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种田旧事 >

第130部分

种田旧事-第130部分

小说: 种田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院儿是留给关雎的闺房。小姑娘的地方怎么能外借?

    常二爷也没想多借。安排了两个已经成亲的庶子分别住在两个跨院中。前院儿一开始没占。可后来家里几个姨娘闹得凶,他不得不把两个生了庶子的姨娘的安排过来。

    好在常之洲虽然偶尔回来,但他还不满十五岁,不算成年。一时也两下里相安无事。

    如今的常二爷一家子,也只是靠开州粮行里的股份过生活。粮行本来就不是暴利的行当。像那年大旱时的情况,一辈子也不见得能遇上一回。由此可知,常二爷现在的日子过得怎样。

    相比较那边一天天鸡飞狗跳,梅姨娘母子俩现在的境况反而是清静的了。

    新二奶奶的娘家倒了台,梅姨娘连做梦自欺欺人都不能够了。她也曾去讨要过自己过去的积蓄,可是新二奶奶一个子儿都不给她。她再傻也明白自己是被算计了。可这都是自己作得,也不能怪别人。

    有时候,一个人对某些事死了心也不是坏事。就像现在的梅姨娘。啥也没思没想,就一心的干活儿,养儿子。日子虽然清苦,但有常大奶奶隔三差五的接济,也过得去。也不用和常二爷那些莺莺燕燕置气,身体也好了。一年到头,连头疼脑热的小毛病都没有。

    只是苦了几个闺女和常之钰。

    几个闺女本来是常家正经的大小姐,因为自己的生母犯糊涂,变成了庶女。找婆家,高门大户是别想了。都嫁的转水城周边的普通人家。还好这些年国泰民安,日子都还过得。

    常之钰就不一样了,他本来还读书。跟着母亲被赶到偏院儿后,生活拮据连束修都交不起。他身子又弱,梅姨娘又有个盲目宠溺的毛病,生生把学业给耽误了。

    他比常之洲大两岁,现在十六岁了。整天也不出门,怯懦的很。常二爷回来后,带回来几头牲口,他才算有个着落,每天喂喂牲口。十六岁的大小伙子,连桶水也提不起来。还得梅姨娘帮他。

    新二奶奶的娘家没倒台的时候,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但是,自从娘家失势,还连累了常二爷黄了生意。家里那些姨娘一个个都要翻天。一天天明枪暗箭的闹个不休,常二爷也是烦恼无比。

    偏院儿和正院儿就隔着一个常继文的宅子。常二爷走着走着就到了偏院儿门口。

    忽然就想起梅姨娘的好来。两个人是少年的夫妻。也曾有过蜜里调油的日子。再说,这梅姨娘虽然土气了些,小肚鸡肠了些。可她乡下长大的,没有那些弯弯绕的花花肠子。什么情绪都在脸上戴着。还有什么比和这样一个人在一起轻松的呢。

    常二爷就推门走了进去。

    梅姨娘没想到常二爷还有想起自己的一天,早激动的热泪盈眶。那还记得起往日那些小性儿?

    常二爷也不含糊。他是经历过常家倒霉岁月的。吃过苦,受过累的。梅姨娘忙不迭的在灶下给他做饭,他就和常之钰一块喂牲口,打扫院子。

    一家人围坐在破旧的低桌前吃饭。吃完饭常二爷还不忘把水缸里的水挑满。

    到了这时,常二爷才恍然察觉父亲当年给他寻这门亲事的苦心。以他的性情,真的需要这么一个对自己好的没有一点儿私心杂念的人在身边。

    以前他风光的时候,那娇妻美妾哪一个不是对自己恭顺有加,小意儿奉承。可如今呢?都觉得自己吃亏,使劲了手段往手里挠好处。她们那是看上了自己的人,分明是冲着钱来的。

    自此,常二爷往偏院儿就越来越多。眼瞅着四十岁了的梅姨娘竟然害喜了。把个常二爷给美的,走路都带着风。

    但是好景不长,梅姨娘这一胎没能坐稳呢,掉了。

    常二爷见天往偏院儿跑,家里那位二奶奶早就醋海翻波。只是她一向看不起梅姨娘。但是,听到梅姨娘有孕她就坐不住了。庶子和嫡子一样,都是要分家产的。常二爷已经有这么多儿子了,现在梅姨娘又来凑热闹。那怎么行。

    这位新二奶奶略施小计就挑拨着两个跑到偏院儿去骂。梅姨娘那人,最是没度量。这几年又辛苦,早把当奶奶时积攒的风度扔爪哇国了。见俩小妖精骂上门来,她哪里肯依。但她又不善言辞。骂不过那俩人。一时推搡起来,跌倒地上。肚子里那块肉就化成血水流掉了。

    常二爷知道了这事,顿时火冒三丈。立刻就让人把那两个小妾发卖了。

    恰在这时,又出了事情。

    常之洲要考乡试,住在转水城家里。偶然走到后院,看见墙头上有一个脚印。这小子小时候调皮,现在长大了心眼儿也多。立刻就留起心来。

    他谁也不告诉,到了夜里就宿在后院儿关雎的房间里。

    到了夜深人静,看见有人从墙上翻过来。摸进了屋里。这小子也胆大,悄悄跟在那人后面看。只见那人熟门熟路的进了旁边的屋子。打开一个箱子抓了些什么就往怀里塞。

    常之洲大叫一声:“抓贼。”纵身就冲了上去。一下子就把那人给按在了地上。

    别看他年纪小,他十来岁就被程灵慧拿鞋底子抽上梅花桩,功夫底子好着呢。一个半大孩子对上一个成年人根本不是问题。

    常之洲抓住那人,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人竟然是常二爷的庶长子。常之洲继承了常继文的聪明,秉承了程灵慧的性格,最是不吃亏的秉性。一看是他,怒上心来。佯装不认识,先把他打了个半死,这才跑出去叫人。

    常二爷这位庶长子可不是第一次来这里偷东西。也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偷东西。带头来这里的是老二。

    关雎虽然还小,但程灵慧十分的宠爱她。她的东西比寻常大户人家小姐的都多。金银器皿数不胜数。常二爷这两个庶子在省城就是挥霍惯了的,到了转水城这小地方,又憋闷,手里又没银钱。自然就生出歪心。

    这事闹出来,常二爷的脸往哪儿搁?

168、老来伴() 
常二爷觉得丢了面子,但他不思这事是自己养子不教的错,把一腔不满意全怪罪到了新二奶**上。认为她身为嫡母,苛责庶子。加上一众各怀心思的小妾煽风点火。自此夫妻二人心生囹圄。

    关雎的东西虽然都是程灵慧买的,可她也记不清到底都是什么。倒是小关雎带着俩婆子检看了之后,给列出一张清单。程灵慧看过,常二爷那两个庶子真不愧是花过钱的,拿的竟然都是值钱的东西。林林总总折算下来,至少三千两银子。

    三千两银子搁在以前常二爷兴盛的时候,实在不算什么。可现在要是让他拿出来,就真的有些强人所难。

    想当年,常继文在开州府平价卖粮。两口子受人排挤,几乎做不下去。要不是常大爷和常二爷兄弟俩伸出援手,后果还不知怎样呢。

    现如今,程灵慧虽然损失了些银钱,但肉烂了在锅里。老话又说,家丑不可外扬。常二爷问程灵慧的时候,程灵慧也就含糊了过去。但是,这两个庶子如此行径却是不能容忍的。

    也不用常家大爷和程灵慧怎样。常二爷当机立断,远远在乡下给两人置办了宅子,把两人分了出去。

    还在省城的时候,常二爷就把家里的下人和没有儿女的姨娘、小妾都发卖了。如今剩下的都是有儿有女的。常家仁善之家,没有发卖生了孩子的姨娘的事。但是,家里人口实在太多。尤其是女人多了是非也多。常二爷实在不胜其烦。借机把家里剩下为数不多的下人全发遣了。言明以后但凡各种事物,都要亲力亲为,自己动手。有不愿意留下的,可以离开。

    那些年轻、受不了清苦的姨娘扔下孩子走了好几个。剩下三个年长一些的,和新二奶奶身边开了脸的通房大丫头。不算分出去的那俩庶子,家里还剩下七个儿子,九个闺女。加上偏院儿的常之钰,和新二奶奶的一个娘家侄子和两个娘家侄女,整整二十个孩子。常二爷肩上的胆子还是不轻。

    前面说过,这个新二奶奶其实也就是比梅姨娘多几分见识,那性情并不比梅姨娘强多少。如果是梅姨娘当家,她自幼庄户人家出身,懂得勤俭持家,自身也吃得苦。就算常二爷如今落魄了,那日子也十分过得。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常二爷现在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

    新二奶奶没吃过苦也就罢了。她不但偏心自己的儿子,也偏向自己的娘家侄子和侄女儿。她又大手大脚惯了,家里的银钱就越发捉襟见肘。连累那些庶子、庶女连往日家里的下人都不如。

    常二爷肯费劲力气替她娘家保住血脉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如今看见这种情景,纵然他自持男人嘴上不说,心里也难免怨懑。对常之芳也就罢了,毕竟自己的儿子,对新二奶奶的娘家侄子那脸色就不好看了。

    偏偏新二奶奶是个看不开事的,并不反思自己的行径,反而以为是梅姨娘从中挑拨,心里怨怪常二爷薄情寡义。她也不想想,梅姨娘要有那心眼儿,还能把个正房奶奶的位置拱手让人?

    总之,常二爷两口子之间的关系是越来越不好。后来,常二爷索性住在偏院儿不回去了。眼不见心不烦。

    新二奶奶不像梅姨娘,是个没嘴的葫芦,遇事就会自己沤自己。她自持比乡下妇人多几分见识,见常二爷不回去了,乘二爷不在家,很是去和梅姨娘过不去了几回。

    梅姨娘这几年身体是好了起来,但她毕竟年纪有些大了,本身心眼儿就小,落了胎难受的受不了。新二奶奶又上门欺负她。常之钰孱弱又护不住亲娘。没几天,她就又被气病了。

    要是以前这种情况,常二爷不但不会心疼她,反而厌恶她矫情。可现在不一样。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常二爷回了心。再看梅姨娘,虽然她人老珠黄,可怎么样都暖心窝子的人。见她病了,比自己病了还心疼。

    请医抓药,凡事亲力亲为。

    梅姨娘跟了常二爷半辈子,还没受过他这样贴心贴肺的待承。感动就不用说了。只觉得终于在人前扬眉吐气了一回。那病也就好的很快。

    这可把新二奶奶气得不轻。一来二去,也作出病来。她本是心娇气傲的人,就算是以前当小老婆也没受过这样的排挤,这一病十分的凶险。没几天竟然撒手人寰。

    办完新二奶奶的丧事,常二爷顺理成章把梅姨娘接回去做主事奶奶。

    这次和以前不一样。有常二爷给她撑腰,那几个姨娘也不敢翻天。虽然看见常二爷偶尔去姨娘屋里,她心里还是不舒服。可人经历的多了,再笨也看开了。

    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常二奶奶那性情这一辈子是不能改了。这些年,她们母子多亏了常大奶奶照顾。所以,她没道理和常大奶奶别扭。但是,对近在咫尺的程灵慧就冷若冰霜了。

    她做姨娘的时候还不搭理程灵慧呢,现在更是不相往来。回主院儿第一件事就是把仍然借住在程灵慧家的姨娘接了回来。让人拿了两封银子,说是还先前那俩庶子偷的东西。

    程灵慧看着常之洲带回来的两封银子,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两封银子不过区区百两,自己可是丢了三千两银子的东西。这个二嫂,也真是令人无话可讲。

    开州府粮行的事,一开始是全靠给耿万秋的。后来二爷回来了,无事可做,渐渐接手过去。毕竟三兄弟才是粮行的大股东。程灵慧乐得清闲,只在家中种地管孩子,奉养奶奶和母亲两位老人。

    现在又多了山长和师娘,空落落的心里才些微有些充实。

    常之洲很争气,一次就考上了童生。为此,程灵慧特意在新盖好的学堂摆了酒席,请全村的人过来吃。顺便庆祝新学堂落成。

    这个学堂,常之洲是赶不上读了。他如今是童生,还是要到姑苏书院去上学。可把他怨念的不轻。

    学堂落成,村里的孩子自然就近入学。原来因为姑苏书院太远,大多数孩子都要等到十岁以后才读书,知初堂就在村里,孩子们自然可以早早上学。山长的大名,又是远近皆知的。

    所以,第一天开学,程家庄大大小小的孩子就就把学堂挤了个满满当当。

    以前上学,桌椅板凳都是自家带的。山长上了年纪,光安排那各种各样的桌子凳子,一天下来就累得腰也直不起来了。一大帮孩子混在一起,又难免有调皮的。真是按下个葫芦起来个瓢。

    师娘一看这情景,第二天一早就去帮忙,每到晌午呢,就来喊程灵慧赶紧过去。那些皮猴子简直要翻天的节奏。山长一辈子也没见过这样顽劣的学生,直气得吹胡子瞪眼。就差蹦高儿了。

    程灵慧赶紧过去,还没进学堂大门呢,就听见一浪高过一浪的嬉闹声。她抬脚走了进去。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