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盛世明王 >

第26部分

盛世明王-第26部分

小说: 盛世明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被立为储君。

    而自徐令仪将姚广孝的话告诉朱高炽之后,朱高炽便日日都想结交杨士奇。一日,朱高炽得知这日是杨士奇在文渊阁当值,便早早在文渊阁外等候,待杨士奇走出文渊阁欲回府,朱高炽快步迎上前去,向杨士奇拱手问好。杨士奇早有助朱高炽之意,便还礼与高炽闲叙了几句。杨士奇突然压低声音提醒朱高炽:“殿下,陛下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乃是在殿下与二皇子间犹豫不决,只有殿下自己能让陛下下定决心。”朱高炽对杨士奇拱了拱手,“请杨先生赐教。”杨士奇凑到朱高炽身前,耳语道:“陛下奉天靖难之时,二皇子几次救过陛下性命,由此看来,殿下可失了优势。可陛下看中殿下的,乃是仁厚孝顺与瞻基皇孙。除瞻基皇孙可为殿下增添筹码之外,便是那割舍不掉的父子亲情。陛下是九五之尊不假,可更是一个父亲,这世间恐怕没有比父子亲情更能让一个父亲下定决心了。”说完,杨士奇对太子拱手说道:“臣告退。”

    朱高炽恍然大悟,看着杨士奇的背影,不禁说道:“谢先生赐教。”于是,朱高炽便画了那幅《猛虎顾彪图》以召唤父皇的爱子之心。华盖殿之宴上,解缙见势又凭自身才学即兴赋诗一首,使得朱棣当即下定了决心,将储君之位定于朱高炽。

    皇太子册封礼很快也在新修好的奉天殿举行。册封之礼结束后,朱高炽的寝宫迁往慈庆宫,即太子东宫。整个东宫异常欢喜,朱高炽抱起朱瞻基,“咱们瞻基这么小的年纪就如此聪颖机智。”张若兰笑了笑,“是殿下教导有方。此次还真要谢过杨先生运筹帷幄、巧设连环,解先生才学过人、机智果敢。殿下有如此能臣辅佐真是万幸。妾恭喜殿下。”朱高炽点点头,“是啊,多亏杨先生、解先生还有诸多忠臣良相。本宫要好好谢过他们才是。”

    于是第二日,朱高炽便由李崇搀扶,跛着脚亲自来到了解缙的学士府登门道谢。解缙知是太子殿下前来,受众若惊,赶忙出门相迎。待入到府中,解缙说道:“太子殿下屈尊来臣府上,真是折煞臣了。”“高炽有幸得诸位先生青睐才有今日,感激之情不知如何言表。本宫今日能成为储君,解先生功不可没。”高炽说着便要给解缙施礼致谢,解缙赶忙扶着朱高炽,“殿下这可如何使得?殿下仁厚,将来必是仁义之君,保殿下登上储君之位乃是我等职责,殿下何必如此屈尊?汉王狡诈,殿下应仔细着才是。”朱高炽点了点头,“今后之事就全都倚仗解先生与诸位先生了。”解缙肃然说道:“殿下放心,臣等定当尽力。”

    拜别解缙之后,朱高炽直奔西杨府欲致谢杨士奇。杨士奇正在书房讲史给如愿和杨稷听。忽然福安匆匆跑来,“老爷,太子殿下已在咱们府外了,快去出门相迎吧。”杨士奇不慌不忙放下手中的书,向如愿招了招手,如愿便走到杨士奇身边,杨士奇对如愿耳语了一番,如愿便笑着走出了书房的门,一旁的杨稷不明就里,问道:“父亲,太子殿下前来怎的不快些出门相迎?如愿姑姑又去做什么了?”杨士奇对杨稷笑了笑,端起桌上的清茶喝了起来。

    如愿推开西杨府大门,向太子殿下施礼跪拜,朱高炽赶紧让其免礼起身,朱高炽细看这小姑娘,觉得甚是可人,又觉得如此面熟,朱高炽正思索着这小姑娘在哪里见过,如愿已开口说道:“太子殿下,真是不巧了,我家表哥今日去东杨府上与杨次辅品茶去了。不过表哥临行时说,不相见才不被察觉,如今殿下的头等大事是稳固储君之位,殿下对于诸事仔细谨慎便好。”朱高炽听闻,自然明白了杨士奇的意思,遂向如愿拱手说道:“替本宫谢过杨先生。”朱高炽又细看了看如愿,“你方才称杨先生为表哥?你叫什么名字?”“回太子殿下,杨首辅确实是民女的表哥,民女姓柳,名如愿。”朱高炽拱手说道:“劳烦如愿姑娘告知杨先生,本宫明白他的苦心,虽不能当面致谢,可本宫永记心上,告辞。”

    如愿回到书房中,杨士奇问道:“太子殿下走了?”“走了,太子殿下要如愿转告哥哥,说他明白哥哥的苦心,虽不能当面致谢,可会永记心上。”杨稷在一旁很是不解,“难不成如愿姑姑把太子殿下赶走了?”“是啊,哥哥就这样将太子殿下拒之门外了?”杨士奇放下手中的茶盏笑笑说道:“我若出去迎驾,等于告之汉王我杨士奇便是太子一党,我必定成为汉王眼中之钉,汉王定会想办法除掉我。我死无妨,只是再不能效力太子、尽心大明了。”如愿问道:“哥哥为何力保太子?”士奇正色答道:“一来,国赖长君。储君之位,自古立长立嫡,纲常有制,长幼有序。二来,太子仁厚,将来必为英主,而汉王无赖,不是治国之才。忠臣保社稷,自是拼死也要护太子荣登大统了。”如愿听了,不禁对自己的表哥倍加钦佩,既钦佩表哥的人品节操,又钦佩表哥的机智沉稳。

    杨士奇说完这番话,如愿凑到他身前,说道:“哥哥一年才休这几日假,如愿与稷儿定要好生陪伴哥哥。过几日便是上元佳节了,听闻上元之夜,陛下在午门设鳌山灯会,与民同乐。上元夜哥哥带我们去午门观灯可好?”杨稷听如愿如此说,赶忙也凑上前去,“是啊,上元之夜,陛下取消了宵禁,鳌山灯会上,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父亲就应了如愿姑姑,带我们前去可好?”杨士奇拿起书来,“好啊,这灯节一年才一次,带你们前去。”

    这日,朱高煦一大早便来到奉天殿求见朱棣。进了奉天殿,朱高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父皇,儿臣受封汉王,不久便要去云南就藩了,只是儿臣的封地云南距南京万水千山,且藩王无故不得入京,儿臣若去了,再与父皇相见怕是就难了。儿臣自小从未离开过父皇,父皇奉天靖难时,儿臣都相伴左右,如今却让儿臣去那偏远之地就藩,父皇哪里舍得?儿臣哪里舍得?父皇说这可如何是好?”朱棣十分喜欢自己的次子朱高煦,靖难之时毕竟也是答应了朱高煦将来储君之位属他,如今却立了高炽为太子,朱棣的不舍与愧疚之情涌上心头,便说道:“高煦暂时不必去就藩,你在宫里多陪伴在父皇与你母后几年。你与凤娘先住在长春宫便好。”朱高煦听闻,心中不由得窃喜,赶紧叩头谢恩,“谢父皇。”

    这时,赵王朱高燧来到了奉天殿,走上前去向朱棣施礼,“父皇召见儿臣?”朱棣说道:“刚与你二哥商议好了。他暂时不必就藩,你年纪还轻,自然也先不必去就藩的。你二人都再陪伴父皇与你们的母后几年。”朱高燧应道:“是,父皇。”朱棣接着说道:“今日召你前来,是有事差你去办。过几日便是上元佳节,上元夜,朕在午门设鳌山灯会,到时候千家万户皆来赏灯,你带亲兵巡街,万要保证京师治安。”朱高燧应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为父皇分忧。”

    朱棣细看了看朱高燧,问道:“高燧好像清瘦了呢?可是与徐氏不睦?徐氏还是没有子嗣?”朱高燧低下头,“没有。”一边的朱高煦赶忙说道:“父皇无需烦扰。三弟风流倜傥、仪表堂堂。待他日碰到钟情的女子,娶过来与三弟做妾室便好。三弟与那徐氏不十分恩爱也无妨。”朱棣赶忙问道:“高燧可有钟情的女子?”朱高燧摇了摇头,说道:“父皇,高燧也想找一爱慕的女子举案齐眉,奈何一直未遂心愿,若他日碰到毕生所爱,定会肯请父皇赐婚与儿臣。”朱棣点点头,“若碰到中意女子,尽管说与父皇,不管是谁家女儿,父皇定会为你做主。”高煦、高燧谢恩之后便出了奉天殿。

三十、上元夜高燧遇所爱 西杨府梅英诉家身() 
转眼间便到了上元夜。文武百官、京师百姓扶老携幼,纷纷来到午门广场,观看永乐皇帝设置的鳌山灯会。只见午门之处各色花灯千姿百态,午门广场人流如潮,千家万户皆来赏灯。

    杨士奇答应了柳如愿与杨稷今夜带他们赏灯,黄昏后便让福安驾车辇,载着几人至繁华街口,由于午门之处人员众多,摩肩接踵,主仆四人便步行至午门。

    如愿看着南京的六街灯火,不禁赞叹:“‘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哥哥,这京师的上元夜真美,尤其是这午门的鳌山灯会,灯火阑珊的,真好看。怪不得那么多文人墨客总要在上元之夜赞叹一番。”杨士奇说道:“上元诗词最妙者莫过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你看他所说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与今夜场景相比如何呀?”“恰是如此,灯火阑珊,真是太美了。不过,还有一首上元词堪与《青玉案·元夕》相提,那便是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何等美妙。”杨士奇笑了笑,“你不是也曾在上元夜作诗?还将那诗寄与了我?‘银兔提烛照广寒,姮娥对镜点妆颜。六街火树灯如玉,九宇清辉月似婵。暂借东风传音讯,上元美景与卿观,苍穹为盏星为酒,两地今宵共尽欢。’”如愿将罗帕掩在嘴角笑了笑,“如愿才学拙劣,所作的诗也只敢给自己的哥哥看,怎能与辛弃疾、欧阳修相提?”

    二人正说着,杨荣与其妻从对面走来,杨荣对杨士奇拱了拱手,“士奇也来观灯啊?这小姑娘是?”杨士奇拱手说道:“勉仁与刘夫人也来观灯了?这小丫头是我表妹柳如愿。我家老太爷最小的外孙女。”如愿忙给二人施礼。“杨先生万福,刘夫人万福。”刘夫人见了如愿不禁赞叹,“以前只见过稷儿仪表堂堂,不想士奇的表妹生的这般可人。这世间竟还有这般娇俏的女孩子。”如愿施了一礼,说道:“刘夫人过奖了。看夫人明眸皓齿,举止娴雅,是那般雍容华贵,如此才配得上杨先生这旷世奇才。”听如愿如此说,杨荣不禁夸赞:“如愿姑娘不但相貌好,还甚会说话。士奇调教得好呀。”杨荣夸赞完如愿,拍了一下士奇的肩,“士奇哪日再到我府中去?那日咱们未分胜负的棋局我可还在书房留着呢。”“勉仁把那棋局留好,改日我便去。”

    几人正在说笑间,朱高燧带着亲兵来午门巡街,朱高燧在马上见到杨士奇与杨荣,便跨下马来向二人拱手问好,“二位先生好,上元佳节二位先生也来观灯了。”杨士奇、杨荣二人见是赵王来了,便都赶忙向赵王施礼,杨荣说道:“听闻陛下差殿下今夜午门巡街,殿下辛苦了。”“不及二位先生辛苦。二位肱骨之臣,协父皇处理朝政,如今又要辅佐太子殿下,平日里政务繁忙,难得清闲。。。。。。”朱高燧说着说着,突然看见了杨士奇背后的柳如愿,立即被如愿的美貌惊住了。朱高燧愣在那话语迟钝:“今夕。。。。。。今夕得此良夜,二位定要。。。。。。定要畅游一番才是。”

    杨士奇、杨荣看出了端倪,都回头看看如愿,却也都不说破,而柳如愿只顾欣赏六街灯火,却没在意那赵王朱高燧。杨士奇见此情状赶忙说道:“殿下真是折煞臣等了,为陛下分忧乃是臣子分内之事。殿下、勉仁,你们先聊,我们到那边去看看。”杨荣忙说:“士奇请便,过几日来府中,我那棋局可给你留着。”“一言为定,士奇定去。”杨士奇说着又向朱高燧拱了拱手,“殿下,臣告辞。”朱高燧只顾偷看着如愿,并未听见士奇说话,士奇见此情状便带着如愿等人离开了。

    待士奇与如愿已转过身去,朱高燧这才缓过神来,赶忙说道:“杨首辅走好。”杨荣也向朱高燧拱手说道:“殿下,臣也先携夫人去观灯了。”朱高燧还是注视着如愿远去的背影,突然见杨荣也带着刘夫人走了,便赶紧追过去,“先生留步,敢问杨首辅身边那小姑娘是何人?可是杨首辅的女儿?”杨荣早就看清了朱高燧的心思,笑着答道:“那是士奇的小表妹,姓柳,名如愿。”朱高燧自语着:“柳如愿。”杨荣见朱高燧还在那发愣,便说道:“殿下,臣先告辞了。”朱高燧在人群中看着如愿远去的背影,自语道:“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刘夫人边走边问杨荣:“老爷,赵王殿下定是对那如愿姑娘有意。”杨荣笑笑,“谁人看不出来,士奇早便看出了。”刘夫人有些不解,“那士奇为何带着如愿姑娘匆匆离去?”“上元之夜,士奇亲自带稷儿与这如愿姑娘前来观灯,一看便知,士奇必是百般疼爱他自己这小妹子。赵王已有王妃徐氏,如愿姑娘若嫁与赵王怕是只能做妾室,要如愿姑娘嫁与赵王殿下做妾,士奇他怎么肯?”刘夫人点点头,“是啊,当朝首辅杨士奇的表妹什么好男子找不到,况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