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变身古典女神 >

第146部分

变身古典女神-第146部分

小说: 变身古典女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第一乐章都呈现出了一种极其欢乐的氛围。

    沈武寰和李芸熙俨然化身成为了幻想之中的花仙子。

    她们纵情的在无尽的花海之中,追逐嬉闹。

    正如她们在钢琴之中表现的那样。

    整个第一乐章之中时常能够听到第一、二钢琴的“追逐战”。

    强弱之间的变化,就仿佛是有人端着摄影机在拍摄这一副画面般。

    而两位花仙则由远及近,她们相互追逐,并且乐此不疲。

    时不时伴随而来的大齐唱展现出了极其强烈的喜歌剧效果,丰满乐段的感情和情怀。

    这其中最为特殊的要属第四十一小节的时候,李芸熙演奏了一段上行华彩,接着便开始了双钢琴的齐声卡农。

    卡农并不是指那首极其著名的《C大调卡农》,卡农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曲式。

    卡农,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特指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

    这种叫法就和《无穷动》类似,帕格尼尼的《无穷动》也是以曲式直接命名的单曲。

    而这里指的卡农则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

    卡农的形式并不太长,只有八个小节,但却无形之中增加了整个第一乐章的神圣感。

    而在这其中的第六十五小节开始,第一钢琴有了气息较长的旋律,以李芸熙为主部的快速旋律。

    在沈武寰以快速音型织体烘托下,加剧了整个音乐的紧张感。

    整个第一乐章从显示部到发展部,再到再现部,以及最后的结束部,可以说每一个乐句都能够体现出莫扎特其人超越凡人的人性光辉。

    再加上两位超越常人的演奏者的倾情演绎,可以说将整个第一乐章表现的极端完美。

    前面已经说过,如果不是像沈武寰和李芸熙这样日常生活在一起的人,恐怕根本不可能有着这样的默契。

    事实上,莫扎特一生一共有六首双钢琴作品。

    他的双钢琴处女作正是在其全家一同前往巴黎、伦敦旅行演出期间进行的首演。

    演奏者正是莫扎特姐弟!

    莫扎特和他那极富才情的姐姐用一首谱面简单却充满童趣的曲子,赢得了满堂彩。

    而这首《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背后则有更加特殊的故事,让我为你们一一道来。

第二百五十章 定情曲(求月票!求各种票!)() 
纵观整个音乐史,莫扎特也是这条长河之中独一无二的旷世奇才。

    但这部《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却显然没有像现代时刻这么受到欢迎。

    事实上很多西方音乐学者的重量级著作之中甚至都找不到K448的记载。

    唯独格劳特的《西方音乐史》之中有关于这首曲子的聊聊数笔。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375a,作于1781年,为与他的女弟子约瑟华·奥文隆汉玛一起演奏而作。”

    前文中所描述的莫扎特共有六首钢琴二重奏是历史上的真事,但如此这般的话,这首曲子就没有那么多传奇的部分可以大书特书了。

    所以,日本漫画《交响情人梦》之中,将之描述成为莫扎特一生之中唯一的一首双钢琴奏鸣曲。

    其实这样理解并没有错误。

    事实上除了K448这首之外,其他的五首均可以采用四手联弹的形式进行演奏,其中的个别几首可以进行双钢琴演奏。

    所以K448才是莫扎特真正意义上唯一的一首双钢琴奏鸣曲。

    正是它的特殊性让人产生了新的联想。

    这样一首特殊的曲子是为了与他的女弟子共同演奏而作。

    即便音乐家多多少少和普通人不太一样,但归根结底他们依然还是人类。

    是人类自然就有七情六欲。

    我们大可以对于这个作曲动机略作揣测。

    而这首曲子之所以在音乐史中不受重视,却在现代社会之中如日中天,请检索“莫扎特效应”,具体内容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但更多的人则愿意相信K448,称得上一句特殊的称呼。

    “定情曲”。

    而今天同样的事情也在发生着。

    李芸熙和沈武寰的感情至今仍然也没有开花结果,不过谈恋爱这种事情个人有个人的方法。

    而如今的这首共同演奏的曲子,正是一位音乐家所展示出来全部的爱意。

    如果说第一乐章是花仙在花田之中欢呼雀跃,那么第二乐章则是愉悦之中的慵懒的闲情逸致。

    李芸熙手指间流淌的旋律优美而舒缓,而沈武寰则在这种旋律之中配上了强律动性的伴奏织体。

    那厮甜腻的感觉油然而生。

    恍然之间,听众们被带入了如同梦中仙境般的美妙世界之中。

    第二乐章以G大调起始,却从第十三小节开始,调性在G大调和D大调之间徘徊,这种调性上的不稳定性和旋律的和谐性同时存在,展现出了莫扎特无以伦比的作曲技巧。

    而整个旋律的观感却让人如梦似幻。

    整个连接部的旋律之中,沈武寰的旋律显得高雅而唯美,少了第一乐章那种快板的急促,多了的确是灵动如同古典舞步般让人心动的诗情画意。

    而李芸熙的钢琴声则完全符合她此时的心情。

    更甚者,李芸熙已经完全融入进了乐曲之中,她的水平在这首曲子背后隐含的深意之中悄然进化。

    充沛的感情和人文精神是古典音乐的核心。

    这些东西并非是旋律之中生来就有的,而是演奏者通过自己的灵魂填充出来的!

    而李芸熙也终于成为了这样的一位演奏者。

    舒缓静怡的旋律让人心旷神怡之际,双钢琴的强烈对比也在产生着。

    这像是在预示着两个不同的人在此刻彼此交融在了一起。

    这样的情感交流是隔空的。

    是虚拟的。

    是梦幻的。

    是类似第三类接触一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只有身在这个舞台中央的两个人能够感受到来自彼此那浓厚的感情。

    也许沈武寰在这方面并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但如果将那些会随着时间流逝消失的誓言转化为永恒的音乐,那么这一定是世间最为牢固的羁绊。

    一切宝石、一切宝物都无法媲美这首曲子饱含的韵味。

    感情反馈在了曲子之中。

    那股缠绵悱恻的感情交流甚至比之前一首的《彩云追月》更加的通透。

    如果说《彩云追月》之中人王追求女神的爱情是一种虚幻缥缈却浪漫无比的感情。

    那么K448第二乐章之中的感情就是下里巴人田园春色之中原汁原味的痴缠情绪。

    这是一种更加贴近普通人内心深处的欢愉。

    配上旋律之中隐含着俏皮的伴奏,让人回忆起记忆深处的那个“他”曾经也做出过能够让你会心一笑的美丽时刻。

    她们相互依偎,相互模仿,相互逗弄。

    这种精神上的欢愉超越了肉体,超越了生命,超越了时间!

    同样,在第二乐章之中依然有一段卡农式的双钢琴模仿进行,悠扬且舒缓。

    两个人的默契程度在这一刻再次攀上新的高峰,正如同乐曲展现出来的那样。

    她们的灵魂在此刻融为一体。

    进入第二乐章再现部的结束部分时,出现了全曲最为幻想最为浪漫的旋律。

    自106小节开始,莫扎特带来了一段在当时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创作。

    在这一段之中,节奏可以任由演奏者自由处理,用来展现出他与教会决裂,正式成为当时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自由音乐家的喜悦心情!

    两部钢琴均有一段短小的“花腔”演唱。

    花腔是美声唱法之中最为备受瞩目的唱法之一,犹如夜莺般婉转优美。

    而此刻两部钢琴的旋律展现虽然并没有歌唱性乐器的那种“人声”,却依然如同夜莺般开始歌唱。

    这段短小的演唱却如同庆祝一般,在后续重现之后,在一组下行相继模仿之中整齐的结束。

    最为缠绵悱恻的一个乐章终于结束了。

    沈武寰竟然难以置信的喘气了粗气。

    她的身体机能、人性光辉及演奏技巧都已经到达了她人生之中的最顶峰,前世哪怕她最鼎盛的时候也不及现在万一。

    但即便如此演奏这首低强度的曲子却让她感觉支撑不住,可她不愿停止。

    李芸熙此时的状态也是相同的。

    但她们都在笑着。

    乐曲之中的喜悦和她们之间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演奏的欲望愈发高涨,她们不会让这首曲子就这样戛然而止。

    她们将一起告诉世人,她们之间的感情交流,绝不是平凡人眼中的谈情说爱那么简单。

    一切尽在旋律之中。

第二百五十一章 莫扎特《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下)() 
进入第三乐章之后,音乐又再次恢复到了让人欢快无比的气氛之中。

    双钢琴的齐奏回旋主题展现出了整个第三乐章的表现形式。

    整个第三乐章是采用典型的回旋曲式写作而成。

    但在前文之中曾经介绍过,这段乐章的形式是特殊的回旋奏鸣曲式,这就有其特殊的意义在里面了。

    回旋曲式的段落划分为ABACA,而回旋奏鸣曲式则为ABA…C…ABA。

    主要在于整个乐章并没有在旋律的编排上展现出更多的变化,转而在调性的变化之上作出了复杂的编排。

    这正是奏鸣曲式的明显特征。

    但要将它归结在回旋奏鸣曲式之中又显得颇为牵强,所以在此称之为特殊的回旋奏鸣曲式。

    这样的编排方式几乎可以说是从莫扎特起始的,这正预示着他向往自由的内心。

    双钢琴的旋律配合上面相当的微妙。

    比起第一乐章纯粹的欢乐追逐,第二乐章的缠绵痴情,第三乐章更多的是展示一种极其饱满的音响色彩。

    李芸熙的柱状和弦配上沈武寰的分解和弦应对,展现出了一种极其强烈的气魄。

    沈武寰的双手拥有着异乎常人的手指力量。

    并非是单纯指手指的力量极大。

    而是如同触手一般,在柔弱的触键之中敏感的如同抚摸白兔的羽毛。

    而在充斥力度的触键之中却又能如同锻钢大锤一般,敲出极其强烈的力道。

    这种强烈的气魄在转瞬间散发出去,慑服了在场的所有人。

    没有人知道这股无形的魄力是从何处而来。

    人们只是能够感觉到明显的呼吸不畅,仿佛有一台巨大的抽气机正不断的将室内的氧气抽离。

    莫扎特在整个第三乐章之中展现了他无以伦比的作曲技巧。

    无论是主题连跳、连结合,还是快速“花腔”事的音阶旋回,还是在早期的古典主义音乐之中融入民族色彩的这一个要素,都证明了他音乐的先进性。

    在原来的世界以1800年为节点,在音乐史上将音乐主义分割开来。

    1800前属于古典主义,而1800后则属于浪漫主义。

    而莫扎特正是处在这段时间的中央。

    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甚至可以将他称为浪漫主义的先驱行者。

    从第四十二小姐开始,莫扎特在这里引入了巴洛克的古舞曲风格的旋律,极富动感。

    双钢琴的交相辉映,并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纯器乐形式的演奏。

    而在第六十一小节,这里旋律在a小调和e小调之间频繁的转换,那种极富动感的节拍,似是展现了一种维也纳宫殿里的舞场派对,让人记忆深刻。

    在舞会进行到了最高潮时,教堂的钟声飘过窗沿,打乱了误会的进行。

    而双钢琴的和声在也这里戛然而止,一幕一幕的场景如同真实还原一般,简直神乎其技!

    可在转瞬之间,沈武寰再次以快速音阶级进的形式,奏响了舞会的序曲。

    A大调的序曲仿佛在“捉迷藏”一般,玩着头尾相接的游戏。

    这是典型的莫扎特式的幽默。

    随着第120小节暗示结尾的“双音”动机出现,舞会进入了最高潮。

    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高声喝唱。

    在这种极度活泼悦动的旋律之中,从属到主的和声仍然在不断的反复积蓄力量,似乎在表达着某种感情的宣泄。

    这种积蓄似乎也在影响着观众们的观感,她们开始期待接下来的演奏。

    事实上这是莫扎特故意为之的。

    接下来的一段类似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乐段。

    事实上古典主义的钢琴曲一般情况下是很少会加入这样的华彩乐段的。

    但莫扎特却这样做了。

    这样用来炫技的华彩乐段自然离不开沈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