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听书奇缘 >

第119部分

听书奇缘-第119部分

小说: 听书奇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欲要再次恢复出,此经文原本经典的模样,这里面经过共同的佛学推举,就此产生了由禅宗一支和密宗一支,各自出得一名佛学的大能。

    共同来集两家之长,弥补译经重铸经文,而这两位佛门的大能,竟也不负众望,历经了呕心沥血三年有余,终于复原了此经的大半精华,九成之多的模样。

    这本是一件极了不起的佛门盛世,可眼看宝书铸成却又再起波澜,这禅宗一支完全推崇,己家大能译经讲经,主要的意思为主导修行。

    而密宗的一支却又不以为然,完全相信自家的大能,更有些对此经的修行心得,独到之处也才是最为,贴近佛法的正途。

    此后竟然愈演愈烈,虽将这些已成的佛经,搬了回去但又渐渐生出了,明显的修行分歧,便也时隔百年之后形成了,更大的两处修行版本。

    这大般涅槃经两个版本的同时出现,后世便以“南本涅槃和北本涅槃”的对待齐名,而随着这两本佛学都有着,极为出彩的经典精华之处。

    这也使得佛门子弟和俗家之人,更加迷惑起想要择得,那一途为正途的一直精专下去。

    这里的孰是孰非,当然莫说是我们也无法争辩,但其归根到底这两本涅槃心经,最主要的修炼目标,和最后的修成模样,并没有生出两种截然的不同。

    那就是这大乘涅槃心经,都主张的是顿悟,用己学识的心得,顿悟得来的涅槃精华,而再用白话去传播悟化众人。

    这期间修行涅槃心经的高僧,能用自己的理解说出表象,那自然是另一种涅槃的感悟。

    而那些受到高僧传播,千千万万的信徒,再生白话而修行佛法的感悟,且用此感悟生出的心想所知。

    再去反问悟后的预知之事,也使得这位高僧,得到众人百态的感悟盘问,而再次感悟,这就是所谓涅槃的“孤明先发”,证生论道而后成佛。

    这涅槃心经共有十三品,也就是十三层的级数,其中禅密两宗都有提到了,佛身常住经不灭,涅槃长乐我心净的总纲,它便是主张一切丛生,皆有佛性。

    亦不分智慧高低,阐提或声闻,或主道或径途,皆可不分好坏先后,最后万涓归流,都可以成身正佛。

    那金箓上人其实就是这,众生中的寻常一物,什么!就是这本佛经的卷纸经书。

    两位小哥不要以为草木无情,无心无血就是无命,其实万物只要是存在,那自然是有它存在的道理。

    那金箓上人现在的修为,虽是可以翻云覆雨,神游虚空称得上是半个真仙,可他对自家化灵成形前面的事,只是有个模糊的记忆。

    他只记得这座山头,两百年之前,似隐有一位绝世的大能高僧,而这名佛门高僧,也不知姓甚名谁怎么称呼,但一身的佛家修为。

    居然走到了,证就金身的惊人地步,至此飞升成就大道,也只剩下了这最后的感悟,勘破天地枷锁的这层关隘。

    而这位有道的高僧,便选择了此处有着,海涵万物气势的巅峰所在,拔起了一块本是山中,颇有灵性的巨石,为自家盘坐的化牢为地。

    再用自家的精血为墨,铸写出涅槃经文通文前后的全篇,日日诵读立下了心中的大宏愿,就此感悟证道所学,除非就此飞升佛界而去,要不就坐化永不离此石半步。

    这佛门本有大神通的佛学之人,才可以证就金身,那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死后此人的金身不坏,依然受到佛门法力的加持,自当被佛门之中,当做另一种的佛门至宝,来供奉对待。

    可这证就佛门金身的佛学大能,在未坐化之时,一身佛法的威力,早已经是登峰造极,把自家全身的气血,都已炼就成了明黄一气,这才使得死后的骨骼,也皆是佛光的宝色。

    这金漆一般颜色的精血,相比与金身的骨骼之下,就更为显得弥足珍贵,虽然它的法力不及金身的佛骨。

    那般法力的凝实内敛,灵气不散是会消耗于,天地之间的五行之中,不可长久的保存收集,所以它的珍惜之处,就是极少有人能有幸,见到此类的金漆精血之书。

    这用佛门得道的正果之血,撰写的涅槃心经一气呵成,本已就成为了一本,极富灵气的佛门宝书。

    再加之这位得道的高僧,日日用莫大的佛门法力,逐字逐句的催动梵唱,而更加使得这本佛门宝书,自行生出一种佛门的小法力。

    这位佛门高僧每日朝晚,日出日落之时,在这处山峰之巅印证佛学,本心面相自己,口鼻却对着云云众生诵读,一连盘坐了七年有余,从未就此间断。

    再加之这湛卢山峰之巅的隐峰,本来就地势奇高群山环抱,本就是大小草木鸟兽,行虫游鱼的绝好栖息之地。

    这眼前的一切一切,本就是皆俱佛性的平等之物,又何止千千万万之数,刚开始之时这些生灵,也只是感觉到此处有吟唱的梵声之时。

    耳中日日如此居然出现了,无名的依偎而停止了争斗觅食,竟到后来渐渐的每到这个时辰,都向此山汇聚无争的靠近开来。

    而这些变化无形之中,也为这位得道的高僧,理解芸芸众生之中,各自的佛学本相,有了另一番的理解感悟。

    从而也真正的理解了,宝书之中涅槃经的真正法义,被一道紫气祥云托起,平地飞升消失在了,一柱天地玄黄之气的接引空气之中。

    那佛门的高僧飞升之时,无所留恋它物甚至是更有意,将此亲手所著的涅槃经文,通篇的留在了盘石之上,希望把那这份佛学广播。

    在人间流传开来,就算是给后世的有缘之人,再次普化芸芸众生之相的另一层机缘。

    可这里面却是遗漏了,一件小小之事,那就是这位佛门的高僧,未飞升之时,本也是天地之间极其少有的修行级数。

    他布置而开的修行法界,哪里是后辈人物当中,能轻易破解打开的,所以说就更别提,后辈能人之中有此机缘之事了。

    可冥冥之中这缘字还有另一层解释,那就是这位高僧时隔七年,虽立地成佛飞升而去,但那些汇聚而来的生灵,并未就此散去。

    反而依旧是养成了习惯,每日朝夕之时,各自用愿力颤声鸣叫,附和着彼此彼伏的开始。

    而那册宝书本就是,由金身金漆铸写的经文,早就有些小佛法的灵气,暗藏其中再加之,以前的每日这位大能,更是以精纯的佛法,传输法力促使它自行的附和翻动。

    此时竟也感应得起,这些众生的愿力,感应着天地的灵气,每每一到这个时辰,就会自相的翻动起来,佛光闪闪不灭。

    这一连又不知过去了,多少个日月年头,这本宝册突然随着,最后一次的翻动合实,竟也升起了一道氤氲的紫气。

    幻化出一个浑浑噩噩,小沙弥的模样,这本也算是后天造化的天地灵性,机缘的奇物,眼下又化成了人身的智慧,更具能开了口识之便。

    反正自家在此阵之中,出不去而别人也进不进来,日日亲身开口给百兽千虫,山中的草木诵读经书,专心精修着自家的佛法。

    反而使这里成未了,绝佳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修行之地。

    这位小沙弥随着每日的修行,佛法愈发的精深,身体也跟着成长挺拔起来,竟在短短的几十年修行之间,变成了另一位身兼,佛家金身和天地五行灵气。

    了不起级数的佛学大能,正气人物而这就是后来的金箓上人,破界而出找到了子曰的前后经过。

    那此时的子曰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此时走到灵石台前,看见此书莹莹发光,忍不住的伸手想要触及,哪成想这本经册,以一道金光回转落下,化成了一人的面貌人形。

    站在了子曰的面前。那子曰见到这正是自己,梦中的老神仙人物,不禁亲身拜倒的说道。

    “子曰叩见,金箓上仙!”

    那金箓上人此时竟如同,一位平和的老人,搀扶起子曰的说道。

    “我引你来到这里,之前因由的事,你大概都有所知,可我还未尽说明白,此事到底为什么对我如此的重要。

    而又是什么缘由,叫我无法亲身而为,现在我要一一嘱托于你!”

    “请老神仙示下!”

    “好,你随我往这里看来!”

    那金箓上人拂袖一挥,子曰竟随此仙人的动作,历时看到那半空之中的景致,为之扭曲变化,在一阵流光飞舞的婆娑过后。

    竟真得回到了此山,几十年前的模样,而那咫尺之间更是看见了,一位小沙弥盘坐此间,闭目诵经的场景模样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四十二回 仙也有难事() 
原来时光回到几十年前,那里为一个缘字而受益的,并不止是这本宝册经书一物,其中大有灵性变化的,便是还有那承放着宝书的灵石,盘坐的法台。

    这山中的灵石本就是,在更早的时候有些天地的滋养,日后又被这位得道的高僧,除掉了多余的泥质平地拔起,当做了自家盘坐修行的法台。

    几十年来亲身相挨,连同宝册的灵气法力,更是从未停止过,对佛法的修炼参悟。

    而这块翠绿晶石坐台,早已被沁染的大不是从前的璞石模样,亦随着七十年间,这高僧的坐化飞升,和这本宝册中的佛光宝气,似是冥冥之中也有一团灵气,孕育而出即将诞生。

    再加之后来那小沙弥,不离此石的继续修行,而使得这块翠石终得一日,使那团灵气脱胎造化,幻生出手足的人形,也有了些低级的智慧,能用起自家的独有灵性,与这本宝册沟通起来。

    这翠石坐台虽依然算得混沌未开,灵智依旧朦朦胧胧,但本能的深知有此造化,便是天大极其难得的奇缘,切身更能感受到草木,要能成精顽石亦能脱胎化形。

    就欲要拜得当时的小沙弥,今日的金箓上人为主人,终身愿意供其驱策,只求得日日陪在其身边伴随修行,也盼得有朝一日,也能有所作为成就飞升的功德。

    也不枉费了自家白白的造化了一场,而此两物修为虽有先后,可此事说白了,那金箓上人和这块灵石,都是同期之物应时而生。

    又都是那位飞升高僧的修行遗留之物,金箓自家哪里还敢称得上,是它的主人,但近百十年的日日亲近,从来未离其上。

    虽眼见得这块翠石,无甚修为但亦受到佛法熏陶,法光内敛金丝纹路,自成一种难得的灵性,且念在它本性淳朴之极的份上,也不好断了人家的修行机缘。

    便与它拉平了身份,两人都以兄弟相称平辈论交,结拜在湛卢峰顶之上,同诺口中的誓言,意欲一路修行的相互扶持,而同进共退至此两兄弟,不离不弃。

    可此话虽是这般的说,但那金箓上人乃是大乘佛法,金漆之血的化身,又后天字字体悟了,其中佛学的真谛,修为更是一日千里之外。

    将这个灵石修行的进境,远远落在其后而望尘莫及,竟在几十年的过后,冥冥之中也受到了,天地飞升的强烈感召,隐隐的记下了,自家将在某一年的某一日,甚至是某一个时辰,得道飞升的天劫预兆。

    山中无日月,修行亦是苦海无涯,这本来是再好不过的天大好消息,可此时在这位,翠石义弟知道过后,竟一连几日自叹自溢,不自主的颓废起来。

    此事大部分的原因,虽都在它自家的心中,但这两人心有灵犀,自然是再清楚明白不过了。

    它本就是一块靠吸收,外界灵气的精石,自行无法进阶的太多,而光是凭它的修炼资质,要是没有人时时辅助提升,再加以悉心指导的话。

    恐怕就是再多修炼几辈子,也不过就是一块通灵的宝石,而要想再次突破自身,现有的修为再精进一步,那几乎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眼下这位对自家有提携之恩的,得道高僧已经飞升而去,已然百年之久,不可能再返回人间司来,就连眼下的金箓大哥,那最后一份的修行机缘。

    也要一同就此消失,这可叫它怎地才好,为什么老天要给我,一份修炼的机缘,叫我刚刚通晓了天道之理,却又叫我功败垂成于,大道初途之中。

    生生撤回了来去之路,叫我今后眼睁睁的无法,再此修行下去,直至被人再次发现,化去了一身的灵气,打作它物变回了顽石死物的命运。

    那翠石义弟虽一直未曾,修炼到灵气化形的细微地步,叫人无法看见它的面目表情,但金箓上人也完全能够,感同身受到这份期盼向道的愿力。

    是多么的嘶声砥砺,那金箓上人本就修得是,高深的佛法本意就是度人成佛,此时又想起了那,当日早已立下一同修行,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