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不聊斋 >

第4部分

不聊斋-第4部分

小说: 不聊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字的问题?还是内容的问题,而或其他?

    陈唐左思右想,一直想到了家里,仍是毫无头绪。

    苏菱在里面做着针线活,看见他回来,连忙迎上来,帮忙拿东西:“不矜哥,你回来了。”

    陈唐道:“嗯,赚了点钱,把米买回来了。”

    “这么多!”

    接过那袋米,苏菱惊喜地叫起来。

    “还有肉!”

    陈唐又道。

    望见两片肉,少女不禁咕的一声吞了口口水:“不矜哥,你怎么买肉了?应该把钱攒下来……”

    陈唐一摆手,非常大气地道:“赚钱就是为了花,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你快去做饭煮肉,我饿了。”

    听到他说饿,苏菱赶紧去洗米做饭。

    陈唐怕她节俭,不把肉炒完,就道:“天气闷热,把肉都煮来吃掉,不要留着,免得坏了。”

    苏菱只得听他的。

    这顿有肉的丰盛晚餐,两人吃得极为满足,苏菱都打起饱嗝来了。

    洗了身子,天色已晚,陈唐躺倒床上,摸了摸肚子:“有肉吃的日子,真好!”

    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今天有肉,是因为赚了一百钱,但明天呢?后天呢?

    只怕又得吃野菜粥了……

    陈唐双手枕头,叹了口气,不死心地再度梳理起今天发生的所有的事情脉络。

    执怨的事,没什么好说的,他相信道士的话,只能豁出去考举子试了,反正本来也是要考的。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赚钱,提前赚到足够的钱,就能进入潘州学院进修一两个月,那样的话,考试的知识储备会增加许多,便多一些把握。

    赵三爷买字的事,让陈唐看到了赚钱的希望。可惜这希望有点缥缈玄虚,无法明确具体原因。

    想着想着,忽又想起另一时空的世界,怀念起那个车水马龙,物资文明颇为丰富的生活来。

    不知过了多久,随着入夜,夜空明净,有一片月光从开着的窗户洒进来,落到床前,映得房间内阴暗不定。

    啪!

    一声脆响,晦暗中,陈唐猛地一拍大腿,从床上坐起来,兴奋地道:“我知道了!对,一定是这样!”

    这番动静,把在外面睡着的苏菱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事,赶紧到门外来,轻轻敲门,问道:“不矜哥,不矜哥,你怎么啦?”

    陈唐笑道:“阿菱,我没事,做了个梦,不好意思,把你吵醒了。”

    苏菱闻言,放下心来,就又去睡了。

第七章:卖字() 
第二天,吴函起了个大早,急奔来翰墨街,摆开摊子,上面放着两幅诗词,写得工工整整的。

    这两幅字,他可是写了好久,才写到满意的效果来。

    至于所书写的诗词内容,则是取自大家之作,公认的经典,一首《晚春夜》;一首《降临江》。

    吴函自己虽然读了几十年书,写过不少习作,无奈才气有限,那些诗作水平马虎,不好见人。

    弄好摊子,他翘首以待,暗暗期盼今天赵三爷还会来,还会被猪油蒙了心肝,花费一百钱买一幅街边字。

    不过左等右等,一直见不到人。不但赵三爷,连陈唐都没来:“这家伙昨天赚了一百钱,肯定是玩耍去了,不来最好,少个人抢生意……”

    ……

    其实陈唐早便进了州府,不过没有来翰墨街,而是打听到赵三爷的住处,直接去赵府。

    在州府中,赵家为大族,家里是开镖局的,赫赫有名的“顺福镖局”,据说分局开遍天下,光镖师就有数百人,当真是家大业大。

    而赵三爷三兄弟,都是练家子,武功颇为了得,高手来着。至于有多高,陈唐并无具体概念。

    他心里纳闷,一个练家子,为何要买字画,难道是附庸风雅?

    不对,不是那样……

    来到赵府外,抬头一看,见到气派的赵家门面,果然是朱门大户,一排石阶,左右各有一尊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大门右侧,人影绰绰,起码有十数个,都是秀才模样,等在那儿不知做什么。

    陈唐整一整衣装,走到门前去,对守在那的一名家丁道:“大哥好,是赵三爷叫我拿字来给他看的。”

    家丁眼角一扫,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懒洋洋道:“三爷不在家,你去那边排队等着吧。”

    陈唐终于明白门外那些人是干什么的了,都是像他一样来卖字的,大感头疼:“三爷什么时候回来?”

    家丁一翻白眼:“我怎么知道?快去排队吧,等下人更多。”

    陈唐只得无语地退下来,瞧了瞧排得长长的队伍,心想:如果今天赵三爷不回来,又或者回来晚了,那不是白等了?

    又想到,这些排队的人,他们是不是都像自己这般,曾经卖过字给赵三爷,食髓知味,所以一写好字,便跑来赵府排队?

    陈唐走到队伍后面,干咳一声,问排在前面的秀才:“这位兄台,在下陈唐。”

    那秀才瞥他一眼,还礼道:“不才杨宏。”

    “原来是杨兄,请问你经常卖字给赵三爷吗?”

    杨宏面露苦笑:“我是经常想卖字给赵三爷来着,但排了七、八次队,没有一次被看中的。”

    陈唐问:“这么难?”

    杨宏道:“何止难,简直难于登天。不但我,这里排队的人,还有不少没来的。两、三年来,只听说赵三爷看中了两幅。”

    陈唐疑问:“既然如此,你们还来排队?”

    “赵三爷舍得出钱呀,如果能被看中一幅,就能卖上两三百钱;而且,更重要的是,只要有一幅卖出去,便等于打响了名声,有了身价!”

    杨宏解释道。

    听到“两三百钱”,陈唐便知道那副《丑奴儿》卖亏了,怪不得赵三爷给钱给得爽快。不过这事没什么好说的,他原本可是只想卖十文钱,意外获得十倍的报酬,已经心满意足。可惜的是,赵三爷没有帮自己宣传,否则的话,估计能涨涨身价。

    想了想,又问:“杨兄,州府有很多家收字吗?”

    杨宏道:“主动收字的,就只有这赵家。当然,那些书画店铺也是收字的,不过有门槛,咱们这些秀才的字,人家基本看不上。”

    对于这一点,陈唐自有体会。如果有能力把字卖到店铺里,他也不用到翰墨街摆摊了。能挂上书画店铺内的,起码得是举人以上的字才行,或者有一定书法名气的。

    这样的人,在整个潘州境内,估计也就几十人左右。最多的是秀才,数以百计,其中又有近半属于老秀才。混得落魄的不少,做不得事,只能靠卖字为生,挣扎在温饱线上。

    赵三爷高价收字,他们自不肯放过机会,哪怕很难被选中,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机会,都不想错过。

    这个圈子的状况,颇为残酷。其上,肯定还有更为高端的圈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但如此圈子,是陈唐他们现在所无法触及的。正如举人以上的阶层,是不可能拥挤在这里排队一样。

    身份,决定了位置,以及视野。

    “杨兄,你觉不觉得赵三爷收字的标准很怪?”

    杨宏回答:“是很怪,完全摸不准,不知道是看字呢,还是看写的东西,我觉得呀,完全是看心情。”

    赵家开镖局,从某个程度上讲,等于是走江湖的,属于江湖中人,说不好听,叫“武夫”。武夫收藏书法,十有八九,都是附庸风雅,做样子的。

    赵三爷每个月都会去翰墨街逛一圈,但经常空手而归。那边店铺的字,可都是有一定水准的,甚至还有名家之作。虽然这年头,所谓“名家”,多有欺世盗名之辈,但无可否认,能挂上那里的,确实有独到的风格本事。

    陈唐也去看过,对比过,扪心自问,自愧不如。

    然而赵三爷看不上店铺的字,偏偏买了那幅《丑奴儿》。开始之际,陈唐还以为对方看中了自己独特的字体,又或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字句,然而当《青玉案》与《水调歌头》接连被否后,他就知道不是这样的,而是另有原因。

    这个原因,陈唐已经有了猜测,今天拿着新作来,便是要验证错对。

    对于赵三爷的鉴赏能力,一众秀才暗表怀疑,但并不妨碍他们拿字来卖。如果赵三爷是行家的话,他们反而不可能有机会,虽说文人相轻,但也有自知之明。赵三爷买字看心情,众人才觉得有希望。

    因为心情,是没有标准的。

    “赖文,是赖文!”

    “今天赖文居然也来卖字了……”

    队伍一阵骚动,就见一名衣着得体的秀才大步前来,直接上台阶,与守门的家丁说了几句,就被请了进去。

    杨宏看着,不无羡慕地道:“上一次,赖文的一幅字被赵三爷看中,得了三百钱,此事传扬出去,身价大涨,听说有几家店铺都直接找他约字了。而且他来赵府卖字,不用再排队。”

    陈唐心里不禁腹诽:“我昨天也卖了一幅,怎么没这待遇……”

    估计是交易发生在翰墨街,口说无凭,赵三爷又没有交代,守门家丁自然不认。

    随着近午,太阳猛烈起来。好在排队的地方有屋檐遮阴,不用暴晒,只是温度飙高,热了起来,一个个都是汗流侠背,颇不好受。

    又等了一阵,有眼尖的叫道:“赵三爷回府了!”

第八章:好诗() 
马蹄声响,一身劲装的赵三爷骑着匹高头大马回来了,到了门前,翻身下马,自有仆从小厮来服侍,把马牵下去。

    陈唐见状,连忙跑出来。他排了半天队,肚子都饿了,想着之前那个赖文能有“特殊待遇”,自己卖过一幅《丑奴儿》,应该也不用排队。

    “赵三爷,可还记得我么?”

    赵三爷抬头一看,立刻认出来了:“是你呀,怎地,又有好字了?”

    陈唐点点头,扬了扬手中卷起来的纸张。

    “好,且进去说话。”

    赵三爷带着他,走进了府内。这一次,守门的家丁自不敢阻挡,赶紧把陈唐的相貌认住,下一次来,直接请入门。

    队伍中的杨宏看见,眼睛睁得大大,心里暗道:这位陈兄,难不成曾卖过字给赵三爷……

    进入赵府,首先是一个大大的院子,应该是练武场,边上数排兵器架,摆满了刀枪剑戟,又有石垛子、石轱辘等练力气的家什,五花八门,一些物件甚至叫不出名字。

    有十数壮汉正在场上练着,或单练,或对练,呼呼喝喝,颇为热闹。

    陈唐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赵三爷笑道:“书生,你对练武有兴趣?”

    陈唐答道:“身子弱,做什么事都不利索,想打熬下身体。”

    这是他的真心话,他深知身子骨的重要性,在原来时空,他可是经常打篮球、跑步来着。

    赵三爷呵呵一笑:“打熬身体,可不简单。”

    点到即止,没有继续往下说。

    陈唐听出了言外之意,俗话有说“穷文富武”,想要练武,想必要很多钱才行。

    所以,还得先赚钱。

    赵三爷带着他走进一间偏厅内,里面已经坐着个人了,正是那先前进来的赖文。

    “赖文见过赵三爷。”

    他起身施礼,目光落在陈唐身上,带着审视的意味,甚至有些警惕戒备,仿佛陈唐是来抢生意的。

    这样的目光,陈唐在摆摊的时候见过不少,也不在意,施施然在另一侧坐下,很快有丫鬟奉上香茶。他端起茶杯,啜了一大口,满口生津。

    好茶。

    在外面排队,热得难受,喉咙像着了火,现在有茶水喝,自不客气,大口喝起来,很快杯底朝天,喝了个精光。

    旁边的丫鬟见到,赶紧帮忙斟茶。此女年约十五六岁,样子算是端正,斟茶的时候,忍不住偷眼瞄了瞄陈唐,颇有暗送秋波之意。

    厅中两位书生,赖文年纪明显大了,虽然衣着得体,无奈长得马虎,与面目俊朗的陈唐相比,顿时差了一截。

    赖文在对面看着,莫名有气,忍不住暗含讽刺地道:“如牛饮水,有辱斯文。”

    饮茶,是一种礼仪,是一种文化。哪里像陈唐这般,端起茶水往嘴里灌的?

    陈唐又喝一大口,抹了抹嘴:“在外面等得久,口渴厉害,见笑了。”

    赵三爷赞道:“书生真性情,我欣赏!”

    这话噎得赖文无语,下一句话憋在喉咙里,愣是说不出来。人家赵三爷都说“欣赏”了,他要是还不识趣,那岂不是自讨没趣?

    赵三爷问道:“书生,昨天我有事,走得匆忙,连你名讳都未请教。”

    陈唐连忙做了自我介绍。

    赵三爷道:“好,那以后就叫你陈秀才。”

    顿一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