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啬夫记 >

第124部分

啬夫记-第124部分

小说: 啬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仔细想想,似乎这些观点还很有道理来着……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称,以他们质朴的是非观念,一下子就接受了这个新颖的理论。

    一个做官之前就知道钻营的人,做官之后只会变本加厉,那么他心中能将百姓放在何种位置?呵呵……

    一时间,百姓开始了主动对士子的批判,两三天时间之内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几乎将士子的地位从文曲星下凡直接变成了丑陋的罪人一样。

    这种新颖而正确的观点,只能是于梁这种接受了某先进教育的战士提出来的……尽管他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打击对手而已。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他希望大唐的官场能做到这点,也算是自己为这跑偏的大唐历史作为一点点积极而正面的贡献……同时证明他来过的痕迹。

    舆论在不停的发酵着,原本只是在市野百姓之间传递,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连朝堂之上,都开始关注这件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事”。

    士子被剥夺春闱的考试资格,虽然案例不算多,但是每年都有那么一两例,更何况裴度做出如此判决又不是无的放矢,充其量手段力度比较严重而已。

    换句话说,只能说士子们活该,那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自己一屁股屎,就不要抱怨被人狠狠修理了……

    但现在的情况则是,由于张硕之这几颗耗子屎,却引发了整个长安城对士子春闱取材制度的反思,这绝对是各位在朝大员没有想到的意外情况。

    他们都不傻,已经猜出了幕后肯定有推手,尤其是吏部尚书盖元礼,他作为那晚上的亲身见证者,已经知道了,这背后多半是于梁在推波助澜。

    而以于梁的身份,他一介布衣干嘛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直到几天后的一次早朝,盖元礼终于知道,这背后真正的主事人,其实还在内宫之中。

    翠红楼被查抄的第七天,也是城中舆论被炒热的最顶点,整个长安城百姓都在谈论此事,甚至有些百姓还大着胆子再纳言堂留下了自己的意见。

    而皇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给予了回复……他发出了告示,要专门组织各级官员讨论对士子的录用规则!

    这才是真正的目的,怕是于梁所有的动作都来源于此。

    作为吏部尚书,盖元礼比群臣提前一点时间知道了这个早上的早朝议题,同时也陷入了矛盾之中。

    皇帝居然想要改变取士的规则?!

    自从前朝开科举以来,取士制度迅速的普及并且完善,经过这一百多年的淬炼,基本上各个环节都趋近于无可挑剔。

    当然,皇帝想要改,那就改呗,谁叫他是老大呢……只是到底怎么改,还有改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事。

    春闱与士族的利益休戚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打破现有的规则,那得问问受益者答不答应。om开心阅读每一天

第257章 朝争() 
百度搜索“铛,铛”,金铭锣鼓之声将盖元礼的心思拉了回来,作为吏部尚书,他站在百官之前,可以清楚的看到,皇帝穿着金色龙袍,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之下,缓缓的走到了正殿中央的龙椅处

    这是每次早朝的例行程序,但他分明觉得,今日的皇帝气势与往日不同,那不怒自威的面容压抑得人都快喘不过气来

    君威盖元礼不止一次感受过这种发自肺腑的压力,而每次他感受到这种压力时,朝堂上都会发生什么重要的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朝臣的匍匐跪拜中,宏大的声音绕梁不绝,皇帝淡淡挥手,示意大臣们不用多礼

    群臣依次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低头顺眉,没有人敢先开口说话……就连正常的工作汇报都省了回去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百姓们的诉求,声称我大唐取士有所纰漏,不知各位爱卿有没有听闻此事?”,皇帝朗声开口说道,声音穿透力极强,整个大殿都响彻回声

    群臣面面相觑,他们自然听到了风声,但都没有摸清楚皇帝的心意,又怎么敢擅自开黄腔不是?

    大殿里一阵沉默,就在群臣惴惴不安的时候,百官的队伍之中,走出了一个人

    “陛下,微臣也听过此事,细细想来,百姓之言也不无道理”,说话的人,是……裴度

    这位三品大理寺卿昂首阔步的站在两排朝臣之中,顶着众目睽睽的视线,沉声道,“臣以为,可以就此事探讨一二……为了好的听取百姓的意见,臣推举一个人进殿来”

    皇帝微微颔首,示意他接着往下说,裴度躬身行了一礼道,“臣恳请陛下下旨,召于梁上殿”

    百官顿时错愕,完全不明白于梁那小子跟百姓的诉求有什么关系,倒是盖元礼心有所悟,知道这是皇帝要准备借于梁的口,发难了……

    好计策,让一个连士族阶层都不是的人当探路棋子来摸百官的底细,成了的话一本万利,就算最后阻力过大夭折,人家恨的也是于梁,断然不会对皇帝本人有所微词

    盖元礼迅盘算着,认为插手此事成本太高……他又没有宁王那种身份,加没有整合宁王麾下的权利

    那位王爷离开的时候,肯定会交代他走后,京城势力由谁暂时掌舵的问题,但盖元礼却没有被约见,很明显这个权利不是交给自己的

    一念至此,盖元礼并没有丝毫表示,摆出一副服从的态度,当然,他的预计也没错,因为下一秒钟,一个突兀的声音便冒了出来

    “陛下,春闱绵延百年,岂可因为一些乡俚百姓的杂音就改头换面?”

    说话的人身材瘦小,穿着宽大的朝服,跟穿上衣服的猴子那般违和,再加上他一副尖嘴猴腮,吊骚三角眼的样子,说是从马戏团里钻出来的畜生也有人相信

    不过,站在朝堂上的人可不会轻视这个丑陋的小个子,因为对方官位可不低……礼部侍郎张贤之,这次春闱的主考官之一

    若说什么人对于春闱是专家的话,那么这人称第二,怕是没人敢称第一,毕竟他长得再不堪,那也是主持了十几年的春闱考试的老油条,在这件工作上,他有着绝对的发言权

    何况,朝中的人都知道,他张贤之,也是宁王派系的中坚分子

    “古语有云,知政失者在乡野,我大唐广开言路,开辟了纳言堂,任何人都可以建言,张大人你又如何轻视乡野百姓?”

    裴度立刻与他争锋相对的顶了上去,朗声道,“如今城中百姓皆言我大唐取士之法有弊,而皇上圣明,今日专门让我等商讨此事,正是听取多方意见之时,张大人又何必固步自封”

    话音一落,大殿中的人纷纷屏住呼吸,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还是以往那温文尔雅的裴度么?

    能站在这大殿里的,都是饱读诗书的文明人,就算不是,装也得装得像模像样

    文明人嘛,哪怕是斗嘴都一团和气,说服对方要“引经据典”,可是这裴度出口就将错误上升到人生高度,话中隐含的人身攻击之意显而易见,就差没有指着张贤之的鼻子大骂你个老顽固了,这是**裸的挑衅不是?

    张贤之脸色瞬间气得发白,眼睛发红,指着裴度的手微微颤抖着,“你,你大放厥词”

    “我等就事论事,陛下既然要问我等的意见,微臣可不敢有半点隐瞒,自然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裴度淡淡的白了他一眼,最后一句话,却是向着龙椅上的皇帝表忠心

    不得不说,跟于梁厮混久了,裴度身上都沾染了一股子匪气,同时也学会了三分狡猾

    皇帝脸上的一丝微笑一闪即逝,似乎对裴度的行为非常满意,大气的挥挥手,制止了张贤之的口舌反驳,朗声道,“裴卿,你要我召见于梁,有何用意?”

    “回陛下,于梁乃是一介布衣,又是南岱乡的啬夫,对百姓心思最为了解,况且他多次与士子打交道……咳咳,此人屡次上朝都有独到的见解,臣相信让他说说百姓的述求,应该没错”

    裴度一本正经的瞎扯淡,丝毫没有脸红,说得好像于梁多了解民生疾苦一般……若是他知道于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连小麦和稻米都分不清的程度,不知道会有如何感想

    “陛下,臣反对那于梁化外蛮夷,屡次羞辱我大唐士子,早就应该撵出境去,让这等跳梁小丑站在这大殿之上,是对我大唐的羞辱”

    张贤之立刻跟打了鸡血一般的反驳,涨得脸红脖子粗,只是他话音还未落下,大殿外面便传来了一个奚落的声音

    “很可惜,你反对无效”

    这声音来得极为陡兀,众人还没有回过神来之时,一个人已经昂首阔步的从外面走了进来,在众目睽睽之下,直入无人之境一般om开心阅读每一天

第258章 我上朝() 
盖元礼老迈的身躯不自主的抖了一下,这声音的主人,才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相信自己在踏进棺材之前,都不会忘记这号人物……在众目睽睽的注视下,于梁穿着一身素色锦服,背负着手,目不斜视的走到了整个朝臣队伍的最前方。百度搜索

    “你,你……”,张硕之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他还是头一次看到没有得到皇帝的召见就自己走进来的人,更离谱的是,为什么外面那些宫廷侍卫没有将这化外蛮夷拦着?!

    “你什么你?不会说人话么?结巴的话就自己回去将舌头撸直了,别在这丢人现眼的……”,于梁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这才向着皇帝躬身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站在大殿的中央前方,于梁微微环视了一圈周围,见每个大臣的脸上都写着惊讶的神色,淡淡咧嘴一笑。

    在早朝之前,他便到了这地方,并不是他想来,而是皇帝让影卫通知他,今日一定得到场!

    炒作舆论的这些天中,于梁可没有闲着,再一次去了崇文馆见上官弈,那小子经过几天的思考,更加坚定不移的站在了自己这边,根据影卫的情报,他甚至主动在那存放典籍的典楼附近转悠,估计是在想着从哪里点火比较合适。

    这种务实的态度让于梁非常满意,他再次保证一定会给这小子捞到一次恩科的机会,而凑巧的是,皇帝恰恰在这个时候给他送来了消息。

    而且,传递这消息的人,居然是石虎本尊,这位影卫头子让于梁好自为之……对于他的大胆计划却不置可否。

    当然,对于上层人物而言,有时不反对就代表着默许来着。

    所以于梁也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通过石虎的口转达给宫中的那位主儿……事实证明,皇帝的确配合着照做,否则今日早朝,于梁也站不到这个地方。

    今日他来,就是为了抨击士子录取制度的,最重要的是,皇帝希望他当一回好“枪”,在朝堂上将这事一锤定音!

    于梁闻弦而知雅意,知道这个任务自己必须得接下,因为除了他之外,包括皇帝本人在内,都不好提出任何由头……因为他们本身都是高级的士族阶层,哪有自己反对自己的道理?

    “可惜了,大老虎不在这里,没对手真的很无趣……”,于梁自傲的翻了个白眼,看着不远处空荡荡的位置,那里本来是宁王的地盘。

    他自言自语的声音并不大,张贤之显然没有听见,不过这位礼部侍郎的脸同样气得发白,浑身发抖得跟筛糠一样,因为于梁至始至终,都没有正眼看过他一眼,那副轻蔑的表情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出来。

    “你未经宣召擅自传入大殿,成何体统,还请殿下治这刁民的罪!”,张贤之回过神来之后,猛然跪下朝着皇帝请求道。

    顿了几秒钟后,朝中大臣开始陆陆续续的请愿,赞同张贤之的观点,于梁粗粗一扫,全部都是宁王派系的走狗,立刻向皇帝投去一个眼神,凑巧的是,皇帝也正好看着他。

    两人都是绝顶的聪明人,目光一触之下便多少懂了对方的心思,于梁晒然一笑,知道皇帝今日肯定会偏帮自己,那么区区一个张贤之,完全不够他放在眼里。

    “陛下,臣早就说过,臣乃蛮夷之民,对这上朝的规矩并不大懂。”,于梁拱手略微解释了一句,眨眼道,“要是陛下觉得臣走进来的不是时候,臣现在退出去,再重新走一趟,这总能让这位,呃,长得蛮重口味的大人满意了吧。”

    他话音未落,一干竖着耳朵的大臣听得差点笑出声来,只是碍于张贤之的面子,都强忍着尿意而已。

    “你,你!”,张贤之被哽得话都说不出来,有心想嘲讽回去两句,但却一时语塞。

    倒不是说他口才不行,实际上,于梁长得本来就不赖,想鸡蛋里挑骨头,那也得挑得出来不是?

    “好了!大殿之上,岂是你们呈口舌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