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如意空间 >

第64部分

如意空间-第64部分

小说: 如意空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斌临走还说呢:“叫你小子就知道玩游戏,邓师傅回来考察你的武功和修炼,看你一点进步没有怎么罚你。”

    晚上朱斌去了老nǎinǎi家里,nǎinǎi不吃肉,只吃鱼,所以满冰箱里塞满了朱斌买的各种海鱼。因为是海边不远,所以朱斌的nǎinǎi很少吃淡水鱼,几乎不会做。从除夕开始,nǎinǎi的保姆也就放假了,每天吃饭nǎinǎi就走10米到朱斌家里吃。

    第二天就是腊月二十八,除夕前一天,朱斌坐着弟弟的车去了酒厂。保安部40多人在岗,生产部门仅有白天一班20人在岗,维持最小生产能力。因为一些发酵好了酒窖也需要开窖蒸馏,能等的可以等到年后,酒窖发酵时间延后几天是没有问题的。

    老董也没有回南方老家,朱斌和老董一起去了食堂,看了一下年货的情况,感觉虽然准备的很多了,朱斌觉得还不够,除夕夜所有在岗人员一起聚餐,免费而且每人半斤崂仙绿酒十里香,当然是散酒还没有包装的。食堂开六桌,鸡鸭鱼肉海鲜齐全。免费吃喝,让在厂的人吃得满意喝的满意。而且全部人员三倍工资,外加朱斌给的单独红包,朱斌没有说多少,但是朱斌自己准备了每人一个1000元的红包,连老董也有。

    除夕当天的下午,按照农村的传统,需要去祖先的坟地祭拜,祭拜之后才能回家吃饭,就是年夜饭,一边吃饭一边看chūn节联欢晚会。

    朱斌当然在家吃晚饭还要去一趟酒厂,那边还有一大波人等着呢。

    朱斌在家里吃完饭,又去了酒厂,带着七八十个红包,弟弟拎着一个背包,装了一包的红包。弟弟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酒厂,酒厂的食堂里已经摆开6桌,连食堂的工作人员也都上了桌。除了后门藏酒洞留两个人,前门门卫留两个人,外围巡逻两个人和监控室2个人之外其他的加班人员坐满了5桌,另一桌加班的一会替换吃饭。

    朱斌从空间里拿过来大量的水果,大冬天的十几种水果琳琅满目的,不光好看而且好吃,吃的所有人都喊好才作罢。

    朱斌到的时候已经酒过三巡了,国的规矩还是迟到的罚酒三杯。过年没有大小,也没有老板,有的只是加班的同事和朋友。

    酒量不好的直接撂倒,52度的崂仙绿酒,喝上七八两不倒才怪。当然也有保安部几个退役特种兵特别能喝的,有几个是喝上1斤,不耽误干活的。这个人来敬酒,那个人来敬酒,朱斌一个人就喝了将近三斤,纵然是朱斌修炼高深,也有点头晕乎乎的,感觉很好,像是成仙一样的感觉。

    最后发红包,大家一边看着食堂大屏幕上的chūn节联欢晚会,一边数着大老板给的红包,虽然过年没回家,但是还是很开心的。

    一会外边值班的8个人安保部的进来换班吃饭,红包自然是少不了。朱斌又陪着8个壮汉喝了一轮。其实酒厂的四周都是高墙,而且有摄像头和红外线摄像头还有红外线报jǐng仪等放到做得很好,基本没有人能从墙上进入酒厂不被发现的。相近酒厂恐怕只有两条路,一就是正门,二就是后山藏酒洞的山上下来。但是前后都有人,也有jīng密的放到仪器,还有监控室24小时不间断监控,所以安全xìng应该没有问题,即使混进来一个半个人,其实酿酒的秘密在哪里除了老董和保安部经理赵铁柱稍微知道点,在朱斌的老爸的地下室保险柜里有一个月使用的添加剂秘方材料以外,连朱斌的弟弟都不知道。

    朱斌在酒厂食堂喝酒到11点,这才和弟弟回家。农村的除夕夜一般是不睡觉的,12点要起来‘发纸’,大概就是在院子里烧纸和放鞭炮。已到出息的晚上12点,连在屋里看chūn晚都看不成,满村的鞭炮同时点燃,升浪滚滚,吓得猫狗这个时候都惊了。鞭炮的声音到了2点基本慢慢就少了,4点开始各家起来直系亲属互相拜年了,

    朱斌起来第一个就是给父母拜年,只是没有压岁钱了,在农村一般高州毕业后的人就是大人了,就没有压岁钱了。第二个就是去nǎinǎi家拜年,nǎinǎi已经坐在炕上了,下边的电视在重播着chūn晚的节目,nǎinǎi耳朵不是很好,应该也听不清电视的声音,就是看个热闹也许,要是平时可以把电视声音调的老大,一般人进来会吓一跳。

    给nǎinǎi拜年,就是说nǎinǎi过年好,现在的农村除了少数的老派家族以外都不磕头了。拜完年,nǎinǎi拖过放在炕沿的三个盒子,里面是糖果,果子和炒花生。老人就会让你吃,一般出于礼貌就会吃一块糖,会抓一把瓜子什么的。朱斌和弟弟还没走出去,家里的已经结婚的四个堂哥就陆续带着儿子来拜年了。

    四个结婚的堂哥家里的媳妇一般是等天稍微亮一些才会一起出门拜年,女孩跟着妈妈走,男孩跟着爸爸走。在nǎinǎi级吃着瓜子聊了一会天,三伯家的小儿子才17岁,就在酒厂上班的家族最小的孙子排名老七,也来了。朱斌家族里同辈份的七个堂兄弟也就到齐了。

    然后七个堂兄弟还有四堂哥家里的儿子才读小学,四堂哥是朱斌二伯家的二儿子,一共八个人一起到了朱斌三伯父家里,三伯父在家早就等好了,一番拜年之后,朱斌的爸爸也从家里出来给三哥拜年。一番百年之后朱斌堂兄弟七人加上一个小侄子,还有朱斌的父亲和三伯,正好十个人一起去了后街的二伯父家,二伯父很瘦,喜欢喝酒,刚进门就要求18岁以上的侄子儿子们每人一杯酒先。拜年过后,把二伯母自己留在家里和二伯家的两个嫂子一起聊天,一行十个人加上朱斌二伯就出门想朱斌大伯家走去。

    大伯父因为癌症做过手术,所以身体不是很好,所以在热乎的炕上坐着,等着这些小辈来拜年。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一百零四章 农村拜年() 
拜年之后,大伯母非要大家吃糖,朱斌的小侄子倒是高兴,抓一把放进羽绒服的口袋里。 小孩子们最高兴的就是得到各家不同牌,不同样式的糖果。

    大伯父身体不好就没有跟着出来,十一个人一起就再到nǎinǎi家拜年,这算是家里的男人都到齐了,在nǎinǎi家稍微聊一会天,就感觉天sè有点发白了,不像刚才完全是黑的,不打手电都看不见路。

    十一个人,就顺路给一些长辈拜年,这些长辈基本都是朱斌爷爷辈的和伯父辈的,大概走了将近十家人家,朱斌的二伯三伯和父亲就离开队伍,各自回家了,因为剩下的这些都是他们三个不需要主动上门的辈分。

    走了三个老的,一行八个人就开始给一些叔叔辈,大爷辈的人家拜年,爷爷辈的人家刚才二伯一起都走遍了。

    这就是一种农村的朴素的传统的伦理道德。

    这一圈拜年的人家就多了,路上还遇到很多同辈的年轻人,可能是要给朱斌的大伯二伯家里拜年的吧,同辈之间在路上打个招呼互相问个好也就算是拜年了。

    虽然人人有手机,短信拜年还是给远方的朋友,给自己农村的长辈拜年,还是要讲究亲自到场的。

    天sè慢慢亮了,东方发白了,这个时候基本上的长辈都走遍了,剩下的基本就是堂兄弟们散伙,各奔前程,不用说朱斌和弟弟朱晨一起单独去了几家长辈家里拜年,因为这几家不姓朱,所以不是族亲,但是和朱斌的父亲私交比较好,所以朱斌和弟弟要单独去拜年一下,进门就喊‘大爷过年好,大叔二叔过年好,大哥二哥过年好’走了三个小时但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会累,都会是亢奋的状态。有一种过年的神秘感和神圣感觉在里面。

    然后就是朱斌和弟弟的同学家里了,有走了几家关系比较好的,因为这些同学也会去给朱斌的父亲拜年,所以朱斌和弟弟也需要给对方家长辈拜年,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平时可能一年没见过面,借过年机会聊几句。

    村里小学的老师什么的都是要去的。早晨七点零一分,太阳出来了。一般这个时候大部分的需要去拜年的人家基本都走遍了,朱斌和弟弟一起商量一下,看看谁家没有去,因为有的人你忘记了人家会生气的。

    大概早晨7点半,朱斌和弟弟一起回到家里,刚回家,老娘在厨房里就开始煮饺子。朱斌的弟弟负责放一挂鞭炮,朱斌负责在正屋的桌子上点燃三支香,饺子好了那一个干净小碗装三个饺子,放一双筷子在碗上边,放在香炉前边,然后面朝北方磕头三个。北方的窗上挂着宗谱,就是各代祖先的名字,所以要磕头。

    外边的鞭炮放完,就可以吃饭了,朱斌的弟弟给nǎinǎi送过去一碗,这个rì子一般nǎinǎi是不出门的,吃晚饭还会有一波女人百年团到来,nǎinǎi辈分高,村子里一半以上的人家会过来拜年。nǎinǎi在炕上也不下来,直接就吃了是十五六个饺子,还剩下半碗就吃不下了。床头柜子上市朱斌早就清洗好的一大盆苹果,还有一盆圣女果,还有一些柿子饼,瓜子,糖果,和炒花生,花生是带皮的那种,特别是有小孩来拜年还是很喜欢糖果的。

    北方产苹果,所以苹果一般也没人会吃,除了自己家的孙子拿一个以外。别人来最多就是抓一把瓜子或抓一把花生。陪老太太聊2分钟话,一般听到院子里有人进来的声音,就会主动离开,这叫前面客人让后客,因为过去家里的面积一般不大,遇到向朱斌这样出去拜年一行人十一个,基本把家里塞满了,所以要听到院子里有人进来,就主动告辞。

    一般在院子里会遇到新来的拜年客人,基本上会是同辈,在院子里打个招呼互相拜个年,就同辈之间不互相到对方家里了。

    北方百年习俗大部分就是这样相似,朱斌和弟弟在家里吃完饺子,这时候也差不多八点钟,这个时候各家都吃完了饭,女人们就会出洞。

    朱斌的妈妈加上三个伯母,还有已婚的四个堂哥家的嫂子,其三个嫂子还带着女儿,加上三伯父家里没有结婚的一个女儿,正好是十一个女人,开始出门拜年。女人走的人家一般会比较少,就走几个关系好的人家,和辈分特别大的老人,一般到上午十点基本女人的拜年活动就会结束。这个时候的男人们在干什么?

    其实吃晚饭,各家找个家开始大牌的,打麻将的,斗地主的还有打保皇,打够级的。特别多的在半岛地区就是五个人万四盒扑克的保皇最盛行,最热闹,有的是赢钱的,有的是不赢钱的。大部分还是五元十元十五元的局面,就是赢了一局一般十块钱。但是保皇一局需要很长时间,一个上午也玩不了几把。

    朱斌的老妈早早的找到地方打麻将去了,朱斌和弟弟一般就会在打扑克的亲戚家里吃饭了,有时候也是在朱斌家里打,那朱斌家就会准备午饭,农村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饭菜都是现成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图个热闹,开心。所以农村很少有人的抑郁症。基本抑郁症90%以上都在城市,而且越是大城市,抑郁越厉害。

    你在城市里过年,也就只能在父母家里吃饭,给亲友发短信打电话,很多人楼上楼下的邻居叫什么都不知道,甚至同楼层的人都不认识。抑郁也就难免了,因为人也是喜欢群居的,人多的时候通常会比较开心。

    吃完午饭,朱斌就给一些同学朋友发手机短信问候一下,其实晚上10点已经问候一波了,还有一些没来得及问候的,就在午时间里问候一下。

    国太大,过年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但是这种天不亮就开始互相拜年的习俗,在农村还是保持到现在,虽然手机电脑很发达。再好的手机问候,也赶不上当面一句问好。特别是窗外还是漆黑一片,就有人来给你拜年,总是令人开心的吧。

    南方有些地方有初三不拜年,也有初二不拜年的说法,河-北一些地区也有初二女婿给老岳父拜年的说法,

    在东山省半岛市朱斌家向这边,初二是侄子侄女给姑姑拜年的rì子,初三时女儿回门子,外甥给姥爷拜年的rì子。初一初二已经出嫁的女儿是绝对不准回门子的,因为能看见挂在北墙的宗谱上的祖先名字,是不恭敬的,初二晚上送财神之后,宗谱就会收起来,所以初三出嫁女儿回门子。初四之后就各家联系约定去谁家里就没有一定之规了。

    朱斌家里的初二就是给姑姑拜年的rì子,因为姑姑从小很严厉,所以堂兄妹都怕姑姑,所以就越发的恭敬热爱。所以每到初二是最开心的,这天一天姑姑家里最少摆两桌,多的时候摆三桌。

    朱斌堂兄弟七个全到,四个嫂子到了三个,没结婚小堂妹是要到的,已经结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