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红楼医疗系统 >

第75部分

红楼医疗系统-第75部分

小说: 红楼医疗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春再次被噎了一下:小屁孩,要不要这么敏锐啊?!这可是我刻意忽略的问题啊!

怎么办?元春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对她来说,《女诫》《女论语》这些书都是封建糟粕,早该被扫进垃圾堆了。

可在这个时代,《女诫》《女论语》这些书里的内容,却是女子的言行规范、道德准绳。言行和品德不符合这些规范和准绳的,恐怕很难得到这个世界的中老年妇女(婆婆、太婆婆)的喜爱,人生道路或许会别有艰辛。

元春不敢冒冒然鼓动人去直接挑战这些规范和准绳——万一这人成了女权行动中的“先烈”,她怎么过意得去?

但她又不愿意继续用这些封建糟粕禁锢黛玉这样的女子的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禁锢、迫害女性的帮凶。

所以想了好一会儿之后,元春也只能回避这个问题,对黛玉说:“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还是等你长大了以后,自己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黛玉不由得有些困惑:“那这些书,我读是不读呢?”

元春想了想,揉了揉她的小脑袋瓜:“最好读一读。不过读的时候,你要记住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可是孟子说的!”

黛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从这一天起,黛玉不再没日没夜地学医了。

她的作息时间被规划得很有条理,保证了学医的时间,也有时间跟迎春等姐妹们一起玩、一起做针线了。她与姐妹们每天还有固定的体育锻炼时间,可以跳绳、踢毽子、抖空竹。

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黛玉的缺点暴露出来了:她的运动神经不太发达,跳绳时不停地踩到绳子,踢毽子始终停留在一次踢一两个的水准上,抖空竹也完全是一副手忙脚乱的样子。

对于这一点,黛玉有些沮丧,便有些不爱体育锻炼。

为了鼓励她,元春结合瑜珈、一些肌肉训练方法、太极、广播体操等,编了一套拜月舞,让黛玉慢慢习练,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后来迎春等人也想学,元春便一起教了。

当然,分腿和一些比较大的动作,元春没敢教。怕一不小心弄破了某层膜,让人将来遭受不白之冤——在这个时代,这种不白之冤会要人命的!

元春教黛玉习医的事,并没有保密的。所以没过多久,亲戚朋友们就都知道了。

这些亲戚长辈们便半玩笑、半认真地对元春说:“都是妹妹,瀛洲可不要厚此薄彼啊!我们家那丫头比不上林家那丫头聪明伶俐,也不敢妄想将来学有所成,只盼着瀛洲能允许她们跟在身边,偶尔指点她们一二,便是她们的造化了!”

元春不好推辞,免得厚此薄彼得罪人。她干脆来者不拒,凡是愿意来的小姑娘们,都可以到贾家来“小住”一阵,反正有教无类嘛!

于是,先是王仪鸾被送过来,后来史湘云被送来,接着又有几家亲戚的女孩被送了来。

贾家的女孩子越来越多,黛玉回家探望父母时,说起了在贾府之中与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的愉快故事。林青玉羡慕之余不由得有些后悔,央了黛玉求情,便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探春和惜春还小了点,但也可以跟在姐姐们的屁股后面乱转了,每天都玩得挺开心。

探春和惜春的身世与原著一样。

探春是元春的庶妹,其生母也姓赵,但没有一个兄弟叫赵国基,所以不是原著中那个赵姨娘。这个赵姨娘,容貌还算漂亮,却是王氏琢磨良久,按照“安分守己”的标准给贾政挑的,性格脾气跟原著中那个赵姨娘完全不同。这个赵姨娘,真老实还是假老实不好说,但至少表面上,她很识相。

惜春是贾珍和贾珂的胞妹。眼看着亲戚都在把家里的女孩儿往元春面前送,贾敬之妻陈氏也不甘人后,给老太太和王氏说了些好话,把惜春也塞过来了。

元春忙碌之余有些自嘲地想:我这里已经快成学校了!

不如,我直接办个贾氏女学得了?!

——————

元春这次离京去江南期间,贾家还发生了一件比较重大的事:便宜爹第三次乡试落榜!

贾政乡试落榜已经不稀奇了,反正已经落榜过两次,再多一次也无妨。

乡试的确挺难考的,对吧?李时珍都曾经三次乡试落第,她能够体谅贾政同学的无能……为力。

这次乡试落榜后,贾政很是颓废了一段时间。然后被贾代善骂了一顿,终于收拾心情,不再是一副怀才不遇的落魄书生倒霉样儿。

就像元春前世那个世界的很多父母一样,失意落寞不得志的贾政,把自己未能完成的理想、未实现的心愿,通通毫无愧疚地转嫁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完全不管自己儿子愿不愿意继承他的志愿。

他开始死命督促着自己儿子读书上进。

但是贾珠已经进学了,跟他一样是秀才功名,贾政不大好意思去督查贾珠的功课。便借口有太爷看着,只时不时地过问两句,顺便打击一下贾珠的自信心——虽然他自认为是在防止贾珠骄傲自满。

贾琏终究是半路过继来的,看太爷的意思似乎是想让贾琏从武?贾政也就不好狠管贾琏。

贾瑛这个刚刚开蒙的亲儿子,就倒了大霉了。

贾政每天玩命似地逼着贾瑛读书,要求贾瑛每天必须写多少字,背多少书。若是写少了、背错了,他轻则一顿喝骂,把贾瑛从头批到脚批得一无是处;重则打贾瑛一顿手板,打得贾瑛掌心红肿,还要罚写字若干。

贾瑛被逼得苦不堪言,有一天便跑来找元春诉苦,把贾政的恶形恶状绘声绘色地形容了一遍之后,苦着脸说:“大姐姐,不如让我在你这里,跟着众姐妹读书吧?”

元春甚是同情地摸了摸贾瑛胸口的那块通灵宝玉:“众姐妹学的功课,跟你不是一路的,所以不能让你跟着她们一起学。”

这块通灵宝玉,本是贾瑛出生时衔在嘴里的。当时,元春借着接生的机会,偷偷将这块玉藏匿了,让贾瑛没有了“衔玉而诞”的偌大名声。后来贾瑛满月,元春才将这块玉还给了他。只说是有一次拜佛时,一个老僧给的,据说能辟邪,让他好生戴着,别弄丢了。

要求被拒绝,贾瑛的一张脸更苦了,说道:“陶元亮不为五斗米折腰,千古高风传颂至今。如今老爷却整日里逼着我读书上进,去做那为五斗米折腰的事,哪有一点读书人的气节?如此这般,书读得再多,也不过是禄蠹而已!”

禄蠹?

听到这两个字,元春心里有点哭笑不得。陶元亮就是陶渊明。他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名句,的确是流传千古。可贾瑛才几岁啊?就把陶元亮当偶像了?

她想了想,便问贾瑛:“那在你眼里,什么样的读书人,才不是禄蠹?”

贾瑛一时答不出来,想了良久,才说:“读书是为了明理而不是为了追逐官职名利的人,便不是禄蠹。”

元春便道:“你的意思是说:只读书,不去考功名的人,就不是禄蠹?”

贾瑛正要脱口而出一个“对”字,心里却隐隐觉得不对:好像林家妹妹的爹爹、林姑父就是有功名的人啊!老爷和大哥哥好似也有秀才的功名……这样说,不是把他们都骂进去了?

他住了口,有些不确定地看着元春求解答:“难道不是吗?”

元春斟酌着回答:“当然不是!那些只拿俸禄,却不为朝廷和百姓办事的人,才是禄蠹。拿了朝廷的俸禄,就尽心尽力为朝廷、为百姓办事,这便是国之栋梁了。就比如咱们家,丫头婆子、管事家丁都是有月钱的,他们拿了月钱好好当差,就是好的了。那些拿了月钱却不认真办事,甚至还四处生事的人,就是刁奴了。”

她说得很简单,比喻得又很贴近贾瑛的生活,贾瑛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可我不想为朝廷百姓办事,为什么老爷还非逼着我去做官?若我成了禄蠹怎么办?”

“不想做官也无妨。那你就得想一想:长大了要做什么?”元春伸手摸了摸他的衣服,“你现在的一衣一食,都是祖宗们做官换回来的,这是你从这个家里拿走的东西。如果你只从家里拿走东西,却不为家里做贡献,那便是家蠹了。瑛哥儿想做一只家蠹吗?”

“家蠹?”这些词很好理解,贾瑛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我不要做家蠹!”

摇完头又问元春:“大姐姐,除了做官,我还可以做什么,才能为家里做贡献?”

元春道:“这个我却不知道,你得问祖父去。来,我带你去见祖父。”

有贾代善在,这种让人头疼的问题交给他去想好了,自己干嘛要操那么多心啊?又没有工资拿。虽然心里不喜欢便宜爹,但她直接跟便宜爹对着干也很不明智。

将贾瑛带到了代善那里,元春把贾瑛所说的大概对代善说了一遍,又说:“老爷现在似有些走火入魔了!读书本就辛苦,他这样逼着瑛哥儿,不是在督促瑛哥儿读书上进,而是在逼着瑛哥儿厌了读书。太爷还是劝一劝老爷,叫他把心思用在别处去吧!瑛哥儿的事,太爷多操一点心,怕是还好些。”

贾代善忍不住叹息:“知道了。”

他一生好强,却没能养出个好儿子。如今,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孙辈身上,的确得为这些孙子多操一点心!

唉,可怜他一把老骨头啊!

“你不能教导瑛儿吗?”贾代善有些不甘心地说。

元春不由得瞪他:“我教的可都是女孩儿!祖父想把嫡亲的孙子当姑娘养吗?”再让贾瑛混在内闱中,弄成个没出息的样儿?

“当我没说!”贾代善也有些汗颜。

元春走后,贾代善便开始头痛:得给他那个没出息的儿子找点事做,免得自己把瑛哥儿接手过来后,他就彻底废了。

隔天,贾代善便向贾政宣布:“我年老寂寞,近来觉得瑛儿倒是聪明伶俐,想让他跟着我读书习武。瑛儿的功课,以后我来过问吧!”

贾政的脸色,便有些不好看,却又不敢说个“不”字。

贾代善又说:“近来我常觉得遗憾,年轻一辈儿的小孩子,竟对祖宗们的故事知之甚少,全不珍惜祖宗九死一生搏来的这些富贵。我有心修一套家史,好让那些混帐小子们读熟了,知道如今的好日子来之不易。只恨我年老体衰,又素来不擅长这些,一直不曾动笔。不如你来替我修这套家史?”

“家史?”贾政一愣,“可是祠堂里有族谱……”

代善摆摆手,制止了他的话:“族谱上的确记了些祖宗旧事,可记得太简略了!几辈子的兴衰得失,全都不明不白,并不利于教化子弟。我让你修这家史,是想让你禀笔直书,不讳过,不妄言。你是读书人,不会连这个也做不好吧?”

贾政被代善一激,不由得心中豪气顿生,也觉得修家史这件事很重要、很有必要,躬身道:“太爷请放心!儿子定然把这件事做好了。”

重新找到了人生目标,贾政意气风发地走了,自此把逼着贾瑛读书上进的念头丢到了脖子后头。

看着贾政重新挺直了腰杆的背影,贾代善满脸苦涩:当爹当到自己这个份儿上,估计也没谁了!

元春听说贾代善给贾政安排了一个修家史的差事,也是摇头叹息:不知道贾政修出来的家史,会是什么风格?他能不能在修家史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贾代善开始带着贾瑛读书习字时,薛姨妈带着宝钗、薛蟠进京了。因为王子腾并没有离京,薛姨妈并没有带着儿女住到贾家来,而是依附王家居住着。

但入京后到贾家拜访时,薛姨妈便对元春说:“这些年,宝丫头极是仰慕瀛洲的。常说只恨自己住在金陵,竟无缘得见元姐姐,聆听元姐姐的教诲。如今我们来了京城,瀛洲可愿指点宝丫头一二?”

元春便道:“宝钗妹妹若愿意,便过来住些日子,跟姐妹们作伴吧!”

心想:自己身边的小姑娘们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十来个了。照这样下去,我真得办所女学了!贾氏女学?瀛洲女学?

冬月里,端穆亲王的孝期终于过去。水霄派人请元春过府。

元春心知:水霄大约是要跟自己商议入宫请婚的事,便化了个淡妆,带着有一点期待、有一点忐忑的心情,坐车去了昭惠王府。

因为赈灾有功,水霄已经从郡王升为亲王,封为昭惠亲王。原直郡王因十多项大罪被赐死,其家眷被贬为庶民,发往青州编管。

昭惠亲王府仍在原址,只是规制变成了亲王府的规制。

这一次,水霄并没有如往常那样到仪门迎接,来迎接她的只是王府总管明瑟,元春心里有一点淡淡的失望。

明瑟陪着笑说:“王爷此时有十分重要的事,便吩咐小的来迎接。还望尚医大人大量,不要生气才好。”

“没事!王爷的正事要紧。”元春微笑着说,也没问是什么事。

明瑟便引着元春,一起往昭惠王府的后宅走去。

一路走,明瑟便一路介绍昭惠王府的变化:哪里的台阶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