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鉴宝金瞳 >

第154部分

鉴宝金瞳-第154部分

小说: 鉴宝金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你妈?”三姨愣住了,“你妈她不在。”

    “不在?那是在哪里?”杨波看过去,陡然有种不祥的预感,他朝着四周看了看,室内的装修摆设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且能够看得出来,这里新装修完不久,以杨母勤俭的性子,万万不可能花钱装修的。

    “啊!”三姨有些慌张,朝着曾远山看过去,“远山,你大姨呢?”

    曾远山愣了愣,没有说话。

    杨波大马金刀坐在沙发上,把补品放在一侧,朝着三姨看过去,“一个大活人总不至于失踪了吧?”

    三姨讪讪一笑,顿了顿,方才是说道:“你妈说手头没钱了,想要把这套房子卖掉,我估摸着这地方一般,卖不了多少钱,远山又马上要结婚,家里的房子肯定不够用,所以就给盘了下来。”

    杨波看过去,开口问道:“多少钱盘下来的?”

    “二十五万。”

    杨波点了点头,这个价钱不算高,但也不低了,甚至比这套房子的实际价格还要高一些,三姨应该没有说假话。

    “她住哪里去了?”杨波轻叹了一口气,问道。

    “回乡下了,你爸在乡下还有老宅子,我本来是想留你妈过年的,但她坚持要回去,她现在应该住在乡下老宅子吧!”三姨道。

    杨波点了点头,“三姨,既然是这样,那我就先走了。”

    “小波,吃饭了吗?没吃的话,三姨去烧饭。”

    “不用了。”

    “这补品带走,给你妈带过去。”

    “没事,这是给您买的。”

    杨波走出小区,开着车子朝着乡下驶去,他已经不记得乡下的老宅了,他只记得在他很小的时候回去过,后来爷爷奶奶去世,他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他也料想不到,杨母竟是做到了这一步,直接就是把房子卖掉了。

    导航加上问路,杨波终于是赶到了村外,村里的建筑多半已经重新翻盖,他已经记不清老宅子在哪里,只好停下车子问起路来。

    “大爷,杨建明家怎么走?”杨波在村外见到一个老人,他下了车子问了起来,杨建明正是杨父!

    “杨建明?”老人有些疑惑,“杨建明二十年前就不在这里住了,他家都搬到县城了!”

    “他家没有老宅吗?”杨波抽出一支烟递了过去。

    老人笑眯眯地接过,“哦,老宅子是有,就是村子西头那个破瓦屋嘛,你一直朝西面走,到了那边就看到了!”

    “好,真是谢谢了。”杨波道。

    上了车子,朝着西面开过去,乡间路窄,但是很平坦,行驶到村子西头,见到破旧的瓦屋,他终于是回忆了起来,这就是他小时候来过的地方!

    村里基本上都已经盖上了三层小洋房,这个瓦房已经是村里最破旧的建筑了,杨波甚至能够看到房顶砖瓦已经破损。

    杨波看到屋外的晾晒衣服,终于是确定下来,杨母的确是搬了过来!

第三百零九章 宣德炉() 
♂,

    第三百零九章 宣德炉

    车子停在门前,杨波下车走过去。

    整个村子红砖青瓦的瓦房早已被淘汰,这栋老宅也因为长时间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破败得厉害,房前是一片泥地,东侧围了一圈栅栏,栅栏里有小的棚子,似乎栽种了什么。

    杨波走过去时,就见到杨母端着一个簸箕走了出来,簸箕里装着大米。

    “妈!”杨波叫唤了一声,这个称呼他喊了二十多年,即便是生父出现,他也一时没有办法去接受。

    杨母抬起头来,两个月不见,她的头发竟是已经变得灰白,她眯着眼睛看向杨波,手上一抖,簸箕掉落下来。

    杨波连忙跑了过去,“妈,你没事吧?”

    杨母摇头,“没事。”

    说罢,她蹲下去就要去把掉在地上的米捡拾起来。

    杨波拦住了她,“算了,都已经脏了。”

    杨母愣了愣,“我捡起来喂鸡!”

    杨波帮着杨母把大米收好,杨母抬头朝着他看过来,“你吃饭了吗?”

    “没。”杨波道。

    “我去下一碗面给你吃!”杨母说着,转身去了厨房。

    厨房就是在外面新搭出来的小棚子,棚子四面没有遮挡,里面放了煤气灶,杨母在里面忙活着,杨波只好进了房间。

    老房子低矮阴暗,又有些潮湿,杨波走进去,便是闻到一股发霉的味道,这里已经很多人没有人住过了,杨母即便是打扫干净,也掩盖不住阴潮气,杨波甚至能够看到屋内方桌桌角都已经发黑,这是发霉后清洗过后的痕迹。

    瓦屋内隔出了一个房间,其他都是相通的,屋内空荡荡地,只在墙角处放了一张床,一个衣柜,而在房屋的正中,则是摆放了佛龛,供奉了一尊瓷白的观音菩萨像。

    杨母把饭碗端了进来,一边歉意道:“这里条件简陋,你先凑合着吃一顿,回头我去买点菜!”

    杨波找了凳子坐了下来,“不用忙活了,我随便吃点就行。”

    说罢,他接过碗筷,便是吃了起来。

    面条只是普通的煮面,里面放了些许葱花,还有白菜,吃了两口,杨波从里面翻出一个煮蛋来,他鼻子微酸,他还记得小时候,经常不愿意吃鸡蛋,杨母总是逼着他吃下去的情形。

    “什么时候来老家的?”杨波低声问道。

    杨母低着头,有些沉默,“快一个月了。”

    杨波略微犹豫,“怎么把县城的房子给卖了?”

    杨母低着头,没有开口。

    杨波愣了愣,终究还是没有多问,就算是杨母不说,他也知道,杨母这是想要多留点钱,等到杨父他们父子出来,能更加方便一点。去年杨父病危,都没有舍得把房子卖掉,现在卖掉了,杨波心里却是觉得突然松了一口气。

    面条的味道很熟悉,二十年都没有变化,让他吃过之后胃里暖暖的,只是看着杨母居住的环境,他却没有那么舒心了。

    “回头你跟我回市里吧!”杨波开口道。

    杨母摇头,“算了吧,我一个人住在这里蛮好的,这里的老邻居都还在,有空没空还能串串门!”

    “屋子已经漏了吧,这里生活也不是很方便,我看屋子里也没有暖气,晚上太冷了。”杨波接着道。

    “没事,多晒晒太阳就好了。”杨母坚持道。

    杨波朝着杨母看过去,见到她的面上满是执拗,也就知道她必然是心有怨恨,因为她一直觉得杨波是有能力把他们父子捞出来的。

    杨波也的确是有能力这样做,所以他也没有过多解释。

    吃完了面条,杨波站起身来,出去洗了碗,他朝着杨母道:“我出去走一走!”

    杨母点了点头,也没有起身,一直就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晒着太阳。

    杨波心里在思索着解决的办法,他尽管不愿意见到杨氏父子,但杨母待他还算不错,二十年的养育之恩,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割舍断的!

    村子里多半的人家都已经建了新楼房,唯独在村子西头还有两处瓦房,一处是他们家,另外一处则是土地庙。

    土地庙很小,只有二三十个平方大小,这处土地庙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被拆除过的,改革开放后,又被乡民们建了起来,只是规模小了很多。

    土地庙门外两侧挂着一副对联,“庙小神通大,天高日月长”,字体方正遒劲。杨波小时候也曾来这里玩耍,偷吃桌上贡果,后来他就很少来这里了。

    在土地庙正中,供奉了土地神,土地神慈眉善目,造型亲和。而在土地神雕像前,则是摆放了一只香炉,里面积满了香灰,上面仍有余香袅袅燃烧着。

    杨波扫了一眼,正要转身离去,却是陡然一愣,因为他发现香炉两侧双耳竟是象形,细细看过去,象首粗眉杏目,长鼻直竖,表情自然细腻,竟是循了“太平有象”的吉意装饰,这样的香炉可不多见!

    杨波眼前一亮,光圈迅速形成,见到光圈厚度,杨波便是大吃一惊,这竟然是宣德炉!而且还是大明宣德年制的宣德炉,正宗的宣德炉!

    杨波很想冲过去把宣德炉带走,但是他抬头朝外看了一眼,见到一个老太太站在不远处,正在朝着他的方向看过来,像是防贼一样。

    杨波慢慢走了出去,心里却是在思忖自己如何能够把香炉带走,宝物放在这里,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杨波没有再逗留,他转身回到家中,心里思忖应该如何找个理由。

    回到家中,杨波见到杨母正在屋后,他便是走了过去,见到杨母拔了蒜苗,朝着这边道:“家里也没有什么菜,我拔点蒜苗,回头给你炒个鸡蛋。”

    杨波鼻子一酸,连忙回头嗯了一声。

    屋后用遮雨布盖住一块,杨波看过去,见到下面竟是一口棺材,他有些惊讶,连忙转身问道:“妈,这怎么有棺材?”

    杨母看了一眼,“这是你爷爷当年留下来的,你爷爷下葬的时候,你爸爸没有舍得用,说是要留给他自己。”

    杨波朝着棺材看了两眼,也是想了起来,乡下老人有准备棺材的习俗,只是杨父这样做,实在是不为人子啊!

第三百一十章 香楠木() 
♂,

    第三百一十章 香楠木

    棺木外面刷了一层棕红的漆,颜色已经淡了很多,杨波记得,小时候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每年都要刷漆的,只是杨父实在太过操蛋,当年老人去世的时候,他竟然把棺木扣留了下来。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杨波走过去,细细看了两眼,“这是什么木材?”

    “枣木的,很沉。”杨母道。

    杨波用指甲抠了两下,却是感觉这棺木不像是枣木,他拿出钥匙,抠下一小块木头,放在鼻尖闻了闻,“这是香楠木,不是枣木,木头有淡淡的香气。”

    杨母却是一下子转过身来,打断道:“香楠木比枣木更值钱吗?”

    杨波没有想到杨母会反应这么激动,他点了点头,“是更值钱。”

    “这口棺材能卖多少钱?”杨母开口道。

    杨波有些犹豫,“卖不了多少,大概几万块吧。”

    “具体几万,大几万还是小几万?”杨母问道。

    杨波摇头,“应该有五六万吧,具体多少,我也不是很清楚,要找木材商问一问价格。”

    杨母抬头看过来,“你找人帮我把这口棺材卖掉吧,我不想把它留在这里了。”

    杨波有些愣神,下意识点头,“可以。”

    答应下来,杨波略微想了想,便是给胡青青打了电话,她的父亲是木材商,应该更懂一些,只是杨波打过去,对方却是关机,杨波略微一想,便是明白过来,胡青青肯定是在飞机上。

    杨波只好朝着杨母道:“我现在回市里,明天给您答复。”

    “也好,路上小心。”杨母道。

    杨波坐进车里,给李二打了一个电话,好久没有和李二联系过,李二面对杨波这个主顾,仍旧是非常热情。

    李二路子很广,很快便是答应下来,帮他联系木材商人。

    杨波开着车子回到市里,紧接着就直奔古玩市场而去,他需要找到一个宣德炉去把那只宣德炉替换出来。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宫廷御匠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想要烧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

    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翻番,要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这就是宣德炉的来历,这批香炉全部都是精品,以至于从宣德年间到民国,古玩商仿造宣德炉一直都没有间断过,有些甚至足以和真品媲美,杨波前往古玩市场,并不是要找真品,而是要找一个相像的仿品。

    没过元宵节,在大家眼里就不算过完年,古玩市场里熙熙攘攘,杨波开始细细找寻起来。

    找香炉容易,但是想要找到相似的象耳宣德炉却是不容易,杨波转了整个朝天宫古玩市场,都是没有找到,他想了想,还是进了集雅堂。

    刘良玉有些惊讶,“你想找一只铜象耳宣德炉?”

    杨波点头,“对的,想找一只赝品。”

    刘良玉有些诧异,但也没有多问,他略微顿了顿,“我去打个电话帮你问一问,因为你的要求高了点,不一定能找到。”

    杨波笑了笑,“没关系的,找不到的话,相似一点的也可以备用。”

    刘良玉点头,转身去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