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屠魔工业 >

第102部分

屠魔工业-第102部分

小说: 屠魔工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到这个时候,木元灵石充能器的改进版已经完成了,能耗又有所增加,巨大的体积也并没有缩小,只是提高了充能效率和可靠性。

    粗灵石充能器也做了一次升级,很干脆的把粗灵石和土元灵石的充能结合在一起,做出来第一款集成两种灵石充能的机器。

    改进的余地肯定有,只是从人力分配看,还是拉出来做别的更有效率。

    想了想,点头:“这样,古老一个人做充能器的研究,我再去跟掌门说说,把构架组的订单停了,计算机组和火箭组分一分人,再单独组个卫星组出来。”

    构架组现在还有六个人,卫星的工作太繁琐,要确保一定数量和型号的卫星,让这帮人去赚零钱确实有点浪费。

    会议到此,沈文剑立刻跑去掌门处诉苦。

    “这卫星,真可在万魔吞天之后用上?”掌门还是有点怀疑。

    前面两枚火箭动静那么大,用的都是科研部自己赚的钱,掌门虽然在周边人员和门派关系上帮了点小忙,一时也不觉得卫星真的比机关兽重要。

    “当然可以,只要人力够,我们能多做几种通讯模式,魔音肯定不会成为障碍。”

    掌门寻思一下,问:“既如此,能否将灵兽级机关兽技术给海龙山、空寂岛?”

    “此事掌门做主即可,部里有备份原版灵兽级凤凰机关兽的资料。”

    机关兽是个好技术,不过对科研部来讲,它只是快速获得大量传感、传动技术的一个渠道,原版技术破解后已经没有太多利用价值。

    两个门派作为盟友,就算赠送几份喊双符文技术的零部件制作资料也没什么大不了,全部改进就算了,拿到技术也找不到材料。

    沈文剑还出了个主意:“掌门若想多要一些机关兽,不妨让工程院做一些,他们人多。”

    掌门并不同意:“不可,工程院外人太多,若都学去,我不好与人交代。”

    给谁交代?自然是提供了凤凰机关兽的门派了。

    人家拿一只灵兽级的机关兽来,破解了算玉剑山的本事,搞到全世界都会做那算什么事。

    从高级材料的获取来看,掌门的决定也有道理,会做灵兽级机关兽的太多,有几种材料可能会变得有价无市。

第179章 试靶(上)() 
说服掌门放弃采购机关兽,人力一下解放出来。

    此外,沈文剑还跟掌门出了个馊主意,把转到其他山头的盟友炼器师丢去炼器坊,然后把炼器坊抽调一半人来科研部做帮手,只要玉剑山和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人手上就好。

    这个馊主意居然被接受了,设计院正在重组时,真的又调来十个师兄弟。

    炼器坊的人员都在科研部接受过前后两期培训,稍微适应就能直接上岗。

    配合连人一起送到的人物评价等档案,做过定级考核,其中七个被调入设计院,三个留在工程院。

    被调入设计院的七人并不是成绩最好的,里面还有一个知识炼金学徒水平,主要是保密意识在外派时受过考验。

    重新分配人力。

    古老一个人就是充能器开发组。

    天基项目组一下子分出一大帮子小组。

    火箭组维持十六人,天文卫星观测组六人,计算机组与软件组合并共十二人,卫星组六人。

    原料组八人,有四个仍混在计算机组里没回去。

    空间箱子组四人,空间道具真不太好弄,一直没什么进展,等他们解决机械存取问题,就要解散了。

    另外还有六人做院里的设备维持与附属设备如仪表、面板的制作工作。

    多出一个卫星组,火箭组的工作效率一下就上去了。

    沈文剑这回没花什么精力在火箭组,他们预期也只要十四个月能把所有设计、论证的工作做完。

    沈文剑把自己撇出来,开始埋头做别的东西的设计。

    风洞要改版了。

    木元灵石充能器做出来之后,风洞已经不需要再吹温度太高的风了,正好有了新的符文超级磁体,是时候改成常温超高音速风洞了。

    新风洞长度不变,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取消了大量的热传递格栅,只保留必要的导流格栅。进气口直径扩展至十五米,取消了前端引流。

    两级风扇初步加速后,进入直径八米的涡轮腔,直径四点五米的阶段有一处十米长的观测室。

    气流通过一号观测室,经过后续整流与进一步增压,在后面一段则是个直径二点五米的超高音速观测室。

    所以新的风洞可以同时执行两种不同风速的模型测试。

    为了避免危险,三号楼进行了扩建,结构往外推了十米,新风洞设置在三楼的外延部分,进出气口圈了十几亩地以免人员发生危险。

    新风洞的结构其实比老风洞要简单,但是由于要面对四倍乃至于五倍的音速,它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内壁都不敢让普通技师动手。

    把工程院所有的特级技师和仅有的三个一级工程师拉过来,加工超音速部分,其他的工程师和技师负责其他部分。

    此外,这边在加工新风洞,沈文剑抓紧时间,另拽一波人做两台二十万热输出的煤粉炉,立在重建后的工厂区热阵列区里。几台五万的不往回拉了,等二十万的过了三个月试转期直接拆掉。

    敲敲打打折腾到十一月,试机时一号观测室2。6倍音速,二号观测室4倍音速,吹了半个小时。

    消耗也大的吓死人,两台二十万的煤粉炉,硬是都开到七成效率,才勉强把飞石储能系统的能量水平给稳住。

    其实风洞的速度还没到极限,但是沈文剑不敢往上开了,怕煤粉炉炸掉,等煤粉炉通过试转期再说。

    短短半个小时,烧掉近三十吨煤,把沈文剑心疼的不行,可是该做就要做。

    老版本风洞拆掉,沈文剑开始做今年最后的项目。

    天基武器测试。

    天基五十测试平台,就是天仙级一号中轨道实验项目送上天的测试机三号。

    这东西说实在的沈文剑不太敢让人知道,所以故意拖着,以免有心人把测试的状况和天基武器联系到一起。

    但过程中三号测试机也不是就在天上空转,它一直在调整轨道,现在运行轨道已经升高到2200千米,点精度精确到一圈误差不超过十米。

    测试场选在西边的荒漠地带。

    同样的,带上一家老小,连几年没有要新食物的吉云也隐身在灵兽袋里一起出门。

    火箭组工程师两名,天文卫星观测组工程师一名,还有特级工程师老池。

    飞艇飞行员还是科研部自家的欧劲和胡李仁,欧劲通过多年努力,前年已经晋升工程师,胡李仁则正在向特级技师冲刺。

    科研部以外的人,只有拿着代掌门令的钱玉军师叔和负责保护工作的刘师叔、侯师叔。

    一边飞,一边布置中继天线,一行人来到玉剑山正西一千五百多里的戈壁滩,这里已经能用肉眼看到更西边的沙漠区边缘。

    降落位置很显眼,是个高度比旁边都高出数十米的平顶山,显然是卫星地图的功劳。

    虽然只掌握了几条带状区域断断续续的卫星图,也已经非常实用。

    到位后,先架设了根三十多米高的临时天线,然后在天文卫星观测组工程师老封的指示下,众人帮忙做下标记,在山下隔着山体约一千三百米处,画了好几个显眼的红圈。

    对了,老封是个女工程师,当初盟友人员进入科研部时,从工程院调入设计院的,除了沈文剑可没有人叫她老封。

    “小沈,你们这是作甚?”钱玉军师叔忍不住好奇。

    “噢,相当于个箭靶,便于我们观察。”

    “嘶此靶之大小你那天基武器真能打中?”

    “不知,试一试呗。”

    几位师叔都翻白眼。

    实验工作还有很多,一边用联络器借助中继天线和部里联系,另一边画完靶子,开始放气象气球,对最后的投放点做数据修正。

    沈文剑家几个,在山顶搭好帐篷各自玩去了,当然不能下山。

    吉云被放出来时仍是隐身的,似乎类似种被动技能,顺便变了个小白狐落到他怀里。

    一切准备就绪花了三个小时,大家再稍作休息,到了测试点。

    沈文剑拿出个专门做的扩音器和联络器接在一起,让大家听听实时播报。

    “三号测试机接近预定投掷点,速度、航迹无误。”

    “第一轮贫铀灵石弹投掷实验,倒计时三十秒。”

    “第一轮钨合金磁轨投掷实验,倒计时三十五秒。”

    后面投的是磁轨的,初速度更高,经过计算,两者的落点不会超过两千米。

    倒计时很快过去。

    “贫铀灵石弹脱离,确认助推器已启动。”

    “钨合金磁轨射击完成。”

    “三号测试机轨道修正中”

    等了半天。

    “怎的还没来?”钱玉军师叔觉得这东西也太慢了。

    沈文剑笑而不语。

    不一会,一点星光从天上坠下,都来不及眨个眼,已经落到地里。

第180章 试靶(下)() 
天上星光坠落,远远的看过去,只有一点点烟尘。

    钱玉军师叔皱着眉,似乎很不满意。

    另一边又是一点星光掉落。

    “轰!”

    这是首次碰撞的声音,显然在场的师叔们和殷铃几个还没意识到。

    第二个碰撞造成的视觉效果要明显很多,撞击点出现肉眼可见的冲击波,波及的半径能有三、四百米。

    “如此还像样,只是太慢了些。”

    沈文剑耸肩,几个部里的工程师护看一眼,偷笑。

    钱玉军师叔也发现他们的小动作:“怎的?莫非还有未见之状?”

    这时第二声巨响传到。

    声浪还没过去,第一打击点发生了剧烈的地下爆炸,上百米的土石与沙尘被掀飞。

    趁着声音还没传来,沈文剑做了简单说明:

    “师叔,这只是初次试验,正式的打击武器要专门的火箭送上去,威力还能大数十倍。”

    “数十?”

    又是巨响传来,打断了钱玉军说话的声音。

    等响动过去,沈文剑又简单介绍几句后续的计划,带人过去检查弹坑。

    贫铀灵石弹是由特制的陶瓷层包着贫铀弹头和大量灵石的投掷物。效果不错,最大破坏深度达到十二米,岩层、土层粉碎的区域半径为六十米,震波破坏区域六百多米,不过对比之前的录像,震波破坏区无法杀死金丹修士,那肯定对稍微高级点的魔物也没什么用。

    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现在的贫铀弹头只是根据个概念,花了几天时间临时折腾出来的,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能增加侵彻力,也能增加灵石爆破用。在地下引爆不能杀大魔物,把小魔物清场也是不错的。

    另一边的的钨合金实验效果挺差,只是因为它是浅表打击,冲击波的视觉效果不输贫铀灵石弹。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继续开发的价值。

    提高发射初始速度,再配合一些奇奇怪怪的阵法,说不定会发挥让人意想不到的威力。

    两项完成,大伙就地休息玩耍,第二日凌晨时间,开始第二场测试。

    第二场测试是激光定点测试,可惜它和法术“激光”不能同时使用,测试机三号的能量支撑不了。

    定点测试没什么看头,由于缺乏同步卫星的精确定位帮助,激光打下来偏出上百米,威力连鸡蛋都打不穿。

    武器化不用想,之后的发展方向是进行短时间内的大量数据传输。

    第三场,法术激光测试。

    法术激光的毁伤效果比真激光好一一些,起码在地上划出条凹坑来,打击线路温度在八百度以上。

    依据消耗能量和最后的攻击结果看,有些不靠谱,如果有充分的能量,做成高度五百千米以下的专职近地攻击卫星,可以应应急。

    作为天基武器,现在比较看好的还是物理投掷,进行合适的开发,有望做成二合一,共用电磁轨道的对地打击武器。

    武器测试之后,三号测试机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之后将在能量用尽之前,不停的改变轨道方向,帮科研部搜集更大面积的基础卫星地图。

    卫星地图的构建其实不需要中距离卫星参与的,同步卫星拍摄的全景画面,近地高清卫星的局部画面组合,就成为完整的卫星地图。

    可是科研部的发射计划,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发射大量近地高清卫星,所以利用中层卫星构建基础地图也算个办法。

    三号测试机做先行者,之后如果有必要,再发一到两颗中层长焦高清卫星,与少量近地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