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茶道传承系统 >

第48部分

茶道传承系统-第48部分

小说: 茶道传承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由于诸多原因,这种极具美观但是极为花钱的饮茶方式逐渐在华夏没落,直至消失了,反而在隔海对望的扶桑区生根发芽,并被他们发展成抹茶法。

    经过他这一个团队的研究,目前取得了一些进展。

    只见,在茶几上,有茶焙、茶筅、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等九种茶器具。

    吴铭顺两眼发亮,看着这些奇怪的器具,连连称赞:“这些茶具也太漂亮了吧。”

    “这些茶具都是按照古籍上记载的样式,还原而成的。”曹磊拿出这一个个的茶具,慢慢地介绍了起来。

第九十二章 茶粉() 
曹磊拿起一个形状类似于细长的竹刷子,说道:“这个茶具名叫茶筅,是点茶法独具的首用茶具。吴委员去过扶桑,应该在那边见到过类似的,扶桑那边抹茶道也需要用到茶筅,他们那边的茶筅经过逐步改进,更为细致和艺术化。”

    一般来说,茶筅是用老竹制作,筅身根粗厚重,筅刷部分是细梢剖开的众多竹条,这种结构,可以在击拂茶汤的基础上,同时对茶汤进行梳弄,使点茶的进程较受点茶者控制,也使点茶效果较如点茶者的意愿。而扶桑那边所用的茶筅,经过改进后,较为轻巧美观,抹茶时吃力较小,同样地,抹茶的效果较差。

    吴铭顺听完曹磊的介绍,满意地点了点头,从茶筅的考究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准备工作是比较充足的,说明他们确实是花费了很多心思。

    随后,吴铭顺拿起茶几上一个银制的大腹小口的器物,疑惑地说道:“长颈酒瓶?”

    曹磊被他的表情逗笑了,接过器物,解释道:“这个叫做汤瓶,也是点茶法的一种专用茶具,是用于盛水而煮的器物。你们看,它大腹小口,手执柄和水流口都在瓶腹的肩部,水流管一般呈弓形或者弧形,略有弯曲。上等的汤瓶都是金银所制,由于经费的关系,所以就只能用银制成。”

    “这个汤瓶就是烧水的,怎么还要做成这样呀?该不会只是要图个美观,或者只是文人雅士的奢侈偏好?”吴铭顺又问了一句,他知道宋朝贵族阶层喜大好功,是很奢侈的,所以觉得这个应该就是炫富用的。

    “对,也算不对。你讲的是一方面,但是它在点茶时,确实是这样的设计,对点茶法效果会更加适宜。”

    曹磊又陆续介绍了几样茶具,然后露出一个尴尬的笑容,说道:“茶具的介绍就先到这里,相信你们早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识一下这个失传已久的点茶法。不过,可惜的是,我对于点茶只是一知半解而已,就不献丑了。”

    “曹会长,你可别开玩笑!你不点茶,难道要我们点茶吗?”吴铭顺可不依了,这曹磊把他的兴趣都勾出来了,居然在这么关键时刻,不干了!

    “不是,不是。我是出去叫一个对点茶比较熟悉的同事,让他来表演一番点茶法。不过,我可先说好了,他也了解得不多,等一下你们得多多包涵。”曹磊连忙解释了一下。

    “我来吧,刚好我也稍微对点茶法有点了解。”一直在旁边静静倾听着的苏仲康,居然在这个时候开口了。

    从他们两人的互动情况,以及曹磊会长对吴铭顺的态度,苏仲康大致猜出了吴铭顺的身份。

    他现在的交际圈子太小了,以至于他有好茶叶都不敢拿出来,就怕别人不识货,譬如说那些陈年白毫银针茶。

    他为了拓宽交际圈子,进入茶叶的上层社交圈子,就得认识一些身份显赫的人。特别是,那个圈子是挺排外的,失去了这次机会,他估计还得等很久。

    刚好,他之前传承的初级泡茶技能就有包含点茶法和煎茶法。虽然他之前也没有尝试过,但是趁着这个机会,他倒是可以将之表现一下。

    可能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要唬住这些人倒是足够了。

    “苏小友居然还对点茶法有了解?”曹磊颇为惊讶,他有点怀疑这个是不是他信口开河。

    “高手在民间呀!”吴铭顺显然也挺意外的,不过他在看过苏仲康的冲泡茶艺后,也就释怀了。

    他相信,在苏仲康的背后,肯定有一个高手师傅,要不然怎么可能凭空出现这么一位年纪轻轻的星级茶艺师。

    苏仲康淡淡地说了一句:“略知一二而已。”

    “好吧,既然苏小友也对点茶法有所了解,那么你们还真的可以互相学习探讨一下。”曹磊说完之后,就去外面叫了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熟男进来,说道:“他叫邓寅,是我们这次还原组的青年才俊,在点茶法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然后,他又向邓寅介绍了苏仲康两位,着重说道:“这位苏小友,你别看他年纪轻轻,对于点茶法也有心得,以后你们得多多亲近。”

    吴铭顺看着曹磊啰哩吧嗦一大堆,早已等得不耐烦了,催促着说道:“赶紧开始吧,我都馋上很久了。”

    曹磊一听这话,才赶紧应承,说道:“好,好,好。马上开始了。你们谁来?”

    “我来吧!”苏仲康马上起身,然后走到茶几的专门泡茶位,盘腿坐下,稍微调整了一下坐姿,就马上开始了。

    苏仲康拿出茶炉,并从旁边的包裹里拿了几个木炭,用喷火枪点着后,将它们放入茶炉中。

    这些木炭可是专门制作的,在它们燃烧的过程中,不会冒出烟气,而且在木炭上还会有火焰。

    红扑扑的火焰如火蛇一般在茶炉中跳动着,一下子就把本来有点孤寂的茶食增添了一些生气。

    苏仲康用竹镊子夹起被曹磊包裹了好几层的茶饼。这些茶饼全都半个手掌大小,棕褐色,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味。

    “这茶饼应该是用蒸青工艺制成的吧,不过你们的研茶工艺做得不好,粉末状颗粒太大,应该再研磨细一点,这样茶饼的品质就越高,等一下点茶的效果就越好。”苏仲康特意用竹镊子去戳了戳茶饼。

    当苏仲康说完这句话后,旁边的邓寅和曹磊眼睛亮了几下,曹磊说道:“这茶饼是我们从一位老茶农手中求购的,他也只是凭借着小时候看他爷爷制作茶饼的零星记忆,这才尝试着做了一些而已。”

    “听苏小友的意思,你好像对这茶饼的制作也有心得?”曹磊越说越激动,这个苏仲康还真的好像什么都懂的样子。

    “略知一二。”苏仲康还是这么一副淡淡的表情。

    苏仲康回答完之后,就闭口不言,他将一块茶饼放在木炭上烤了一会儿,然后等茶饼热了,再将它放入茶碾中,小心地碾碎。

    然后,再将碾碎的茶末,放入石磨中,用一定频率的手速,将这些茶末再次磨细,等到他将这些茶末磨到足够细时,用刷子将它们全都扫到茶盒中。

    苏仲康的动作轻缓文雅,力度控制得刚刚好。余下的三人,看着他的动作,在心里纷纷惊叹不已。

    “这茶粉就算是简单的制成了。”苏仲康看着茶盒里的茶粉,说道。

    “接下来就是点茶的过程了。”

第九十三章 差距() 
“这才算是简单的?”吴铭顺觉得自己的脑子快不够用了,单单这个茶粉就制作了十几分钟,这还叫做简单。

    这时,邓寅发声了,他说道:“确实是这样。这点茶法有一系列的规定,小到木炭的质地,大到推石磨的力度和频率,这些都有很多限定。这位苏先生真的是点茶的行家,我甘拜下风。”

    邓寅,家学渊博,自小就对一些失传的工艺有极大兴趣。当他知道宋朝有一个点茶法时,潜心钻研十几年,这才算是掀开它的神秘面纱。

    当他听到苏仲康也对点茶法略知一二时,内心是激动的。因为,这代表在这条道路上又多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

    所以,当他满心欢喜地看着苏仲康做点茶的准备工作时,只是在一旁默默观看而已。他在验证这位苏仲康是不是真的略知一二。

    苏仲康后续的动作和解说像是醍醐灌顶一样,把他原本还不大清楚的那些,直接像捅破窗户纸一样揭开了。

    然后,他再与古籍上记载的一一验证,发现人家苏仲康真的不只是略知一二而已。如果苏仲康这还算是略知一二,那么他自己就只能算门外汉了。

    邓寅收起了心里的震惊,以学习的心态继续观摩下面的步骤。

    苏仲康接过曹磊递过来的汤瓶,里面已经装了六七分的矿泉水了。

    他将汤瓶直接放在茶炉上,这个茶炉也是特制的,它与汤瓶的对缝衔接非常密合。

    茶炉里的炭火极为活泼,像是拥有生命一般。炭火很旺,又加上银质的汤瓶导热性比较好,所以不一会儿,汤瓶里就有了大小不一的响声。

    “这茶水开了么?”吴铭顺问了一句,因为他发现这水闷在汤瓶中,根本就看不到茶水是否沸腾了。如果是在平常,可以通过观看水沸腾时所泛起水珠的大小来判断水沸腾的程度,但是这一招在此时行不通。

    众所周知,只有掌握汤水的适当火候,才能冲泡出最佳的茶来。而对于点茶法来说,这一点更加重要,但是这汤瓶却让点茶者很难掌握火候。

    大家都在紧张地看着苏仲康。随着点茶的推进,他们发现这点茶法真的是极难的,不管是准备工作还是开始点茶,全都要克服各种各样的难关。

    苏仲康不慌不忙,他从茶盒中用茶匙挑出了一些茶粉,置于茶盏之中。

    这些茶盏质地较为粗糙,而且不是黑胎,感觉像是寻常人家所用。

    不过,现在算是特殊时期,倒是不必要讲究这些。如果是在宋朝时,以建州或者吉州的黑窑茶盏为佳。

    汤瓶中的水在突突地响着,苏仲康在某一个瞬间,将汤瓶拿了起来,然后将它放置在一旁停顿了一会儿,等到瓶中水的沸腾完全停止后,先往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

    “这一步叫做调膏。”苏仲康拿起茶筅,将茶盏中的汤水和茶粉调成极均匀的茶膏。

    然后,他一手拿起汤瓶注水,一边用茶筅击拂。

    当他在注水时,他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止,而他另一手先以茶筅搅动茶膏,渐渐加大击拂的力度,手轻筅重,指绕腕旋。

    等到汤水差不多到碗壁的十分之六处时,苏仲康就停止了注水,然后放下汤瓶,转而按住茶盏,另一手动作不断,持续击拂,不过击拂的动作时快时慢、时轻时重,不一而足。

    又过了一会儿后,茶盏里白色的泡沫越来越多,泡沫层慢慢地溢了上来,等到泡沫凝而不动时,苏仲康这才收起茶筅,将这碗茶盏放于茶罗上,端给吴铭顺,说道:“远来是客,请品尝一下这碗茶汤。”

    此时,茶盏中的茶汤呈现黄白色,茶汤上的茶沫在慢慢地消退,碗壁上现出了水痕。

    吴铭顺伸出双手把茶盏接了过来,竟然感觉无从下嘴。

    “直接喝就可以了。”苏仲康抬头说了一句,然后又继续埋头去点第二碗的茶汤。

    吴铭顺很细心地去闻了闻茶汤上蒸腾而起的白烟,一股浓郁的茶香味从笔尖处直达心底。

    他回味了一番,就小口地啜饮了一下,入口处,茶汤香浓丝滑,带着一种丝绸般的柔顺,不过,当他再次感受时,能感觉到茶汤中有细微的颗粒,这个破坏了一点口感。

    但是,这碗茶汤的味道还是不错的,跟以前他喝过的各种茶都不一样,而且也跟他在扶桑喝过的抹茶不一样。

    当他再喝两三口后,他就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种极度细腻的茶汤,他能很直接感受到茶汤中的各种滋味,不管是回甘,还是清爽,甚或是苦涩,它们各自为要,却又能两两结合,总之,一碗茶汤给他的感受是千变万化的。

    “这茶汤实在是太神奇了!”吴铭顺激动得说不出话,而且他发现自己居然无法形容这种感觉。

    吴铭顺的反应,一目了然地显现在另外两人眼里。他们的眼睛里也都出现不可思议的神色。

    他们其实在之前就喝过了这种点茶法点出来的茶汤。

    喝完之后,就感觉这茶汤比一般的冲泡出的茶汤要香浓一些,滋味不错,但是口感稍差了一些,毕竟其中有一些茶末颗粒。

    所以,他们对于吴铭顺这么激动的表情,感到不可思议。

    看他的神情,也不似作假呀,难道这苏仲康点出来的茶汤会大不一样?

    他们这么一想,心中对于接下来要喝的茶汤充满了期待。

    点茶的步骤看起来很繁琐,但是苏仲康的动作却也很快,不到一会儿,曹磊二人也都各自拿到了一碗茶汤。

    当他们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后,两人的表现并不比吴铭顺的要内敛,相反地,他们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