,一边回头道,“你大可以利用我的名头行事,去夺取宁王派系的位置,反正我跟他已经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多几笔烂帐在头上也无所谓。”

    盖元礼晒然笑笑,显然很满意这种拿别人当挡箭牌的套路,两人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达成默契。

    事实上,没有了宁王的肘腋,以于梁和盖元礼的手段,要谋取朝中的职位并不困难,尤其是在皇帝默许的情况下,更是如虎添翼。

    原本看上去会非常胶着的外官述职变得异常单调乏味……几乎波澜不惊便有了结果。

    十余天的时间里,宁王派系犹如雪崩一般,丧失了大半的优势,那些本来还站在宁王一边的大臣们见势头不对,纷纷选择了“跳船”……尽管这行为非常没节操,但对于这些士族官儿爷而言,脸皮什么的远远没有实惠重要。

第718章 不可抗拒的天命() 
明面上看,是于梁在全力出手,压迫宁王的势力,甚至“威逼”盖元礼等宁王派系的中坚力量就范……而这位盖尚书则迫于压力,“心不甘情不愿”的屈服于于梁的淫威之下。

    好吧,这就是活脱脱的“残害忠臣”戏码,于梁不幸的被分配到了反角那一方。

    而与剧本不相符合的是,于梁这反角,一直笑到了最后……一个月后,当述职全部完毕时,于梁派系的人,都如愿上位。

    当然,在盖元礼的“据理力争”他下,将于梁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统统驳回,总算没让这反角独揽朝局,唯一的遗憾便是,很多忠于宁王的“贤士”,被迫让位。

    到此为止,可以说,宁王彻底输了,就差没将**露出来,按照这位王爷的脾气,肯定暴跳如雷……只是奇怪的是,对方一直窝在府上,借口养病,什么作为都没有似的,根本像是换了一个人。

    这算是韬光养晦么?

    面对这反常的情况,于梁不得不上心,严格来说,宁王不笨,就是有些时候自傲了点,改掉这个毛病,不失为一个合格的对手……显然于梁不想帮助他成长到这一步。

    只是宁王规规矩矩的待在府上,他费了不少力气也没有打探出结果来,种种迹象表明,这位王爷像是被打服了一般,默默的将自己的势力范围让出来。

    事极必多妖,于梁才不相信这厮会突然转了性子……唯一的解释便是,对方在等待着报复的机会!

    于梁很想给对方多套上几条链子,可惜的是,他不能再待在长安城中……在述职结束后的第三天,皇帝便颁下旨意,将蔚公主正式赐婚给他。

    这一天,终于来了!

    得到消息后的于梁不喜不悲,只是有些感叹而已……他对蔚公主没有什么感情,但却不讨厌对方,就凑合着过呗。

    于是整个婚礼按部就班的举行着,齐王亲自做媒,一切都选用了最高档的规格,费及其奢华,若不是于梁家底还算丰富,光这次迎亲,怕是便要吐血三升。

    蔚公主在皇家侍卫的护送下,被送往南岱乡,从此刻起,那里便是她的封地……对于这种名头上的称呼,于梁并不在乎,反正只要他实际掌权就行。

    只是让于梁有些奇怪的是,他本来要和蔚公主一起启程去南岱乡的时候,皇帝一纸公文吩咐他进宫一趟,另有要事安排。

    这还是宁王被打压后皇帝第一次主动召他见面,于梁着实有些好奇,这种时候,皇帝找自己,会有什么事。

    述职已过,朝中的势力格局已经定了下来,虽然自己捞取了不少好处,但都是在皇帝的默许下进行,莫非他还要耳提面命警告自己一次?

    于梁不认为皇帝是那么啰嗦的人,所以当他在太监的带领下,进入到御书房时,便乖乖的站在一旁,主动出声道,“陛下有要事要交代臣,一封信函即可。”

    “怎么,你不想见朕?”,皇帝淡淡看着他,有气无力的说道。

    这位君王的身体情况几乎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在不断恶化着,对此于梁心知肚明,他收到高太监悄悄传来的口风,说皇帝处置了宁王的事后,脸上一直都不见什么笑容,经常陷入沉思。

    毫无疑问,他在犹豫,在不断的审问自己打压宁王的策略是不是正确,进而再思索给于梁三年时间,将一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胶东王培养出来,是不是过于天真……对于帝王而言,没有什么比身后事更值得他担心的。

    于梁只能苦笑,站在他的立场上,拍****保证什么的做法无疑相当多余,只能用时间给出证明!

    “不是,臣只是不想陛下操劳而已。”,于梁深吸一口气,将闲杂的心思收起来,开始洗耳恭听。

    “是关于突厥的事……几天前,突厥那边传来了一份手信,是突厥可汗写的。”

    皇帝淡淡看了他一眼,终于开始说正事,于梁听得眉头一皱,摸着下巴道,“手信?他居然不用公文……”

    “你自己看看就明白了。”,皇帝指了指桌面上的纸,于梁走过去匆匆浏览了一遍,顿时轻哼一声道,“原来如此……他这是在试探我们。”

    那突厥老可汗的信件并非以可汗的身份,而是……大唐皇帝的亲家!

    信中说,突厥和大唐既然已经达成邦交,也约定了一位大唐公主和亲,为了尽快促成此等好事,突厥人不日会派使节到长安城来迎亲。

    为了表达诚意,心中还刻意渲染了这只迎亲队伍会有多么庞大。

    于梁相信大唐的公主绝对没有如此魅力,让突厥人这么兴师动众……唯一的解释便是,对方收到了宁王派系被打压的风声,趁着大唐朝局变革的时候,前来谋划什么事。

    “陛下,臣认为,不能让突厥人进入长安城来。”

    所以于梁立刻给出了自己的对策,他相信皇帝也一定秉持着同样的想法,果然,话音落下后,皇帝便点点头道,“没错,所以我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

    顿了顿,皇帝看了他一眼道,“你去送亲。”

    “……臣去就是。”。于梁苦笑着点了点头,皇帝既然开口,就压根没有给他拒绝的机会,顿了顿又道,“只是哪位公主去和亲……似乎还没有定论吧。”

    皇帝淡淡看了他一眼,“你心中不是早就知道答案了么……让馥儿去吧,万家倒了,她再留在宫中,未必是好事。”

    于梁默然,这结果是水到渠成,说起来,他还是罪魁祸首。

    “什么时候出发?”,于梁很快的将多余的心思抛在一边,轻声问道。

    “你自己决定……总之,不能在此事上让突厥人做文章。”

    皇帝突然挥了挥手,眉头微微皱着,似乎身体有些不舒服,简短的结束了谈话。

    于梁轻叹一口气,他能感觉到皇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或许三年后,这位人君将会换一个人……衰老和疾病,本来就是天底下最不可抗拒的力量。

第719章 送亲() 
于梁悄悄退了出去,他心中有些沉重,这当然不仅仅是对皇帝身体的担心,而是敏锐的意识到,随着皇帝皇帝健康的恶化,他对朝局的掌控其实远不如自己预料的那么稳。

    最直观的例子,便是他将闲散多年的齐王召回京城坐镇,摆明了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或许连三年时间都难……”,于梁摸着下巴,喃喃自语着,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很多格局的走向。

    五天后,送亲的队伍便从长安城出发……怕是平民家的女儿出嫁都没有如此快过。

    队伍的规格也异常寒酸,若不是于梁在队伍中杵着,压根让人联想不起来花轿中的人,居然是一位公主。

    好吧,虽然于梁跟馥公主不对路,但他的确没有刻意去整治这落难的姑娘……事实上,这么快便要启程,他自己都有些意外。

    因为,出发的时间,是齐王定下的。

    这位王爷代替了宁王的位置……监国!

    这消息正式的发布,是在于梁接受了送亲任务后,所以他很快的联想到了很多事情。

    比如,这次齐王监国,时间一定不会太短……或许,会持续三年都说不定!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自从窥见皇帝的身体健康越发糟糕后,于梁已经猜出,齐王监国,实际上就是皇帝留下对付宁王的一招杀手锏,此时只是提前用出来了而已。

    “呜呜呜……”,正当于梁骑在马背上,心不在焉的走神时,耳边突然传来了哭泣声,他厌恶的回身望了一眼,瞧见声音来自于送亲的花轿中。

    这不是上路后馥公主第一次哭泣了,起初于梁还有心思让侍从劝慰她几句,只不过瞧见没有效果之后,只能作罢。

    而这姑娘让人生厌的个性又磨平了于梁仅剩下的那点同情心,他现在恨不得将队伍赶得飞起,一天内就将人送到突厥去,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完事。

    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的,一天前便让随队而行的马麟道等人快马加鞭,先深入突厥境内去通知阿史那娄龙,让对方提前有所准备。

    七天后,阿史那娄龙派了使节,汇合着马麟道等人一起前来见于梁,约定他在南岱乡外围见面。

    于梁隐隐觉得奇怪,讲道理说,这迎亲的礼数,大唐这边虽然匆忙和寒酸,不过步骤是没有半点问题的,突厥人是不大讲究这些繁文缛节,可也不至于将会面的地点选在荒郊野外不是?

    等突厥使节走后,他便立刻将马麟道等人召集起来,沉声问道,“你们见着阿史那娄龙了?”

    “没人,是他的贴身侍从见的我们。”,马麟道等人立刻摇头,将去突厥的情况说了一遍。

    于梁眉头皱得更深,虽然马麟道等人身份地位不咋地,但也是自己的嫡系,阿史那娄龙就算要拿捏态度,也不会随便让一个侍从便招待了这些人。

    他的行为,很反常呢……

    于梁摸着下巴,想了半响后,终于沉着脸道,“走吧,先上路再说。”

    两天后,队伍来到了南岱乡地盘,这也是他们在大唐本土的最后一站。

    重新踏上这块地盘,于梁还来不及安顿送亲队伍,那尉迟威便带着几个本家子弟,找了过来。

    这还是尉迟威恢复身份后,两人第一次见面,以前尉迟威刻意避嫌,此时却主动来见,于梁心中顿时一动,瞬间联想到了前几天阿史那娄龙的反常举动。

    莫非,这两件事有关联?

    尉迟威进了屋子,扫视一眼便颔首道,“于兄弟,别来无恙。”

    “……好吧,咱们虽然要避嫌,但那是于公,私下里没必要这么拘谨吧。”

    于梁尽可能的拿出若无其事的态度,笑脸调侃道。

    “……于兄弟,以前我尉迟威无官一身轻,百姓一个,自然随心所欲,此时被陛下委以重任,又要扶持族中弟子,很多事,身不由己,还请于兄弟不要见怪。”

    这尉迟威也不笨,察觉到了于梁话中的深意,犹豫一下,低声道,“也不怕实话告诉你,陛下的确有要我监视你,一旦你有倒向突厥的迹象,立刻要除掉你。”

    于梁不禁苦笑,虽然知道这是每个上位者都会采取的防备手段之一,但亲耳听到,还是有那么一丝不舒服……当然,他绝对没有半分责怪尉迟威的意思,毕竟以这位老将的立场,肯说实话,已经难能可贵。

    “我知道陛下的意思,事实上,他若不这么做,也不会给我这么多的权利,还有接下来的三年时间。”

    于梁耸耸肩道,“有失必有得,我一向喜欢这句话。”

    “……于兄弟看得开就好。”,尉迟威重重点头,突然脸色一凛道,“不过,三年时间……怕是困难了。”

    “此话怎讲。”,于梁眉毛一扬,立刻反问道。

    “纵然陛下会稳住朝局,给咱们三年培养胶东王,不过,万一大唐周边的局势发生变化了呢……”

    尉迟威目光中闪过莫名的利芒,沉声道,“我观察到突厥人那边,有一些不寻常的动作。”

    于梁顿时来了精神,这问题他思索了好几天,正好从尉迟威这里来寻求答案。

    “阿史那娄龙接管了突厥王骑的指挥权后,派出小分队在两国沿线周边巡逻,清除隐患。”,说到这位未来的突厥王,尉迟威眼神闪过一丝欣赏,“他很聪明,我听到一些突厥人说,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子,奖励勤劳勇敢的族人,惩罚懒惰的族人,让族人广泛的养殖牛羊,同时拿出自己部族的物资去周济在寒冬中遇到困难的同胞部族。”

    恩威并施,御下之道,于梁听得连连点头,心道这小子成长的真快……尽管用的手法稍显稚嫩,但却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