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一世倾城:冷宫弃妃(替身侍婢魅君心:一夜弃妃) >

第1525部分

一世倾城:冷宫弃妃(替身侍婢魅君心:一夜弃妃)-第15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他们在搞什么?”

    萧玉声平静的道:“山长没有给任何一个学生指定任何立场,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从心选择,该合则合,当分则分,不必勉强自己;被人服,转变立场,也没有什么好丢人的,因为选择的另一方面就是丢弃,而丢弃自己不再认同的观点也没有错,死不悔改未必值得颂扬。”

    “……”

    “这场论道,只希望大家从心而矣。”

    他这样一,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人常读书明理,但读书也很容易把脑子读僵,对师长的话亦步亦趋毫无建树,那样的学生就算日赋万言,胸中也空无一计;而南振衣这一次的论道,却没有丝毫其他的指示,甚至不在意自己书院的学生到底站在什么立场,会不会学生们自己都打起仗来,而要他们从心去选择,大概只有这样,论道的结果才不会是输赢,而是真正的服。

    我的心里蓦地跳了一下。

    昨天晚上,我还在想着,西川的人都各怀打算,即使有轻尘这个颜家的一把手在,也很难在思想上做到统一,如果有一个人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就好了,那眼下,南振衣安排的这一场论道,不就正是一场思想的统一吗?

    他甚至不局限于书院里的学生,而是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轻寒他把事情搞大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到西山书院来参与这场论道,那不就是把这个统一的范围越扩越大吗?

    想到这里,我一阵激动,连脸都有些发红了,伸手抓着轻寒的衣袖用力的扯了一下。

    他回过头来看着我,看到我不断闪烁的目光,似乎也明白了过来。

    我压低声音,产生道:“这,也许是一个机会呢?”

    “……”

    他沉默了一会儿,也点了一下头:“也许。但是”

    他着,又转过头去看了看这个藏书阁内,密密麻麻的人头,所有的人在弄清了规矩之后,也纷纷的露出了激动兴奋的神情,跃跃欲试了起来,轻寒又回过头来看着我,道:“就看,到底哪一方,能够服哪一方了。”

    “……”

    是啊。

    我光想着这场论道可以在思想上统一所有的人,但到底是哪个方面的统一,还难讲。

    轻寒喃喃道:“这场论道的结果,也许就是天下大势的走向吧。”

    我的心又狠狠的跳了一下,下意识的回过头去看向藏书阁的大门南振衣,他还是没有出现。

    这场论道,他已经安排好了,那么他到底在什么地方,是否也在关注着这里?到了最后,他会不会出现,又会注定这场论道走向什么方向呢?

    我心乱如麻,手腕被轻寒牵着慢慢的走到了刚刚坐下的位置,查比兴让人给我们准备了两个软垫,等到我们一坐下,萧玉声便抬起双手,正是宣布

    “论道开始!”

    他的话音刚落,藏书阁内立刻陷入了一阵异样的沉寂,好像一瞬间这里面所有的声音和气息都被什么神秘的力量抽走了一般。

    但下一刻,就有人慢慢的从楼梯上站了起来。

    是一个穿着雾拢衫的,西山书院的学生,他的年纪不大,最多也就二十来岁,脸庞方方正正,鼻梁高挺,显得格外的突出,他对着所有的人抬手行了个礼,然后道:“没有想到,今日能与诸君共同论道,实在是西山书院,我们的荣幸。既然山长定下这样的规矩,那在下当仁不让,就先献丑了。”

    下面的人纷纷做出了“请”的手势。

    他抬起头来,朗声道:“当今天下,烽烟四起,战火纷飞,苍生有累卵之急,百姓有倒悬之危;而我西川,幸得先祖庇佑,偏安一隅,据剑阁之险,凭三江之利,风调雨顺,百姓安乐,既无风雨侵蚀之苦,亦无战火连绵之累,吾辈尚能坐观天下,论道西山。这样的局面,难道不是一个‘分’字所得?”

    周围不少人都纷纷点头称是,但也有些人微微的蹙起了眉头。

    那人最后道:“所以,在下看来,天下大势分合不定,但眼下,为了这一方百姓的安稳,西川应与中原分而治之。这,是在下的看法。”

    完,他行了个礼,慢慢的坐下了。

    有几个人轻轻的拍了拍手。

    这时,坐在下面的一个中年人站了起来,他的衣袍比周围的人更华丽一些,坐在一堆白布、蓝布衣裳里面显得有些扎眼,手上几个硕大的戒指昭示着这个人的身份,显然是个富贵人家,他对着那个学生一抬手,道:“这位先生的话,在下也十分认同。在下前些日子出了一趟远门,从安徽进货回来。那个地方已经是一片狼藉,天地荒芜,鸡犬不宁,百姓更是流离失所,饥饿难耐,有的甚至易子而食。这样的情形,只怕是各位难以想象的。”

    听见他这么一,周围有些人都惊恐的叹息了起来。

    他道:“若非前几十年,西川固守不出,与中原王朝分而治之,眼下,我们只怕也是那样的惨状,各位就不要想着还能再次论道天下,只怕连性命,都难保了。”

    “……”

    “所以,这天下大势,终究是分比合好的。”

    他完便坐了下来,楼梯上的学生们到底是有些看不上这些商人,只勉强的点头应了一下,而他周围的那些老百姓却深有同感,都纷纷的点头称是。

    有人道:“没错,这房子挨得近,火烧起来那是一家都跑不了,房子修远一些,有灾难来了也好避开啊。的确是的,陈爷得没错,这天下大事,是分比合好的。”

    眼看着论道的风向几乎是一边倒,我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样一来,那可能我之前的担心全白担心了,这场论道不仅要不了多久,只怕一顿饭的功夫都要不了,就结束了!

    就在这时,我身后的哲生站起身来,对着所有的人附身一揖。

    “诸君,在下也有一言。”

第2221章 天下,到底是什么?() 
我身后的哲生站起身来,对着所有的人附身一揖。

    “诸君,在下也有一言。”

    他一站起身来,周围的人尚可,而坐在阶梯上的一些学子立刻认出了他来,大家指着他,交头接耳的低声说着什么,其中那个已经跟我们打过照面的南振衣的徒弟陆笙便起身说道:“这一位,似乎就是京城来的哲生师兄吧。愿闻高见。”

    一听说他是京城来的,周围的人都十分惊讶,毕竟这里是西川,对于皇城内的人和事还是非常的陌生,也很好奇,这样一个人参与到西山书院的论道,大家也想听听他会怎么收。

    哲生对着阶梯上的那些学生行了个礼,然后说道:“不错,在下正是集贤殿的学生,师从傅老。”

    一听说他是傅八岱的学生,大家看着他的目光越发震惊,也更加专注了。

    哲生抬头看了看周围的人,然后朗声说道:“刚刚这位师兄,还有诸君的话,在下都听得很明白,不错,西川凭据天险,可阻战火于剑阁之外,独善其身,偏安一隅,相比中原各处的战火纷飞,这里的确是眼下难得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下自京城赶来此地,也大有同感。”

    一些人纷纷点头称是。

    他又说道:“想当初,老师离开西川,千里迢迢赶赴京城,在集贤殿上的第一堂课,不习六艺,不教王道,而是教会了我们师兄弟一句话。这句话,听说他在西山书院的时候也时常让学生们记住。”

    说着,他微笑着看着阶梯上的那些人:“不知各位师兄,可还有人记得?”

    “……”

    他这一问,顿时把所有的人都问哑了。

    原本发言的那几个人脸色都沉了下来,我深吸一口气,几乎要按捺不住的开口,旁边的轻寒却一把按住了我的手腕。

    他低声道:“不用急,先让他们说。”

    几乎在他话音刚落的同时,有一个人的声音慢慢的响起

    “吾辈生于斯世,当守公正,斥邪恶,以满腹经纶,创不世之功,恩泽于当世,流芳于后世。”

    这个声音显得有些呆滞木讷,让人一听就觉得僵得慌,但我却并不陌生,转头一看,就看到坐在墙角的一个身影慢慢的站了起来,正是前一天晚上在大廨内跟其他书院的学子对书的那个乔林。

    查比兴说他是个书呆子,这个书呆子在这个时候也不减本色,完完整整的将傅八岱的那句话给背了出来。

    哲生立刻转身对着他附身一揖:“多谢乔师兄,看来,老师虽然离开了西川,他的话也还是有人记得的。”

    一下子,陆笙他们几个的脸色更加难看了起来。

    那句话,乔林虽然说得很小声,但这里是被学生们称为“回音阁”的地方,回音声声不觉,让人有一种振聋发聩之感。

    大家的神情都变得凝重了起来,有人皱着眉头,开始默念起这句话。

    哲生又抬头看着阶梯上其他的那些人,说道:“还有国风书院,云乐书院……这些书院的各位学子,在下斗胆问一句,诸君将大好年华付与笔墨文章之间,为的是什么?”

    那些人两两对视,一时间也没有人回答,而哲生已经微笑着说道:“难道,就是为了靠着祖先的荫庇,做一个乱世中的愚民么?”

    他这话一出,有几个学生立刻站起身来:“你说什么?!”

    “好狂妄的小子!”

    眼看着大家被他点燃了怒火,有些人已经按捺不住的起身指责他,而哲生却立刻俯身对着他们行礼,说道:“在下愚直之言,请诸君恕罪。”

    “……”

    他的话的确是有些过火,但正是这过火的话语,才能在这个时候燃烧起一些人心头的炭火,再放眼望去,我已经能从刚刚几乎看不出什么动静的人群里看到一些不同之前的目光了。

    藏书阁内陷入了一阵难言的沉寂当中。

    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人轻轻的说道:“刚刚这位后生的话虽然有些过分,但似乎,也不无道理。”

    大家的目光立刻聚焦了过去,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看样子也不想是个读书人,黝黑的皮肤和还算矫健的身形,倒像是个猎虎,他说道:“咱们西川这些年来的确的靠着祖先的庇佑,偏安一隅,也没什么灾祸,可是,山林里的鹿子要是没有狼追,就会长肥,就会跑不动,失掉了灵性,也就失掉了根本。”

    立刻有人冷笑道:“老人家的意思是,就该把鹿子往狼的嘴里赶吗?”

    那老人家也不太会说话,皱着眉头说道:“老朽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有好日子不过,一定要弄得灾祸连连才好吗?”

    眼看着大家都说话去堵那个老人,周围也有些人皱起了眉头,这个时候,台阶上一个学生站起身来说道:“这位老人家不是这个意思,诸君也不必群起攻之。”

    大家一听见他开口,立刻安静了下来。

    查比兴坐在我们身边,这个时候轻轻的说道:“这个学生叫项文良,他也是大师哥的入门弟子。”

    难怪,他一开口,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另一边的一些学生说道:“项师兄这么久都没有开口,想来已是生死熟虑,必有高见。”

    这个项文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慢慢的说道:“在下一直没有开口,不是生死熟虑,而是在想刚刚这位哲生师兄说的话,也在想,老师教给我们的那句话。吾辈生于斯世,当守公正,斥邪恶,以满腹经纶,创不世之功,恩泽于当世,流芳于后世。”

    他默念着,然后抬起头来看向周围:“各位师兄弟,虽然一心读圣贤书,但并非两耳不闻天下事,外面的仗打成什么样子,其实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可是我想问问的是,这几月来,大家都在做什么?”

    他说着,转头看向自己的同门师兄弟陆笙:“陆师弟,似乎刚刚昨晚周易摘抄。”

    陆笙点头道:“不错。”

    “冯师弟,录完了十二本古籍。”

    “是的。”

    “赵师弟,精读了论语。”

    “是的。”

    他点了点头,然后慢慢的说道:“这些事情,对天下大势,可有助力?”

    大家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如果只是圈在一个书院里,看那些学生的成绩,已经非常的难得了,甚至可以说是不凡,但是这样的笔墨功夫真正摆到天下大势面前,的确什么都算不上。

    陆笙的眉头一皱,显然是受到了贬低而心中不快,但他轻笑了一声,慢慢的站起身来:“项师兄的话不无道理,只是,项师兄可知道书院有多少人,天下读书人又有多少,若每一个都凭着自己的满腹经纶要去创不世之功,那天下岂不大乱?”

    项文良点头道:“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