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世界演义 >

第216部分

世界演义-第216部分

小说: 世界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周懿王七年,西戎侵略周境,一度兵临宗周镐京。

    成康昭穆时期,边境戎狄一直被压制,而周懿王即位后,他们不断侵犯西周,甚至数次抵达京畿所在,证明此时西周国力衰落的很厉害。

    国力衰弱是由各方面原因造成的,而统治者自身问题是重要原因之一。

    册命制度是西周时期的一种任命、赏赐官员的制度,是周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彰显王权非常重要的表现仪式。周昭王、周穆王时期的册命制度,其主要标志是在任命、赏赐的过程中出现了导引受命者的佑者和宣读册命的史官。

    册命制度进一步完善,是在任命、赏赐的过程中有朝觐周王的礼仪:“立中廷,北向”。要特别指出的是“立中廷,北向”并不是简单地立于庭院中央面向北方,它实际上是接受册命之前朝觐周王的两种礼仪的名称,相当于文章的标题。“立中廷”可能是受命者在佑者导引下到达接受册命的位置的礼仪,而“北向”则可能是受命者到达接受册命的位置后,对周王行拜见之礼的礼仪。

    而周懿王时期的铭文都只记载了册命的内容,却没有像前代那样对整个册命过程进行描述,昭穆时期宣读册命的史官在册命过程中消失了身影。特别是《訇簋》中具体提到了诸侯进宫接受册命:“王在射日宫,旦,王格,益公入佑訇。”过程却没有只言片语。这表明,在册命过程中朝觐周王的礼仪,显然引起了元老大臣们的不满,加剧了周王室与诸侯大臣之间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些旧有的礼仪和制度被打破,不再呼史官宣读册命。

    不仅如此,从铭文中直接用“命”这个词能够看出,册命程中宣读册命的人改为周懿王本人。由此可见,周王至高无上的光环这时已经开始消退。

    《史记·周本纪》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至于具体衰落到什么程度却语焉不详。这些彝器铭文正好可以补充史料的不足,从侧面证明周懿王时王权不振的情况。

    周懿王七年二月,朝廷任命益公牧统辖百事僚(天尹之职)。在任命辞中说:官僚骄横淫奢,不顾先王制定的律令乱行暴虐,残害小民,结果引起小民反抗,危及己身,都是咎由自取。严令益公牧要按先王政令办事,明察确断,以律量刑。这既证明周懿王有整顿朝纲之心,也证明了当时政治混乱的局面。而从事后的发展来看,周懿王并未能扭转颓势。

    虽然周懿王治国能力欠佳,不过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着周王朝的政权。

    年,周懿王九年九月,懿王命益公征眉国。益公获胜,归京向懿王报捷,并报告眉国酋长敖即将前来朝拜周王。同一年,周懿王委命吕服余接替备仲,统辖周六师,赐六师将服;命申承其祖大祝之职,管辖丰人兼九戏祝。

    年,周懿王十三年,北方翟(狄)人入侵西周的发祥地岐周(陕西宝鸡岐山县、扶风县一带),疯狂抢劫周人的财物,还杀死许多西周百姓。边关守军出击,反而被翟军队击败,敌军乘胜追杀周军,一直攻至岐山。岐山离王都镐京距离不足二百千米,岐山的安危直接影响着镐京。岐山守军一面坚守关隘,一面接连向朝廷告急。周懿王姬囏急忙挑选国中精兵,同时征调各诸侯**队联合出兵,保卫岐山,翟人方才退去。

    宗周接连被戎狄侵扰,加上即位之初“天再旦”的所谓上天启示,经过反复思考,周懿王决定将国都迁往他处。周懿王亲自选定新都为镐京西北的犬丘(又名废丘,陕西咸阳兴平市东南),认为此地是最佳的建都之处,下令在全国征调工匠,采办建筑材料,择日开工营建新都。

    年,周懿王十五年秋,犬丘的宫殿还没有完全建造好,周懿王就迫不及待地下令迁都,“天再旦”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心头,他感觉多呆一天就多一分危险。在他的催促下,大臣们只好跟着他一起迁往新都。迁都后,周懿王将新都命名为槐里。

    年,周懿王十七年,鲁厉公去世。

    年,周懿王二十一年,由于多次遭受外敌入侵,周懿王感觉到军队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强大的军队既不能约束国内的诸侯,也无法抵御强大的外患。于是下令加大国防建设的投资,征招国中青壮年参军入伍。他任命虢(国)公为主管军队的最高领导,扩大军队编制,加强军事训练。

    位于周王朝西方的犬戎长期和周朝不睦,周穆王时曾经征讨过,被穆王强制迁居到晋阳(山西太原)。随着周王朝国力的衰退,来自西北方的威胁再次严峻起来。周军训练完成以后,周懿王亲自检阅这支威武之师,产生了征讨四方称霸天下的野心。

    周懿王二十一年秋,懿王命虢公率师北伐犬戎,结果大败而归。征伐犬戎的失败,唤醒了周懿王对外扩张的梦想,也打消他称霸天下的野心。

    年,周懿王二十三年冬,西周遭遇特大自然灾害,暴雨和冰雹袭击王都槐里,有许多家畜和家禽被冰雹打死,继而寒流猛增,天气奇冷,连嘉陵江和汉水都封冻。有的人来不及防寒,竟被活活冻死。

    周懿王十分迷信,之前因为“天再旦”感觉不祥,将国都从镐京迁往新都槐里,没想到的是在新都依然诸事不顺。

第六十一章 申侯的平西之策() 
    出兵远征犬戎被打得狼狈而归,民生怨恨。紧接着降临罕见的天灾,王都附近一片狼籍。他感到十分恐惧,认为是上天在惩罚他,终日担心天神会来索取性命,疑神疑鬼,寝食俱废。

    年,周懿王二十五年,周懿王在忧惧中去世,死后葬于毕原。史书上说“温柔贤善曰懿”,故谥号周懿王。

    周懿王在位期间,周朝开始走上衰微之路,京畿之地数次遭到戎狄侵略,以至于《史记》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但周懿王不思进取,而是采取退避的消极态度,简单的以迁都作为挽救国运的手段,进一步打击了周王朝统治阶级,使其相关利益和尊严都受到了严重损害,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懿王之世,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共其职,诸侯于是携德”。而这也为他死后周孝王夺取王位准备了条件。

    周孝王,统治时间:年。

    周孝王,姬姓,名辟方。

    父:周穆王姬满

    兄:周恭王姬繄扈

    侄:周懿王姬嚭

    侄孙:周夷王姬燮

    周王朝为了长治久安,避免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周礼。整个西周时期,周王朝统治者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确定继承人,有效避免了王室内部因为争夺王位自相残杀,确保了周王朝前期的稳定。但在宗法制森严的西周,却出现了一位没有遵守嫡长子继承制而登上王位的君主——周孝王,这是一种异常的现象。

    周懿王之时周王朝国力衰落,导致宗周镐京备受戎狄威胁,被迫迁都。王朝的衰落必然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懿王之世,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共其职,诸侯于是携德”。统治集团内部对懿王国政心存不满,为周孝王成功登上王位准备了条件,尤其是由于懿王无能,放弃故都镐京,对于周王朝统治阶级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使其利益和尊严都受到了严重损害。而周懿王的太子姬燮软弱无能,不能在危难之时重振周朝,最终周孝王凭借自身能力,在懿王统治无方和太子姬燮软弱无为的背景下成功夺得王位。

    年,周孝王元年正月,周孝王正式即位,成为西周代商后的第八任君主。周孝王命内史先正式册封蔡弭叔为家宰,主司王室内外事宜兼管百工。

    同年,孝王命蔡出入听懿王遗孀姜氏之命,效忠姜氏,用刑法严肃宫纪。这实际上意味着孝王在为以后的懿王之子夷王继位做好了准备。

    周孝王由于得位不正,为了挽回人心,所以决定靠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而犬戎不容易对付,所以周孝王不敢与犬戎开战,而是转向西戎各部,即位之初,孝王命令申侯率军,大起六师西征。

    夏朝时,四岳伯夷之后被封于申,为侯爵位,世称申侯。申部落人以电为图腾(吕以云,申以电,申字就是闪电形,说明两族的双胞关系,同为伯夷之后),曾居于陕西、山西之间。

    周武王仍封伯夷的后人为申地,建立西申国(国都在陕西平阳,陕西宝鸡眉县),周穆王时进爵为侯国,本为姜姓,其子孙以封地为氏,称为申氏,也被称为申戎。

    按史籍《竹书纪年》中的记载,由于西申侯具有长期经营宗周西陲的政治基础,和与周王室世及西戎及犬戎各部婚姻的政治地位,因此具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

    《左传·隐公元年》曰:“郑武公娶于申,曰武羌。“《国语·周语中》:“齐、许、申、吕由大姜。“韦昭:“四国皆姜姓。“先周时期姬姓周人便与申人世为婚姻,周太王之妃、王季之妃、周文王之祖母等皆称“太姜“即是。西周后期,申国仍不断与王室通婚,且在周王室中任要职,如周厉王大臣“申季“,周懿王、周厉王、周幽王皆娶申女为后。

    申侯虽然受命帅军出征,但内心却不愿去打仗。申侯宣称出兵征讨西戎是不义之战,只能使百姓和士兵遭受无谓的伤亡,给各方都造成巨大的损失。但实际上是因为申侯满足于西周与西戎与其的友好关系,不愿得罪任何一方。

    申侯向周孝王建议说:“从前我的祖先娶郦山氏之女,生下一个女儿,嫁给西戎的胥轩为妻,后来生下一个儿子名叫中潏。中潏因为母亲的缘故归服周朝,使周朝西部的边境不受侵犯,其国为扈氏或扈国。现在我把女儿嫁给中橘的后人大骆,生下嫡子成。如果大王能保证让我的外孙来继承大骆的嗣位,申、扈两族就能保证让西戎人顺服,使西周西部边境永远安宁。”

    那么申侯为何会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呢?原来大骆庶生的长子名叫非子。非子从小就喜欢养马,他养的马匹个个精良,人见人爱。有一次他往槐里(犬丘、废丘,陕西咸阳兴平市东南)贩马,无意间撞见刚刚即位的周孝王。周孝王见他精明能干,便把他留在王都担任主管畜牧的大臣。申侯担心日后周孝王会让非子回国承嗣,与他的外孙争位,故此才有以上建议。实际上他这是在假公济私,表面上是在为朝廷出主意,骨子里是为了自己的外孙。

    周孝王觉得这倒是个好办法,既可以减免士兵和百姓的伤亡,又可以节省军费开支。于是当即承诺,不会放非子回国,也不会支持非子回去与申侯的外孙争夺国君之位。于是申侯便出面与西戎讲和,西戎果然接受申侯的调解,同意与西周息兵言和,并且表示此后永不侵犯西周边境,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样被申侯化解。

    年,周孝王三年三月初,孝王居周师记录宫事,命晨更继承白俗父师氏之职,管辖邑人、萑小臣、守宫、宫犬、奠(酒)人和膳夫等。

第六十二章 非子封秦() 
    九月,孝王命史先册命扬(即夷世器□匜铭中的白扬父)为司空,司田甸,司王居,司迎宾事,兼任司寇和司空主事,讯审刑狱。

    孝王任命微为左史,赐服。是年前后,孝王命同仲主管西宫事宜,命虢季子即司王周宫人,封察弭叔为弭(今蓝田境)伯家师氏。

    年,周孝王五年,西戎遣使入朝,进献良马百匹。西周王朝时,马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无论是祭祀、农耕、还是战争都需要大量优良健壮的良马。但周朝养马业发展一直缓慢,许多优质马匹都靠买进。此次西戎进献的一百匹马,大部分都是母马。周孝王十分高兴,重赏来使,并回赠许多粮食和布匹等礼物。

    孝王命非子为王室养马。周孝王为发展王朝的养马业,让非子前往汧(今陕西陇县西南汧山)、渭(今甘肃陇西县西北鸟鼠山)之间,为周王室养马。

    孝王开辟专门的牧场,保证周王朝马匹供应,对于最终解除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是对周王朝内部各诸侯国进行军事震慑,加强了宗周的统治力量。

    年,周孝王七年冬,发生雷雨的反常天气,长江和汉水发生河水泛滥,被人认为是不祥之兆。后来证实周厉王正是在这一年出生的。

    年,周孝王八年,非子为王室养马三年,马群大增,为西周王朝创造一笔很大的财富。孝王听说之后,亲自到汧、渭一带的马场视察并进行狩猎。周孝王因非子养马有功,将他封于秦邑(甘肃天水清水县秦亭镇),建立秦国,为周附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