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不聊斋 >

第7部分

不聊斋-第7部分

小说: 不聊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前世,陈唐被很多同事嗤笑为“书呆子”,便是读多了书的缘故,导致老婆都找不到,非常失败。

    闲话不提,重新绕回来,陈唐认识到《善养经》的关键,在于一个“养”字。

    养,一般所指是动词,蕴涵的含义就更广泛了。吃饭喝水、走路运动、包括读书写字、与人交谈辩论等等,都可以说是一种“养”。

    静修打坐,也是养……

    对,这就回到了原点,要依照画像上的姿态,进行打坐,完全契合了状态,才可能“养”出“天人之气”。

    一番思考之后,陈唐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关窍:之前数十次尝试失败,也许并非是姿势上的问题,而是他身心太过于着紧,想得太多,没有放松下来,导致无法做到“天人合一”,这才进入不了状态。

    眼下的“天”,就是房间环境。

    陈唐深呼吸了三下,然后抬头,观察着这间矮**仄的房间,墙壁斑驳,地板为土,一口旧箱子,箱子上摆着几本书——他没有书桌,箱子就等于是书桌。

    房间处处,都显露出一种落魄寒酸的气息,而他本身,其实也就是个一无所有的穷书生。两者之间,本就契合的。

    是的,就是这般感觉……

    陈唐心中一喜,端坐在床上,很自然地摆出画像的打坐姿态,慢慢闭上双眼。

    开始之际,他脑海中还有些繁杂念头,有关于现实窘迫的焦虑、有关于未来日子的规划打算、还有关于这个不正常世界的好奇幻想……

    但渐渐地,陈唐似乎睡着了,内心无喜无忧,各种叨扰的意念在一点点消散,最终消失不见。

    他仿佛与整个房间融成了一体,和墙上一块斑驳的泥砖一样、与窄小残破的窗口一样、与所坐着的这张稍稍大力,便会咿呀摇晃的旧床一样——

    成为了这个房间的一部分。

    嗡!

    在陈唐所不知道的时候,那幅随手放在身边的画像微微一抖,有淡红色的光晕散发出来。

    更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在这片光晕的牵动下,那个灰不溜秋的枕头也散发出淡红色的光芒,与之呼应。

    两股红光交织在一起,渐渐融合,慢慢凝成一点光团,只得一粒蚕豆大小,最后唰的一下,没入陈唐腹部。

    刹那间,陈唐感受到丹田处微微一热:气感,这就是气感!

    成了!

    他欣喜若狂,情绪的波动,立刻破坏了当前的心境,不得不睁开眼来。

    陈唐已经无法保持“天人合一”的打坐状态了,第一时间,他赶紧拿起那幅画像,却见上面的笔墨簌簌而动,如同细微的碳灰,掉落下来。转眼间,画像化为乌有,只剩得一张厚实柔软的皮纸,不知道的,根本看不出来上面曾经描绘有一幅画像。

    “这是依附在画像笔墨上的某种能量,被我吸收了,所以才会这样吗?”

    陈唐想道,立刻再度闭上眼睛去感受,丹田处的发热现象却消失了,他并没有感受到什么,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一切只是幻觉。

    “不,不是幻觉!”

    陈唐很坚定地对自己道:“最大的可能,气感如同一枚小小的种子,被种在丹田里,在其没有发芽成长之前,是很难看得到的。”

    他跳下床去,舒展根骨,也不知是错觉还是潜意识的作用,总觉得身体轻盈了些,很有精神劲头。

    不管如何,画像的消失是不争的事实。

    要想验证,也很简单,只要再进行一次“天人合一”状态,即可见分晓。

    然而陈唐心中,现在充满了成功突破的喜悦与兴奋之意,一时间难以平复下来,难以再进入到那种空灵的状态。

    他忽又想到,这种情况与书写出“情感交融”的诗词作品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静心打坐,能养出天人之气,那卖给赵三爷的两幅字词,字里行间,是不是也蕴含着某种气?

    换句话说,卖的不是字词,而是气!

第十三章:合一() 
想着此事,陈唐心绪起伏,觉得距离事实的真相又迈进了一大步。

    他在房间内不断地踱着步,两只手搓在一块,互相碰撞着,以此纾解内心的激动。

    “嗯?”

    陈唐忽然抬头看往床上,目光落在那个方扁枕头上。

    此物似乎发生了变化,颜色变得深了,不复以前的黑不溜秋,如同多了一层包浆,有着一种悠然古拙的韵味。

    他走过去,拿起枕头观摩,翻来覆去地看,最后看着有图案的一端:

    “不对,这图案,本来不是这样的!”

    陈唐立刻瞧出了端倪。

    记得第一次看到此图,觉得笔画勾勒,线条缭绕,如同鬼画符一般,根本看不懂。

    而今这图案,虽然依旧复杂,但看上去,很明显能看出这是一个人体轮廓,有头有脚,四肢健全,一些线条在人体中勾勒穿行……越看越像是一幅气功运转图。

    陈唐搞不清楚这是变戏法呢,还是另有玄机,他只知道此图非常重要,显然是与《善养经》配套的。

    打坐练功,有“周天”一说,套用过来,陈唐如今练出了天人之气的气感,接下来便该将气息运转起来,而枕头上的图,那些线条指向,应该便是气息在体内正确运行的次序路线。

    还真是机关算尽,一环接着一环!

    陈唐感叹一声,却不知道当年父亲是从哪弄来的两件东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不配套,不管是单独拥有枕头,还是《善养经》画像,都不可能练得成功。

    在这点上,倒是非常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两者结合,一“合”字,道尽玄机。

    想了想,陈唐便去弄些墨汁,小心翼翼地涂抹在雕刻精细的图案上,然后印在一张黄边纸上。

    出来的效果不错,非常清晰,这一看更加直观:

    一道线条从人体腹部丹田出发,经由胸口檀中穴,蜿蜒而上,到达头顶百会穴……缭绕一圈,走遍奇经八脉,又回到丹田,正是一个周天。

    在解读此图的时候,陈唐当年沉迷武侠小说所积累下来的杂七杂八的知识,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否则的话,一般人哪里看得懂?认不得穴位那些,只能去找武林高手请教才行。

    问题在于,找一位高手解读的难度,起码得好几十层楼那么高。

    足足研究了近一个时辰,陈唐终于把整个路线捣弄清楚,搞明白了。

    接下来,只需找出那道气感,引导其运转即可。

    不过可惜,目前进不了状态,气感恍若泥牛入海,悄无声息,无法开始试验。

    陈唐并不心急,而去弄点水,往枕头图案上一洗,立刻洗得干干净净,半点墨汁不留。

    这枕头的材质,看来也是不凡。不知此物功能,只是镌刻着一幅运功图呢,还是隐藏着别的玄机。

    陈唐拿起枕头用力晃,听不到里面有任何动静,他又不好拿刀斧来将它劈烂,打开,那样的话,简直暴殄天物,完全没必要。

    此时苏菱已经回来,淘米做饭,又洗了一盘野果子,端来给陈唐吃。

    午饭过后,陈唐小憩了一会,起床后,开始温习功课,读起经义文章来。

    他有志于报考今年的举子试,如果考上了,生活条件将会大幅度提高,老师的执怨也应运而解,一举两得的事,何乐不为?

    前身的经义水平一般,如果没有变化的话,想要考举子试,估计得熬很多年,最后可能都是名落孙山,一事无成。

    但既然发生了变化,改变命运就显得顺理成章。

    现在陈唐看起经义来,当真是一目数行,过目不忘,不管多艰涩拗口的字句,只要通读一遍,基本都了然于胸。

    对于这一点,他不知道是灵魂融合后的蜕变呢,还是修习出天人之气的改善增益,又或者,两者皆有之。

    不管如何,都是大好事。

    这几本书,其实都是前身背诵得很熟的,不过那时候的他,不少地方都是死背硬记,有诸多不甚了解之处。现在温习一遍,把众多疑难问题,一一解决掉了。

    再加上老师陈松送的读书笔记,陈唐觉得今年的举子试,应有四、五成的把握。

    但这并不够,很多秀才报考举子试,都是学得有七八成的功夫,这才敢报考。毕竟考不过的话,下一次就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复考费,对于大部分读书人而言,都是沉重的负担。

    想要提高考试把握,指望这几本书是不行了,好比在另一时空,想要提高成绩,就得大量做题,做新题,名之曰:“题海战术”。虽然繁重,但绝对有效。

    因此陈唐得去找新的书,新的经义文章,最好有以往的举人文章,甚至进士的文章。

    这些,州府书店内有售,但价值贵得离谱。想要找人借阅抄写,也不容易。毕竟陈唐的交际圈子有限,三三两两,都是穷酸,难以指望得上。

    最好的路径,还是进读潘州学院,那里有老师授课,有各种同学,进了学院,便等于进了一个偌大的圈子,可以接触到不同层次的东西。

    这就跟考大学一样,名牌大学有名牌大学的圈子、技工学院有技工学院的圈子,比较起来,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只是想进潘州学院当增生,那学费……

    陈唐就觉得有点头疼。

    人生在世,跳来跳去,累死累活,终归逃不过一个“钱”字啊!

    温习功课,不知不觉,又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晚饭有鱼,而且是苏菱到河里抓到的,运气不错。小女孩也显得非常高兴,精心清蒸好,端上桌来吃。

    饭后稍作休息,洗了身子,天黑下来,该上床睡觉。

    陈唐自不会那么早睡,端坐在床上,摆出那副打坐姿态,身心放松下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白天那一次成功的经历,这一次,进入状态显得容易了些。呼吸吐纳,不疾不徐,房间内静寂无声。时间流逝,有一片月光从窗口照入,洒在床前,有一种宁静的意境。

    突然间,陈唐便感觉到丹田一热,气感出现。他并不惊喜,心静如水,不受破坏,很平静地感受着这团气感,然后引导着它,开始周天运转。

第十四章:出事() 
陈唐引导着气感朔流而上,本想来一次周天运转,不料那气在经脉中流动竟是极为生硬艰涩,仿佛于狭窄的蛇道爬行,充满了曲折和阻碍。折腾了好一阵,才堪堪抵达水分穴,然而来不及冲关,浑身一个哆嗦,酥软了下来,那团气感随即消散,融入了经脉之中。

    “好累呀……”

    陈唐如同鏖战了三百回合,筋疲力尽,眼皮沉重,很快便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来时,已经太阳高照,快要晒到屁股上来了。

    他一骨碌起床,倒是神清气爽,很有劲头。体味昨晚打坐运功之事,没有完成周天,主要原因是气感太弱,别说周天,恐怕冲到胸口檀中穴都极为困难。

    难,是正常的。

    譬如开山穿洞,哪能一蹶而就?

    陈唐感觉到,每进行一次运功,那气感便会壮大一些——当然,这是建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并不是说每天可多次运功,目前状况,一次已是极限。要知道操之过急,身体精神吃不消,疲劳运功,反而会损伤经脉,造成了反效果。

    现在的进展,他已经很满足了。

    起床去洗漱,苏菱不在家,应该出门忙活了。锅里盖着一碗早饭,热乎乎的,还有两个水煮蛋。

    这丫头……

    陈唐脸露微笑,大口吃罢早餐,解决了肚子问题。然后坐到床上,开始思索接下来的生计问题。

    修炼《善养经》,注定是一项长期计划,需持之以恒,没什么好说的;

    卖字赚钱这条路,似乎不是那么好走。

    他卖了两幅字给赵三爷,应该有资格把字挂上翰墨街的书画店里寄卖,不过这般形式并没有太大意义,可能挂上一年半载,都无人问津。而且想要寄卖的话,面对的购买对象就不同了——

    如果把赵三爷视作“特殊”的人,特殊之外,就是“正常”的人。

    这个“正常”,可用陈唐所熟悉的历史行情来做参照。他们购买字画,讲究的是书法画工,笔墨纸张等,要求都很高,另外更追求名家效应,对于无名之辈,那是嗤之以鼻。

    所以说陈唐想要寄卖的话,首先得买好纸好墨,甚至还得装裱好,光弄门面功夫,就得耗费不小。

    现在的他,哪能经得起如此铺张?

    况且投入和收成完全不成比例,没必要考虑。

    想到这,陈唐便不禁叹息一声:为何殷国,诗词为小道呢?如果像唐宋那般,也许他只需亮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