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不聊斋 >

第19部分

不聊斋-第19部分

小说: 不聊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陈唐身上,从来都没有跟“神童”二字沾过边。

    一个连童子试都考了三次才考上的人,怎么可能被称为“神童”?

    陈唐进入学院学习的时间很短,就那么几天功夫;而且这是他第一次进学院当增生。

    所以在王夫子等人看来,陈唐几乎是与差等生挂钩的,在课堂上,并没有多少存在感。除了一副皮囊还不错之外,别的毫无表现。

    但今天的课,面对提问,陈唐侃侃而论,一鸣惊人。他要是对《荀子三论》整部经义都了如指掌的话,估计都能在学院当讲师了。

    王夫子听完陈唐的论答,很满意地撸了撸胡须,赞道:“善。”

    赞誉之意,溢于言表,要知道在这么多的夫子当中,要获得他的称赞,极为不易。

    陈唐坐下来,脸色淡然,觉得自己并没有表现多好的样子,很是平常。

    他花费大钱到学院进读,目标直指举子试,是要一定考过的。如果连课堂表现都不济的话,还谈什么考试?

    刚才陈唐虽然想着别的事,开了小差,但对他而言,一心二用,毫无问题。

    王夫子见状,更觉赞许,心中暗道:此子宠辱不惊,倒有几分气质……

    学院生员不少,但想要在夫子心目中留下好印象,并不容易。大都是资质优秀者,才有这番待遇。

    总之一句话,成绩好的学生,总能得到老师的偏爱。

    秀才们每年都有小考的,成绩太烂,可能会被剥夺功名。陈唐去年考的秀才,曾经小考过,但成绩只能算一般,没有任何突出之处。那时候,穷得连学院都无法进读,除了年纪稍稍占些优势之外,其他方面,真是平淡无奇。

    今天这课,陈唐的表现绝对算得上是“异军突起”了。

    下课后,不少同窗主动过来寒暄,脸上神色颇为热情。回想当日,是陈唐主动找的他们,得到的大都是不冷不热的回应,比较起来,当真是大有不同。

    人情所然,皆是如此。

    陈唐洞悉人心,也没有什么好怪怨的。归根到底,还是个圈子问题,你没有对应的本事,就进不去别人的圈子里。被排斥,不代表被看不起,而是你不够资格。

    陶昊过来,叹道:“不矜,你瞒得为兄好苦。原来你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出头之日,指日可待。”

    在科举路上,最重要的便是记忆力,此天赋强大的生员,考上个举人,问题不大。

    陶昊一脸羡慕状,他便是记忆不好,随着年纪增长,更是衰退。这便是众多老生员越考越差的根源所在,年龄,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优势。

    陈唐有望中举,借阅笔记的陶昊自然要来套个近乎。如果等中举了再来,人情就不同了。

    “呵呵,明经兄,说起来还得多谢你借阅笔记。”

    两人客套一番,各自离开学院,回家吃饭。

    陈唐本想请陶昊吃一顿饭的,无奈昨晚给了詹阳春一百钱,当下囊中羞涩,不好请客,便暂且搁置,等迟些日子,有新进项后,再请他去四海楼。

    陶昊倒是很热情地要请吃饭,不过陈唐婉拒了。看了人家的笔记,虽然是明码交易,但读书人的人情,从来不是那样算的。若再吃陶昊的饭,就更不好说了。

    经过翰墨街的时候,衙役们已经撤去,看上去,环境清幽,文雅素净,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然而吴函与朱秀才的死讯早传了开来,整条街更显得萧条冷清,一些店铺关了门户,街边摆摊的,一个都没有,估计都怕了,赶紧换地方。

    养家糊口不容易,但小命更重要。

    中午时分,烈阳高照,光线照射之下,却被一棵棵老槐树茂密的枝叶给挡住了,地面上投影密集,光点婆娑。以前觉得此处环境颇好,但今天有心事,却觉得阴气森森的。

    “难不成有哪棵老槐树成了精……”

    陈唐心中暗道,左顾右盼,瞧瞧这棵树树干有些扭曲,值得可疑;看看那棵树树冠繁茂,相当可疑……

    一路疑神疑鬼的回到家门前,见到自家旁边这棵更是可疑了,因为巨大的树干半腰处有个树洞,从下面看去,黑幽幽的样子,不知里头存活着什么。

    “不矜哥,你看什么?”

    苏菱脆生生的声音传来,她估摸着时间,可一直没见陈唐回家,便不禁出门看看,正看到陈唐站在树底下,昂着头,像个呆头鹅一般,不知在这看了多久。

    陈唐干笑一声,手指树洞:“我想,那里会不会有鸟窝。”

    苏菱立刻道:“那我爬上去看看,我爬树可利索了,掏过不少鸟蛋,煮来吃。”

    这鸟蛋,当其时陈唐也曾吃过,都是少女送的,他见苏菱撸起袖子,就要上树,赶紧一把拉住:“阿菱,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咱们进了城,不同以前了。”

    被拉住手,苏菱一颗心怦怦乱跳,脸色红起来,低声道:“不矜哥不让我爬树,我就不爬了。”

    陈唐道:“不是我不许你爬树,而是树洞之中,可能有鸟窝,也可能是蛇窝,危险得很。”

    见他着紧自己,苏菱心中更是欢喜。

    两人正要入屋,就见到街那边腾腾地数人走来,领首者正是赵三爷,走在他旁边的,可不是昨晚刚分开的詹阳春吗?后面还跟着两名劲装汉子。

    “陈秀才,本道又来叨扰了。”

    远远地,詹阳春便叫道。

    赵三爷大步踏来,朗声道:“陈秀才,多日不见,你愈发精神了。”

    陈唐笑道:“诸位此时来,难道是来请我吃饭的?”

    “不错。”

    赵三爷说得干脆,身后两名汉子举起了手,一个手提两大片好肉,一个却拿着一坛酒,还有两捆菜蔬:

    “我们不请自来,自带酒菜,就得麻烦你家妹妹了。”

    陈唐也不客气,让苏菱把东西接了,带回厨房,重新淘米,做起饭来。

    众人则在厅中分宾主落座,陈唐开门见山,直接问道:“三爷,道长,你们是为了命案而来的?”

第三十八章:灵异() 
赵三爷叹了口气:“看来此事,已经传扬得满街风雨了。”

    发生命案,自是归衙门处理。但赵三爷黑白通吃,有渠道收到讯息,他觉得吴函与朱秀才的死,透着蹊跷,便邀请詹阳春来,一探究竟。

    顺福镖局,不管总部还是分局,每天都有镖货出行,走南闯北,经历诸多,从而收集到不少怪异资料,但都被列为机密,只有心腹之人才能接触得到。

    邪祟之事,自古有之,诡异而神秘,即使修道术士,修为不到层面的话,都认识了解不多,特别是“凶煞”,古训有云:避而远之,不可沾染。

    十分忌惮畏惧。

    陈唐道:“有言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大概如此。现在翰墨街的店铺不少都打烊了,摆摊的更没一个敢来,我住在这里,颇有些心慌。”

    赵三爷看着他:“陈秀才,此处房屋是我卖给你的,本有心与你结交一番,不料出了这番变故,你要退换,我可另外换一处房屋给你,不会差多少的。”

    他乃江湖中人,生性豪爽,广结友朋,打了折扣卖房屋给陈唐,的确存有结下善缘之意。日后如果陈唐能在科举之路上闯出名堂,便会成为一大人脉。

    赵家在潘州府有根基,不缺钱不缺人手,对于人脉的积累,一向都是不吝钱财的,合眼了、看准了,便开始铺垫。如果等对方功成名就,位居高位,那又是另一圈子层面,难以讨好得了。

    陈唐闻言,笑道:“那倒不至于,三爷,你不会是后悔卖低了价,现在要找个由头收回房子吧。”

    这话有着打趣的意思,顿时化解了这个话题。

    詹阳春开口道:“外面有传言说是老槐树成精,出来作祟,这纯属谣言。本道虽然不像三爷,每个月到翰墨街来一趟,可往来次数也不算少,若真有槐树成精怪,须知瞒不过我。”

    他是专业人士,一言定性。

    陈唐好奇问:“那为何两桩命案都发生在翰墨街周边附近?”

    詹阳春道:“这说明不了什么,又不是发生在街上。命案地点,乃幽静巷道偏僻处。要知道翰墨街这边过去,是潘州学院,那边区域,又是一片杂乱民居,根本不能确定祸源产生于翰墨街。”

    陈唐一听,觉得颇有道理,又问:“但死者都是在翰墨街摆摊的老秀才。”

    詹阳春显然早思虑过这个问题:“衙门把尸首收了去,本道无法见到,仔细检查,但依据死者样子,可能真得是猝死,也可能另有隐情。但若事态真得不可控制,再度有人这般横死的话,到时便会有九扇门的人出来主持负责。”

    “九扇门?”

    陈唐一怔,他就听过“六扇门”……

    詹阳春解释道:“此乃朝廷特殊机构,专门网罗各种奇人异士进来效力的,有武功高深者,有道术了得者,很是复杂。”

    陈唐恍然,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词语:龙组!

    称呼名字不同,但机构功能近似,就好理解了。

    “道长你也是九扇门的人?”

    詹阳春哑然失笑,摇头道:“本道不是,进入这九扇门不简单,而且颇受管束,我一向自在懒散惯了,受不得管制。”

    作为朝廷机构,自然便有官僚制度约束了。

    关于九扇门,赵三爷显然也是知道的,面色不太好:“九扇门的人,个个眼睛长到额头上,傲气得很。他们出现的地方,就绝没有好事。不过咱们这里,才死两个人,根本不会惊动九扇门。衙门把尸首一收,估计就定案了。”

    听了这话,陈唐又想到一个词:死亡指标!

    话说潘州府那么大,人口万千,每天可能都有人死亡,但只要不是勘验出被杀害的,而或一次性死亡人数又不多的,基本就当正常处理。即使是为人杀,也有着很多玄机讲究,其中黑幕各有隐情,难以赘述。

    盛世多冤魂,乱世多厉鬼,不外如是。

    詹阳春点点头:“本道上午在四周走了一圈,的确没有发现异常。如果不是对方隐藏得很深,那就是真得纯属意外了。不管如何,即使有邪祟,都不会是凶煞那个级别的,不必太担心。”

    说了一阵,苏菱已经做好饭菜,开始端上来了。

    陈唐当即收口不谈,不想在少女面前说这些让人担心的话题和事情。

    赵三爷等自然明白,坐到饭桌上,开始吃肉喝酒起来。

    他们此来,还真是顺道,之所以不请陈唐到外面酒楼去吃喝,只是觉得在陈唐家里生火,搭伙,更显亲近。

    昨晚与陈唐促膝长谈后,詹阳春对陈唐的印象大好,隐约间,觉得与其相处,很是舒服,使得这位游方道士心中暗想:是不是陈唐身上具备了文士气质?那样的话,绝对值得结交……

    而赵三爷那边,得了陈唐两幅字,文武结合,一张一弛,颇受裨益,再加上山神庙一事,便多了一层共经患难的意味,对于陈唐,一向欣赏。

    其实像他们这般的,地位也颇有些尴尬,高不成低不就,在文人方面,最好打交道的,只有秀才阶层,最多上一点,到举人这里,基本就戈然而止。

    殷国进士,十有八九,基本都当着官。想跟官员打交道,成为好朋友,谈何容易?

    圈子交集,无非利益出入,而或性格相投,更高层面的,大概便是气质吸引了。

    但气质这东西,本就玄虚,难以说得清楚,一言以蔽之,谓之为“缘”。

    赵三爷为单纯武者,而且区区内家二段的境界,只能感受到表达出来的在笔墨内蕴含的文气,却不能触感到人身上的气息。而詹阳春也是雾里看花,感觉得很是隐晦,应该是陈唐那气息并未成气候,所以才会如此。

    但光这一点,便足够了。人情交往,眼浅的人,才会注重当下,而不是未来前程。

    这一顿饭,吃得尽兴,随后赵三爷等便告辞离去。

    由于都是大男人,苏菱自不好上桌,而是留了饭菜,自个在房中吃了,等客人离开,她立刻出来收拾干净。

    “詹道长都瞧不出端倪,难道真是偶然事件……”

    陈唐想着,又想到朝廷那个九扇门:这个世界,光怪陆离,倒越发灵异了。

第三十九章:周天() 
仿佛印证了詹阳春的话,接下来数天,风平浪静,并无事端发生。

    陈唐每天去学院上课,路经翰墨街时,观察一棵棵槐树——原来不止家门口那棵树有树洞,好几棵树上,都有树洞。

    老树多洞,本身其实属于正常的现象。只是陈唐那时候起了疑心,想得多了,草木皆兵。

    他便不由想起“智子疑邻”的故事来,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