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屠魔工业 >

第147部分

屠魔工业-第147部分

小说: 屠魔工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速度,范围小一些也行,万一破坏了运动平衡呢?

    武器化的另一个好处,是只受灵石供应限制。一个返虚修士有十到三十千克灵石(前期平均值),就能从真气脱力状态恢复全满,法术武器化之后,供应完全可以用吨算嘛,不然灵石充能器闲着也是闲着。

    设计院这边,随着17年11月计算芯片的配套主板开发完成,后续的新计算机整机开发项目转移到工程院,并把一部分接口标准公开,其他门派可以找工程院合作,开发周边设备。

    安排是如此,然而标准公开一个月,并没有人来谈合作的事,都不知道能拿计算机做什么。

    这种情况让沈文剑头疼,也没什么好的办法,仅门派采购,即使把利润率推高到100%以上总量也很少,的确很难让人产生动力。

    按部就班的进行吧,设计院的主板开发团队,随后转移到显示芯片的配套主板开发工作上,显示芯片的结构、需要处理的数据,比计算芯片都更简单更规则,所以这回同时推动普通版和微型版芯片的主板开发工作。

    “微型版显示芯片的主板,要做成全电模式,几年内要让大伙能在家里看大戏。”没有开会,只是沈文剑和刘香湘之间的师徒谈话。

    虽然芯片本身不是全电,通过封装额外的电灵转化功能,并进行一定处理,就能把灵气的影响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不做触控板的话也不会有人抱着屏幕看。

    刘香湘:“在家里看大戏?数据来源呢?用无线电信号吗?”

    沈文剑挠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钛粉,用法术变出个小塔和一堆铺在桌面上的线条:“就是这样,主信号源是卫星信号,但是入户信号用缆线直连,铺设缆线比家庭用天线费用会高些,也更麻烦,但是这样画面完整度会更高,还有其他原因就不说了。”

    其他原因,包括便于管理,和创造就业岗位等,这些跟开发方就没关系了。

    刘香湘记录下来,似乎想到重点,乐起来:“我知道了,师父想要让卫星信号塔可以接入唱大戏的信号对不对!?”

    沈文剑笑着点头。

    电视有什么用呢?它是种相对廉价的娱乐方式,同时促使进入家庭的财产进入再流通。

    之所以是相对廉价,因为现在连板子都没出,也不知道最终成品会是个什么价钱,考虑到工程师们离谱的薪水,每台电视至少得收取20两技术授权费,再扣掉原材料费用和厂商利润、工商税,至少也得近百两银子一台,相当于工人们几年的薪水。

    看起来在万魔吞天期间推出电视机,是个很不靠谱的举动,沈文剑却有着自己的考虑。

    促使家庭财政进入再流通是其一,其二则是要借此扩大玉剑山的影响力。

    一台电视机如何扩大影响力呢?

    答案太简单了,做新闻。哪里的天魔往哪里去了,哪里魔物群正在迁移,都可以做成新闻。如果操作的好,甚至可以把一大票门派骗到中原海来。

    这个环节得等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至少等有一部分普通人参与到卫星图像分析的工作中再说,否则玉剑山可没那么多人力管闲事。

    现在开始做,可以进行技术储备与实践,同时还能应对将来几年会产生的教育用人荒。

    提到教育用人荒,就不得不提3017年度浮空城和岛民的新增数量。

    沈文剑必须承认,他太低估没有娱乐的环境里,大家生孩子的速度了!

    去年除去魔化的婴儿,浮空城和岛民共新增婴儿362人,损失母亲六位,新增人口356人。

    356人,浮空城加岛民才四千四百人,里面还包含了前年的一百多孩子。8%的人口增长率,而且从产科报告看,今年可能更多!

    8%是个很不正常的数字,因素还在于浮空城人口基数低,同时人口年轻化程度高,加上去年的新生儿,平均年龄居然降到二十六岁以下了!

    死亡率维持在千分之三,出生率如果继续保持百分之八,十年内人口就会翻倍。届时包含岛民和浮空城,差不多是四千成年人要养五千孩子。

    这个状态都还能处理,然后就会发生大事。

    大约在未来十年到十五年之间,随着成年人逐渐脱离生育年龄,会发生增长率的飞速下降,按照沈文剑通过对年龄层的粗略计算,会降低到2%以下,然后断层。大约要四到七年,生育率才会逐渐恢复健康。

    这个断层,其实降临日之后救援时就已经有了。当时孩子虽然多,但大部分都已经有十来岁了,后续的救援中,小儿基本没有。

    九到十年的年龄缺口,需要两到三个世代才能抹平,让人口增长率趋于稳定。

    回到电视机对此事件的影响。

    最糟糕情况,四千成人需要抚养六千到七千未成年及孩子,这些孩子都是十五年内产生的,单纯下调投入工业生产的年龄限制基本无效,那个时候也很难弄出几百教师来,挤出一百多号教师可能都需要行政中心的公务员上阵。

    为了迎接普通人群体的全面工业化,教育必须要保障,除了修士们支援点人帮忙,电视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可以在事情变糟糕之前就准备好趣味较高的常识普及与初级科普节目,以减少教师们在旁支上的课时。

第264章 航天飞机坏了() 
新的显示器材与计算机同时开发着,为了节省后续卫星项目的耗时,还有个事情要做。

    回收空间站。

    这东西还是当年运载机和航天飞机大载荷投放实验的时候丢上天的,因为是临时项目,里面很多功能都没有,遥控也只能控制它调整个姿态,基本是个摆设。

    现在要开发新一代的卫星,它的用处就来了,既符文太空测试的记录与实际样本。

    此刻天上飞的卫星,也有当初送上去的卫星测试机的功劳,无人空间站也继承了符文测试功能,有很多测试机上没有的符文定式静态测试样本。

    要取回样本和测试记录,可以让航天飞机执行一次任务上天去把空间站拆回来,或者直接让空间站降低轨道重入大气层,不过后者其实无法采用。

    还是一样的原因,空间站就是为投放实验临时做的,并没有完整的再入大气层结构,强行再入,有六成概率会把重要样本烧掉。而且空间站里还有气密测试等一堆静止实验项目,也需要它保持足够的完整性。

    然后问题来了,航天飞机能不能执行回收任务?

    答案是成功率比较低。

    没错,无人空间站是航天飞机通过机械臂投放和安装的,通过反向操作,航天飞机也能把它拆回来。

    可是难点并不在这里,而是空间站的自我姿态控制能力不行,空间站的反应延迟高,比卫星大很多质量却没有专门的推进器,也让变速变向很迟缓。

    与前一次天基武器平台弹药补充任务区别很大,弹药补给,是航天飞机的舱外任务机器人,携带专用“弹夹”装在制定模块上,航天飞机本身实际没有和武器平台完全同步。

    而要拆掉无人空间站,必须主舱机械臂完成抓取才能做到,不然舱外机器人推力是奈何不了空间站的。

    “所以完成回收任务,要么找一位勇士登上航天飞机,通过肉眼现场控制航天飞机姿态微调这显然不现实。航天飞机本就没有载人机能,即使利用罐子什么的怪东西,强行把人送上去,没有训练几年的人指望他把通过肉眼一次就完成速度、轨道相对同步,还不如多执行几次任务碰运气呢。”分析过成功率,回报中刘香湘如此阐述,“第二个方式,则需要一个包含中继信号、激光测距功能在内的舱外联动器,帮助地面站更精确的对二者进行第三方定位、测速。”

    这些功能本就应该在舱外任务机器人上,只是舱外机器人仅执行了一次弹药补给任务,一直没有升级。

    “既然都想好了,你就安排人给舱外机器人升级吧。”

    刘香湘手一摊:“没人,本来就只几个人,辣么多工程怎么做的过来,师父自己改吧。”

    沈文剑瞪眼:“我改,你请得起吗?”

    “又不是我要把空间站弄下来。”刘香湘撇嘴。

    沈文剑拍额头,算了,也不是大工程,每天花三、四个小时也要不多久,正好天河虚拟实验室好久没用过。

    有自己的实验室支持,虽然获得的结果不一定与现实一致,重复加工的过程还是省下了,折腾了半个月,把鸡蛋形状的舱外机器人改完,丢给工程院测试。

    三月底,各准备工作就绪,运载机背着航天飞机执行了空间站回收任务。

    任务难度大。

    空间站的质量与体积都大,遥控操作不好控制细微处,捕捉的最后过程中发生了两次磕碰,航天飞机左翼上的一块隔热陶瓷被撞碎

    天基情报中心的正常弟子面面相觑,还有看向后面的沈文剑的。

    “看什么看,都这样了,继续啊。”

    沈文剑没有参与操作,出岔子的原因也和他改造的舱外机器人无关。最后的捕捉动作,是延迟和惯性的战斗,即使没出现碰撞,也只是运气好而不能讲系统厉害。

    这会他也心疼,别看只有一块陶瓷破碎,本次返回的过程中左翼是保不住了,即使能够完整的回归,修复起来的难度也很大,说不定就要重新造。

    唯一的安慰是当初的两套火箭还没拆掉,万一航天飞机不行了,必要时还可以先用火箭。

    捕捉、拆卸、回收是个很麻烦的过程,无人空间站的轨道高度略低于近地情报卫星,几个小时就会绕行一周,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没有同步卫星信号,作业时间很长。

    总计耗时三十小时才全部拆卸完毕,沈文剑没空在现场等着,回去处理山门事务,第三天来看再入大气情况。

    玄学航天飞机还是很靠谱的,再入过程中,左翼发生了大面积陶瓷剥落和蒙皮撕裂,但终究依赖再入大气专用的反向推进器,把机翼温度控制住,没有进一步扩大损害。

    “呼!”现场大家松口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航天飞机的制造,最困难的部分,就是翼身融合的骨架,它占据工程总量的比例不过15%,但是如果骨架断裂,只能全部拆了重造。

    刚刚松口气,很快出现新的问题。

    “凤凰号左翼升力不足,轨迹出现误差。”前面的人汇报。

    降落的总指挥是刘香湘而不是沈文剑,指令也由她决定:“真空级乙型发动机再启动一次,把速度降低,我们慢点飞。”

    减慢速度,意味着回收时间又增加了,正式的回收,已经是第四天中午。

    凤凰号航天飞机不会落地,会停在三万米高空等待运载机的对接,同时在现场接受工程师们的第一波样本检测,这个高度灵气几乎没有,样本状态与太空里没差别,一些检测和封存工作等落地后再做就来不及了。

    样本数量很多,需要检测的指标也多,设计院的工程师、技师全部上阵,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沈文剑特批了半数的斩情弟子上运载机做护卫。

    很快更为全面的符文太空实验资料到手,等计算机和显示面板告一阶段,就能顺理成章的开始下一代卫星工程了。

    沈文剑看到凤凰号航天飞机的时候倒吸一口凉气,太惨了!

    没几天,刘香湘把检查报告拿了一份给他,经过工程师们的初步判断,凤凰号蒙皮、陶瓷层、内部零部件等都要全部拆除,重新对骨架做整体热处理,可能还需要修形。

    嗯,跟重新造一架新的比,工程量也差不多少。

    考虑到现在正进行中的工程与人力,只能让凤凰号暂时歇着。

第265章 生产自动化的需求() 
大概是因为早有各种笔记面板和显示面板打底,显示芯片配套件的开发工作异常的快。

    五月底,耗时一百九十多天,显示芯片全部配套工作完成。

    这里的全部,不仅仅是配套的基板,还跟原料组借了技师,弄出了标准液晶量产生产器。

    “量产”这个词水分比较大,这台二十多米长的大家伙,一天只能生产一百片大号液晶屏或三倍的家庭屏,只是屏幕不含组装线。

    量产生产器,加一些简单的人工组装基板、芯片、框架等零件的工作,就能完成液晶电视的生产。

    随着芯片体系液晶显示器推出的,还有全新的标准,直接上16:9宽屏,对角线尺寸用的分米(100毫米)。

    16:9好不好,这就不是现在讨论的问题了,先用个几百年再说。

    首批推出的五个类型中,包含修士用单体12分米拼接阵列屏、7分米实验室级触控屏(另一个世界27。8英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