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香郁果 >

第178部分

香郁果-第178部分

小说: 香郁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哥说:“这话,就不用交待了,我还想知道,这东院是爷爷让给我东院二爷的,那西院呢?也是爷爷让的?”

    爷爷说:“东院是我让的,你要埋怨就埋怨我,但西院不是我让的,是你奶让的,你要埋怨就埋怨你奶好了。”

    哥哥说“奶奶,爷爷说的是真的吗?”

    奶奶说:“是真的,就是奶让的。”

    哥哥说:“奶奶,你和爷爷怎么能这样呢,怪不得人家村里人说,您二老就是软绵糖,人家捏成啥样是啥样,这宅院是祖宗留下来的,哪能随便让呢?”

    奶奶闭着眼睛,朝天上吐一口气说:“氺墅中的老祖宗你们谁在谁听着,俺是最不爱说事的人了,今天俺也要将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给俺的孙子抖落抖落,俺要是不说出来,就把俺给憋屈死了。”

    看着奶奶那悲戚戚的神情,哥哥都点害怕了说:“奶奶,过去的事了,您就不说了吧,您和爷爷让院子肯定有原因,俺不会埋怨你们的。”

    奶奶说:“我得给你们说说清楚,你们埋怨爷奶奶也好,不埋怨爷奶奶也好,一提起这事吧,我就可恨一个人。”

    哥哥说:“您可恨谁?”

    奶奶说:“可恨老蔺徵,这都是老蔺徵种下的祸根,差一点把氺墅这家人捣散伙了。”

    哥哥说:“蔺徵爷不是爷爷的朋友嘛,他不是帮助我们保住氺墅的吗,你怎么会恨他。”

    奶奶说:“他咋帮氺墅了?到现在他还占着氺墅半个院子呢。”

    爷爷说:‘你这样说就不讲理了,那时候咱破产,不是蔺徵哥帮咱?他可是用一座院子的钱买了咱半座院子,还有这买国债也是他给支得招。“

    奶奶说:“这些,我都记他得好,但是,他也祸害了氺墅,说起来,他也不是故意的。”

春风颺柳(一)() 
父亲希望我们兄妹都好好上学,将来考上大学了,到城里住高楼大厦去,不在这乡下跟人争地方。

    母亲说:“你说的轻巧,现在全国都停课了,连你都不能教学了,破四旧,把书都烧了,你的孩子到哪里上学,那有书给他们读。”

    父亲说:“这好办,我不就是老师吗,我不能教别人的孩子,就教自家的孩子,从今天起,我就是家庭教师了,儿子闺女我亲自教。”

    爷爷说:“咱家的书还不少,今天烧的书都是破旧的,没有用的书,真正有用的书,我都把它装进箱子,放到阁楼上了。”

    嗉儿说:“阁楼上的那一箱子书我都读完了。”

    父亲睁大眼有点不相信,

    嗉儿说:“我不但把那一箱子书读完了,我还会背好多语录呢?连老五篇都会背?”

    哥哥说:“吹牛吧你,谁不知道你最不爱学习了,考试老不及格?”

    嗉儿说:“那是老黄历了,你看看俺的成绩单”

    嗉儿拿出了一张卷子,是一百分,父亲惊奇的说:“真是你的卷子?”嗉儿自豪地说:“就是我的卷子,老师在全班面前表扬我,说我是全年级的唯一的一百分。”

    父亲说:“真不赖”

    爷爷竖起大拇指,“俺的孙女了不起”

    哥哥不服气了,“一百分有啥了不起?我考了好多呢?”

    嗉儿说:“一百分是没有什么了不起?你会背书吗?”

    哥哥说:“背书就是我的强项,我把语录全背会了”

    嗉儿说:“我也背会了?”

    哥哥说:“我还会背老三篇”

    嗉儿说:“我背的滚瓜烂熟。”

    哥哥说:“我还会背老五篇”

    嗉儿说:“我也会”

    哥哥说:“我还会背《矛盾论》和《实践论》。

    父亲惊叹:“真了不起,这两篇文章太难了,一般人读都读不懂。”

    嗉儿仰着脸,看着父亲说:“我也会背《矛盾论》》《实践论》还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吹牛不上税,你背背试试”

    “试试就试试”

    嗉儿站到二门的高台阶上背书: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全家人都不吭声,连鸡儿兔儿猫儿猪儿都不吭声了,都静悄悄的听嗉儿背书,奶奶的目光中流露出了十分的惊奇,她可是从来没有看重过这个孙女,她就是十分的欣赏他的孙子,宠爱他的孙子,嗉儿从奶奶的目光中看出来了,奶奶欣赏她了,喜欢她了,不会再专宠哥哥了,哥哥的心中肯定会有点嫉妒,果然哥哥不屑一顾的说:“会背这些有啥了不起,你会背《毛主席诗词》吗?

    嗉儿说“谁不会背?”

    哥哥说:“你能背几首?”

    嗉儿反问“你能背几首?”

    哥哥说:“我能背二十首”

    嗉儿说:“我能背三十首”

    哥哥说:“背一首试试?”

    嗉儿说:“你先背”

    哥哥就背: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哥哥背完了说:“该你背了”

    嗉儿说:“你少背了一句。”

    哥哥说:“我一句也没有少背。”

    父亲说:“我也会背这首词,你哥没有少背。”

    妹妹说:“就是,这一首我也会背,哥哥就是没有少背。”

    哥哥得意洋洋得看着嗉儿。

    嗉儿说“卜算子·咏梅这个题目下,有一句话是什么?”

    哥哥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也要背呀?“

    嗉儿说:“当然要背了,你知道陆游是谁么?”

    哥哥说:“陆游是南宋爱国词人。”

    嗉儿说:“他的咏梅词你会背吗?”

    哥哥摇摇头。

    嗉儿摇头晃脑地背: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为泥碾作尘,依然香如故

    哥哥有点灰心丧气,而嗉儿是得意洋洋。

    哥哥不服气,他可是大才子,不能被妹妹比下去,他想了一会儿说:“我会写大字,会打算盘,会骑自行车,你会吗?”

    嗉儿摇摇头“我不会”

    这下哥哥得意洋洋,嗉儿垂头丧气了。

    爷爷笑着说:“你姊妹俩都很棒,孙女不要灰心,不就是写字、打算盘,骑自行车吗,爷爷教你。”

    父亲说:“其实这读书学习不一定就是坐在课堂上,只要爱学习,到处都是知识,娘,你把我从学校带回来的,那些旧报纸、旧书刊都撕了糊到门上,墙上吧,孩子们随时都可以读到,反正我也没有事儿,有空儿就骑上自行车,带上儿子闺女去县城读大字报,那县委门口贴的大字报,都是县里的大才子写的,水平可是不低。”

    奶奶按照父亲的吩咐,真的把家中的的那些旧报纸,旧书刊都糊了门窗墙壁,这样做真是变废为宝,就是给嗉儿这蛀书虫送来了精神大餐,嗉儿这个一向爱疯跑的野闺女,突然变得文静起来,不仅仅是文静,就是有点痴傻了,因为嗉儿常常面壁而立,一站就是几个时辰,痴痴呆呆盯着墙壁看,刚开始奶奶还以为嗉儿是有病了,因为她没有见过,读书这样专心的孩子,她对爷爷说:“你家祖上出个林呆子,现在又出个书呆子,你家咋净出呆子了。”

    爷爷说:“呆子好哇,这人就怕不呆,呆了才能做成大事情,我看咱这孙女,和别人不一样,说不定,这书她还真能读成。”

    奶奶说:“咱这孙女,她也太呆了,那一天,为了看我糊上顶棚的上的新报纸,就搬个凳子,站在上面仰着脸看,一不小心,从凳子上跌下来,把我吓得魂不附体,可是她一个鹞子翻身,跳起来,又接着看,气得我大声嚷嚷,你这死闺女,真是读书读傻了,那烂顶棚有啥好看的,连碗都不帮我洗,看吧看吧,看饱了别吃午饭了。”

    爷爷说:“她吃午饭了吗?”

    奶奶说:“咋不吃,她把顶篷上的报纸都看完才下来,日头都上墙了,我把热在火上的饭给她,数落她,看够了,看书能顶饥就不吃饭了吧,她接住饭碗,痴痴呆呆的吃几口,又盯着风门发呆,你说说,一个闺女家,偏偏爱读书,现在是啥世事?书读的再多,有啥用?”

    爷爷说:“咋没用,咱家的闺女会读书,这悦儿,黛儿不都是书读的好,才在城里有工作吗?。”

    奶奶说:“现在不是那时候,现在的读书人不吃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连儿子这正式教师都成了臭老九了,失业回家当农民了,中学停办了,大学也不招生了,就连进城当工人,也是看成分,不看学问,她一个闺女家,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

    爷爷说:“咱不管读书人吃不吃香,孩子们能不能考中学,上大学,到城里工作,那都是以后的事情,这世事是会变的,不会老这样,孙女爱读书不是坏事,咱这做长辈的要帮助她。”

    奶奶说:“咋帮助她,学不能上,家中的书也都被烧了,孙子又自私,他的书报都不准妹妹看,害怕把他的书弄脏弄破了。”

    爷爷指着桌子说:你忘了,这桌子是两层,抽掉抽斗,下面是柜子,那些好书我都藏在里面了,过一段你就取出一本,不经意的放到床头,她会读的,还有阁楼上那一箱子旧书旧报纸,你就勤一些,隔一段儿就糊上一层新的,她不就有的看了?”

    奶奶听了爷爷的话,不断地用旧报纸糊门糊墙糊顶棚,有时还带上两本书,好像不经意的随便扔到桌子上,这些书也都被嗉儿看了,这满墙的报纸,这可是个立体图书馆了,嗉儿再也不用做贼似得偷看哥哥的书报了,嗉儿可以大大方方地看,悠悠闲闲地看,早晨起来可以看,晚上睡下也可以看,奶奶换的勤,嗉儿读的快,也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