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农女当家 >

第9部分

农女当家-第9部分

小说: 农女当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次七文钱,在农家可算不得少了。就算出去当小工,也就一个月一百五十来文,一天五文罢了。

等晚上时候,李氏还念着又少了的七文钱而心疼了半天。虎子今儿带了三妮在村里疯玩了大半天,瞧着吃了萝卜跟肉渣包的饺子都有些犯困了。

虎子年纪不小了,可因为家里屋子不够,只能跟着李氏睡。这会儿崔玉哄了三妮睡觉,才又到了李氏的屋子。

“娘,你可不敢心疼那几文钱,王大娘到底是相信咱们才把药材卖过来。要是您总惦记着,只怕会惹了人不高兴。”崔玉其实心里是有计较的,可是她也知道,就算自个说出来,只怕见不到收成李氏也不会相信。所以只能换个法子劝说。

李氏心里也是明白的,要是自个再纠结下去,为难的只会是玉娘。最后只能叹口气,笑着应下了。不说别的,要实打实的论起陈家跟王家对自家的恩情,也不是几文钱能说的清的。

她抬头看了一眼自家闺女,自打上次发热以后,闺女一天比一天懂事儿。人情来往上,甚至比她这当娘的都要强了。相比于过去的木讷寡言让人心疼,现在的她可真是让人喜欢到了心坎上。

瞧着俩小的,现在一睁眼都会先找大姐呢。

一时想到闺女开朗通透了心里欢喜,一会儿又因为想到初六赵家那边会有人来提亲而有些失落。李氏这神情也是几经变化,最后叹口气让闺女自个去休息。

崔玉并没有多想,只以为她是舍不得铜钱。不过等以后她挣了更多,李氏一定会回过味来的。当下也不再解释劝说了。

第二日,果然王大娘跟王家那四个媳妇都拿着小锄跟篮子上了山。而陈婶子也跟着自家男人陈二狗的牛车去了镇上。

李氏知道自家闺女要把昨儿的柴胡晒上,所以也就没再出去,而是在家里帮着摘洗干净。倒是虎子人小鬼大的带着三妮在外头玩耍,时不时还要看一眼自家门前,防着有人进去偷学。

他以前就是孩子王,现在又被自家大姐教了许多新游戏,所以村里的孩子当然乐意跟着他跑了。哪怕是离了正村,跑到挨着前山的地方,那些皮孩子也是愿意的。

几个小姑娘也为着三妮,一块玩。说是游戏,其实就是崔玉用来锻炼三妮反应能力的抓石子儿。

真当崔玉跟李氏把药材在北墙边背风的地方摆放好时,就听见有人在敞着的门前吆喝了。这个声音崔玉并不熟悉,可也知道是外村常到来陈河沟村串亲戚的花婶子。

这人是个善谈的,见着谁也能拉上关系。又因为穿着体面,听说儿子在县里有营生,而被人高看一眼。

可崔玉却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个见面不多,甚至没有什么印象的人,大抵是因为她曾劝说李氏把三妮卖了的缘故吧。

“娘,一会儿她说什么,您可千万别应下。咱家日子只会越过越好,卖儿送女的伤天理,您可不敢糊涂啊。”李氏临迎上去的时候,崔玉赶紧在她边上嘟囔了几句。最后因为不放心,她干脆也找送水的机会凑到了俩人跟前,坐在炕边上听着俩人说闲话。

果然花婶子刚夸了崔玉没两句,就话锋一转再次提起了三妮的事儿。这次说的倒是好听,说县里有户好人家,开着个馒头坊。家里就个三儿子,没个闺女。这些年,人家两口子怎么盼也没盼上闺女,一来二去的就愈发稀罕要个闺女。

话里话外,说的可都是为三妮好,什么日后必定能想员外家的小姐一样过活,顿顿都能吃白米饭就肉,日后还能找个好婆家。

这话无论听在哪家贫苦人家耳朵里,都算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可偏生崔玉多了个心眼,按理说,村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哪有个风吹草动不得可劲儿的传,以彰显自个知道的多。要是真有这么一茬事儿,只怕花婶子也不会瞒着一村子人,只跟李氏说。

可她这些天,却并没有听说过这类消息。

当下她就笑呵呵道:“婶子心里想着三妮,我娘可是感激的很呢。但到底是自家的一口人,不到活不下去的时候,哪能说送人就送人啊?”

现在她们家里虽然穷苦,可到底也没苦到要卖儿卖女上街乞讨的地步。就算是从她跟李氏嘴里均出一口来,就能喂活三妮。再说了,花婶子那话里里外外可都禁不住推敲呢。

按着原身的记忆,花婶子在村里虽然得意,可并没有谁真的见过她那成事儿的儿子,更没见过她家汉子。所有好听的话,都是打她自个嘴里说出来的。

“你这闺女说的,难不成还见不得自家妹子享福了?那家好人家,可愿意出五两白花花的银子呢。”花婶子没想到会突然被拦了话,之前来的时候,也没见崔玉娘大胆的插话啊。而且李氏虽然没拿定主意,可也是动了心思的。想到这门事儿有可能跑空,她面上就有些不好看了。

那家馒头坊的确有三个儿子,只是老三是个傻子,七八岁了都还流口水。那家男主人没了法子,才想着打小养个身形好的闺女,给儿子当童养媳,以后好传宗接代。

原本那家是出了十两银子的,她计划着给李氏一二两就能办成这件事儿,谁知道今儿这么一打岔,生生让她多割出了三四两。想一想,她就觉得肉疼的很。

这话一出,崔玉心里咯噔一下子。看来,花婶子是真的有别的心思呢,不然上一次也不会只说人家愿意给割半扇肉了。

按着李氏的本心,她也不舍得把闺女送人,至于卖掉那更是舍不得了。她虽然不知道什么事理,却也明白把闺女卖了只怕闺女落不下好。更何况,现在家里有了进项。再有玉娘被高人指点过,万一要是犯了天理,只怕会连累儿女的。

所以如今自然也推辞了这事儿。

花婶子脸色不好看,但也没有撕破脸面,索性又说了几句皮肉不痒的就走了。等离开的时候,瞧见乖巧的跟着别的孩子玩耍的崔三妮,她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心里有了主意。

没过几天,就有人传起了闲话,说崔玉娘忒不是好歹。花婆子那么体面的人要给三妮张罗个好人家,可没等当娘的开口呢,崔玉娘就把人赶了出去。

总之话都是不中听的,弄得村里原本就看热闹不够的人,没事儿就凑到一块说道几句。

也亏得村里有几个明白事儿的,觉得不是闹荒灾的时候,谁家舍得把孩子送人啊。

“崔家现在可比闹饥荒也强不了多少了,瞧着那房顶,再有一场风可就都吹飞了。指不定把三妮留下,还是害了她呢。”水根家媳妇忍不住说道。她是本村的娘家,做闺女时候,她就算待嫁时候也要跟着家里下地。倒是崔家大闺女,跟个大小姐似得不过是锄个地,都能让她爹娘心疼坏了。

后来崔家遭了难事儿,她也同情,但看到崔玉狼狈的挖野菜捡柴禾时,心里也莫名的有些解气。

可这两日,听说她竟然识出没人要的野草是能换钱的药材,还跟长春堂做起了生意。虽说不知道她到底得了多少钱,但自己的心底就是觉得不服气。怎么好事儿都让崔玉娘一个人占了,难不成自己就不比她好?

旁边陈婆婆斜了她一眼,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她最是懒得搭理。可眼瞧着那人越说越过,连带着都有人也觉得崔玉娘这闺女没教养了,她可就有些看不下去了。

“你不是常说自家四闺女是个讨债精么,干脆老婆子我豁出面子,去跟花婶子说说,把你家四闺女送过去得了。”水根媳妇生了四个孩子,老四已经两岁多了,成天被她叨叨说是讨债精,成天只会馋嘴。

“这倒是,水根家的,这可不就合了你的意?还不赶紧谢谢陈婆婆。”边上正在搓麻绳的一个老婶子,也插了嘴。她倒不是看不中水根媳妇的样子,只是习惯性的凑个话罢了。

水根家媳妇落了脸面,瞪了一眼多嘴的妇人,一扭身就端了跟前的针线笸子就走了。到底人家辈分大些,她是不敢跟陈婆婆几个顶针的。

第15章 有人作妖

却说这个时候,崔玉想着自家有了挣钱的法子,怎么着也得过一下里正的明路。一来算是给人个脸面,放低自个姿态,毕竟日后自家还要在村里生活呢。二来也防着突然富起来惹了人眼红,背地里在里正跟前捅刀子。

李氏原想着也跟着去,怕闺女面皮薄,被里正家那个有点势利的儿媳妇奚落了。可临出门的时候,王大娘伴着自家大房二房的媳妇来卖柴胡了,过称的事儿没什么难头,可去里正家念叨事儿只李氏一个人去却是说不清楚的。

眼看着今儿是收药的第二日了,若是再拖下去,只怕里正会不悦。索性崔玉就自个提了自个早上新蒸的五六个白面馒头出了门。

里正家在村子中央,是村里唯一一家用青砖垒的高墙,用的青瓦盖成的四方院子。到底是村里最有权力的人,日子自然过的也很舒坦,整齐的瓦房,里面还有猪圈跟鸡圈,院子里零散还跑着几只正在吃食的鸭子。

崔玉眼神闪了闪,等再余下钱的时候,自家也该淘一些鸡鸭,别的不说,也该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了。最起码,每隔两日该吃一回鸡蛋。

院儿里里正媳妇真哄着小孙子玩,见着崔玉过来,生怕她是来借粮借钱的,自然没什么好脸色。可碍着自家男人,也只能笑着道:“玉娘啊,今儿怎么来了?刚你叔还说要去镇上寻些做工的门路呢,这会儿刚准备出门了。。。。。。”

崔玉也不张望,更没因为这故意诉穷不给脸的事儿不高兴,左右她不是真的来借物件的。

“婶子说的是,其实昨儿就该来,只是家里实在脱不开身。今儿有了空,想来跟我叔说明我做生意的事儿。”说着把手里的篮子递过去,她脸上带着熟稔的笑说道,“家里没什么稀罕物件,就几个白面馒头也是早上我自个蒸的。”

这还真不算是什么厚重的礼物,充其量就是意思意思。可占便宜的事儿,谁不喜欢啊。这么想着,里正媳妇就露出了个笑,假意推辞了几下就接了篮子。

话还没说了几句呢,里正就从屋里出来了。瞧见崔玉,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把手里的烟袋锅子往腰上一别,就招呼着人自个搬个凳子坐下。

毕竟对方是个没出嫁的闺女,而自家媳妇也不在正屋,瞧着模样,自家婆娘也没把人招呼进屋喝口水的意思。他这个大老爷们,自然也不好贸然把闺女往屋里迎。

“叔,我今儿来是跟您说一下,前几天我也是得了机缘在山上挖到了野药材,如今算是跟长春堂搭上了买卖。您是咱们村最有威望的人,以前也常照顾着我们姐弟三,我寻思着该跟您说一声。”说着,她就笑道又掏出一株新鲜的柴胡草,“这就是镇上药铺也收的柴胡,我寻思左右是个添进项的事儿,就来跟您说一声,看看谁家要挖可以跟我学着认一下。长春堂收刚挖的柴胡顶了天是两文钱一两,而我也有炮制的手艺,就想着干脆在药铺之前收一次。”

接下来的话不用说明,陈有福就猜了个八/九。不过崔玉这闺女倒是个会做人的,一开口就送了全村老少一个人情。至于人家靠手艺从中挣个辛苦钱,那也是本事,任谁也不能说道什么。

陈有福媳妇一听有钱赚,自然缓了脸色,赶紧开口询问。知道崔玉藏了手艺,她心里就有些不舒坦了。当下就开口问了她藏了什么法子,那脸皮厚的让陈有福脸色都有些难看了。

“败家娘们胡咧咧什么,你一开口就要断人的财路,怎的难不成也想把老二打铁的手艺教给大伙不成?”

不得不说,陈有福当里正几十年,能得了村里百姓的认可也是有几分能耐的。虽说算不上铁面无私,可大面上总会公正的。他心里也清楚,这种事儿容易被人诟病,要是任由自家败家娘们说道下去,传出去了大伙还不定怎么看他呢。

靠手艺吃饭的,村里可是大有人在。东边豆腐坊的两口子,村里的陈木匠,还有自家老二这个在铁铺子里吃饭的人。

一听这话,陈有福媳妇也不敢再言语了。这年头能在铁铺里干的哪个不眼热?打铁跟卖盐,虽说吃的不是官家饭,可也是官家特许的。若是没有门路,还真不好进去呢。

崔玉也不计较这个,依旧笑眯眯的跟里正打着含糊。反正她要做的做到了,外人也别想挑理儿。

“行了,这事儿我知道了,少不得村里的老少们都沾你的光。”陈有福挥了挥手,见着自家媳妇板凳旁的篮子时,俩眼一瞪道,“你家里也不容易,以后别拿物件来了。等会让你婶子给你拿俩萝卜,菜贱也不值钱,好歹腌一下能凑合着就饭吃。”

就在这个时候,外头可就吵嚷开了。说是三妮被人拐跑了,李氏惊吓的昏死过去。

客气话也别说了,崔玉更是顾不上拿什么东西,扭身就跑出去问怎么回事儿。原来虎子带了三妮在门口玩,李氏在院里给人看药材。也就是虎子回家端水的功夫,花婶子就去了,没说两句话扭着身子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