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世界演义 >

第26部分

世界演义-第26部分

小说: 世界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最早见于商君书画策:“昔者,昊英之世,以伐木杀兽,人民少而木兽多。”。立都:遂平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统治时间:bc66706390年。共280年。

    容成氏,古部落名。

    传说有一个世代袭号的容成氏族部落。因其首领传说为仙人,黄帝、老子皆曾拜他为师。后来渐渐传扬成了广成子的说法。这是关于容成氏的神化传说。姓氏词典引新纂氏族笺释注:“容姓出自大容氏。”

    容成氏曾为“王”,成为当时天下氏族“盟主”。容成氏的部落居住和活动区域在容城今属河北一带。

    容成氏大约传了8代,每代以30年计,大约容成氏的统治时间:bc63906110年。其定都在河北地区的容城。

    葛天氏:上古时期的重要氏族与氏族首领名称,是上古帝王。称“伏羲葛天氏”。生于河南长葛,定都于古葛地商丘市宁陵县。

    本草纲目有“葛有野生,有家种,其蔓延长,取治可作絺綌”。葛对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人有块根可食用裹腹、块根花序可入药、茎皮纤维可以纺织用来遮羞御寒、种子可以食用等功用。故古人甚感神奇,对葛顶礼膜拜以为图腾,当地人更是以葛为荣,特以“葛”为地名商丘市宁陵县。此为古葛地名之来历。

    葛天氏部族就在葛这块热土上休养生息,创造了较高的早期文明。从葛天氏之乐第四阕“奋五谷”推断,当时已进入原始农业阶段。其标志是人们已能制作较为精制的耕作石头工具,在采集经济基础上产生了原始畜牧业。

    葛天氏发现、总结葛的养生保健作用,提高了族人的健康水平;以葛天氏为首的部落酋长,将葛滕采集,以量晒清除外皮,或把采回去的葛滕经过砍砸,煮去外皮,提取纤维,纺织成生活、生产用品。如搓绳、编篮筐、织葛布等。纹理粗的葛布叫“綌”,纹理细的葛布称“絺”。用葛布缝制葛衣、葛衫、葛巾等,为人们遮羞取暖,抵御严寒,从而取代了用兽皮做衣的原料,以解因部落兽皮不足而没有衣服挡寒遮羞之急,将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一步。

    葛天氏传授和推广了葛的使用方法,使族人告别蛮荒,步入文明。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手工编造技术的提高,纺织技术出现并发展起来。

    黄帝内经也载:远古时期,先人们用葛滕搭建葛棚居住,编织葛床睡眠,用葛纤维纺绳织布,编葛鞋;用葛根充饥、医病;葛根为华夏人类繁衍做出过重大贡献。在那生产力极低下的时代,穿衣吃饭是部落之民的头等大事,葛天氏能用葛这种植物纤维编布做衣,怎么能不受到部落之民的拥戴呢部落之民推他为首领,称他为上天下凡的神人,这样“葛天氏”的名号便产生了。葛天氏是编布织衣的始祖。

    葛天氏初为葛天氏部族首领,后袭“三皇”之一伏羲氏的名号帝位为中原部落联盟共主。因创制“葛天氏之乐”、“葛天穹庐”和葛布等早期人类文明,葛天氏为中国音乐、舞蹈、诗歌、戏剧、建筑、纺织和养生的人文始祖。

    葛天氏善于治理天下。路史。禅通记载:“葛天者,权天也。爰拟旋穹,作权象。故以葛天为号。汤汤乎无能名之,其及乐也,八士捉扴投足、掭尾叩首,角乱之而歌八终。块柎瓦缶,武喿从之,是谓广乐。于是封泰山,兴货币,以制数会,故沈滞通、而天下泰矣。葛天氏治理天下,不言而信,不化而行,开文武道统和谐之盛世。”葛天氏出现了原始的货币,并且封禅泰山。

    葛天氏草创了道德规范礼。其所在时代的葛天氏部族是古代人向往并称道的“理想之世”。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说及理想世风时云:“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史记司马相如传记有“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岭为之震动,川洛为之荡波”。可见葛天氏时人性纯真,世风淳厚,在葛天氏治理下的和谐部落,被古人称为“理想中的自然、淳朴之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一个社会景象。正是在此和谐生存状况下,葛天氏才创制了葛天氏之乐。

    葛天氏部落是个能歌善舞的部落。古时,最初的舞蹈、唱歌均是在劳动过程中逐渐萌发、形成的,其舞蹈动作和歌唱内容也常常是劳动过程的简单再现。为庆祝捕猎胜利、谷物丰收,人们手舞足蹈,就是最原始的舞蹈;人们劳动中所哼的号子,就是最原始的歌;唱歌和舞蹈的结合,就是最早的歌舞。

    葛天氏发明了乐舞,是中国音乐、歌舞始祖。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和史记等文献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是广乐的前身,是我国正宗礼乐文化及音乐、诗歌、舞蹈、剧目、农牧业和养生学的重要源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一: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是谓广乐”。这种“三人操牛尾歌八阕”,成鸟羽而舞的形象,是最古老的音乐文化艺术,也是世界上最为原始的歌舞艺术。这是在尊祖先、敬天地的同时,表达对农耕、畜牧等农业活动的重视与祈愿心理,反映的仅仅是葛天氏部族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缩影。

第十三章 阴康氏() 
葛天氏之乐八部分歌舞中有第四阕“奋五谷”、第八阕“总禽兽之极”两部分与农业有关,从其阕名上可知:当时不但属于原始农业阶段,而且葛天氏部族在中国进入原始农业的时间相对较早,其农牧经验相对较高,为中国原始农业的创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该乐所载歌舞证实,葛天氏部族为生计不仅辛苦耕作,树艺五谷“奋五谷”,而且还尊崇大地、辨识土性“依地德”和祈敬上天、观察日月运行、天气变化的规律“敬天常”,已能自觉地对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进行不断的探索。

    葛天氏之乐还是中国最早的保健操舞和仿生气功。原始人的保健和气功活动产生于人类早期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日趋成熟。

    黄帝内经素论移精变气论云:“远古民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文中的“动作”,指劳动或模仿劳动的肢体运动;所谓“阴居”,则是指宁静的休息。原始人正是通过歌舞或静养的方式来抵御寒暑,达到保健功效的。甲骨文“舞”字的形状是一个人持牛尾手舞足蹈的样子。

    路史前纪在记述“之舞”时云:“阴康氏之时,水溃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人既郁于内,腠理滞著而多肿袿,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

    阴康氏的时代均晚于葛天氏,那时的先哲们仍仿照葛天氏,引导人们以舞的方式治疗因风湿而引起的各种病症,祛病保健。当然葛天氏之乐既舞且歌,不仅有“玄鸟”、“总禽兽之极”仿生气功等内容,而且还有其他诸如祈敬天地“敬天常”、“依地德”、歌颂君主“建帝功”和祷祝富足“遂草木”、“奋五谷”等内容,较“陶唐氏之舞”、“阴康氏之舞”内容上更丰富,形式上更完备。

    且歌且舞的葛天氏之乐是原始人的集体保健操舞,其功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为大型庆典活动助兴,二是可以自娱自乐,三是可以陶冶性情,四是可保肝养气,五是可以祛病健身,六是可以传播文化,七是可以歌颂正义与鞭挞丑恶,八是可以鼓舞人们的斗志。

    葛天氏统治时间:bc61105830年,共280年。

    阴康氏:古代部落联盟首领。

    吕氏春秋古乐篇有一段记载:“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而宣导之。”南宋朱熹编撰的通鉴纲目、罗泌编撰的路史等史书中有关于“阴康氏”治于华原“教民制舞”的记载。

    “阴康氏”应是的分支部落,部落中多美貌女子,以致常被人误认为狐仙,传说中青丘国狐仙之国,就是阴康氏部落建立的。首领为女性。

    传说中的“阴康氏”部落的先民由于生活在潮湿的自然环境之中,加上劳动繁重,所以不少人得了“关节不利”的毛病。通鉴纲目记载“阴康氏时,水渎不流,阴凝而易闷人,郁于内,理滞著而多重膇,阴康氏所以利其关节,乃制舞焉,治于华原”。“教民制舞”可视为中华舞蹈、健身祛病活动较早的源头。“理滞著而多重膇”约略犹如今天山区的大骨节病,可以推断:塔坡遗址就是阴康氏部落当年活动的主要地点之一。为了对付这种疾病,“阴康氏”部落的先民发明了一种“摔筋骨、动支节”的养生方法。所谓“大舞”,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气功导引的养生方法。其基本作用是宣达腠理、通利关节,达到散瘀消积、保持健康的目的。路史中有关“大舞”的记载虽属后人补记,但大体上却与原始文化的特征相吻合。

    统治时间:bc58305550年前。共280年。

    阴康氏后裔在夏商时代流落到陕西漆沮间,大致在陕西省耀县塔坡。成为雍州境内的古方国之一“华原”。据夏商国邑考记载,“华原是夏商时期雍州所辖的众多国邑之一”,“华原”地处漆沮之间、荆山之北、彭衙之西、皇过、云阳之东,显然就是耀州的主要辖地。

    朱襄氏,又号称飞龙氏,朱襄氏为上古时期重要的部族首领,为神农氏部落的祖先,袭伏羲之号,为中华人文始祖之一。以古陈之朱野为都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元郑杓衍极卷一至朴篇刘有定注云:“太昊之时,龙马负图出于荥河。帝则之,画八卦,以龙纪官,乃命飞龙朱襄氏造六书,于是始有龙书。”说明朱襄氏的祖先早在伏羲画八卦时就已经进入联盟内做官,作为伏羲的臣子,官职为飞龙用龙来代表官阶,大概是秘书官或者是主管礼乐的官职,后来创立了自己的部落。

    伏羲朱襄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发明五弦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原农业文明的开拓者之一。首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

    吕氏春秋。古乐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朱襄氏被众氏族拥立之实在“朱”地施政时常刮怪风,大风起时天昏地暗,飞砂走石,天干地裂,草木枯黄,五谷不收。自然灾害危及人类,使人无法生息,甚至面临灭顶之灾。朱襄氏忧心如焚,决定为民除害,降服恶魔,拯救万民。

    飞龙礼乐官名士达认为:恶魔乃邪恶之气,斜必畏直。最直莫过于琴瑟之弦,于是就决定造一把瑟来降魔。士达忙着准备柘丝、良桐。朱襄氏命能工巧匠,精心制作了五弦之瑟,以调节阴阳,使生命得以繁衍,命名为“来阴”。

第十四章 无怀氏() 
一日,黄沙蔽日,恶魔又来作怪,当黄风搅天,拔禾折树之时。朱襄氏便携瑟登场,凭高端坐,拨动瑟弦,瑟声激越声振高空,怪风渐息,顷刻间天空彤云密布,下起大雨,百草萌发。从此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仓廪俱满。群民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说明朱襄氏统治时期,大地干旱的情况非常严重,采集和半农业都遭到毁灭性打击。同时也说明伏羲首创的阴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朱襄氏为朱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以高寿109岁而终。其后朱襄氏部落又传了两代,加上朱襄氏共三世,大约共150年左右。即朱襄氏部落统治时间:bc55505400年。共150年时间。

    “乐”,用以调节阴阳。圣人,发明乐器用以调节阴阳,其中琴与瑟为乐器之本,琴属阳,瑟属阴,二者相合实属不易。所以在古时的歌乐之时,只有王才享有琴瑟,诸侯有瑟而无琴。朱襄氏发明了五弦之瑟,以调和阴阳,虞氏以五弦之琴亦为调和阴阳,二者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杨泉说:“琴为高涨之音,瑟为低落之声,以表达感情,调节阴阳,以合寒暑四时。”

    “礼乐”是古时十分看重的国之大事,为之特征,有则为诸夏,无则为夷狄。朱襄氏作瑟,与太昊作琴、女娲作笙簧、伶仑以竹子作乐器,在人类史上有重要意义。依照古人的理解,朱襄氏发明了“五弦之瑟”,才使群生定、寒暑适、百物生、万民安。

    朱襄氏部落主要以河南淮阳为中心活动,而淮阳古陈地为伏羲故地,朱襄氏在这一带活动有一定的道理。古迹。陵墓中有,“朱襄陵,在柘城县城东10里有朱堌,上有寺以守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