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如意空间 >

第67部分

如意空间-第67部分

小说: 如意空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斌问到:“不知道我们这茶叶算是什么档次。”

    清风笑道:“老师有所不知,明前雨前虽好,那只是凡间之茶,只可享口腹之yù。我们这茶叶,乃是仙茶,凡间那得几回闻呀。饮后虽不能成仙了道,却也能强身健体。凡人饮后强身健体神清气爽,修炼之人饮后,可得神妙,可晓变化,可知进退。”

    朱斌说道:“快快进洞,取水茶。”清风从洞府出来,持玉石小桶,到洞口西北角,瀑布下取了一桶水。回到洞烧开,准备好茶具,等待热水稍微放凉到85度,因为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所以茶叶本身十分嫩。如果用太热的水去冲泡,就会把茶叶滚坏,而且还会把苦涩的味道一并冲泡出来,影响口感。

    两个人没有那么多讲究,两个盖碗,泡两碗茶。静待茶叶一片一片下沉,欣赏她们慢慢展露婀娜多姿的身态。茶叶在杯逐渐伸展,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sè绿,历历在目。再仔细些欣赏,这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呢!虽然已经可以饮了,但总难舍,再看她一眼。

    闻其香,则是香气清新醇厚,无浓烈之感,细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

    绿茶大多冲泡三次,以第二泡的sè香味最佳。初时会感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之所说:“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

    朱斌离开空间,拿着半斤茶叶回到家,回到家也快吃午饭了,可惜家无人,老妈可能去邻居打麻将了,老爸和弟弟一定在上班。

    朱斌拿出茶叶,包出一两,骑着自行车就去了酒厂找老董尝。

    朱斌骑自行车20多分钟才到了酒厂,大冬天的运动一下也是不错的。朱斌到了酒厂朱斌直接给老董打电话,把老董叫回办公室。

    老董回到办公室一推门,发现朱斌已经在办公室等待了,小炉子已经开始烧水,老董的办公可是有全套的茶具。

    老董低头看了一看,说道:“怎么了老板,这是得着好茶叶了吧?”

    朱斌笑道:“行呀,神了,还会读心术了是吧。”

    两人说说笑笑,水开了,老董亲自动手,泡了两杯茶,香气清新醇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一杯茶下肚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天高云阔。

    老董放下水杯续了半杯水,说道:“这茶外形,挺直俊秀、光滑匀齐、sè泽绿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sè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呀。看上去全部是一芽一叶,应该是极明前茶。”

    朱斌笑道:“货卖与识家,好茶也要人来,看来这茶我拿来共饮是对的。”

    朱斌从包里拿出一个纸包,递给老董,说道:“没有多的50克茶叶,还请笑纳。”

    老董非常珍重的双手把茶叶接过来,放在鼻子下闻了闻,说道:“却是好茶,现在市面上极明前杭州龙井正价格超过五万一斤了,别说明前,连一般的雨前都三四千元一斤。这茶叶可是不比市面上的极明前差,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斌说道:“有了好东西也需要一个人能卖出去。我现在在京城的农产一天的销售额有将近1800万,即使过了年也会有1600万上下。现在还有一些新种要推荐上市,比如蜂蜜,比如这个茶叶呀。后面还会有鱼子酱呀,年后还有会有保健之类的。现在整个公司都是我燕京大学的同学再管,他一个人即当总经理还得销售经理和财务总监,忙的天天脚不沾地。现在我想扩大京城的如意果蔬公司,为一家农产公司,需要一个合适的总经理和销售经理什么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认识的人呀。”

    老董说道:“这个不着急,我帮你留意,你也再找找京城的朋友同学什么的,最好找个熟悉京城的人当经理。我认识的人大部分是金陵市的。”

    朱斌和老董聊了一会天,在酒厂除了午饭,便骑着自行车回到家里,拿出茶叶又包出一两,送到道观里,给师傅喝喝,师傅不在,清风还嘱咐师弟不准偷喝。

    下午朱斌给京城的同学打电话,先给那老大,再给老四将大少爷打,目的就是找一个懂得商超经营的人,要聘请一个总经理和销售经理。

    晚上朱斌再进空间,炒制好的茶叶就已经有四五斤了,包在白纸里放在洞府里的大玻璃罐子里。密封保存,玻璃罐子上边还放着一小包石灰粉,可能是防cháo用的吧,清风办事一向是稳妥的。一个人万年前就给如意仙尊办事,要是在不稳妥那还得了?

    第二天一早,朱斌就接到宿舍老四江大少的电话,说两个合适人选已经找到,等朱斌回京面谈。朱斌也说了正月十六回京再细谈。

    ---------

    秋节快乐求收藏求推荐老梦拜上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一百零九章 正月十五() 
正月十四早晨周六,朱斌的老爸可以休班两天了,朱斌的弟弟轮休正月十五和十六。 按照老传统,要做灯。这是农村的老传统,从哪各朝代的就不知道了,反正是自古就有的老传统。

    其实农村做灯很简单,就是用胡萝卜洗净切成两三厘米的圆柱体,然后找一个不锈钢的小勺子,或者一元的钢镚在圆柱体的胡萝卜稍微细的一面,漩出一个圆坑。这个圆坑是准备注入蜡油的。

    然后找高粱杆子,用剪刀劈成细条,把细条用剪刀剪成四五厘米长,然后再高粱杆子做得细条外边缠上棉花,缠紧了,然后把细条的一段剪一个锐角,插进胡萝卜做的灯碗里。把棉花细条上部一厘米折一个十度。为了方便点燃。

    然后就是融化蜡油了,穷的时候都是把燃烧后的蜡烛残片和蜡烛头留到年底,现在谁家里也不会用蜡烛了,除了除夕夜和元宵夜以外。

    一般都是直接去超市买几包蜡烛,回家用一个小铁勺子直接融化成液体,用小勺把蜡油倒作好的胡萝卜碗里,别忘了在棉棒上也倒上蜡油。放在院子里一会蜡油就会凝固。灯就算做好了。

    不知道这些习俗在南方如何,在北方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是一如既往的维持着这些传统,其实chūn节期间几乎所有的传统,都是与祖先崇拜,祖先怀念,和祖先祭祀有关的仪式。

    第二天的早晨,满村的鞭炮又会响起,这是屋子里的北墙又挂起来宗谱,又开始上供,燃香,放鞭炮。午吃了饭以后,女人就会开始包饺子,元宵节的晚上北方是吃饺子的。到了下午太阳还有一杆多高的时候,所有的男人就会重新聚集,去祖先的坟地祭祀。

    各家带好黄纸,香烛,上供的水果,也有人准备白酒,还有鞭炮是不能忘记的,有多没少的都需要准备一些。

    基本上朱斌家族去上坟的人,有朱斌堂兄弟七人,有时候朱斌的父亲和三伯二伯也去,天气要是不好下雪什么的,三个老人就不再去了也可以,下边的孙子辈的,只有一个,就是朱斌二伯家的小孙子,也读小学了。女人99%是不去的,只要家里有男人。也有个别女人去跟着上坟也没有关系,现在也都很开明了,孩子想去就去。

    朱斌堂兄弟七人还有一个小侄子,一行八个人,代表四个家庭就是朱斌父辈的兄弟四人,一起步行到村外三里路远的一处山沟沟里上坟,那里是一大片的祖坟,村里有一半的人家的祖坟都在这个区域,所以半个村子的男人陆陆续续往同一个方向走。

    虽然是去上坟,但是完全没有凝重和压抑,所有人都在谈笑风生,这不是祭祀,这是传统的传承,这是一个节rì的程序。只要是小孩经过几次这样的仪式,都会心生愉快和对祖先的敬仰,就会在自己长大后再继续传承这种仪式。

    到了地方就很简单了,用铁锹每个人培一锹土,然后就是烧纸烧香,还有点燃个自从自己家里带了的灯,传说灯如果能点燃并持续燃烧,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也有传说祖先会用灯做照明,虽然现在很多家都已经不种地了。但是好年景还是很多人期盼的。

    最后点燃鞭炮,每个人磕头三个。然后看看有没有火灾隐患,要是有火星,就用铁锹铲点土覆盖一下。然后回家,一般回到家差不多六点,锅里的水已经烧开,朱斌和弟弟一进门,老妈就开始把饺子下到锅里。

    这个时候,朱斌和弟弟要把做好的灯点燃,大门口放两盏,照壁放两盏,院子里放两盏,正屋门口放两盏,厨房门口放两盏灯,厨房就是东厢房。然后就是西厢房门口放两盏。正屋的桌子上点燃三炷香,再放五盏灯。为什么这作朱斌也不知道,有人说古代没有电灯是照明用的,有人说是祭祀的礼仪,有人说是引导祖先回家吃饭想用供奉。反正小胖还是最开心的。因为小孩开心的记忆,会使他们继续传承这些仪式。

    院子里燃放一串鞭炮,正好鞭炮声音下,饺子上桌了,家里的大金毛狗吓得钻进犄角旮旯不再动弹了。

    饺子上桌,全家吃一顿团饭,第二天就是正月十六,在农村,正月十五放烟花礼炮的很多,所以正月十五经常发生火灾,当然村里没有他多易燃物,最多就是把谁家里烧火的玉米秸秆一堆引燃罢了。

    在农村里正月十五一般很隆重,也意味着年过去了。已到到了正月十六,有一句老话就叫年过了,十五了liǎo了le,就是说所有人都要投入到学习工作和农业生产了。半岛地区最大的农业生产在最近几十年就是果园的修剪了。

    朱斌家的果园已经交给三伯家管理了,家里也没有地了,所以农业生产就免了。要不这个时候,朱斌的老爸会趁着休班进果园修剪苹果枝条。

    正月十六星期一上午,朱斌去看了看nǎinǎi,然后把那一包茶叶拿出来给爹妈,告诉爹妈说这三两茶叶1万块,老妈听了更不舍得喝了,还说要等到来了客人再泡。

    朱斌收拾一下,弟弟开车来他去了一趟酒厂,然后就把朱斌送到机场。自己家有车也不错的。

    下午朱斌到了京城,朱斌在出租车上就给宿舍老四江大少打电话,约两个面试工作的经理一起喝茶。一会朱斌就到了四合院外边,BJ还是很冷的,早晚零下4度,午好点也只有零上四五度。

    朱斌开门进入家门,一进家门就感觉,四合院里的温度明显比外边高五六度,就会感觉特别舒服。因为朱斌在四合院设下了小聚灵阵。不但灵气足,而且冬暖夏凉特别舒服。

    听到门响梦琪从东厢房出来,看见朱斌说道:“前天就在电话上听你说正月十六回来,还以为午能回来了,结果午饭等你半天也不回来,给你电话关机了,我就知道可能在飞机上呢。”

    朱斌笑着说:“给你拜个晚年吧,祝你晚年幸福。”

    半个多月没见面,自然是有很多话可以说。

    第二天一早,朱斌约好江大少介绍的人茶楼见面。江大少没来,只来了两个人一胖一瘦,胖乎乎的大概有39岁,姓钱,叫钱凯松,以前在一家外资机构的大型超市门店做副总的。

    瘦子有三十六岁,很jīng明的样子,一看就是个急脾气,早年做过保险公司的高管,后来在贸易公司做销售总监,姓夏,叫夏元坤。

    三个人上了一壶茶,三个人喝着茶,聊着天,朱斌也就实话实说,把自己的企业介绍了一下。公司现在每天的营业收入1800万,年销售收入也应该有60亿上下,但是现在的管理架构还是很初级,所以想提高管理水平,引进现代化管理制度。

    朱斌说道:“现在公司的销售和财务都是一个人管,也忙不过来,后面还要在京津等周边10个城市设立专卖店或专卖柜台,一个是为了牌美誉度,一个是打假,还有就是也能提高营销收入。但是人多了就需要管理。现在只有一位高管,月薪1万。当然了这在京城的待遇也只能算一般,不知道两位如果有兴趣过来任职,对收入有什么要求?”

    两个人互相看了看,胖子年纪大一些,先说道:“现在大型商超店面的一把手年薪外资稍高30-70万之间大多,国内牌商超的经理或店长在20-50万之间。型商超单位的年薪在8万-30万之间为多。我原来的单位的一把手年薪30万,我的年薪是20万。现在的这份工作我个人要求的年薪要求比原来多就可以。”

    瘦子夏元坤说道:“我对收入要求没有很具体,只是希望收入能和销售收入挂钩就可以。”

    朱斌说道:“我们今天是第一见面,两位是我同学介绍过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