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不聊斋 >

第47部分

不聊斋-第47部分

小说: 不聊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之前,提升实力,是不二选择。

    目前各种进度都颇为顺利,考中了举人,消除了老师执怨,有真气打底,又有剑匣在身,武功练得有了几分火候,再加上隐身符等,已具备不俗的自保能力,即使不敌,也能脱身。

    村里的祖宅正在建造;城中也有人要送宅子,不过陈唐婉拒了,他更喜欢留在翰墨街。

    至于钱财进项,村人田产不用缴纳税赋了,自少不得一份好处给陈唐。

    不过总体而言,收入并不算高,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没问题,只是陈唐的花销本就很不正常,收支并不平衡,需要寻求另外的财源收入。

    举人功名确实比秀才好了一大截,但要说多好,也称不上。如果满足于做个乡绅小地主之流,娶几房妻妾,平时溜溜鸟,调戏调戏丫鬟,倒也过得去。

    但在这个不正常的世界,这样的生活状态并不安生。

    而陈唐穿越而来,也不是为了小康。

    这个世界那么大,怎能偏安一隅,当个土财主?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这世间的繁华。如今人在,剑在,梦想正渐渐变为现实。

    时光荏苒,当大小事宜做得差不多了,已将近年关。

    在殷国,过年是最大的节日,然后才轮到中秋清明重阳等,至于端午,却是没的。

    气候一天比一天冷,有雪落了下来。

    这一日,陶昊兴冲冲地来相邀,请陈唐去参加迎春诗会。

第九十二章:诗会() 
在殷国,诗词为小道。这个“小”,是相对科举经义而言。但在民间,文风流行,每逢佳节,多有诗会词话举办,聚集一批文人雅士,吟诗作画,消遣娱乐。其中还有些女才子,一出场便众星捧月,很受欢迎。

    所谓诗词文会,便等于是个交际圈子。

    陈唐身为潘州解元,近期颇出风头,邀约就没断过。但很多次,他都婉拒了。要不是担心时局动荡,外面危机重重,他都想再次出外游学,图个安静了。

    今天陶昊来请,陈唐想了想,答应下来。

    这几天有雪,雪景甚美,陈唐琢磨着出去游玩一番,或许触景生情,能写出蕴含文气的作品。

    话说他已经很久没有字词出售了。

    考了举人,身价自不相同,翰墨街有好几间书画店来约字,可寄卖,可买断。

    但两种形式,价码都一般,在几十钱之内。

    这就是正常世界内的正常行情。

    陈唐又不是书画名家,在这圈子内,没有多少名气可言,自然卖不上价。

    算起笔墨耗损,装裱工钱等,可以说,这样的价格,根本不赚钱,反而耗时耗力。

    他并不愿浪费这个功夫,更不甘心另一时空的诸多经典之作,沦为大街货色。

    而今,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又有功名在身,不同刚开始那会的窘迫艰困。是以不用着急,作品可以先写出来,至于出不出手,卖不卖,就是另一回事了。

    天下读书人不少,拥有文气的书生也不少,但能写出蕴含文气作品的,却并不多,而且,这还属于消耗品。行情紧俏,因此价格不正常。普普通通的一幅,就能卖两三百钱。

    更不用说,陈唐这文气,有着天人之气的加持,效果肯定更胜一筹。

    奇货可居,毫无压力。

    为了求字,赵三爷可找了好几次。他现在仍在养伤,基本已无大碍,再养一阵,便康复得七七八八了。

    不过陈唐并无作品在手,想卖也没办法。这段时间忙这忙那,根本静不下心来,写不出东西。

    希望这次的诗会,能够有所斩获,写一幅,就几百钱,能帮补不少家用。

    第二天早上,陶昊便坐着马车来接。

    上了马车,陈唐见车厢内摆一盆炭火,暖意熙熙,倒会享受。

    “不矜,你现在已经是举人老爷,应该买两丫鬟,出门还得有小厮随从服侍才行。要不,我家里有几个不错的,你可以过来挑选。”

    陶昊自知科举无望,只能止步于秀才了,对于陈唐很是看重,多方结好。

    陈唐笑道:“暂时不用,且等明年的天子试过后再说。”

    听他说天子试,陶昊满脸羡慕之色。

    读书人三大考场,其实倒是中间的举子试最为艰难,迈过这一关,几乎等于海阔天空了。天子试虽然报考的人多,但录取的也多,每一届,三甲进士,总人数起码百余名。

    一旦录取,哪怕最差的第三甲同进士,也会安排官位,有品秩,可入流了。

    是以只要考过了举子试,肯定都会报考下一届的天子试的。

    三年才一次,机会可不多;错过了,又得等三年。

    人生,有几个三年?

    而相比童子试举子试,天子试还有年龄上的限制,不能超过六十岁。

    太老了,即使被取中,也难以上任当官了。

    国家取士,又不是养老。

    这是殷国国情所定。

    所以只要能考,基本每一届都会参加。毕竟对于一位举人来说,补考费之类,各种花销,大都能筹集得起来。

    毕竟考了举人,名下就多有产业了,房屋,田产,生意等,皆有涉猎。

    陈唐现在倒没有多少,主要很多人情他都推了。无功不受禄,不愿沾染太多。

    陶昊知道他志向远大,更是佩服,话题一转,说起今天的诗会来。

    这诗会有个名目,唤作“雪月社诗会”,举办地点:新月湖中小岛上。

    新月湖,乃是潘州地域上最大的一口湖泊,绵延数千里,其中一小半,位于潘州城内,为城府增添了不少湖光水色,风景雅致。

    雪月社,属于潘州文艺界中数一数二的学社了,一大特色,便是女社员颇多,很能吸引新人加入。

    陶昊便是其中社员,不过是那种没什么存在感的。他才学有限,当初为了入社,可是缴纳了五百钱会费,几乎等于花钱买的会员资格。加入其中,可得交际,毕竟社员们一个个非富即贵,可没有什么穷酸秀才。

    这次诗会,主体为“迎春接福”,属于每年都会举行的节目,所有社员皆可参加,足有一百多人,颇为热闹。

    诗会组织者知道陶昊与新科解元熟识,便让他来请陈唐,如果陈唐愿意入社,自是皆大欢喜的事。

    既然是诗会,除了吃吃喝喝之外,还设置了些彩头,主要比试内容为诗词字画,对于经义文章,一概不谈。

    吟诗作对,陶昊并无多少兴趣,他感兴趣的,是社里的一大群莺莺燕燕,其中颇有几位姿色过人的女才子,让人见着,忍不住暗中流口水。

    陶昊早已成家不假,但并不妨碍他出来寻欢作乐,有时候为了谈生意,而或纾解压力,自会到怡红院放松一下。

    自古才子多风流,他虽然算不得才子,但也有风流的权力。

    当然,主要的,还是得有钱。

    至于像陈唐这般的年轻俊秀,在学社里是最受欢迎的,要功名有功名,要才学有才学,还有不俗的皮相,等会之后,不知有多少小姐闺秀,会对他暗送秋波,甚至大胆勾搭。

    没法比呀!

    陶昊心里叹息一声。

    “少爷,到了!”

    马车停住,陶昊与陈唐下车,就见前面一面湖泊,小雪纷飞,周边的湖水微微冻住了,岸边一株株树木,银装素裹,分外好看。

    自有长随撑开油纸伞,帮两人挡雪。

    他们踏上一条湖边回廊,走过去,那边有一艘乌篷船专门接人的。

    陶昊吩咐随从留在岸上,自个与陈唐上船。

    老艄公轻轻一拨长竿,乌篷船便飘了出去,朝着不远处的一座小岛驶去。

    那个小岛,名为“雪月岛”,乃是雪月社的产业之一。很多活动节目,都选择在那举行。岛上建有别院,有亭台楼阁,如同一座豪华的庄园。

    不多久,小船便靠近雪月岛了,陈唐举目观望,见这岛确实不大,圆圆的,像一口扣着的碗。

    船泊好了,陈唐两人登岸,沿着一条石板路径往上走,沿途多有亭子,供人憩息。

    约莫半刻钟后,他们来到一座巨大的别院门前,进去,里面正是一个花园式的大院子,男男女女,已有数十人在此,欢声笑语,管弦丝竹,其乐融融。

    陈唐的到来,很快便吸引住了不少关注的目光,有上下打量的,有偷偷窥望的;有的目光含情脉脉,有的目光火辣辣的……

    在这一瞬间,陈唐有些后悔,也许自己不该来参加这诗会的。

第九十三章:文气() 
自从陈唐高中,登门说亲的媒婆便络绎不绝,几乎要把门槛给踩烂了去。

    陈唐不胜其烦,直接一句“要专心备考来年的天子试”,闭门拒客,总算过了几天清净日子。

    今天出来,参加这诗会,见到一群莺莺燕燕,着实有些头大。

    旁边陶昊可不这么想,一道道看向陈唐的目光,他照单全收了,脸上笑容灿烂,便仿佛众女看的是他一样。

    诗社里其他的男子,不甘心被陈唐抢走了所有风头,当即施展出浑身解数,或出对子,或起首句,与女才子们互动起来。

    陈唐毕竟是新人,与大部分人都不熟。在这个时代,虽说男女之防不算严苛,但基本的矜持礼节还是有的,不可能真得见了心仪对象,便鬼哭神嚎地扑将上来。

    陶昊对陈唐道:“不矜,这个诗会要进行一天一夜,现在只是刚开始,不算热闹,大家随便自由交流,到了晚上,秉烛夜谈,围炉诗话,才是正题。”

    陈唐心里不禁腹诽,瞧那些男男女女一对对的,哪里是什么诗会?相亲会还差不多……

    其实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世界里,能这般相约出来,对对眼,卿卿我我一番,已经算是对封建礼制的一大突破了。

    “既然如此,那我便到处逛逛,瞧一瞧这岛上雪景。”

    “好的,我去那边走走,找人说些话,中午时分,回院子里吃饭……”

    两人分头而行,各寻去处。

    陈唐此来,本就是来找情景的,不愿躲在亭子里,酸里酸气的吟诗作对。

    他还不习惯这个时空的娱乐形式,以及内容。显得单调而无趣,矫揉造作居多。

    不过在风景优美的岛上行走,倒是种享受。慢悠悠的闲逛节奏,颇为难得,身心俱能放开来,不必烦恼忧虑。

    走着走着,陈唐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状态,与周边环境融合到了一块,感官一下子变得敏锐,就连一片片雪花飘落的轻微簌簌声响,皆有耳闻。

    那般感觉,颇为玄妙。

    雪月岛不大,走一圈下来,估计不用半个时辰。岛上开发建设得不错,铺了路径,各种亭台楼阁,假山流水等,一应俱全。而参加诗会的人员,除了一部分聚集在别院之外,外面不少地方,都有人在。

    三三两两,又或孤身一个。

    有的在亭子里饮酒,作狂放状,甚至故意把衣袍给解开来,以显狂态。

    只是当冷风吹来时,那副干瘦的躯体便不禁打个哆嗦……

    又有的与友朋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听他们的话题,颇为高端,大有高屋建瓴、指点江山的意思。

    听仔细些,突然有人说了一句“怡红院新近来了位红牌,容貌绝美,胸且大……”

    这个话题立刻成为焦点,气氛顿时热烈起来,纷纷讨论那红牌身价几何,谁谁拔了头筹,滋味如何……

    陈唐听着,为之哑然,差点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此时,雪花似乎大了些。

    他撑开一柄油纸伞,来到一座无人的小亭子内,凭栏观望,见落雪下的新月湖,一片茫然素白,其间点缀着几个黑点,有的是渔船,有的是游船。

    船只在湖面上荡悠着,看上去,如同一幅画。

    这副情景,不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绝;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大气,而是婉约绮媚,带着一点点的悲凉。

    陈唐心情触动,当即取下书箧,拿出文房四宝,铺展在凉亭内的石桌上。

    由于不用带剑匣,他今天背负出来的书箧是小一号的,等于是个方形包袱,很是便捷。

    天气寒冷,但用的是那方蛙砚,出墨快,不怕寒气,墨汁荡漾,丝毫没有凝结的样子。

    真是一块宝砚。

    磨好墨了,当即醮墨挥毫,书写起来。

    不多久,一诗落成,端是笔墨酣畅,字字矫健。

    成了!

    陈唐心中一喜。

    突然间,他竟依稀感觉到了纸张上的字里行间,有一抹清凉的气息蕴含其中,微微荡漾着,仿佛水波。

    这个可是前所未有的发现!

    陈唐又惊又喜,赶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