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啬夫记 >

第1部分

啬夫记-第1部分

小说: 啬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你是一个乡啬夫嗯如假包换排在九品之外不入流没有任何编制狗见了都不理的乡啬夫其实狗见了我还是要叫两声的人家穿越了都是封侯拜当皇帝你混得这么差劲难道不觉得自己是穿越者的耻辱么有时我的确是这么想的不过他们都说我装逼一致认为我是穿越者中最成功的那一个
 53586

第1章 一次约炮的代价() 
往事越千年,弹指一挥间。;

    时天下有一大唐朝,但这大唐朝却与历史上不大一样,盖因玄武门之变这事件跑偏了路,那李建成做了皇帝,庙号太宗,如此子子孙孙传下来,已有百余年。

    这大唐朝河北道卫州治下有座丰顺县城,县城不大,区区万余人,居民大多以务农为生,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民风淳朴,异常好客。

    城中挨着东北角的平民区中,有一小小豆腐作坊,是一李姓汉子的家业,作坊不大,共分两院,前院是做豆腐和卖豆腐的坊,而后院则是家里人的住处。

    此时后院一间小小书房内,传来阵阵读书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这读书声清脆而稚嫩,竟是个幼童捧着道德经在吟诵。

    这幼童对面,一个穿着葛布长衫的年轻人靠在竹藤胡床上闭目养神,这年轻人单从面貌来看倒是一表人才,只是一头到长不短的散发颇为扎眼。

    这年轻人,叫做于梁……两个月前才“空降”到这丰顺城中。

    对,没错,是真真实实的空降……据说当时天降大雨,雷声滚滚,在一道硕大闪电的伴随下,他直接出现在天空中,然后砸在了这间豆腐作坊主人李老汉晒在院子里的案板上。

    当然,于梁醒来后第一次听到这解释时,完全是一副“你们都在骗我”的表情……直到他亲眼瞧见被自己砸得粉碎的案板和地面三尺深的深坑后,三观顿时崩塌了。

    这可是货真价实穿越啊!听上去是不是很有主角模板,很有王霸之气的感觉?

    好吧,于梁承认这是奇遇……前提是不以这种拉风的方式降落在这个跟历史完全对不上号的大唐朝,没有任何身份证明,没有胡须,没有蓄发,还穿着一身现代西装的话。

    所以他现在只能在心中庆幸,这里纯朴的乡民还没有当自己是怪物,否则那是分分钟被拉去烧死的节奏。

    只不过让他疑惑的是,为什么他会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了这个地方……前世中,于梁是某市委书记的私人秘书,年纪轻轻便受到上头的赏识,为人处事和业务能力都相当不错。

    最值得称道的,则是他的政治敏锐性和察言观色本事,屡次帮着市委书记在政治斗争中站到了正确的队伍上,很有几分妖孽的味道。

    然而他也有个弱点,那便是女人,事实上,在穿越到此地前,于梁正在跟某个美女在床上做些让双方都愉快的事……那个女人妖娆而美丽,并且还是别人的老婆。

    于梁对人妻什么的并不排斥,同理还有萝莉,御姐之类的……你可以理解他是个口味荤素不忌,且有些好色的正常男人。

    只是,这一次他就栽在了女人上,于梁记得当时他正在床上将身下尤物一次次送到亢奋巅峰的时候,那房门“砰”的一声被人踢开,他最后看见的画面便是一把长达一米的西瓜刀向自己砍了过来……

    与死比起来,似乎穿越什么的显然更加让人接受一点……于梁在想清楚这个道理后,对于以后都将生活在这陌生大唐朝的遭遇便看得淡定起来。

    当然,再淡定也需要吃喝拉撒不是?以于梁那肩不能抗的能力,指望他卖劳力那是不现实的,而且由于出现在这陌生世界的方式太过离奇,这丰顺县城的百姓可不敢跟他打交道。

    不过于梁运气实在不错,这豆腐作坊的主人李老汉见他无处可去,便没有理会坊间邻里的闲话,热情的邀请他暂时住下。

    看看,这就是出门遇贵人,主角待遇啊……于梁自然感激的接受了对方的好意,他从来就不是个谦逊的人,才不会让到手的机会溜走呢。

    经过这两个月的适应,他算是基本融入了古代生活中,凭借前世良好的语文功底,硬是将这些半文不通的古代文字学了个大概,简单的读写没有丝毫问题。

    所以严格来说,他也不是蹭着这家人白吃白喝,主动教起了这李老汉幼子的启蒙课,与这家人感情日渐深厚。

    生活暂时没有问题,于梁发愁的便是如何回现代去……他一点都不喜欢这通讯基本靠吼,出门基本靠走的原始社会,只不过,这事他更是没有一点头绪,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反正最坏也不过是在这里过一辈子不是?

    按照律法,等他在此地待上个半年时间便能在本地落下户籍,到时候他有了正当身份,还不是天高任鸟飞,完全可以去什么长安洛阳看看……于梁倒是有几分好奇,这古代的青楼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想到有机会和那些异域美女颠鸾倒凤,他的心就有些躁动起来,想入菲菲心猿意马,连身上某个部位都有抬头的趋势……这两个月没有碰女人,对于一贯无女不欢的于梁而言,简直是天底下最大的酷刑。

    然而就在此时,一声清脆的童声将他拉入到现实中来。

    “师傅,这句话什么意思啊?”,朗朗读书声突然停顿下来,这幼童合上书本好奇的问道。

    这小鬼,就不会挑别的时辰出声么……于梁被打醒白日梦,无奈睁开眼睛,笑着回答道,“这就话是强调无为而治的,就是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师傅,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么?你说这些经典都有好几种理解方式,好有趣呢……”,这幼童显然知道此话的意思,却偏要缠着于梁再多说几句。

    于梁尴尬的笑笑,他才教这幼童时,多少有些排解心中郁闷的意思,将很多经典之言都用后世理解歪曲来说,什么“无毒不丈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等等。

    没想到这幼童听得入了迷,每次学到新鲜句子时,便总嚷着让于梁给出另外的理解,弄得他很有几分误人子弟的感觉。

    “小鬼头,你就不怕被我带坏了么?”,于梁摸着这幼童的脑袋,吓唬他道,“当心你阿爸打你屁股。”

    “我阿爸才不会打我呢,我会躲在阿妈后面的。”,这幼童居然不上当,笑呵呵的摇晃着脑袋。

    于梁莞尔一笑,这幼童相当早慧,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聪明,还真不好唬……这孩子叫李驹,是李老汉四十六岁才得的儿子,那是老两口的心头肉,其母李张氏在怀他时,曾经梦到白马入怀,所以才花了一贯钱请县学中的先生取了李驹这个名字,期望儿子日后大富大贵。

    “好吧,咱们就说说这话另外一种解释,与刚才那种截然相反,可以理解为,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把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于梁想了想,还是给出了答案,多让这孩子学点现实学问,也没错。

    “为什么呢?天地和圣人,怎么会这样呢?他们不应该是最爱护人民的么?”,李驹好奇心打起,又缠着于梁不住的问道。

    正要开口解释时,于梁猛然听到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便压低声音道,“你母亲来了,让她听到我在教你歪道理可不好,下次功课我再给你说,现在快去玩吧。”

    李驹应了一声,欢快的跑出去,于梁看得晒然笑笑,到底是九岁的孩童,就算再机灵也是学术第二,玩耍第一,端是童心未泯呢。

    教完了孩子,于梁一天的工作也算完了,看看天色,离晚饭还早,便向李老汉说了一声,独自进城中逛逛。

    这是他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丰顺县这弹丸之地可没有什么勾栏瓦肆,娱乐业基本为零,不要说青楼什么的,就是暗门子都几乎绝迹……所以于梁只能憋着火,有空了就在大街上打望一二,没准瞅见个妙龄少女什么的,也好满足一下心理幻想。

    今天是逢场天,街道上行人不少,其中不乏年轻妇人,虽然姿色都一般,但此时的于梁就是看一头母猪都是顺眼的,一路上借着拥挤的理由凑上去揩油,“咸猪手”摸得暗爽不已。

    只是他在街上正穿梭着寻找下手目标的时候,猛然间感觉到周围人都朝着一个方向涌动,差点将他掀翻在地上,刚刚站稳脚跟时,耳边便传来了一阵阵吟唱的声响,嗡嗡不断。

    什么情况?于梁莫名其妙的抬眼朝着声响方向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

    怎么又是他们……!

    。。。

第2章 赶紧逃命吧() 
大街上,一列身穿白色僧袍的光头和尚成群结队的走来,人人口中念着佛号,最中间那人穿着绯红色的锦袈裟,乘在一辆华盖马车上,路上的百姓都蜂拥到其座驾前,叩首膜拜,一时间跪倒了大片,纷纷口称“求活菩萨保佑”。

    而这僧人则面带微笑,以手沾着身旁净瓶中的水珠,缓缓的往百姓头顶上弹,看上去像是某种庄重而神圣的仪式。

    于梁面上露出冷笑,他前世什么坑蒙拐骗的事没见过,哪会相信这个和尚是什么活佛转世……弹个水珠在人头上就敢称作“点化”,敢在做得靠谱一点,下点本钱行么?起码搞些什么“降妖除魔”“水中生莲”的把戏不是?

    当然,他还是将身形往墙角处缩了一缩,尽量显得不那么突兀,他没有丝毫揭穿这人装神弄鬼的面目的兴趣,以眼前这些百姓的迷信狂热程度,估计他话才出口,便会被淹没在吐沫星子的海洋中。

    事实上,这群和尚都是“弥勒教”的僧众,这大唐朝官府并不禁止教徒布道,所以各地寺院皆有信徒,这弥勒教便是一种独特的宗教,在此地相当盛行。

    于梁对于宗教并不排斥,但他丝毫不想与这弥勒教有任何瓜葛,从这些日子的观察来看,这些弥勒教僧众完全是旁门左道,说什么“弥勒下生成佛”,一反佛教五戒戒杀的戒律……在他看来,这种极端教义恐怕没那么简单。

    以他前世官场阅历,知道这官府不禁止佛教布道,乃是因为佛教劝人向善,提倡以忍来对待苦难,这符合官府统治的需要,让百姓不容易走邪路造反而已,并不是什么尊重宗教信仰。

    而这“弥勒教”的教义则刚好相反,鼓动“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随便从哪种角度来看,都是邪教的范畴。

    只不过这弥勒教伪装的相当不错,仗着寺院财力雄厚,每到县城逢场天便让僧众在城中发放米粮周济穷人,积累了不少人气,不过得势后,这些僧众的尾巴便漏了出来,不但鲜衣怒马的招摇过市,甚至公然在市场上聚众传教布道,完全没把本地官府禁令放在眼里。

    于梁目送这群僧众走远后,这才继续往前走,这丰顺县城有两榜告示,一张贴在县衙门口,一张贴在城门边上,基本上每隔几天就要更新一次,有些类似于官府的邸报,于梁为了更快了解这个完全陌生的大唐朝,每次逛路时都会抽空过去看上一看。

    算算时间,今日正是更新告示的日子,于梁便一路慢行到城门口,抬眼一看,又是心中一惊,往日一过正午便看不见踪影的城门守卫今日居然来了两班人马,一行六人分成两组,在左右城门处站得格外笔直,不但衣着正装,手中的红缨枪也是擦得蹭亮。

    于梁对这官场行为是行家,知道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解释,一是县令要对城门守卫进行例行检查,二是这城中要来什么大人物。

    他仔细看了看街道,显然被仔细打扫了一番,路边杂物垃圾一概不见,甚至沿路民房的外面都焕然一新,顿时觉得第二种可能性要大得多。

    一念至此,于梁心中好生奇怪,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官员到访这丰顺县城,居然搞得这么隆重……要知道,这古代官员出巡可不像后世那么频繁,因为排场会大得多,人马车轿那是一应俱全,行动一次需要民夫很多,完全是劳民伤财。

    所以为了让民众修生养息,这大唐朝除了督促农课和收缴税赋,一般官府使节都不会下访到“县”这个级别来。

    莫非城中要发生什么事不成?于梁微微皱起了眉头,正想走到城门口一探究竟,没想到刚刚靠近城门边上,那些守卫便举着冲着他喝道,“县令大人有令,今日任何人不能出城,赶紧回去。”,见他有些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