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好相公 >

第678部分

大唐好相公-第678部分

小说: 大唐好相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这里,连忙问道:“什么急报?”

    “圣上,巴中之地,接连下了十天大雨,十天大雨把巴中很多百姓的房屋都给冲垮淹没了,一些山体更是出现了滑坡,如今的巴中百姓受灾,很多已经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如今,很多人都在迁徙……”

    宫人把巴中急报给说了一下,众人听完之后,忍不住吸了一口冷气。

    长安城下了两天雨,他们这些人就有点烦躁的受不了了,巴中竟然下了十天大雨,那只怕是个人都忍受不住吧?

    而且,巴中之地多山,交通不便不说,水利之便也不如锦城的都江堰,如此这些积水排不出去,自然也就要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了。

    消息出来之后,朝中不时的有人发出阵阵轻叹,似乎十分的痛心。

    李世民这里,也是顿时凝眉,道:“巴中之地下了十天大雨,那这水灾怕是很严重了,必须尽快处理才行,诸位,你们觉得何人负责此事,比较妥当啊?”

    李世民话音落下,长孙无忌立马就站了出来:“圣上,巴中的百姓受灾,臣以为应该让太子殿下去安抚一下他们,同时也可磨练一下太子殿下的能力。”

    这话出口,太子李承乾愣了一下,他此前倒是从来没有想过离开长安城,去外面处理事情的,不过如今长孙无忌说完,他觉得自己的确也应该去外地考察一下百姓的情况了。

    以前秦天带他看过长安城的一些情况,但外地的,他还没有看过。

    所以,就在长孙无忌说完之后,李承乾便站了出来,道:“父皇,儿臣愿往。”

    李承乾同意去巴中之地救灾,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朝中的其他人却是推荐起魏王李泰和蜀王李恪来。

    “圣上,臣以为魏王李泰可往巴中救灾。”

    “圣上,蜀王的封地在锦城,让蜀王李恪去巴中是再好不过的了。”

    “…………”

    很快,朝堂之上,支持三个人的声音此起彼伏,有支持太子李承乾的,有支持魏王李泰的,也有支持蜀王李恪的,李承乾看到这些情况后,又愣了一下,他之前只是觉得自己需要去磨练一下能力,如今李泰和李恪也都跳出来了,那事情就变的不简单了。

    他很快明白了怎么回事。

    如今,朝堂之上势力迭起,谁都在争权夺利,长孙无忌为了让他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更加的巩固,肯定是要增加他李承乾的功绩的。

    若是能够平定巴中水灾,他在民间的威望会很高,立下了大功,朝中的官员对他也会更加的认可。

    显然,魏王李泰,蜀王李恪也是看到了这点,所以才让他们的人来争夺这件事情的,毕竟他们若是立了大功,他们就有了与太子李承乾抗衡的资本。

    对他们来说,想要夺得太子之位,就只能让自己个功绩越来越高,高的就像当年的李世民那样,让太子李建成都拿他没有办法。

    李泰和李恪都是这样想的。

    朝堂之上争吵不休,李世民看着这种情况,自然是清楚这些人怎么想的,而出现这种情况后,他却有点犹豫,不知道该支持谁好。

    如今,李承乾有长孙无忌的支持,势力显然是最大的,为了平衡,他应该让李泰或者李恪去。

    只是,他又想起了长孙皇后的嘱托,尽量避免皇子之间的互相残杀,如此,他只有提升太子的影响力,才能够镇压其他两个皇子的野心。

    李世民思虑了许久,他也不想再看到那种兄弟相残的局面发生。

    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啊,死了谁他都心疼。

    (本章完)

第1389章 长孙无忌的算计() 
    朝堂之上,还在争吵个不休。

    现在的这些官员仿佛忘记了天热,哪怕满头大汗也毫不在乎。

    长孙无忌站在大殿上,却是神色平静。

    他有把握能够说服李世民让太子李承乾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李世民在朝堂上没有决断外,那他就去御书房跟李世民单独说。

    不过,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李世民应该也不是特别希望看到兄弟相残,而且他也肯定能够联想到其他王爷势力过大之后,会对整个朝堂造成什么影响。

    所以,他不急。

    争吵还在继续,李世民犹豫了一会之后,便挥了挥手,道:“好了,此事就交由太子来办吧,一定要把巴中的事情,给朕办好了。”

    李世民做出了决定,魏王李泰以及蜀王李恪都有点小失落。

    李承乾这里,却是连忙领旨谢恩。

    而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又站了出来,道:“圣上,太子毕竟没有出过长安城,若是派他去巴中救灾,臣以为还应该为太子殿下派一个副官才行。”

    太子年纪不大,缺乏经验,而赈灾有时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说你把粮食送过去,这些灾情就结束了的。

    太子单独去,未免让人有点不放心。

    长孙无忌这话说完,李世民也觉得很有道理。

    想了想,李世民问道:“那长孙爱卿觉得,给太子派个谁比较合适?”

    长孙无忌道:“臣以为,马周最为合适。”

    听到这话,马周神色微微一愣,没有想到这事竟然把自己也给牵扯了进去。

    不过,作为朝廷官员,解决灾情,他觉得义不容辞,所以在长孙无忌说完后,马周便站了出来:“圣上,臣愿跟随太子,去平定灾情。”

    秦天站在前面,本来的神色是波澜不惊的,但见马周站出来后,他便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谁不知道他跟马周的关系,长孙无忌让马周协助太子李承乾,只怕是想让他也扶持太子吧?

    只要马周跟太子捆绑在了一起,他秦天还有选择吗?

    难不成就因为这个,大义灭亲?

    马周是个聪明人,有时候聪明的让人都有点怀疑,但很多时候,这个马周又是有点不开窍的,比如说现在,他就没有过长孙无忌为何要推荐他吗,竟然傻乎乎的就站出来答应了?

    不过,马周都已经开口,他秦天也阻止不了了,一切只看李世民什么意思,想来,聪明如李世民,应该知道长孙无忌的意思吧?

    李世民看了一眼朝堂,随即笑道:“也好,既然如此,那马周就跟着太子去巴中吧,不过一定要快,灾区的百姓等不了那么久。”

    “喏!”

    李世民又何尝不知道长孙无忌的意思,马周虽然有一些能力,但跟秦天比却是差远了的,所以他一眼就看出了长孙无忌的目的是秦天。

    不过,他知道秦天不喜欢拉帮结派,所以就算马周跟太子有了什么关系,那也不可能把秦天给牵扯进去。

    如此,便足够了。

    太子李承乾和马周应下之后,便急匆匆的下去准备去了。

    整个早朝并没有持续多久,便宣告结束——

    退朝的时候,天气炎热非常。

    长孙无忌慢悠悠的向府上赶去。

    他之所以推荐马周跟着太子李承乾去做事,就是要把马周跟太子捆绑在一起。

    如此的话,秦天就要更加的倾向于李承乾了,而程咬金这些武将,虽然他们从来没有表态过,但他们跟秦天的关系是谁都知道了。

    太子若是得到了秦天,自然也就得到了程咬金这些武将。

    有了这些武将,还有什么可怕的,李承乾的地位会更加的稳固,而他们长孙家的地位也会继续保持。

    长孙无忌是有好算计的。

    不过这个时候,魏王李泰以及蜀王李恪,却是把长孙无忌给讨厌的够呛。

    他们没有想到,长孙无忌竟然就这样开始帮起了李承乾。

    可叹,他们虽然实力跟李承乾差不多,但李承乾到底是太子,比他们更加的具有优势啊。

    “可恶……”

    退朝后,李泰托着肥胖的身子上了马车,而刚进马车,他就忍不住的骂了一句。

    李恪这里,则是骑马狂奔,本来,他以为长孙皇后死了之后,他争夺皇权的希望是很大的,不过今天早朝上,他才发现自己跟李承乾还是很有差距的。

    不仅仅在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上,还有他自己的功绩,李世民的心。

    当然,他觉得更为重要的,还是李世民的心,李世民若没有易储之心,他想要成为太子,便不太可能。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李承乾变的十分不堪,让李世民想要废掉他,这样他才会有机会。

    巴中离他自己的封地很近,如果他想在巴中之地做点手脚的话,还是很容易的。

    现在的李恪需要赶紧回府,找人安排一下,这样等李承乾和马周他们去到巴中之后,就有好戏上演了。

    李恪需要做一些安排。

    而这个时候,李元景也已经回到了府上。

    “吩咐下去,让我们的人沿途寻找机会,刺杀太子李承乾。”

    对于李元景来说,这是杀掉太李承乾最好的一个机会,只要李承乾死了,大唐的太子之位就空缺了,虽说他仍旧没有机会继承皇位。

    但如今朝中几个皇子相互明争暗斗的事情,他还是很清楚的,不过对于他们的这样做争斗,李元景不怎么满意。

    他觉得这两位皇子争斗的还是不够激烈,可能是他们觉得希望渺茫吧。

    可如果太子李承乾被杀,那不管是魏王李泰,还是蜀王李恪,都会疯狂的进行争夺吧?

    只要他们争夺,这个朝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混乱,而这会给他李元景机会,造反成功的机会。

    李元景这样吩咐下去之后,立马就有人领命退去。

    这些年,李元景培植的杀手还是很多的,要想办法弄死李承乾,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下人退去之后,李元景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他觉得自己要成为天子,还是很有希望的。

第1390章 入蜀() 
    巴中的灾情刻不容缓。

    所以太子李承乾和马周他们在长安城快速的做完准备之后,便带着兵马,以及一些赈灾粮向巴中之地赶去。

    他们很清楚,所谓的灾情,并不一定说就是水灾太大,淹没了房屋,最为主要的问题,还是百姓的食物。

    如果百姓有饭吃,能够活着,这水灾也就只是水泛滥而已,其他的没有。

    所以要救灾,就得弄到足够过的粮草。

    好在最近他们大唐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而且不久前刚把粮食给收回来,所以粮草什么的,并不是什么问题。

    太子李承乾他们离开长安城后,直接向巴蜀之地赶去。

    途中,他们并没有丝毫的停留。

    太子李承乾在出来之前,已经得了长孙无忌的嘱咐,让他拉拢马周,所以这一路上,他们两人倒是时不时的有聊天的。

    马周也知道李承乾的意思,不过并没有表态。

    半个月后,他们入了巴蜀之地。

    巴蜀之地多山,道路有点难行,巴中虽然离长安城并不是很远,但他们要赶到巴中,还得需要十来天的时间。

    队伍这样走着,沿途除了一些出来逃难的百姓外,倒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这样又走了几天,一名在前面探路的探子急匆匆的跑了来。

    “太子殿下,前面的路走不通了。”

    听到这个,李承乾有点奇怪,问道:“怎么走不通了?”

    “前面山体滑坡,道路被很大一堆土给堵住了,我们要走过去的话,必须把这些土给清理掉,可能需要五六天的时间。”

    如果没有土的话,五六天时间他们差不多就赶到巴中了。

    听到这些情况后,李承乾的脸色就变的有点难看。

    他们晚去一天,巴中的情况可能就会恶化一天,一旦恶化的无法控制,那整个巴中的情况就真的很不妙了。

    “到巴中还有没有其他路?”

    “还有一条路,可以到达巴中,不过那条路有一段路是栈道,我们的马车根本过不去,粮草也运不到,而且,就算绕道走那条路,没有马车的拖累,也得十来天才能够赶到巴中城。”

    栈道一般来说都是很窄的,能够容纳一两个人就已经很不错了,他们的马车肯定过不去。

    那也就是说,他们不可能把粮草通过那条路运过去,他们想要赈灾的话,这些粮草只能通过这么一条路进去。

    把山体滑坡堆积的土给铲去,是他们唯一的办法。

    李承乾并没有过多考虑,很快,他便吩咐下去:“命人尽快在这里打通道路,然后再选几百人随本太子走另外一条路,先行赶到巴中城再说。”

    巴中的情况可能很不妙,虽说没有粮草,但他们先行赶去的话,说不定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对于李承乾的这个安排,马周也是认同的,早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