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农女当家 >

第85部分

农女当家-第85部分

小说: 农女当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的,他觉得不管是那个男人他都不放心,只有自己一直守着朵儿照顾着她,那心里才能踏实。

听到这里,赵二石跟崔玉对视一眼。正当赵二石想要出声的时候,崔玉扯了扯他的衣袖。两个孩子感情好,又是知根知底的,加上小板凳虽然先天不足,可这么多年的调养也并不碍大事儿。。。。。。

更重要的是,朵儿看起来是真的喜欢小板凳。而且俩人毕竟还小,日后的路还很长,到底能走到哪一步谁都说不准。若是现在自己跟赵二石贸贸然的出现,只怕会惊吓了俩人,或者再出什么变故。

至于朵儿跟小板凳会不会私定终身,崔玉并不担心,自家教导出来的孩子,心性品质如何她心里有数。若不是这般,她哪敢让俩人接触?

听到细细簌簌朵儿的脚步声,崔玉拉着赵二石往相反的方向溜达过去。

看来她这当婶娘的,也该关心一下小山跟朵儿的感情生活了。别说她没看出来,之前在饭桌上,小山看着如燕的神情可也是有变化的。。。。。。

门第观念,崔玉自穿越而来就没有多少。左右只要人的品性好,俩人相互喜欢,能一起同甘共苦就是好的。至于说什么门户相对,配不配的上,崔玉表示那是个啥,重要吗?

最后小板凳还是定下去县城学医的事儿了,朵儿虽然不舍,可也只能红着眼瞪了他几下,并没有再哭闹。因为朱方六捎了信说再过十日就能回来了,所以小板凳先让人告诉了柳先生一声,就等着见一见自家爹爹再去求学。

可没想到的是,没等小板凳跟朵儿的事儿定下来呢,县城卢员外就遣人来了。说是谈生意,可到底也没说几句买卖的事儿,来人话里话外问的都是赵小山可有定亲的事儿。

还说卢员外家有个表小姐,年芳十五,贤惠淑德,还做了一手的好绣活。这话一出,哪个还不明白卢家的意思?明摆着,是要来结亲的啊。

只是那表小姐,只怕也并不是卢家亲近的人。想必是听说赵小山这次考举人成功性极大,所以才抛出个表小姐来试探的。

赵记现在发展的虽然不错,可算是一顶一的好名号了,但跟卢家的家底相比却还是不够看的。只是他们从来没想过用子孙的婚姻去换取什么,加上赵小山更不愿意用自己的幸福换取所谓的铺路石,所以在赵二石打哈哈的敷衍下,这件事就算罢休了。

而后又来了几家想要跟赵小山提亲的,也都被婉拒了。尤其是赵小山干脆对外说,他只想安心读书,不愿这么早成家。后来上门提亲的人也就陆陆续续少了,当然亲事结不成,大伙儿也不会成了仇人。

不过这件事以后,如燕好生郁闷了几日,甚至每次看到赵小山都没个好脸色。偏生赵小山虽然是东家少爷,但对着如燕还真心使不出来什么少爷谱儿。

至于俩人最后是怎么和好的,外人并不知道。只知晓等赵小山定了心意时候,就拉着扭扭捏捏的如燕跪在了周氏跟赵二石两口子跟前。

这件事也把王秀和吓了一跳,她骨子里还有贵贱之分,所以少不得一通打骂教训,甚至干脆还把如燕锁在屋子里。可到底她就这么一个闺女,再下狠心也不能见着闺女天天以泪洗面,于是也不再强加干涉,只求以后闺女不会重蹈她的覆辙。

周氏心里觉得有些别扭,其实她心底里还是觉得自家小山能娶个更好的媳妇,可架不住小山铁了心,加上如燕除了出身不好,也没别的毛病。

所以最后她也就默认了,而崔玉跟赵二石细细问过之后,直说让俩人想好了,若是觉得能相互扶持着过一辈子,他们就祝福。若是担心以后过不下去,那趁早就别耽搁对方。

其实崔玉最担忧的是小山的前途越来越好,如燕会自卑会事事委曲求全,这样的婚姻就算勉强在一起,也不会幸福。

好在那俩人年纪不大,却都是心思坚定的人,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只等这次乡试放榜之后,再给走提亲下聘的过场。

接下来几日,崔玉三天两头的把如燕叫到身边教导,当然也少不得提点几句朵儿。夫妻相处之道,并不是得理不饶人,更不是斤斤计较,所谓御夫之术也都是虚的。最重要的是俩人知道相互心疼,相互信任。。。。。。

作者有话要说:  高门大户什么的,蠢球儿没想些,感觉也写不来那些条条框框。而且玉娘的性格绝壁跟我一样,就是个随遇而安,想要蜗居在小地方安安稳稳过日子的人。

昨晚暴雨,有关部门都开始让家里漏雨或者地势低,靠近田地的人家撤出房子了。我看预报说未来几天还会有雨,现在村里都不给水管放水了,不过还好每天都会来会儿电。【脑袋已经快成油饼的蠢球儿囧囧哒】

第111章 造化

朱方六回来以后,知道儿子的造化,当下也是欣喜若狂。本来就是粗犷的汉子,这回又风餐露宿的跑商几个月,甚至还跟蛮人打了许多交道,这会儿看起来自然愈发的野了。

好在他虽然走的远,但时时刻刻没忘记过家里的媳妇跟儿子,所以一路上便是商队的人如何跟蛮地女子纠葛,他都离得远远的。最多就是想媳妇时候,就拿出媳妇写信时候给稍的绣品摩挲摩挲。

如今几个月下来,那小荷包都已经卷了边,甚至针线都开了口子。也亏着这个男人还当个宝贝一样日日带着。

先跟媳妇儿子腻歪了一会儿,他就拿了这次挣的钱去寻赵二石了。别看这一趟幸苦,可几个月除了给商队里发工钱,他还净赚了二百多两银子呢。

想着以后还要长长久久的跑商,所以他也不抠唆,给几个表现好的伙计加了工钱。回来时候还购置了许多蛮地特有的工艺品跟吃食,当然还有给大伙儿带回来的小玩意儿。

“二石兄弟,之前从柜上借的一千两银子,我只怕这回还不了了。不过等再跑几趟,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对于做生意投本钱的事儿,他们心里都清楚不可能说回本就回本的。怎么着不得辛苦个一年两年的?再说,朱方六这一趟可不光是他挣了钱,赵记的丝绸跟茶叶物件,也被倒卖出去不少,甚至从落霞镇往蛮地走的一路上,如今都有了赵记的标志。

由此带来的好处,不是一星半点的。前几日,还有商队专门来进货呢。

能把生意做广,崔玉自然是高兴的。这几天她也跟赵二石琢磨着,干脆成立个商行,专门供销蚕丝跟各种农产品。如果做得好,赵家村以后就成立个种植养殖基地,加上外面各处自家的产业供应,那利润必然会更高。

朱方六一听,顿时觉得这个法子好,这样以后他跑商带回来的货,也能有个好地方卖。

有了这个想法,俩人就招了赵记几个管事的商量,又请了里正来帮着拿主意。最后就定下来,挂牌赵记商行。

手里有余钱,还有赵记出品的货物,加上朱方六从蛮地带回来的稀罕玩意们,如今只差购置门店跟官家给盖大红印的契约书了。

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何况现在衙门还真的要给赵记个面子,再有就是徐子钦那边给行了方便。所以没过一个月,赵记商行就成立了,各处县城同时挂牌,可谓是轰动一时的喜庆事儿。

接下来的日子,林大海负责商行的订单送货,朱方六管理着商队,朱六嫂跟王秀和还打理赵家村的生意,各店铺也请了专门做掌柜的,倒也是有条不紊的发展着。

也是趁着这个工夫,挣了钱的朱方六就专门去镇上请了以前交好的兄弟吃酒,还下狠心花了百十两银子在县城买了个小院。当时搬家的时候,他还给不少当初笑话过自家的人下了帖子,当然也给自家媳妇娘家那边送了信。不过当初到底把人得罪狠了,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人家,倒没几个真的厚着脸皮来的。

朱家两口子没有签卖身契,所以如今赚钱了买房子搬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不过朱六嫂还是在县里的赵记铺子里帮衬着,倒也没有真的说不干就不干了。

随着生意越发兴隆起来,崔玉却明显感觉到,人手不足跟人才不够的问题。恰在这个时候,崔虎子那边又有了新说道,说虎子不愿意再参加下次考试,若是这次得了举人就想开办私塾教书育人。

甭管李氏怎么劝说,可虎子就是认死理的要做先生。没办法,李氏只能求助了崔玉。她也不愿意惹了有身孕的闺女跟着着急,可自家好不容易出了个有出息的孩子,如今明明能考了状元去当官,可偏生非要在穷乡僻壤里开私塾。

这私塾先生,哪是那么清闲自在的啊。

等崔虎子跟着李氏一到赵家,直接就抿着嘴说到:“大姐,你别劝我了,我就是想做个教书先生,不说能养家糊口但也能受人尊敬。”

几个人包括赵小山跟周氏都劝说了,可崔虎子依旧不改主意。这番情形之下,崔玉也只能帮着劝说李氏。人各有志向,总不能虎子不爱进入官场,却非逼着他去参加科举入仕不是?

正好赵二石就以赵家的名义开了赵家私塾,虽然挂着赵家的名号,但却也不是家学。附近的人但凡想送孩子上学的,都可以来,除了束脩其他的花项由赵家负责。

当然,这私塾跟以前人们熟知的不同,不仅开设了读书考试的门类,还会有账房先生教如何记账之类的。可谓是分门别类培养人才。。。。。。

而来读书的孩子,若是由赵家负责供养读书,那先要签下契约,日后学成了都要在赵家做工。若是有有能耐的,考核优秀的,也可以直接成为赵记门店的掌柜的。

不说崔虎子负责的私塾如今怎么红火,单说崔玉在让人签了独家供销协议以后,就开始教导村里人所有的养殖种植方法了。因为念着陈河沟当初救过被花婆子拐卖的三妮儿,所以她们还专门去寻了一趟陈河沟的里正。

陈里正也是个有心劲儿的,见着赵家村那边家家户户过得热闹,他如何不眼红?可当初人在村里的时候,自己确实没笼络好,如今也不好意思主动上门求人。

可没想到崔家玉娘跟李氏都不是忘恩负义的,如今不仅许了陈河沟的孩童去赵家私塾识字儿,还拉拽着教了村里人挣钱的法子。

其实不过是互利互惠的事儿,不过落在陈河沟上下老少眼里,可不就是崔家一门心眼善,惦记着乡邻们。这不凡是从赵家村过路的人,哪个到了陈河沟如今都不用担心受渴挨饿了。

大伙儿对崔玉一家更是感恩戴德,就差叫声活菩萨了。

以一家人带动几个村子致富,又把生意一路做到了各个州县,甚至是北胡蛮地。尤其是那蚕丝生意,虽说还比不过南方几个丝绸家族,可到底也在北方占了一席之地。

价格便宜加上质地好,除了皇宫贵族之外,许多富贵官家都开始用赵记蚕丝织就的衣衫绣品了。

这话暂且不说,就说放榜当天,就有衙门的衙差牵着佩戴红花的高头大马来了赵家村。而马上坐着的,可不就是新晋举人赵小山么?

知道赵小山考中的举人,整个赵家村都沸腾了,家家户户奔走相告。甚至都在门前挂上了喜庆的红字跟鞭炮,那样子还真跟过年有一拼了。

到了自家门前,赵小山先红着眼给听到动静出来查看的赵二石跟崔玉结结实实磕了个头。他知道,没有二叔跟婶娘,他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当初自己不过是个毛孩子,只想着跟婶娘一起种地收粮食就很高兴了,谁能想到婶娘会一力送他去学堂?不用别人说,他自是知道最初时候家里负担着他是多困难,尤其是二叔跟婶娘刚开始买山头的时候,可不就是负着债呢。

但便是那般,他在学堂里都从没缺少过笔墨纸砚,但凡别人有的他都有。甚至那些员外家公子哥用着的书卷,婶娘也会毫不心疼毫不犹豫的帮着他买了去研读。

赵小山想着想着,眼泪就又噼里啪啦的掉下来。接着,又是狠狠的磕了个头。嘴唇颤动了半天,最终那句二叔跟婶娘也没叫出来。

“好好好,赶紧起来,你老奶还在屋里等着呢。”崔玉抹了抹眼角,心里又酸涩又高兴,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

她也没想过,那个小孩童会有今天的造化。

赵二石看着媳妇的样子,心里也感激的不行,再看到媳妇已经突出来的肚子时候,眼神愈发柔和。真好,一家人还在一起,媳妇也在自个身边。

赵小山的回村后的第一顿饭到底没能在家里吃到,因为这会儿赵家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可都在里正家等着呢。只等一会儿趁着晌午没到开祠堂告知祖宗,然后办了酒席祝贺呢。

村里出了个举人,这不可是赵二石一家的家事了,而是整个村子的喜事儿呢。甚至赵德发还让村里腿脚快的人,专门赶了牛车去附近几个村子叫了几个里正跟大辈来热闹。

十里八乡的迅速就传遍了赵家村出了举人老爷的消息,同时赵记的名声由此又上了个台阶。至少,家家户户说赵小山来,都不免说一句赵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