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岂有此鲤 >

第18部分

岂有此鲤-第18部分

小说: 岂有此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浅溪皱皱眉头,有些疑惑:“李尚书大人是谁?我不记得认识过什么尚书大人。”

    “陛下跟本宫说过,李大人与你有过一面之缘。大概也是一年前的时间,你在帝都一条繁华的大街上卖画,李大人重金买了你的一幅临时所作之画。”

    浅溪微低着头思索,一年前?临时作画?重金?蓦然,浅溪眼前一亮,是那个老人家,也就是自己被掳走的那天发生的事情。

    竟是这样的巧合!

    “原来是那位老人家,怪不得,这么巧。”浅溪说道,她虽然不记得这位李尚书大人的模样,但是出手就是一个金饼子的人她也就遇到那一位而已。

    贵妃娘娘点点头没有说话,浅溪也在一旁静静地陪着。

    良久,久到天色完全暗了下来,浅溪站得腿脚泛酸的时候。贵妃娘娘终于动了,“回吧,该用晚膳了。”

    之后的几日都和这一天过得差不多,贵妃娘娘对浅溪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约束。只除了每日必作的一幅锦鲤图,她甚至可以在风华宫的宫女的陪伴下在宫中四处走动。

    浅溪不知道贵妃娘娘要留她在宫中多久,总不能日子就这么浑浑噩噩,和贵妃娘娘一样过下去。

    所以每日贵妃娘娘不需要她的时候,她时常出风华宫在皇宫四处走走。当然,像御书房,议事大殿之类的地方肯定是避之不及的。

    这一日上午已经在贵妃娘娘的示意下作了一幅九鲤图,下午的时间则浅溪可以自由安排了。

    她背着画包,在一个小宫女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地势较高的亭子里。

    站在这个地方,遥遥可以看出很远的距离。那中正的大殿,恢弘的建筑都在浅溪的眼前。

    真真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第三十三章 欢天喜地() 
这次回到易府,浅溪确实是没能短时间内脱身。这不,都已经到了过年的时候了。

    今个是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是祭灶的日子。家家户户大概从这一天也就开始真正的忙年了。

    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但是浅溪这些都没有经历过,她和师父在山里的日子根本就不区分年还是其他的节日。在易府,倒也能好好的了解一下过年的一些习俗。

    灶王爷负责管理各家的饮食,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一般神像都是男女两人,男神不用说自是“灶王爷”,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其实大多数人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毕竟每年都有一回,但是浅溪不同,她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的好奇心是极大的。

    等到黄昏入夜之时,易家一大家子的人先到灶房,由丫环小厮摆上桌子,他们则神情端庄静穆的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

    浅溪跟着后面,和易家小弟站在一排,也不敢乱说话,只是跟随着大家的动作做完而后大家聚在一起吃过晚饭,这一天也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四,也就是扫尘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当然在易府这样的人间,轮不到主子们动手。

    浅溪便是好奇,也只是偶尔跟着丫环小厮的后面看看,需要的时候给他们递递东西罢了。

    腊月二十六日,浅溪闹了个笑话,现在她正在易母的房间里,易母听了她将事情的经过描述后,哈哈大笑。

    事情是这样的,冬天天气虽然已经很冷了,但是大户人家很容易就会解决寒冷的事情。屋子里烧着热烘烘的地龙,根本不用穿太多的衣服。

    二十五日的时候浅溪晚上美美的、舒舒服服的泡了个澡。结果,第二天也就是二十六的时候,丫环夏初,这是易母从她第一次到了易府后给她安排的丫环。

    晚饭回房后,夏初恭恭敬敬的垂头立在浅溪的身后。“姑娘,奴婢已经让小丫环们烧好了热水,您可以去洗澡了。”

    浅溪转过身,迷惑的看了夏初一会儿,缓缓地开口道:“夏初,昨天是你侍候的我吗?”

    夏初悄悄抬眉看了一眼浅溪,飞快的将目光收回,“回姑娘,是的。姑娘贴身的事都是奴婢在侍候。”

    “那你不知道昨天我已经洗过澡了吗?怎么今日还让我洗?是不是太频繁了?”浅溪定定的看着面前的夏初。

    夏初抬头看看浅溪,确定浅溪并不是在开玩笑后说道:“是这样的,姑娘,今个是腊月二十六,是洗福禄的日子。这是过年的习俗,寓意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浅溪眨眨眼,有些不好意思的吐吐舌头,“原来是这样呀,我不太懂,多亏你备着啦。”

    夏初福福身,“姑娘快去吧,要不水要凉了。”

    这件事情很快就被浅溪抛之脑后,因为新的事情又来啦。

    过了洗福禄的日子,家家户户就忙着贴对联了。运城这边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对联数量极多,内容也全。浅溪虽说性子安静,但架不住全家都是热火朝天,兴致勃勃的样子。

    她不能亲自上手去帮着小厮们贴对联,便画画。她在府里画了好几处,不过都是贴对联的画,画了几幅画,兴致缺缺,就又抛到脑后了。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慢慢悠悠,谈天说地的围着饭桌吃了丰盛的晚餐,然后开始守岁的一晚。

    大家在矮炕上,围着一张圆桌,圆桌上摆满各种瓜果茶点。苹果寓意平平安安,枣寓意春来早,柿饼寓意事事如意,杏仁寓意幸福人,年糕寓意一年比一年高,长生果寓意长生不老。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原来过年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呢,以前我和师父在一起从来没有真正的过过年。谢谢父亲,母亲,哥哥弟弟们给了我这次机会。”浅溪说着说着眼睛里含着泪花。

    旁边的易母将她拉到怀里,“傻孩子,过年时高兴的日子,以后你只管越活越快活就行了。”

    浅溪看着易母的眼睛笑笑,“好,女儿只管着逗父亲母亲开心就好了。”

    易母安慰的笑着,转头看向下面伺候的丫环,“去拿出叶子牌来。”

    拿小丫环轻声应了声是便去了,不一会儿,手里边多了几副叶子牌。

    一家人便开始玩起了叶子牌。

    时间晃晃悠悠的过,开始玩叶子牌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浅溪并不会玩,看着易母他们玩了几局后便加入了战团,竟让她不知不觉的赢了几把。

    而后手气急转直下,易家小弟笑她和易娴一样,开始玩的时候总是运气最好,但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浅溪不服气的和他单挑,结果还是输得可怜。打了个哈欠:“哈呼,困了,小弟,守岁要过凌晨吗?”

    易席,就是易家最小的孩子,也就是浅溪口中的小弟,此刻他正收拾着已经一局结束之后的乱牌,听到浅溪的问话,头也不抬的回答:“当然啦,不过,溪姐姐,你若是困得厉害,便小睡一会儿吧。以前姐姐在家的时候年年守岁都会睡着的”。

    浅溪笑笑,这很像是易娴能做出来的事。

    “不用了,我还能坚持。”浅溪虽然困,但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守岁夜晚也给她不一样的兴奋。

    “咚……”十二声厚重的钟声响起,那是运城的一口高三四米的青铜大钟,那浑厚的声音像是水中的波纹一样,一圈圈的向外传播。

    新年来了,钟声一响,好像就片刻间,四周又开始喧闹了。

    过了凌晨的饭才是真正的年夜饭,饺子里也会有洗的干干净净的铜板,吃到的铜板越多也就寓意新的一年钱财滚滚来。

    饭后易母给了浅溪和易席一人一个红包,这守岁基本就结束了。大家也可以各自回房睡觉了。

第三十二章 季女逝兮() 
易娴右手食指与拇指捏住册子的封面,似乎很重,足足几息的时间才翻开。

    一男一女裸露的全身现入易娴的眼帘,画面上,那赤条条的身躯在半面轻纱的遮掩下,交融着,身体的某处紧紧地贴在一起,不留丝毫的缝隙。

    “啪”的一声,易娴左手将封面合上拍在了梳妆台上发出轻响。

    她胸口起伏着,呼吸也稍有急促。

    好一会儿,等到呼吸趋于平稳后,易娴想想母亲的交代,硬着头皮重新将小册子翻开。

    第二页上,依旧是赤条条的两个身躯,女子屈膝跪趴在软榻上,男子在女子的后面搂住女子的腰。那私密处依旧是紧紧地贴在一处,画质较为粗糙,根本看不清男女的表情。

    但是,易娴竟然从中感觉到了一丝灼热,慢慢的放松自己,她继续翻看下去。

    “吱呀”,是门开的声音,不知道过了多久,外面已经大亮了。易娴竟然不知不觉的翻开了两遍,想想就脸红心跳。那图似乎带着一些吸引力,不自觉中就让人着了迷一般。

    听到门开的声音,易娴手忙脚乱的将小册子合上重新放到了袖子里。

    “易娴,一会儿宁家应该就来迎亲了,是不是很紧张?”是浅溪,易娴松了口气,“恩,姐姐,真是想不到嫁人居然是这样的感觉。”

    浅溪走到易娴旁边,坐在圆凳上看着她,“那你给姐姐说说,嫁人是什么感觉?”

    浅溪本想逗一下易娴,没想到听了她的话,易娴竟然真的认真的思考起来,“紧张,害怕,还有一丝丝的兴奋。”

    浅溪皱眉表示不解。

    易娴也不多做解释,“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等姐姐嫁人就知道了。”

    浅溪眼神飘忽了一会儿,嫁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不知道什么人,更不知道会不会。

    自己认识的男人好像只有文轩和那个只见过眼睛的恩人吧?

    ……

    “两位小姐,宁家迎亲的队伍已经入城了,应该马上就要到了。”一个小丫头进来说道。

    片刻后易娴的舅母紧接着也进来了:“快,将红盖头盖上,宁家的迎亲队伍马上就到了。”

    浅溪忙先拿起胭脂纸递给易娴,易娴接过放在唇边抿了抿,浅溪看看颜色正好,舅母拿起凤冠戴在了易娴的头上,而后便拿起红盖头盖住了易娴的头部。

    外面一阵鸣炮奏乐,声震云霄。

    “来了来了,小姐赶紧去正堂吧!”有一个小丫头急匆匆的进来说道。

    浅溪扶起易娴,让她的手抓在自己的手臂上。“别怕,我一直陪着你。”

    盖头下得易娴点点头。

    几个兜兜转转,浅溪和易娴到了正堂,易父易母均在堂上坐着,兄弟们也都在一旁。

    宁二公子宁至身着火红的喜服,胸前系着大红绸花立在堂中。浅溪牵着易娴将她带到宁至的旁边,将宁至手中的红绸塞到易娴的手中,拍拍她的手以作安慰便退步站到了旁边。

    宁至与易娴一起叩拜岳父岳母,宁至呈上以其父名义写好的大红迎亲简帖。

    然后女家动乐开筵,俗称“辞家宴”。寓意女儿从此就是嫁出去的人了。吃过辞家宴后宁至和易娴将会在喜婆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先神位和长辈行礼后,易娴就在浅溪的搀扶上花轿了。

    小小的啜泣声从盖头下传出来,四周的百姓议论纷纷。

    “好女儿,对娘家的感情深厚。”

    “嗨,不管深厚不深厚,女儿出嫁的时候不都是要哭嫁的吗?”

    易娴的耳中盛不下这些议论,上轿后,花轿两旁奏乐鸣炮,起轿发亲。乐队在前,乐队后面是宁至,高头大马,意气风发,接着是花轿和送亲的人。

    最最受人瞩目恐怕便是那轿后一抬抬的嫁妆了,等到前头宁至已经拐出了易府门前的大街,嫁妆的最后一抬才出易府的大门。

    说十里红妆可能是夸张,但是一街的嫁妆却是有的,易家只有这一个姑娘可真是要可劲儿的陪送呢!

    “母亲,我能不能陪妹妹过去,只是她自己我不放心。”浅溪傻乎乎的问道。

    易母擦擦眼角的泪水,“傻孩子,这一步只能她自己走,哪有姐姐去送嫁的?我们就在家等着她三朝回门吧!”

    浅溪想了想也没有明白,只能应一句:“哦”。

    易娴出嫁后,易府的欢声笑语也少了。浅溪本来就是恬淡的性子,易娴一嫁,她也就恢复了往日的安静。

    易娴出嫁后第一天中午,“溪儿,今个是多少日子?”易母饭后问道。

    “母亲,今天是二十二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