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不聊斋 >

第37部分

不聊斋-第37部分

小说: 不聊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道童搬来一张藤椅,脆生生地说道。

    陈唐见他十二、三岁的样子,生得唇红齿白,眉清目秀,十分精致,刹那间,竟分不清是男是女。

    又有一名同样生得极为俊俏的道童搬来张小茶几,上面燃香,表示计时;还放着一副茶具,那古拙的陶壶嘴有热气袅袅,茶香诱人:“公子,请自便。”

    说着,两名道童便打个稽首,走了出去。

    后院中,剩得陈唐一个。

    他把书箧放在脚边,打开,拿出一卷书来。

    书箧内,不但有书籍笔墨,还有一口匣子,正是剑匣。带上此物,只是预防万一。

    正值黄昏,西边半天红霞,光亮盈足。

    陈唐忽然想到,九叔选择这个时候让他来读书,其实是用心良苦。

    若是三更半夜的话,自然让人心生顾虑。

    但黄昏时辰,读完书后,都还不到傍晚,天亮着很,不管来回,都相当方便。

    陈唐坐在藤椅上,抬头看了看那门户紧闭着的茅屋,听不到什么动静,但他知道,里面一定有人。

    而那人,正在等自己读书。

    这般感觉,有些荒诞,又有些玄妙……

    陈唐不禁想起曾经看过的志异小说,里面多有类似的场景:书生野外,结庐而居,半夜苦读,有灵狐卧于窗外,作倾听状;一夜如此,夜夜如此,终有一日,化作美人,来与书生为伴,红袖添香,男欢女爱,其乐融融……

    铃铃铃!

    此时,屋檐下的风铃响动起来,仿佛等得不耐烦了,在督促陈唐赶紧开始。

    陈唐赶紧收敛起心神,拿着书,便读了起来。

    第一天,他准备的是一卷《山川记》,并不是庄重严肃的经义文章,而是一本散文式的游记:

    “八月之秋,明月当空,吾与挚友尚志相约,共游南塘江……”

    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响起,在清幽的后院里,分外清晰,字字皆闻。

    作为一名曾经在朗诵比赛中多次获奖的语文老师,读书之事,正是强项,张口便来,毫不生涩。非常标准的字正腔圆,还带着浓烈的抒情色彩。

    读着读着,陈唐渐渐放开来了,心无旁骛,慢慢投入:“夜深月圆,光华倾斜;江中有月,酒中有月,心中亦有月……”

    可惜现在不是晚上,否则的话,星月当空,更加应景。

    他特意选了个长篇,又注意控制着节奏,读一两句,便停顿下来,喝一口茶,然后再继续。当一篇读完,正好檀香燃尽,时间到。

    陈唐便站起,背上书箧,也不知该说什么,干脆什么都不说,转身离开。

    铃铃铃!

    背后风铃奏响,似乎在致意道谢。

    陈唐听见,不由哑然失笑。

    浮生道长躺在前院桂花树下的一张藤椅上,对陈唐挥挥手,便算送客了。

    陈唐也不在意,大步迈出道观,回家而去——苏菱还在家里等着他回来,一起吃晚饭呢。

    有风吹过,桂花树下的浮生道人忽然不见了。

    下一刻,他已经出现在后院,站在茅屋门前,开口问道:“胡大小姐,感觉如何?”

    屋内一把女声响起,带着一抹慵懒之意:“果然有用……多谢九叔了。”

    浮生道人松了口气:“有用就好,一门法术,还上你父亲的一个人情,说起来,倒是我浮山观得了便宜。”

    那胡大小姐微笑道:“便宜得失,何必计较?这几天,就劳烦九叔了。”

    浮生道人点点头:“你就安心养伤吧,这潘州府,牠们进不来。”

    说着,身形如烟雾般消失,再出现时,又躺在桂花树下的藤椅上了,微微闭着眼,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时间流逝,夜色渐浓。

    后院茅屋中点起了灯,灯火映照,一道人影出现在纸窗上,身段婀娜,只是两只耳朵尖尖,转身之际,有异状呈现,那似乎,是一根毛茸茸的尾巴……

第七十三章:选择() 
接下来数天,每到黄昏时分,陈唐便背负书箧来到浮山观后院。

    藤椅已在,一支檀香,一副茶具,闻香品茶,开口读书。

    日子过得清雅淡然。

    每一次来,陈唐都见到那浮生道人懒洋洋地躺在前院的桂花树下,藤椅微微摇晃,眼睛眯着,仿佛入睡。

    这么懒散的主持,道观香火可想而知。

    反正这几天,陈唐就没见到有信徒进来过,外面门侧竖立的功德箱,似乎也是空空如也。

    从第二天来道观开始,每次进门,陈唐便往那功德箱里扔进一枚中钱。

    倒不是布施,而或讨好什么的,纯属顺手。

    看得出来,浮生道人不但懒散,而且极少言语。陈唐来到,次次向他问好,他则微一点头,就表示回应了。两个童子则热情多了,总是笑脸相迎,有问必答。

    不过陈唐也没问什么,基本都是没营养的日常客套话。

    他主要做的,还是读书。

    读的内容,没有一篇经义文章,全是散文游记类,文采比较热烈丰富的篇章。

    在殷国,书籍分类,主要三大类,其中占据最大比例的,当然是经义文章;然后到诗词歌赋,再到散文杂记。

    诗词为小道,属于消遣娱乐之作;而散文连“道”都算不上,统一称为“杂记”。

    然而这些杂记陈述描写的内容着实不差,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以及一些志异怪谈,读起来,趣味盎然,大开眼界。

    陈唐家里,本无这些杂书,而是答应来读书后,特地去翰墨街的书店挑选,买了好几本。

    如此一来,读书给人听之余,自己也颇有收获,对于殷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少地方的风土人情,名山大川等,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五天,过了中午,天气变幻,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风细细,吹到身上,有了凉意。

    秋日已至,而举子试,很快也将要举行了。

    前些时候,陈唐早到提督学院报了名——提督学院乃潘州学政办公部门,统一负责整个潘州管辖区域的教育事务,潘州学院,也是归它管的。

    一般而言,童子试是在县里举行;而举子试则要到潘州府内举行。

    陈唐由于出身在潘州府城郊,在户口上占了便利,因此节省了不少车马费。而今又直接搬到城里住了,考试往来,更加方便。

    报考的手续不难,拿了身份文书等,再缴纳五十钱,便领取到一枚考牌。

    这牌子,等于是准考证,上面记录着考生的具体信息,到了考试那天,持牌进场。

    考牌需小心保管,要是遗失,补办的话,要缴纳一百钱费用;二度遗失,直接取消参考资格,明年再来吧。

    秋雨缠绵,直到黄昏,仍不停歇。

    陈唐打着一柄油纸伞,来到浮山观中。进入后院,发现藤椅茶几等物,被安置到了茅屋的屋檐之下,不怕风雨淋湿。

    还挺贴心的。

    铃铃铃!

    风铃拂动,铃声清脆动听,以表欢迎。

    陈唐一笑,走了过去,一如往常地坐下来,拿出一卷书。

    秋风习习,秋雨淅沥,风雨声中,有读书声起——

    此般情景,他不禁想起在另一时空,自己的读书年代里经常出现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读完一段,放下书卷,饮一口茶,目光落在近在咫尺的茅屋门户上。两口窗户,贴着的是那种常见的米黄色窗纸,只要有灯火,人在里面活动,便会有投影出来。

    印象里记得很深的荧幕画面,就是总有些蒙头包脸的夜行人出现在窗外,用手指醮了口水,往那纸窗一戳,窗纸便破了,露出个洞。人在外面,可以进行窥伺,而或直接掏出一竹管来,往屋内吹迷魂烟……

    铃铃铃!

    风铃适时地响起来,提示陈唐走神了。

    他不由干咳一声,按捺住去戳窗纸的冲动,继续读书。

    读完之后,收拾起身,背上书箧离开。

    咚咚咚!

    茅屋之内,忽然传出来一阵悠扬的琴声,似山泉流过,淙淙有意。停在耳朵里,很是享受。

    陈唐离开的步伐都不禁放慢了些。

    第二天,风雨停了。

    陈唐按时来到浮山观后院,发现藤椅与茶几摆放的位置还在屋檐下,并没有因为不下雨,而搬出外面来。

    难道屋里的人喜欢上了自己近距离的诵读?可以听得更加清楚些?

    想了想,陈唐坐了下来。

    他没有急着读书,抬头看悬挂在门口两侧的两串风铃,发现它们的造型颇为别致,乃是用九根管子串联而成。管子的长度不一,主体碧绿色,仿佛是竹管,体表上有黄红色的斑点。互相之间,轻轻一碰,便能发出清越的声响,如同奏乐。

    管子下端,又有一些流苏装饰,色彩斑驳的样子,很是耐看。

    陈唐发了一阵呆,但风铃并未鸣响督促。

    一会之后,陈唐回过神来,开始朗读。

    由于开始耽误了些时间,这次檀香燃尽,陈唐特意补了一篇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朦胧诗,朦胧之意,能让人忽略掉典故上的问题。

    吟完,陈唐收拾好东西,退出了后院。

    今天,没有琴声。

    到了前院,躺在藤椅上的浮生道人忽然喊道:“书生且留步。”

    陈唐看着他,问:“九叔有何吩咐?”

    浮生道人道:“还有一天,便够七日之数了。”

    陈唐点头道:“是的。”

    “既然如此,那术法,现在我便传给你吧。”

    陈唐闻言,喜道:“好。”

    虽然对方身为浮山观一方主持,不会出尔反尔,但能早一天学到道术,自然是好事。

    浮生道人依然懒洋洋地躺在藤椅上:“我有三门术法可传授,你选择一门。”

    陈唐忙问:“哪三门?”

    “《隐身符》、《穿墙术》、《五鬼运财诀》,你,要选哪一门?”

第七十四章:传法() 
“《隐身符》、《穿墙术》、《五鬼运财诀》,三门法术,可选一门。”

    浮生道人像街边小贩般吆喝道。

    陈唐听着,不禁鼓起了眼睛:这三门法术,听起来就有一股猥琐的味道,不怎么上得场面。

    不过他也明白,读七天书,能换一门法术已经相当值得了,难不成还要人传你长生大道?

    姑且不说这个世界有没有长生之事,但道法之门,玄之又玄,不可能随便就传给别人的。

    陈唐想了想,问道:“九叔,能否给我分析下这三门法术的特点和用途?”

    浮生道人道:“《五鬼运财诀》,顾名思义,便是要养出五只小鬼来,养成之后,可穿门入户,神不知鬼不觉地搬走他人财物。”

    闻言,陈唐连忙摆手道:“不学此术。”

    所谓“运财”,不就是盗窃嘛。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他还不至于用这法术去发横财。

    浮生道人接着道:“《穿墙术》更好理解,练一口气,能穿越障碍,学成后,可以穿过厚墙,还能穿树木……”

    陈唐觉得此术也没有多大的意思,虽然听起来颇为玄妙,但实用性并不强。

    于是便问:“《隐身符》呢?”

    “此术乃符法,炼制一枚隐身符,贴在身上,别人就看不见你了。”

    陈唐眼睛一亮:“什么人都看不见?”

    浮生道人呵呵一笑:“肉眼难见,但是修为高深者,几乎不用眼睛,察觉气息,便能洞悉人在哪儿。”

    陈唐恍然过来,就说呢,哪能有那么厉害的符咒,能够做到完全隐身?

    浮生道人又道:“隐身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你练成的符咒效果如何。一般而言,最好的能够保持半刻钟左右。”

    半刻钟,其实也不算短了。关键时候,会有奇效。

    三门道术,都属于小术耳,比较优劣需求后,陈唐很快就决定了:“我要学《隐身符》。”

    “好!”

    浮生道人身形突然消失,陈唐来不及反应,就觉得自己眉心处被点了一记。

    刚后退一步,道人已经又躺回藤椅上了,懒洋洋道:“法术已传,不过能否练成隐身符,又或什么时候练成,就是你的事了。”

    刹那间,陈唐就觉得脑海中多了一份讯息内容,都是关于如何炼制隐身符的,步骤程序,很是详细具体。

    这个,便是传法吗?

    当真是手段莫测,神通玄奥。

    如果对方有恶意的话,陈唐完全没法招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