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盛世明王 >

第54部分

盛世明王-第54部分

小说: 盛世明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乾清宫放过了烟火,众人各自散去。朱棣拉着梦初的手进了卧房。梦初边走边问:“老四,碽娘娘生前是不是喜看那‘珍珠帘’?”朱棣带着几分疑惑,“你是如何知道的?”“那‘珍珠帘’不就是老四为碽娘娘准备的?那‘珍珠帘’飞上苍穹,落下来的时候,珠帘可是朝着喈凤宫的方向落下去的。”朱棣扭头看了看梦初,“朕的心思你怎么全明白?太祖皇帝登基那日夜里,也是在宫中大放烟火。那时朕才才八岁,孝慈高皇后喜爱那‘珍珠帘’,太祖皇帝便在乾清宫为她放了‘珍珠帘’。那夜的‘珍珠帘’落向了孝慈高皇后的坤宁宫。那夜太祖众妃嫔都在乾清宫赏烟火,唯独母妃带着朕与老五只能在喈凤宫中偷偷观赏。母妃说那‘珍珠帘’真美,她说若是朕的皇父能为她放上一次‘珍珠帘’,她此生便无憾了。朕当时便告诉母妃,等四儿长大,便为她放‘珍珠帘’,且一定让那珠帘落向喈凤宫。后来母妃不在了,年年除夕之夜,“珍珠帘”依旧会为孝慈高皇后而燃放。朕从小到大都盼着哪年除夕的“珍珠帘”能落向喈凤宫。如今朕富有四海,终于能如愿了。梦初,你说今夜母妃有没有看见朕为她燃放的‘珍珠帘’?她可喜欢?”梦初笑笑点了点头,“碽娘娘看见了,当那珠帘落向喈凤宫的时候,娘娘欣慰万分。”“真的?”“当然。老四不是说,那年景清犯驾的前夜,是碽娘娘托梦告诉老四,小心穿绯色衣衫之人。可见,碽娘娘虽然故去多年,可与她的四儿还是心意相通的。”朱棣坐在龙床边,“是啊,这些年来,朕感觉母妃一直在朕的身边。不说这些了。梦初,你的琼花烟火可喜欢?”“喜欢。”“大明的饺饵好不好吃?”“甚好。”朱棣脸上露出些许疑惑,“那怎么看起来你并不高兴呢?”梦初跟着坐在龙床边,缓缓说道:“碽娘娘那般仙姿佚貌,却不得不饮鸩而殁。妾怕陛下对妾的好,也会转瞬即逝。怕随着时光流逝,妾在陛下心中便没这么重要了。”朱棣笑笑拉过梦初的手,“傻姑娘,朕不是太祖,你也不是母妃。朕此生对你都会如初见之时,你惊艳了朕的岁月,温暖了朕的一生,你这朵琼花早便开在朕的心里了。”

    回到未央宫的朱晴柔,高兴地难以言表,突然见到自己的母妃闷闷不乐,赶忙走到张清瑶身旁,“母妃,是不是舍不得晴柔?晴柔明岁才会大婚呢,再说,晴柔大婚后每日都会回未央宫看望母妃的,母妃别伤怀。”清瑶拉起晴柔的手,长叹了一口气,“以往这未央宫虽然冷清,可毕竟有你在。母妃怕你出嫁之后,清冷寂寞,才把你留到了十八岁。如今你有了意中之人,母妃虽是不舍,也愿你能与穆肃恩爱到老。能得心爱之人的宠爱,是女子此生最大的幸事。穆肃重情,他会好生待你的。”“母妃是不是想念父皇了?父皇是对权娘娘甚好,可是父皇心中也有母妃呀,父皇很是敬重母妃。”清瑶的眼中已是噙满了泪水,“母妃不需你父皇的敬重,母妃需要你父皇的……好了晴柔,快去睡吧,母妃乏了,想歇息了……”

    长乐宫中的王玉竹抚摸着篁箬的头,“篁箬,你可知道,母妃为何要请你父皇指沐昕为你的驸马?”“因为沐昕仪表堂堂,才华出众,听闻他为人谦和,仁厚忠孝。”玉竹抚摸着篁箬的头,“你说的都对,但是还有最重要的。今岁中秋之时,母妃在后宫召见命妇,其中便有西平侯夫人,也就是沐昕的母亲,召见完毕,母妃将这些命妇送到了宫门口,那沐昕正等在宫门口接他的母亲回府。母妃身后好几名姿色非常的宫婢,那沐昕都不正眼相看,母妃故意说笑,要赏他几名宫婢为妾,沐昕婉言相据,说他此生愿只娶一妻恩爱终老。那时候母妃便有心将你嫁与他。你二人此生若能一心一意相伴,那该是何等欢愉?不似母妃这般,夜夜望着宫门,盼着你父皇来。”说着说着,玉竹便垂下泪来。篁箬赶忙相劝:“母妃别伤怀……”玉竹哭泣着说道:“篁箬,到如今母妃才知道,原来母妃是妒妇,权妹妹通情达理,可母妃为何这般妒恨她?你父皇怎么不给母妃设洞房花烛?你父皇怎么不让母妃日日相陪?母妃也想住进乾清宫侍奉你父皇,母妃也想在床帐后做手影让你父皇开怀。母妃也想吃那半生的饺饵,母妃多想今夜那琼花烟火冲上天去,落下来的是一颗颗翠竹。。。。。。”玉竹将篁箬抱过来大哭起来。这一幕被偷偷潜伏在长乐宫的纪纲所见,纪纲心中最是爱慕玉竹,虽然坏事做尽,但对玉竹依然一往情深,怜爱有加。

    纪纲回到自己的府中,呆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语:“玉竹,你若是我的妻子,我终身不娶第二个。可你偏偏是陛下的贵妃,你嫁了世上最不能从一而终的人。”纪纲拿出玉竹当初赠与他的的玉镯,一边抚摸一边回忆起了往事。玉竹的话又在他耳畔回响:“公子今日遇到难处,我也没什么能帮到公子的,既然去舅父家投亲不成,待养好了身子,你去把这对翡翠玉镯变卖了,作为盘缠回宿安老家去吧。”纪纲想到与玉竹初遇的情景不由得笑了,可转念又想到了方才在长乐宫的情景:“你父皇怎么不给母妃设洞房花烛?你父皇怎么不让母妃日日相陪?母妃也想住进乾清宫侍奉你父皇,母妃也想在床帐后做手影让你父皇开怀。母妃也想吃那半生的饺饵,母妃多想今夜那琼花烟火冲上天去,落下来的是一颗颗翠竹。。。。。。”想到此处,纪纲拍了下桌子,“既然如此,玉竹,我帮你除了她。”

    纪纲连夜赶到宫中,只听宫里的钟楼处又传来了敲钟的声音。纪纲走上钟楼,只见两名宦官在那钟楼里冻得瑟瑟发抖,那两位宦官认出是纪纲,便赶忙跪倒在地,“不知纪指挥驾临,请纪指挥恕罪。”纪纲将一坛酒递给那两位宦官,“二位小兄弟辛苦了,除夕之夜还要在此敲钟。你们叫什么名字?”其中的一位宦官答道:“纪指挥,我叫金得,他叫金良,是我的弟弟。我们本是朝鲜的宦官,随吕婕妤入得大明宫中,本在咸阳宫当得好好的差,谁知吕婕妤得罪了权贤妃,被陛下罚去了乐安堂。我们也跟着走了霉运,被罚去了钟鼓司。我们夜夜都要在这钟楼上敲钟,除夕也是如此。”纪纲早便将他俩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佯装说道:“原来如此,那权贤妃着实矫情,惩处了吕婕妤便是了,还挑唆着陛下惩处整个咸阳宫的人,你兄弟二人便受了牵连。”金得说道:“原来是权贤妃不依不饶。”金良叹了口气,“权贤妃宠冠六宫,如今吕婕妤虽然回了咸阳宫,可宫中只有几人伺候着,吕婕妤如此不招陛下待见,看来我们兄弟回咸阳宫无望了。”纪纲听金良如此说,缓缓坐在他们身边,“我可以让你们回咸阳宫,不必在这做敲钟的苦差。”金良、金得大喜,“纪指挥此话当真?”纪纲又故作为难之状,“只是怕权贤妃从中作梗。”金良、金得皆沉默不语。过了一会,纪纲说道:“这样好了,陛下过些时日便要去北征,我锦衣卫探得消息,权贤妃随从陛下出征,金良先回咸阳宫当差,我把金得安插在大军当中伺候权贤妃,待时机成熟,金得将那权贤妃毒死,就再也没人为难你们兄弟了。到时候,就算我把你们安插在御马监也没人敢相拦。”金得赶忙摆摆手,“纪指挥可别说笑,这我哪里敢?”“锦衣卫都是我的人,没有我的意思,谁人敢胡说?权贤妃便是死了,旁人也不知是谁干的。你俩若愿意,便听我的,若不愿意,便在此处敲钟,直至冻饿而死。”金得思索了一会,咬了咬牙,“那就听纪指挥的。”纪纲笑着从怀中掏出一包药递给了金得,金得接过那包药,“敢问纪指挥这是何物?”纪纲突然变了脸,答道:“砒霜。”纪纲说完便转身回了府。

    在回府的路上,纪纲边走边想:“如此甚好,万一权贤妃被毒害,陛下起了疑。我便说是吕婕妤怀恨权贤妃,指示贴身宦官所为。如此才万无一失。玉竹,不必伤怀了,待陛下北征归来,这宫中便再无权贤妃了。”

    第二日,金良果然回到了咸阳宫,而金得也离开了钟鼓司,等待随大军出征。

六十四、十七王赋诗赞贤妃 朱高煦设计害太子() 
新年伊始,各位藩王入京朝见天子,这日夜里,朱棣特意与宁王朱权到御花园走走,他二人相聊甚欢,在回乾清宫的路上,朱棣说道:“当年靖难之时,朕答应与你中分天下。”朱权大惊失色,赶忙施礼,“四哥说笑了,臣弟对天下不敢兴趣,臣弟只对这些感兴趣。”说着,朱权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朱棣将纸展开,马煜赶忙将灯笼凑上前去,朱棣念道:“纷纷雨竹翠纷纷,点点风花落绿阴。贫恨苦吟穷寞寞,乱愁牵断梦沉沉。昏昏岭隔重重信,渺渺江如寸寸心。因有事情闲默默,我于疏拙老骎骎。”朱权笑笑说道:“四哥将这诗倒过来再念。”朱棣看了一眼朱权,便将诗倒过来念道:“骎骎老拙疏于我,默默闲情事有因。心寸寸如江渺渺,信重重隔岭昏昏。沉沉梦断牵愁乱,寞寞穷吟苦恨贫。阴绿落花风点点,森森翠竹雨纷纷。”朱棣念完,不仅赞赏:“这叠字回文诗写得妙,老十七真乃才子。”“谢四哥夸赞,臣弟就喜爱诗词歌赋,治理天下还是四哥的事情。治理天下可是不易,就拿四哥来说,每日四鼓便起,深夜才睡。夜里梦到国事还会惊醒。臣弟可不受那份罪。”见朱棣将那叠字回文诗递了回来,朱权赶忙接在手中。

    正在此时,突然一阵悠扬的箫声传了过来,朱权寻箫声而去,已是到了乾清宫外。朱权不由得赞道:“忽闻天外玉箫声,花下听来独自行。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朱棣笑笑问道“这箫声是不是很美?吹箫的人更美。”朱权点点头,“能在乾清宫吹箫的,定是独得天宠的权贤妃。”“你平日不在南京都知道权贤妃?”朱权笑笑说道:“四哥为了贤妃娘娘都快罢黜六宫了,何人不知啊?也好,有人能活到四哥的心里,免得四哥孤苦。”“是啊,后宫当中,她最得朕意。朕忙国事的时候,只要有她在身边,朕便不觉乏累,不觉孤苦。时候不早了,你早些歇息,她独自吹箫,定是想朕了,朕先回去了。”待朱棣回了乾清宫,朱权擦了擦额头冒出的冷汗,把那叠字回文诗揣在了怀中。

    转眼间到了永乐八年二月,朱棣率军五十万,亲征鞑靼,权梦初、朱高煦、杨荣、马煜、戴原礼等随行,太子朱高炽监国,杨士奇、杨溥、蹇义、黄淮等人留辅太子。

    出征之前,朱棣在午门举行了隆重的亲征礼。待王公贵戚、文武百官、出征将士齐聚在午门,朱棣再次穿上了武弁服,在鼓乐声中行至午门之上,朱棣将广袖一挥,鼓乐之声戛然而止。只见朱棣端起了一碗美酒,出征众将士也将手中的酒碗高高举起,只听朱棣大声说道:“昔日太祖皇帝龙飞淮甸,汛扫区宇,东抵虞渊,西谕昆仑,南跨南交,北际潮海。而后,朕应天顺人,登基为帝,谨遵太祖遗训,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而今鞑靼屡屡犯我天朝,践我河山,欺我百姓,辱我子民,是可忍孰不可忍,边境不肃,如何让大明国运昌盛,如何让百姓家给人足,斯民小康。为大明江山社稷,朕御驾亲征,扫除边患。朕用这碗中美酒,敬诸位良将士众,愿我大明君臣上下一心,三军将士齐心协力,逝扫北虏,兴我大明。”说完,朱棣将碗中美酒一饮而尽,待众将士跟着饮了碗中酒,朱棣将碗猛摔在地上,大喊一声:“逝扫北虏,兴我大明。”众将士也将碗摔在地上,齐声高呼:“逝扫北虏,兴我大明。”

    在响彻山河的喊声中,朱棣拉着权梦初走到军中,待权梦初上了凤辇,朱棣便跨上战马,带着五十万大军踏上出征的道路。靖难之役八年后,朱棣又一次踏上了出征的道路,此时的朱棣已是权倾四海、威震天下的大明皇帝,童年丧母的悲痛,少年发奋的辛劳,中年起兵的艰辛,都已成为过往云烟,如今这位五十岁的皇帝率领大军踏上了御驾亲征的道路,他心中挂念着的是大明边境的安宁,是大明江山的稳固,是大明子民的安居。

    朱棣御驾亲征,权梦初随行,王玉竹自是伤透了心,玉竹夜不能寐,便扶在长乐宫的宫墙上叹道:“随陛下亲征,当真是宠冠后宫,无人能及啊。”郁离忙跑过来扶着玉竹,“娘娘,外面凉,咱们去屋里坐着。”玉竹依然扶着宫墙流着泪,“‘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娘娘快别如此,等圣驾回京,陛下必是先来看望娘娘的。”“陛下哪里还记得本宫?陛下心中只有她。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