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屠魔工业 >

第28部分

屠魔工业-第28部分

小说: 屠魔工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功娃娃就摆在锁灵阵中,沈文剑也不去教,只随意说了几句,殷铃和红豆听没听懂都不管。

    跟刘香湘说好,等它们读完修行基础之后再详细给它们解说行功娃娃的事。

    安排好家里的蛇和蜘蛛,沈文剑还是回科研部帮忙。

    炼器组有了帮手,还能空出人给古老打下手,沈文剑的任务只有一个,改进动力炉。

    没急着上手,回来先整理符文组到现在为止的成果。

    总计220项双符文定式,其中有一半是只能简化阵法却会提高成本的土豪定式。估计开发到三百枚时,开发速度会下降更多,在四五百枚的时候说不定能停下来。

    沈文剑预估双符文开发出六百个左右的高效定式和差不多数量的土豪定式才算完整。

    所以现在这个速度肯定是慢了,当初他计算自己一个人弄也就十几年,现在十几个人还要花五六年绝对是超期。

第38章 项目改进() 
沈文剑把符文组组长方化找来谈话。

    “方执事,你觉得符文组有没有人藏私?”

    方化似乎有些犹豫,最后还是摇头。

    “不好说。”

    这种符文实验,想隐瞒那么一两个太容易,有了结果不做实验笔记就行了,哪怕被追问,最多说肚子痛当天少做了一次实验。材料?别的地方铭纹多画了几条呗。

    沈文剑倒也不胡乱怀疑谁,听了方化的话点头。

    “这样,以后符文组助手每个月换岗,我要求年底前助手能有独自实验的能力,能不能做到?”

    就算真有人搞事情,在无法接触全部笔记的情况下又能偷多少?想多串通几个,可以,只要不怕有人告密只管串。沈文剑的目的是要全套双符文定式,哪怕流出一部分也不影响什么。

    方化想了想:“应该没问题。”

    “不要应该,行还是不行?”

    “行!”方化的声音大了许多。

    “那好,等助手自行开发出双符文定式,你会有额外二百两银子奖金。”他反着来,并不用奖金先去勾引,而是人答应了才承诺奖金。

    沈文剑还有话没跟方化说,明年会把最早计划的重复开发两到三次,变更为五到六次,届时定式数量还达不到要求,就淘汰开发成果较少的部分人,再挑新学徒做助手。

    总之他心中有大局,为的是全套定式,那些小农思想肯定得治,不然都琢磨着自家一亩三分地,怎么去想卫星体系。

    安排了符文组,沈文剑才去折腾他的动力炉。

    动力炉可以改进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都太多,搞的沈文剑做了几个简单优化后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干脆把可改进项目一项项列出来,再评估项目对可靠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分数,才定下来两个改进项目,烟灰、煤的装填。

    烟灰隔热能力特别强,用一段时间后,动力炉的导热面需要清洁,否则导热效率会大幅度下降。

    飞艇如果想连续在天上飞几天甚至几个月,烟灰就成了大问题,飞艇里的能源储存阵列只能支撑换煤动作,等炉子冷了清洁完再加热,艇早掉地上了。术法?说好了让普通人操作的呢。

    考虑了几个方案后,沈文剑决定还是在炉子里面做个类似于雨刷的东西,来“刮”导热面的烟灰,控制机构则在外面,一个转动摇柄。

    煤装填改进则是为了降低热损失,同时使热输出更趋稳定。

    现在动力炉烧的是家用的蜂窝煤,玉山镇就有几户人家专门做蜂窝煤为生,这倒不是沈文剑捣鼓出来的,是本地就有的。煤矿就摆在旁边,都知道能烧,总会有人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弄的好烧些。

    玉剑山小盆地的煤矿品质一般,现有的技术无法制成燃烧效率高的煤粉,只能炼焦煤。既然制不了煤粉,家用蜂窝煤反而是较好的选择,因为蜂窝结构让它燃烧够比较充分,不大的结构也容易控制燃烧时间。

    这个项目沈文剑专门去了趟玉山镇做蜂窝煤的人家,统计了普通人中比较熟练的人人工换煤的平均时间。

    回来做了套半自动换煤器,说是自动,其实还是手动。

    需要人工把煤在外面制定位置摆好四三四三四的炉内排列,然后狂摇拉杆,让换煤器炉内和炉外的部分都完成煤块夹取动作,同时储存一些机械能。

    然后拉动另一个开关,上面开启加煤门,送煤,再拉一下,炉子最下面十八个蜂窝煤掉出来,两门关闭后炉内结构松开,完成换煤。

    拉动开关必须在几秒内拉动第二次才会放最下层的煤出来,不然加煤门关闭时整个系统就会复位。

    飞艇项目推进顺利,各项改进工作有条不紊,沈文剑对动力炉进行了安全和热利用率改进后,转头帮古老开发性能更好的螺旋桨动机。

    时间转到十月底,沈文剑把红豆积攒的丝茧和铁线蘑菇寄生的虫子拿给古老,要他帮忙做袋子。

    “咦?这丝小沈先生从何处所得?”

    “自己养的。”

    “那明年可否给老头留些?”

    用来做芥子袋,沈文剑提供的丝是最好的。并不是红豆的丝无敌了,而是正常情况下丝的质量不尽相同,像这样全为同一只蜘蛛所产,做起内衬和阵法工序会少几个,而且质量还更好。

    “当然可以。”

    于是芥子袋的制作就交给了古老。

    十一月初科研部拆除了试做机一号,启动正式版的制作工作,古老也没什么时间做袋子,只能等年后了。

    正式版的工程量不是简单的放大六倍,其内外结构都复杂许多,有四台螺旋桨,还增加了起落架。

    为了有足够的场地,报备后科研部对前坪进行了扩建,获得一个长120米宽80米的安全工作区。

    除了科研部本部的人员,工程进行到一半,还找来木匠、铁匠、皮匠、漆匠一起参与。

    几十号人忙活三十多天,总算在十二月上旬完成了飞艇的制造工作。

    然后是各种测试。

    这次新招来的炼器组学徒非常勇敢,胡李仁、欧劲两人不但参与了首次试飞,在沈文剑刻意培养未来试飞员的意图下,随后的半个月中,进行了三次驾驶。当然沈文剑和古老都在艇上,不然出事了他们两个筑基期的只能等死。

    十二月的下旬,科研部对螺旋桨、螺旋桨动机、动力炉再次升级,再一次试飞,空载航速已经可以达到八十千米每小时,满载也稳定至四十千米每小时。

    年前,沈文剑把掌门、长老都忽悠到飞艇上,进行最后的试航。

    “居然只烧碳石便可飞得,小沈厉害啊!”六长老对沈文剑感官不错,上来就夸。

    掌门也把注意力从外面拉回:“沈先生,这螺旋桨可否让艇飞的更快些?”

    沈文剑摇头:“科研部现在技术储备不足,再过几年吧,过几年应该能把速度推到每个时辰一千里。”

    他跟掌门长老介绍时并不用科研部推行的度量,仍然使用他们所习惯的单位。

第39章 财源() 
“每个时辰一千里?”几个长老都惊了,要真能达到那速度,还不需要灵石,完全可以取代飞舟啊!

    飞舟的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一个时辰能飞两千里,慢的一千里还到不了。

    “更快也是可以的,但那需要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以玉剑山的能力和物产,还要继续推高速度会需要比较长的周期。”

    一小时两百五十千米,就算在螺旋桨飞机里,也真不算快。可是空艇的载重摆在那,要继续提高,就不是单是加工精度与气动设计的问题了,还需要强大材料学的支撑。炼器术也能提供厉害的材料,但是不是合适用到螺旋桨系统中,还需要一样样去试,很是费时。

    “还能更快?!”

    掌门摸了摸胡子,询问:“沈先生做此物,真只为明年水患救人吗?”

    重头戏来了,沈文剑知道这会关系到明年科研部有多少资财可用,这是年初就说好的。

    “当然不止如此,飞艇也好飞艇也罢,重点在于普通人也能驾驶,平日可做运客载货之用,等万魔吞天之时再加上武器,普通人也能对付一些魔物,肯定能极大的减少幸存者和我等修士的人员伤亡。”

    大长老听了点头:“此法甚好。”

    二长老却有不同意见:“我等修士怎可贪生怕死,当仗剑屠魔。”

    二长老很是热血,不过等在遍地魔物的世界里过上百年,恐怕也没了这等激情。

    掌门更理性一点:“若以此艇行运客载货之事,所获资财能有几何?”

    对此沈文剑也有做准备:“从大赵王都虎城至巨浪江北襄州、咏州之地为例。商队需行陆路北上至容水,再顺江西行,于黑峡前上北岸,再沿官道而行绕经雨山才可向西南至襄州,再到咏州。也可借道我玉剑山,走西路于柳山转东北行数日,再北上过平原过江而西行。”

    捣鼓完线路,沈文剑稍停了下,让大家心里对线路有个数,才继续:“两条路走我玉剑山安全点,山匪少而过江时无急流,却并未近些,以马车载人载物,走一趟需四十日,东路也需三十五六日,若遇上巨浪江泛滥还不得过江。”

    直线距离并不远,可是有山水天堑,马车运货扣掉路上休息,一天也只走的三个时辰,几十里路而已,更显得慢。

    又停顿,再算账:“以一匹马拉二十石货算,飞艇一船货需三百人马才拉得,便算三十五日,也未遇山匪,人吃马嚼、打尖住店、雇人所费,一路需纹银六百两。实际商队没可能如此庞大,往返均有所耗,平均每二十石货从虎州至襄州需四两银子。我们便依货品收他每二十石二两到四两,一日便可送到,四日而往返。若能满去满回,一艘飞艇只运货,扣除飞艇保养与人员所需,日进二三百两银子,就算空一些,百多两总有。”

    “竟如此多!?”

    当然多,沈文剑把载重设计到三百吨,运水灌溉什么的只是救急之用,挂载货仓做大宗货物运输才是来钱的真谛。

    水舱不是能装货吗?为什么还要货仓?

    因为体积嘛,比如瓷器加上运输包装后整体密度比水低很多,就需要货仓或客货两用仓,才能最大限度利用载重量。飞艇又不是真的凭借空气动力学飞行的飞机,比起气动外形,满载才是王道。

    这世上也有散修做运货赚钱的,但收费颇高,二十石货要二三十两银子都算便宜的,因为芥子袋容量有限,一人次还只能运几十石,多的百多石,高昂的运费决定了仅能做奢侈品生意。比如去年旱灾,就根本没可能用修士把南边的粮食往北边大量调集。

    像玉剑山这样的,倒是能在几百里地范围里利用公共仓库调动货物,远了就不行了。

    听到如此赚钱,六长老又来劲了:“小沈啊,你看是不是给金石峰也做条飞艇?要带货仓的。”

    掌门瞪她一眼,自己都还没讲价那边就下订单了。

    在沈文剑找他们来参加试飞,各长老还没到之时,已经说了科研部不负责样机之外的制作工作,掌门察觉到所谓科研部是个无底洞了。大量的资财投进去都变成了不知所谓的技术储备,只有极少的部分变成眼前这种样机。

    明年真的又要投那么多资财吗?掌门本来想讲讲价的,结果被六长老一插嘴,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话说回来,如果真的做六艘飞艇为各山开拓财路,拿一笔出来似乎也无不可,到时候让六峰出一笔红利来抵这窟窿。

    冷场了一会儿,掌门发言:“既然如此,科研部明年资财比照今年擘划,沈先生以为如何?”

    沈文剑点头同意:“可以,不过我希望能直接拨银两,也更易记账。”

    说是这么说,全部拨款为的可不只是容易记账,也会方便科研部采购更多山上所囤不多的类型,比如钢铁、煤炭,或用于人员的继续扩编。

    按照今年的资财全部转为银两,约是五万两银子,如果没有飞艇,这个数目对仅靠收极低地租的玉剑山绝对是难以为继的消耗,但现在有了飞艇却不是不能商量。

    掌门稍作迟疑,还是答应下来:“拨银也无不可,只是需等到三月。”

    沈文剑当然答应,按他的想法,科研部上半年做技术储备和人员学习,下半年才开发实物,只要不拖到下半年,今年结余的资财足够支撑。

    把飞艇全套图纸及载客吊舱、货运吊舱的设计图纸、纸张记录的飞行安全条例、玉简制作的保养教学、投入使用后科研部技术支持项目及规则等物件一并交予掌门,拿到五万两银子的欠条,今年总算是完美落幕。

    五万两不多,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