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种田旧事 >

第112部分

种田旧事-第112部分

小说: 种田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天涯海角,俺都把你找出来,然后绑在自己身边。俺可不是弱质芊芊的女流,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不知怎得,常继文竟有一种如释重负,笑道:“这我就放心了。”

    程灵慧忽然有些担忧:“凤生和苏同的事你知道吗?”

    常继文坦然道:“我刚刚听墙角的时候听到了。”

    程灵慧道:“苏同既然找到了凤生,一定会把她带回去,那开州府粮行的事就只有你一个人打理了,会不会忙不过来?”

    常继文道:“不是还有你吗?”

    程灵慧有些为难:“你不介意俺出去抛头露面?”

    “傻样儿。”常继文用下巴蹭蹭她的脸颊:“我更舍不得折断你的翅膀。”

    一时间,程灵慧竟然不知该如何表达此刻的心境。她抬头就噙住了常继文的红润的唇。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动作她已经做得很是娴熟。

    苏同的身体已经复原了。身为当朝太子,年节里不在朝中露面已经是很不正常的。再没有理由在程家庄盘桓。楚凤生现在,一颗心全在他身上,恐怕苏同不带她回去,她自己都会跟回去。

    不过楚凤生把她的贴身丫头桐花留了下来。桐花已经二十岁了。一入宫门深似海,谁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出来。楚凤生也不忍蹉跎了她的年华。终是把她许给了陆大头做老婆。

    那俩美貌的丫头,苏同也一并带走了。皇宫可不是什么人想进就能进的。苏同走得时候虽然把她俩也带走了,可谁知道结果如何呢?反正程灵慧看不见那俩人,心里总算踏实了。

    苏同临走的时候,和常继文嘀咕了好久。程灵慧当时也不好去问。等苏同走了,才知道常继文做了一个天大的亏本买卖。苏同那个人精,一早就知道常继文把那俩丫头领来的目的。

    气程灵慧是其一,吃醋,算计苏同才是主要目的。他想通过这俩丫头,破坏苏同在程灵慧心里的印象。苏同顺水推舟,帮了他一次,转脸就讨后帐。他要常继文重新起复,做回老本行。只是,这次巡察的地方是江浙一带。

    常继文已经不是满腔热血,一腔孤勇的官场青瓜蛋子。上次去某南赈灾,到了最后搞出一个贪墨巨案。程灵慧许是不知道,可他是清楚的。贪墨不过是个借口。当今的真正目的是清除异己。那卷宗上没有写的才是重点。

    要不是逆党的名册没找到,还不知道要掉多少脑袋。他卷身其中,走了天大的运气才保住了性命。

    这要是再卷进江浙的是非里去……常继文想想都发愁。

    封建社会讲究,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对于起复的事,常继文也是无可奈何。他不愿意让程灵慧担忧,所以也没和她说其中的凶险。

    对于苏同要起复常继文的事,程灵慧心里也是一万个不愿意的。但也没办法。眼看着正月就要过完了。花如烟怀孕,楚凤生走了。开州府粮行的事还要夫妻二人同心协力打理起来。

    至于做官的事,反正圣旨没下来。拖一天算一天。

    到了三月间,关于包龙图再世的传言传得纷纷扬扬。两口子正因为过了这么久都没见圣旨,暗自庆幸,许是苏同随口在说着玩的。谁知大街上忽然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快去看青天大老爷……”

    两口子也走到粮行门口,伙同伙计一起往外看。只见一片旌旗招展向这边儿而来。先是鸣锣开道的,后面是对牌手。再后面是金甲的侍卫。侍卫后面是一众红衣大汉,抬着三口笼罩着赭黄龙袱的铡刀。

    那些红衣大汉一看就是刽子手的打扮,一个个凶神恶煞,杀气腾腾。围观的百姓不由纷纷后退。给常记粮行前面闪出一块空地来。

    那些大汉抬着铜铡就整整齐齐列在了一旁,不走了。金甲的侍卫迅速向两边散开,把围观的老百姓往旁边赶。对牌手依次陈列。后面走过来两队锦衣侍卫。当前一员粉面星眸的俊美小将军。手中高举着一副赭黄圣旨,高声叫道:“常继文接旨。”

    常继文和程灵慧从看见那三口铡刀就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只好近前一步,跪地接旨。围观的老百姓跟着呼啦啦跪倒一片。

    那小将宣了圣旨,不外乎就是令常继文官复原职,做回五品巡察御史,代天巡绶,即刻启程,往江浙一带去。

    程灵慧跪在常继文身后,心中暗自抱怨:“不就是当个五品官,用得着这么大张旗鼓的,恨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才好。”她并不知道,苏同这么做,就是要敲山震虎。

    但也正是因此,常继文此去江浙更加艰险。查不出个所以然,苏同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要是查出个一二三,他能不能回来还是个未知。就算能回来,他除了尽心尽力做一个忠于皇帝的孤臣,也没有别的路可走。

    苏同说他嫉妒常继文,看来不只是说说。他是真的要常继文后半辈子不得安闲。

    这宣旨的小将也不是别人,正是珠儿的哥哥陈亮。陈亮本来是想要把妹子带回京城的,可珠儿是宫女,身份特殊,不是想怎样就怎样的。她和环儿两个丫头,现在跟着陆晓晓生活在在程家庄。主仆三人越来越像乡下女子了。

    环儿不爱言语,程灵慧不清楚她的身世。可现在笑起来也是张着大嘴露着牙,把宫里的学的规矩全还给教习姑姑了。程灵慧也说不上来主仆三人变成这样好不好。反正大家开心,管他呢。

    陈亮把圣旨传到,并没有离去。苏同也知道此行艰险,让他跟着保护常继文。

    和他同来的,还有好几个老相识。已经升为正七品侍卫的沈聪、邓苦还有燕京全来了。而苏同给常继文找的主薄兼师爷竟然是新科探花赵桥。

    赵桥家学渊源,以他的才学点状元也绰绰有余了。但是,去年那一科的前三甲,一位年过四旬,一位三十啷当岁,容貌普通。探花本是对少年及第的人的戏称。取其年少貌美之意。赵桥此番没中状元,完全是受了容貌所累。谁让他年轻又长得漂亮呢。

    常继文和程灵慧对于今天是有心理准备的,可夫妻俩还是难分难舍。想要交待对方点儿什么,又想不起来说什么。

    常继文换了五品的袍服出来。他长得姿容丰美,面相比实际年龄显小。被绯红色官服一衬,更显得芝兰玉树一般。一走出粮行,就引来围观百姓的一片赞叹声。听得程灵慧心里愁肠百结。这样的常继文,她怎么能放心让他独自一人往江浙去呢?要是真被人惦记上,万一被拱了,自己可到哪儿去哭去?不过,这些话在大庭广众是不能说出口的,只能化成缠绵幽怨的眼神,围着常继文绕。

    因为圣旨上说即刻上任,沈聪等人只能在粮行前匆忙和常继文见礼。

    沈聪是个大白脸,脸色如纸,冷冷冰冰的很少有表情。邓苦是个娃娃脸,虽然黑,可总是笑嘻嘻的模样。这俩人给常继文见完礼,分左右一站。百姓中顿时又是一阵惊呼。

    奶奶,这俩人不就是传说中的黑白无常吗?

    再看燕京和陈亮。这俩人,一个英武,一个俊秀,俱都是粉面明眸的少年郎。跟菩萨坐下的童子似得。那个师爷也是器宇不凡,容貌出众。常继文这一行人还没出开州府呢,一个个就被神化了。

    程灵慧一直把常继文送出开州府十几里,直到看不见他们的影子了才回来。一颗心七上八下的,说不出的难受。常继文走了,她在粮行也待不住,就把事情交给雇来的掌柜。自己骑了马回家去。

140、找女婿() 
家里少了一个人就跟空了一大半似得。一连好些天,程灵慧都提不起精神。害得花如烟好一通笑话她,说她整个得相思病的样子。与其在家里这样神思不属,还不如去找常继文。

    程灵慧正有此意呢,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动身了。江浙她又不是第一天去。道路熟悉的很。

    程灵慧不爱受拘束。这次是去找女婿,心里也有些不好意思。就没让人一同去。自己背个包袱就上了船。顺流直下到天津卫,再从天津卫出海。

    走水路比陆路要快很多。程灵慧到了江浙的时候,常继文的人马还在某南打转儿呢。

    苏同给常继文造的声势太大,让老百姓真的以为他是包龙图在世。开封府是包龙图的衙门旧地,包公祠里还供着真正的三口宝铡。老百姓对包公的敬仰敬重可想而知,就算是没人告状,光在路边等着看那三口铜铡的人也多的接肩摩踵。常继文要是能走得快才怪了。

    程灵慧想要返回去找他,又觉得自己太矫情。索性就在扬州不走了。

    扬州是六朝繁华之地。程灵慧跑单帮的时候来过这里,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没闲暇四处走。她在这里干等着也等不下去,就去找了原来管收粮食的中人。

    粮行的买卖两口子是打算当养家糊口的营生,不但要做下去,还要传给子孙后代的。贩粮食是个薄利的买卖,吃不住有个天灾变故。总要有备无患才好。

    她们两口子本来打算在江南两路开个分号,可后来发现,自己一个外地人,冒然插足当地的买卖,不是那么容易的。再说,他们开分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这边的钱,而是想以后万一再遇上大灾年景,和开州府那边周转的方便。要不然跟上次那样,事到临头现抓,两口子可不是哪次都顶得住的。

    两人商量了,既然开不成分号,那就建个粮仓。这事本来打算的好好,开春就准做起来,谁知道又出了苏同要起复常继文这茬。这事就一拖再拖,拖到现在了。程灵慧想,不如趁现在做起来。

    程灵慧想到就去做。起个大早就出城去找那中人。让那中人带她去各处查勘适合建粮仓的地方。

    粮食的储存最要紧的就是不能潮湿。因为要装船运输的,还不能距离码头河道太远。又不能太近。太近了,万一河道涨水了,还不淹了。

    总之,这地方这不是一天两天能找好的。

    程灵慧找了好几天。沿河的好地方大多名花有主。想要就得从人手里买。中人不过是个种稻的农户,并不认识那些能沿河圈地的富商豪贾。程灵慧只能别寻门路。

    可她认识的人也有限。漕帮那些人门路倒是广,可彼此之间不过是互利的关系。真要说交情,那就是人家的少帮主救过她的命,她到现在都没找到人,当面向人家致谢。

    想到这儿,程灵慧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去找找人家。于是买了些点心提着就往码头上去了。这些点心可不是谢礼,只是个幌子,拿着好看的。要真用几块点心感谢人家救了自己一条命,还不如拿块豆腐撞死算了。

    程灵慧三不五时的到各个码头打听人家少帮主在不在。那帮主和少帮主的行踪别说底下的人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会轻易告诉别人。程灵慧打听一次,人家敷衍她一次。所以,她这次也不指望一下子就找到人家少帮主。

    果然,到了码头上。漕帮的人还是敷衍了事。

    程灵慧也是无聊,就找个阴凉地。坐在那里看大运河上往来的船只。想象着常继文就在哪一艘上。

    看了一会儿,觉得肚子里有些饿。拆开包点心的纸包,信手捏了一块吃。

    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乞丐远远望着她手里的点心咽口水。程灵慧察觉到他的目光,捏了一块点心扔了过去:“给你。”

    小乞丐接过,一把塞进嘴里,三口两口就咽下肚去。吃完还看着程灵慧。程灵慧把纸包往旁边一放,问道:“你几岁了?”

    小乞丐摇摇头。

    程灵慧拿出一块点心:“叫什么名字?”

    “阿年。”

    程灵慧把点心扔过去。这次小乞丐接住了,却没吃。把点心往怀里一塞,扭头就跑了。

    程灵慧也不在意,继续吃她的点心,看她的江景。忽见一个穿着灰白色细棉布袍子的年轻人向这边走来,望着程灵慧道:“你刚刚给自己找麻烦了知不知道?”

    “什么?”程灵慧抬头,一愣:“是你。”这年轻人就是被人追杀,拿刀逼着程灵慧救命那位。只是,时间过去快两年了,程灵慧的变化太大,他认不出来了。程灵慧却还能认出他。

    “你认识我?”这人一口流利的官话,一点儿江南的吴音都没有。这也是不多见的。

    程灵慧急忙摇头:“认错人了。”乖乖,这人有可能是走黑道的,还是不要招惹的好。

    那人一笑,也不追究。下巴往不远处扬了扬。程灵慧顺着方向望去。只见那个叫阿年的小乞丐去而复返,蹲在他原先蹲的地方往这边看。目光触及那年轻人,顿时瑟缩了一下。

    年轻人笑着摇了摇头。

    程灵慧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