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屠魔工业 >

第26部分

屠魔工业-第26部分

小说: 屠魔工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长,还是不明白有何用,不是有水渠、水井吗?以飞舟装水,意义何在?”

    古老也满眼疑惑的看过来,他看出来这玩意能飞,能洒水,可那有什么用?

    “这部分其实是个货仓,密闭装水只是一种用法而已,以后如要运送液体货物也不用再改。而且大家想想,它既然能装三百吨水,那不装水时再加个吊舱能运多少人?”

    “嘶!”有人抽冷气。

第34章 试做机(上)() 
习惯新度量时,人的体重是个基数,都会做各种换算,就算人加行李平均每人八十千克,一吨十二个半,两百吨能装两千多人!

    沈文剑伸手制止下面的怪声,继续说:“大家不要想太远,就算弄载客舱,一次能容纳五六百人也差不多了,再大恐怕难以停靠。我考虑明年可能有水患,玉剑山内外或许有很多普通人要救,以金丹弟子救人效率太低,一次能拉出六、七个飞走大概都够呛,用修士所用飞舟,行动成本又太高,所以我认为这东西应该还有些用。”

    “此物运用时所耗不高?”古老问到关键。

    沈文剑点头:“有几个普通人即可。”

    “那为何不做成飞舟?让弟子出门时也能多用用。”

    玉剑山的飞舟基本没用,因为这货消耗灵石,弟子出行还是靠自己飞,除非有弟子在外遭难且被山上知道了,才会用飞舟救援。

    “技术不够,做出来会飞的很慢,跟马车差不多,如何做成飞舟?”

    “原来如此。”

    “部长,为何不直接做成载人,还要装什么水?用它洒水谁用的起?”

    “就算载人,也是要喝水的,我只是顺便把水箱做大,让它获得更多功能。玉剑山所领没有大河,农人灌溉经常需要弟子帮忙从井里抽取大量地下水,多年积弊地势略有下陷,此物可由普通人操作从南边翠湖中取水,帮忙农事的弟子可轻松许多。”

    翠湖是个比豌豆湖还小的湖,刚好在玉剑山小盆地外面。

    解释了炼器组和古老一堆问题,算统一了意见,今年就造这玩意。

    分工合作。

    沈文剑拿出来的只是概念图,确认项目,接下来才是具体设计环节。

    提出几项基本要求后把设计减重与加固阵法的工作交给古老。沈文剑一边细化设计,还抽出时间为炼器组普及传动结构、油压结构、安全设计的概念。还是和原来一样,发玉简下去自学,每天固定时间集中解答疑难。

    同时,沈文剑也要求炼器组在学习之余,几人商量着试着把传动式液压舱门设计出来,要求在驾驶室拉一下拉杆,舱门就能开启或关闭,传动系统不能太复杂,可以使用小阵法和铭纹替代传动轴。

    沈文剑的飞艇和修士所用的飞舟最大的差别是螺旋桨动力系统,这也将是科研部重要的技术储备之一。

    周边区域没有开采石油的,或者远处有人用露天油当柴火用,沈文剑当然不可能先去建设石油工业体系。

    玄学此时派上了用场,直接上全磁动力的符文技术螺旋桨。

    螺旋桨动力机构造与电机类似,只是磁石与简易磁铁的磁场强度不如人意,沈文剑设计中直接用添加了少量黑金辅以咒法炼成的导灵钢为基础,用阵法让它们产生可控强磁场。

    试制模型显示符文技术的螺旋桨动力体推重比极高,如果进行一些细节技术与材料的改进,改进几代有成熟工艺后,直接把三百吨的东西通过空气动力学送上天也不是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能量输入,在飞艇上,沈文剑不打算使用灵玉、灵石提供能量,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使用中的人力成本,动力系统的能量来源直接用热量转灵气,一个阵法的事,连蒸汽和机械都省了。要不是有已开发的双符文定式里恰好有合适的专业定式,沈文剑也不会提出造飞艇。

    正好玉剑山小盆地有小煤矿,可以最大幅度控制使用成本。

    飞艇项目组进展飞快,几天开个碰头会,一个月后,所有的技术和设计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下一阶段终于到了样品试制。

    沈文剑为样品另设计有小号版本,最大储水量也就是载重量为五十吨,这版不是简单缩放,比如驾驶舱小号的只有一层,原版设计还有一层休息舱。

    炼器组负责整体制作、外部加固符文、螺旋桨;古老负责操控台与螺旋桨磁动力机;沈文剑则折腾“能源炉”和内部铭纹线路整合。

    又半个月。

    一号实验飞艇在科研项目部前空地组装完成。

    没有任何涂装,看起来就是个大号的平底铁鸡蛋。唔比鸡蛋还是瘦一点,靠上方的左右还有别人看起来很诡异的短翼和螺旋桨。

    “你们真不上去试试?”沈文剑站在舱门口问。

    众人猛摇头,他们一点都信不过自己做出来的这奇形怪状的玩意。

    “其实就算出事了,我们也可以飞回来嘛,怕什么。”

    “小沈先生说的是,老头也上去看看。”

    其他人还是摇头,其实他们不是不相信这玩意能飞,而是听过沈文剑说动力炉能产生多少灵力后,觉得太容易爆炸,而且听山上的师弟们讲,部长以前经常爆炸。

    沈文剑也不是完全不怕爆炸,他袖口里还藏了几张用来防护的符箓呢。

    只是他在动力炉上有设计保护回路,热转换阵任何线路失效时会先反馈灵力到动力炉中。灵力使动力炉中的开关阵法启动,立刻通过机械结构抽出动力炉和转换阵之间的导热块,就算某些部分失灵,真爆炸时总会有个预兆。

    上艇,打开动力炉,这东西除了上面的导热面,其他面都有隔热阵护着,连进出气道也有隔热,热效率应该还行。

    动力炉烧的是蜂窝煤,满载航行平均每小时要烧三四十千克,只启动浮空阵法每小时只要十公斤左右,这里的量都是纯煤,用蜂窝煤则多的多。

    沈文剑上来点燃几块蜂窝煤放进去,等它们全烧红了,才开始往上堆煤,他没加太多,算了算大约有一百五十千克左右关上动力炉。

    等待第一次启动很慢,不但要等煤开始充分燃烧转换灵力,还要给一个由灵玉组成的灵力储备区进行充能。这个结构是为了在空中能源出问题时飞艇不会直接掉下来,同时也起到输出稳定器的作用,不会因简单燃烧让功率忽高忽低。

    一等就是一炷香时间。

    “亮了亮了亮了!”古老如孩子般指着驾驶舱顶喊道。

    天花板上有个发光回路,它亮起代表全艇减重阵法能源正常,已经有富余能量驱动螺旋桨动机。

    “古老坐那边,我们准备上去。”沈文剑叫古老坐去副驾驶位。

    虽然和飞机一样设置了正副驾驶,但是驾驶结构跟飞机基本没什么关系。

    正副驾驶中间有一套由多个发光结构组成的两排竖式能量指示器。一排是灵力储备区储备比例,一个是富余灵力,也就是可用于螺旋桨的额外功率。

    螺旋桨出力推杆也在中间。

    而驾驶器本身既不是方向盘也不是推杆,它干脆就是个飞艇的模型,由连杆从飞艇肚子连接至地上。

    这个模型和飞艇一样在螺旋桨后方有垂翼和方向舵,动它们时飞艇也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就是这么任性,根本都懒得做飞控。

第35章 试做机(下)() 
没有飞行控制的当然只有一号样机,出成品时会改成推杆式。

    开始升空。

    因为实际是飞艇,并不是滑翔起飞,而是通过接通与关闭额外的浮空阵法来控制浮力,它和普通飞舟一样,区别只在于用上了双符文定式后相同面积的材料提供的浮力更高。

    “与飞舟无甚区别嘛。”古老感慨。

    古老曾经做过飞舟,从头到尾一个人做,一艘飞舟就做了三年,眼下这东西才半个月就弄出来了,算上设计等准备也才一个半月,果然还是小沈先生的分工合作厉害啊。

    不一会儿,飞艇已经浮到竹石峰最高点以上,竹石峰已经接到申请,没人来管,只有些闲着没事的吃瓜群众在围观。

    “接通螺旋桨。”

    “一号二号机正常,正在加力。”

    沈文剑不自觉的开始通告模式,这是种安全程序,目的是让旁边的同事清楚状况。

    加力后螺旋桨声音有点大,但是没其他问题,声音大是因为试做版没有降噪结构,而且螺旋桨距离机身太近。

    飞艇此时还没注水,螺旋桨加力后加速度还行,没一会儿就到达预定速度,约每小时三十公里,这比最初沈文剑说的马车速度快太多。

    两个小时后,飞艇到达玉剑山小盆地外的翠湖。

    “断开螺旋桨。”说完扳下前面短杆。

    螺旋桨立刻安静下来,古老马上抱怨。

    “此物太闹,不妥不妥。”

    “才第一次试做,以后我们想想办法,把声音隔开,让里面的人听不到就好。”

    古老点头,然后又兴奋起来:“此炉既可烧碳石飞行,何不再做大些置于飞舟之上岂不美哉?”

    “不行,若地面还好,飞在天上摇来摇去,再做大就不安全了。”

    “哎,可惜。”

    两人说会话,开始取水。

    一号机的取水装置十分简易,是根打通的竹子,平时吊在艇底,用时尾钩一放,再打开驾驶舱底的一个小窗,就能拉进来固定并和吸水器结合,牛皮一箍,保证不漏,中途无需解开绑着竹管的绳子。

    吸水器也是符文技术生产的器具,完全由炼器组独立开发。

    可惜第一代吸水器效率还比较勉强,完成五十吨的抽水耗时一炷香。

    “抽水还需要快些才行。”一边说一边收拾,而且又发现个问题,“从里面水管不好回收到原位啊,还是要做个机械结构转动水管才好。”

    记录了一些状况,加煤换煤,仍是一百五十千克,换出还没烧干净的蜂窝煤直接丢水桶里熄火。

    回航的耗时更长,飞行速度只有每小时二十千米出头,幸好总共才六十公里路,路上随便找了几块农田,飞下去跟农夫询问要不要浇水,把水顺便洒了。

    总算在傍晚回到竹石峰。

    首航虽然顺利,发现的问题还挺多的,飞艇还只是很初级的飞行器啊。

    飞艇初航问题很多,回来整理了各种问题之后,沈文剑开始着手改组工作。

    首先,沈文剑要求炼器组去忽悠几个友人来给他们打下手,当然讲的要好听点。

    “今年还剩半年,我们要想让飞艇能为明年获得足够多的资财支持,还有许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你们五人也要投入改进工作,如果不想自己太过劳累,最好寻几个友人或相识的学徒来帮你们打下手。”

    “部长,要多少人?”发言的看样子兄弟挺多。

    “最好每人带两个学徒,多了你们也没空教他们,别耽误了别人。”

    大家都是同门师兄弟,并非普通劳工关系,所以肯定要能学到东西别人才会来帮忙。

    对符文组也是一样,沈文剑也让他们每人找个助手,边做边学。不过符文组的理由不同,符文组的人自己都还只是筑基,还需要花时间学习修行的相关知识,给他们配助手,工作稍微轻松些,就能多些业余时间。

    这样到七月初,包含沈文剑和古浩然在内,科研部已经有四十一人,加上库房出纳和门卫得有五十人,总算像那么回事了。

    把改进飞艇的工作暂时交付给炼器组,沈文剑又拉着古老去二楼折腾新玩意去了。

    “此数种器械可有必要?凭人手即可制出更好物件。”古老拿着图纸直摇头。

    车床、冲床、铣床、卷板机,这就是沈文剑接下来要和古老造的东西。

    “效率。”沈文剑拿出个平头螺丝,“这种东西靠人手能做几个?而用器械一天成千上万也不在话下。”

    古老睁大眼睛:“真可制那许多?”

    沈文剑点头:“我们做飞艇样机就花了半个月,若做出与设计相同的飞艇,再加上内部隔音等工作,怕不要两三个月。”

    “还不够快!?”古老惊了,他以为做飞艇样机的速度已经飞起了。

    “是,有些工作根本就没有必要让炼器师来做,比如把覆了铜膜的铁板折弯,很是耗费真元,有卷板机普通人也可以做,可能还做的更好。”

    “那那还要炼器师何用?”古老真怕自己造出这些东西,让炼器师同行都下岗。

    “古老无需担心,这些机器只是承担普通铁匠也可做的工作。”

    “原来如此,那便做吧,如何开始。”

    各种机床都有三样重点,分别是刀具、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