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屠魔工业 >

第340部分

屠魔工业-第340部分

小说: 屠魔工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城市毁掉,投放都是以城外四十五公里为基点,进行大量投放。

    投放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虫后容器距离三个城市最近的距离分别是五公里、八公里和九公里。

    现在有三个容器都到了距离城市三公里的位置,肯定是灵月人干的。

    再查询最近的卫星图,又不像在弄研究设施。

    内乱了吗?

    他知道蝼蛄机器人打洞的时候碰到了几个很聪明的家伙,随后还给其中两个人展示了文明简介,不过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那个简介真的很“简”。

    因为灵月上并没有全球信息网,他也无法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来看。

    随手掏出游标卡尺,对着屏幕比划了两下,得出两地的距离超过八百公里,只能扯了扯嘴角。

    灵月上的环境很恶劣,别说八百公里,五百公里没有后勤保障,机器人都可能随时瘫痪在外面,他暂时还不想让灵月人直接目击机器人。

    “乐乐,你最近去天基中心的时候,帮我盯着这里。”

    “哦。”冷云正在给小火焰编辫子,随口答应下来。

    至于沈文剑自己,现在每天也有很多事。

    下午,叫上“保镖”们,先去新玉石峰的工地查看。

    玉石峰是玉剑山的门面,新玉石峰采用的又是全新的结构,沈文剑很重视工程质量,要求每一根预制梁柱都要做长一米,施工前切下来进行破坏测试。

    相当奢侈,不过柱子中很大一部分是包裹浮空石的“反重力柱”,还有一部分梁、柱是纯合金结构的,混凝土预制梁、柱算下来其实没多少。

    “掌门,符文预制柱的测试正在海上进行,请随我来。”负责工地的还是武天照,这个人有点死板,优点也很多,很适合做高规格的工程。按现在的步子下去,大概会接二长老的班或者成为灵石峰的副主管。

    他们现在要去看的,是符文预制柱的测试,这是专门为玉石峰地表、外围建筑准备的建筑结构。

    符文预制柱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外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里面的钢筋有一部分是高级导灵钢,标号是灵钢二二,现在比较普及的一种导灵材料。

    另一部分是符文核心,截面是“工”形的复合材料,在赤道线上。它和外层有几毫米的空隙,如果到寒带空隙还会更大,它要在120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密合,1400度以下能保证柱子绝不会断掉,最多外层裂开。

    沈文剑跟着武天照到海面测试场的时候,柱子刚好在做火灾测试,火灾很假,弄了一台二代飞艇的喷气发动机做加力燃烧,加力燃烧时的火焰温度在九百到一千度之间。

    由于是超高温的高亚音速风力,增温非常迅速,没多长时间,外面顶不住高温的都被吹飞了,符文核心受到火焰直接喷射。

    沈文剑挥手,把圆球型的多功能通讯机器人摆到侧面,让它显示时间。

    喷射持续几分钟,改为普通模式,发动机尾气的温度降到六百到七百度之间,继续烧了十几分钟才关闭发动机。

    自然冷却五分钟后才开始用法术快速降温,等温度降回正常,几个人上上下下的去采集数据,很快就有人报到武天照这里。

    二十米高的柱子,上面还有三十吨的配重,被这么摧残之后,顶端偏移量只有三毫米!

    接下来没有更换测试样本,直接开始下个项目,阵法测试。

    符文预制柱是新玉石峰大阵的一部分,本身也可以单独成阵,用来小范围为弟子提供保护。

    单独用起来也很简单,拿上一个有标准灵能触点的符文储能体盒子,往柱子上的标准接口上一按,就能激活小阵法。当然真正用起来的时候,还要配合新玉石峰的人员权限系统,不然随便来个小偷也能用那就傻了。

    激活之后放了两个木头假人在柱子旁边,再次启动喷气发动机。

    这回尾气吹着就毫无效果了,可惜受限于测试用盒子里用的只是普通储能体,顶住三分钟就不行了。

    “若不是成本太高,以此建造掌门殿,掌门当可安枕无忧。”武天照如此评论。

    沈文剑笑着摇头:“门面罢了,真有能打到掌门殿的,只怕早已经尸山血海。”

    玉石峰的主要功能包括日常办公、山门仓库、接待来客,即使只为山门仓库,肯定是有一定防御水平的,但防御再怎么高,放到整个体系里其实也是可有可无的,这么弄一下给弟子和后人拿来吹牛皮的成分比较大。

第639章 闪电04的进度() 
符文预制柱只是新玉石峰用到的多种建筑配件中的一种,类似的测试在未来的两年内每三到五天就有一场,沈文剑只会在比较重要的配件测试时才到场参观。

    看过符文预制柱的测试,他又带着几个“保镖”转去鲲鹏基地,这边要处理的事情有两件。

    首先还是来看闪电04的进度。

    “整体已经完成了,这几天正在检查线路,如果没有问题,接下来就可以安装内设,完成内设的测试后才做机头密闭,预计六月到七月完工。”在旁边介绍的是姚工,刘香湘陪同。

    闪电04沿用了闪电系列的名字,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

    相比闪电03比较有航天飞机的样子,闪电04看起来更像是横着放的火箭,从沈文剑的角度看过去,短小的机翼外侧两台上下排列的巨大冲压火箭一体化发动机把整个主体挡住三分之二,另一侧还有两台,主体本身还有个五孔的超大型法术等离子推进器。

    法术等离子喷射器在卫星和闪电系列上的应用已经十几年,闪电04应用的是唯一一种推力超过自重的等离子推进器,推力为1:3,这也是工程师们看到化合物储能体巨大的能量储备量,开脑洞开出来的,材料技术上和之前用于姿态调整的小型等离子推进器并没有什么变化。

    1:3推力的发动机,应用在普通飞行器上就属于废物级别,但用在空天飞机上还是很好用的,等离子推进相比化学能,物质的消耗非常少,能大幅度提高续航力,而且在升空中也算是降低了自重。

    “不错,比我预想的快不少。”沈文剑轻拍姚工的手臂夸奖。

    他说的是实话,闪电04在3044年进度很慢,而提前启动灵月探索的新阶段,等于是给小组放宽了时间,估计年底能做完就行了,没想到能提前那么多。

    “发动机还是差点,我们预计寿命不会超过一百分钟。”姚工还是很谦虚,指出缺点。

    “够用就行,我们原来用几百秒的发动机不是也过来了吗。”沈文剑倒是不在意。

    当年还在造火箭发射卫星的时候,头几颗时发动机根本无法重复使用,随着经验和加工水平的提高,一样的材料做出来的发动机也能用几次。到闪电03时,经过凤凰号航天飞机、闪电01(验证机)、闪电02的数代更新,它的火箭发动机部分寿命已经超过1000分钟,在可以用法术进行维护的情况下,这个寿命意味着几乎就可以无限重复利用它最后坏的时候,理由可能是燃烧室剩余的材料厚度不足。

    喷气发动机的发展也是一样的,最开始的实验室产品一千分钟都没有,二代飞艇最终版和白天鹅发动机寿命能有数百小时,再进化到冲压超燃冲压发动机,又缩短回分钟,再进化到一体化发动机,还能维持一百分钟的寿命,说实话已经超出预期了。

    按沈文剑的铁匠理论,要不是上天非要几百秒的加速,中原星到灵月的转轨还需要加速,真的用铁匠敲出个只能烧几十秒的发动机也不是不可能,比如“手枪”火箭筒的火箭部,交给九云城造了二十年,现在寿命连20秒都没有,还不是挺好用。

    所以够用是第一重要的,耐用都可以往后面排,省钱最后考虑。

    跟姚工聊了一会,拿了一本现场参数,看看哪里有变动。

    闪电04算是玄学工业体系的集成者,但它本身算不上工业产品,里面没有几个东西是量产的,因此尺寸和预计的出现差距都是有可能的,沈文剑手里的资料还是两年前的,他刚才看到的现场样子就跟之前的有些差别。

    闪电04最重要的一项数据,是机舱容积。

    非常大!

    闪电04的长度是76米,比白天鹅略长一丁点,但是它的机舱容量却很大,能放下单体长度28米,宽度高度都达到4。2米的大号货物,该体积已经超过两个202立方的箱子,更适合空间站部件的整体运输。

    但这还不是它的最强状态,它可以拆卸掉机械臂和同步观测机器人,通过和闪电02或03的协同工作,运输长度28米,宽度6米,高度4。5米的货物,这个状态下的机舱利用率达到96%。

    和造船差不多,在太空里也是一样的,大就是美。大带来更便利的生活、工作空间,也能让人的心情更轻松一些,甚至安全方面也更容易管理。

    用202立方的空间箱子运载功能舱,其实是很吃亏的,之前第一期的仙宫一号使用的12米x3。8米x3。8米的核心舱,实际只有170立方不到(截面为有四条短边的八边形),计算重量甚至不到40吨,这是非常浪费的。

    这个世界的规则应用在空间箱子上,运密度越高的越划算,闪电的箱子更适合运输补给和小设备,而不是中空的舱体。

    闪电04将为空间站的第二期工程带来全新的运输方式,到时候会进行组合式运输,大舱体连外壳都不要直接丢到天上,再由人员或机器用空间箱子运输的材料慢慢折腾。

    为留出这么大的货运空间,闪电04也做出了牺牲,虽然采用了更节省燃料的一体化发动机,它本身的燃料携带量,不足以支持满载进入大气层执行一千公里行动任务后返回太空。

    对了,它的满载货物重量是八十吨,非常大的数字,好像也算不上特别的缺点,毕竟还有空间箱子顶着,不需要它运输那么重的舱载货物,而且空间箱子也能提供燃料补给,除非箱子本身在哪个地方不能用了。

    翻阅过闪电04的现场手册,另一边已经做好准备,接下来是密磁灵能数据链的应用报告会。

    密磁灵能数据链是3035年发现的点对点通讯机制,当初因为小型化存在困难,到处丢了一些样机做前期工作,主要由机动组里的一个子项目组断断续续的弄。

    最近这个项目有重大突破,但是很离谱,这个突破并不是该项目的本职部分,而是全新的三维空间定位算法。

    一个算法能带来什么应用层的变化?

    还真有变化,配合十年来计算机方面的积累,他们已经在超算上验证了小型化的可能。

第640章 实验素材的来源() 
“三维空间定位是个很便利的技术,它能让人们的出行更方便,对路痴十分友好,在情报方面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项技术,现有的情报网要瘫痪三分之一,赛博坦网络的工作效率至少下降一半!”做介绍上来就一堆废话铺垫的叫李元,也是当年从学徒一步步上来的,不过受限于天赋,属于设计院最后一批进入特级工程师行列的人员之一。

    “现有的定位方式是时间算法,借助同步卫星的位置优势和原子钟的精准,在地上画两个圈,排除掉不需要的交点得到位置。

    但是对于运动物体,这样的定位方式不够精确,至少对于密磁灵能数据链的应用还不够,在此要求下,我们弄了个点对点搜索公式,对一个不够精确的坐标目标完成自动定位,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说着说着,写了一大堆公式画了几张示意图。

    原理很复杂,结果很简单。

    今后,点对点通讯装置不再需要卫星帮助,它本身的定位算法通过定位别的同类装置,就能算出自己的精确位置。

    这项看起来把定位复杂度提高了很多的改进是很有用的,密磁灵能数据链的点对点通讯不受障碍物影响,也没有延迟,只要为灵月地面站装备,就能在中原星上对各种设备做无延迟的各种操作。

    另外水下、地下之类对无线电信号影响极为严重的地区,今后探索时投入的设备量也会减少,更遥远一些,能以此建立行星甚至恒星背面的通讯定位中继点。

    “我们打算先对少量自动潜艇做改装,以完善系统并尝试小型化,如果芯片组能给一些帮助,预计能在十五个月内达到实用化。”

    李元做完报告,沈文剑夸了几句先将小组送出去,和刘香湘两个人留在办公室里商量后续安排。

    “这个项目以后走专项经费,不过我觉得小型化不用那么急,应该先把重点放在大规模数据传输方面。”

    和以往一样,沈文剑提要求,刘香湘记下来。

    “大规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