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世界演义 >

第18部分

世界演义-第18部分

小说: 世界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内部语言有了发展,某些禁忌和规范已经形成。

    人们以集体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与自然界作斗争时,一方面逐步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活动与某些自然现象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受着自然界的沉重压迫,对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得不到正确的理解。于是,恐惧与希望交织在一起,对许多自然现象作出歪曲的颠倒的反映,把自然现象神化,原始宗教便从而产生。

    原始宗教: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以反映人和自然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初期状态的宗教。其基本特点是对食物、繁殖、祖先、死亡、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群体的神秘观念和祈求敬拜,并由此发展出对超自然体之神灵的信仰及崇拜。特征:万物有灵──多神崇拜。原始宗教虽然在早期智人时期有萌芽,但是主要是在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发展起来。发展阶段分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3个阶段。

    时期还停留在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天体崇拜等自然崇拜阶段。其发展经历了参与具体崇拜活动和形成抽象神灵观念的演变过程。

    自然崇拜,被认为是原始宗教最早的一种崇拜形式,持续的时间最久,反映了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人们崇拜那些神灵,不但由他们生活着的自然环境所决定,而且由他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来决定。自然崇拜的神灵大抵有喜和怒两种性格,这实际上是按照人们自我意识仿造的。自然崇拜的神灵地位完全平等,这反映出人们当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平等关系。自然崇拜的这些特点,在以后的原始宗教的发展中,仍然一脉相承。

    在盘古氏兴起后,上古人类山顶洞人得到极大发展,制造出造型精美的骨器、角制品和大量的艺术品。后来人们说的三皇五帝都是其后代。今天在青县仍然有盘古庙的存在。盘古庙会每年两次,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两次举行,始于三国魏庙会正期四天延期或十晌或半月不定又有唱戏的、说书的、马戏杂耍等助兴。期间善男信女、寺院僧道、商贾游客车马舟楫云集于此。

    盘古子孙众多,传说以天皇为首的13个兄弟继承了盘古的族长位置。在盘古死后,后代人们渐渐将盘古神化为创世神。但是这里面天皇显然不是真正的名字,不可能有人的名字叫做天皇,就如同现代的人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取个名字叫做玉皇大帝或者主席、总统之类的名字。这只是后来人对盘古接班人的敬称。至于真正的名字已经不可考。而且盘古的直系接班人也是由老祖母安排的,也不可能是盘古的孩子来接族长乃至部落联盟的大位。

    由于原始宗教实行自然崇拜,对危险的动物感觉很神秘,所以人们将盘古及其子孙进行神化,于是盘古传说中成为龙首蛇身的巨人创世神。之所以有龙,实际上是后世人们认为盘古是如此特殊,所以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部分汇总,作为万兽之王,只有这种万兽之王才能配得上盘古创世神的地位。

    这种形像也是缓慢演化而来。起先人们传说人首龙身的是伏羲,后来人们将伏羲、烛龙等各种神人的特点汇总到了盘古的身上,所以盘古也就有了龙首蛇身的说法。

    由于这个神话,华夏人类自称龙的传人,这个龙不是指的一般的人类,而是盘古这个创世神。

    由于盘古的时代有皮衣蔽体,所以大致可推断出其开启部落联盟统治的年代大约为bc30000年。

    河北地区的山顶洞人执政时间大约bc3000026000年,盘古氏部落作为中心部落的时间是有限的,部落联盟由于贡献的不同由各部落交替执政。所谓以天皇为首的13个兄弟,实际是指13个部落执政时期。如果加上盘古氏这个开创部落联盟的部落,则每个部落的大致统治时间:30000-2600014285年。即每个部落的执政时间大约为300年。总体上来说是以河北地区的山顶洞人为华夏最大的势力团体。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盘古氏部落的直接统治时期,bc3000029700。而整个河北地区成为天下的政治中心。其都城或者说是中心统治区域为河北地区的青县。对应遗址为周口店遗址。对应史前人类为山顶洞人。在这段时期及其后的12个部落统治时期bc3000026000年,山顶洞人联盟向着周围地区不断地扩展,发展到河套地区、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即黄河流域的沿线范围。

    由盘古王表相传为大禹所作中可以知道这些朝代或者部落的名字:

    华夏第一王朝由盘古氏为中心的部落联盟,交替执政bc30000--25972,前后共有包括盘古氏在内的十四个部落执政,包括盘古氏300年、居方氏240年、五龙氏280年、摄提纪共9氏、合雒氏2氏部落共十四个部落。

    盘古氏,统治时间:388年,30000--29612bc

    居方氏,统治时间:240年,29612--29372年bc

    五龙纪,统治时间:280年,29372--29092bc

    摄提纪9氏,统治时间:2480年,29092--26612bc

    合雒纪2氏,统治时间:640年,26612--25972bc

第四章 华夏第二王朝() 
能够在黄河流域发展起来,原因是黄河流域的土地方便挖掘洞穴,加上当时华北气候还算可以,处于第四纪中的间冰期,黄河流域普遍较今天寒冷,所以黄河流域的人类在洞穴中居住,洞穴口常年燃烧着巨大的火堆,一为保暖;二为防止猛兽因为寒冷寻找洞穴藏身而钻到人类居住的洞穴里。而南方温暖潮湿,很难挖洞,往往一挖就成了井,里面冒出了水。只有在山脉中寻找现成的洞穴才能居住。所以长江流域的人类文明发展缓慢。大部分的人类都投奔了黄河流域的盘古氏,也促成了盘古氏的王天下。

    盘古氏之后华夏历史进入“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

    首先我们将“三皇五帝”辨析一下。这里面的“三”和“五”都是概数。最初帝是专指的神话传说中的天界之主。后来人间的部落联盟首领开始称帝,于是人们又将天界之主称为皇。到了秦朝时,嬴政自称“始皇帝”,意思是天地之主皇代表天界之主,帝代表人间之主。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数位并不特指8位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皇五帝时代的时间跨度以三皇的跨度最大,其横跨和父系氏族社会。而五帝跨度较小,基本为父系氏族社会。三皇和五帝以bc3000年为分隔点。这恰好也是父系氏族社会的起始点。首先我们介绍三皇。

    三皇到底是哪三皇

    各种典籍对三皇的描述众说纷纭。下面是几组三皇的说法总汇:

    1伏羲女娲神农

    2伏羲神农黄帝

    3燧人伏羲神农

    4伏羲神农祝融

    5伏羲神农共工

    笔者在这里不会辨析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实际上所有的说法既是正确的,又是错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笔者对他们一一分析。

    西汉末纬书春秋命历序始学篇等以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道教经典中的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还具人形一说他们分别有十二头、十一头、九头;“中三皇”则具人面蛇身或龙身,分别有十三头、十一头、九头一说以中人皇为燧人氏、地皇为有巢氏;“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龙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汉代画像石和帛画即多此形象。

    我们要辨析这段历史的史实,先将其中的神化部分去掉。于是上面的故事将天、地、人三皇这种后代对祖先的称谓去掉。

    则史前时代可分为三个阶段:

    史前早期阶段分为12、11、9共32个部落统治时期。此阶段属于宗教萌芽阶段,盘古开辟对天的崇拜之后,宗教继续发展,但还没有到动物崇拜的阶段。所以这些部落的领袖具备人形。

    史前中期阶段分为13、11、9共33个部落统治时期。此阶段属于宗教发展阶段,发展到动物崇拜的阶段。所以这些部落的领袖都是人首龙身或蛇身。动物崇拜的就是山海经的问世,里面充满了各种想像中的动物且具备神性特征。

    史前晚期阶段分为伏羲、女娲、神农共3个部落统治时期。此阶段宗教延续了之前的发展,表现为伏羲的形像人首龙身,女娲的形像人首蛇身,神农的形像牛首人身。

    那么这三个阶段如何划界呢

    我们将上述神话传说与世界气候变化历史联系起来。便可以将其时代断代清楚。

    我们知道第四纪冰期的结束时间约为全新世开始的时间,即约11700年前bc9750年。而冰期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大洪水,并且造成最后的亚特兰蒂斯岛屿沉没。而中国大陆东部基本被洪水淹没,从此与日本及台湾和印度尼西亚隔绝。

    而中国的汉族以及其它各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均有伏羲女娲兄妹躲避洪水,成为世间仅存的人类,于是兄妹成亲,繁衍了现代人类的故事。

    将上述两个信息汇总得出结论:伏羲女娲年青的时候发生了大洪水。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清楚的断代信息。而伏羲之前的部落联盟朝代共有65个,加上盘古氏的朝代共有66个朝代。而盘古氏统一各部落,建立部落大联盟的时间约为bc30000年。

    我们将30000-975066307年。与之前盘古氏之后的12个部落联盟统治的平均时间307年几乎相同。即每个部落统治大联盟的时间或许有多有少,但是平均下来每个部落统治大联盟的时间约为300年。在没有史前记述历史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采取这样的粗估办法。

    bc26000年,在河北地区的部落联盟已经辐射到黄河流域周边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黄河流域的优势一直延续到了bc20000年。期间又经历了20个部落执政时期朝代,这20个部落都不是以河北为政治中心。所以与之前有所不同。

    其中头11个部落,政治中心变更为山西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黑驼山。遗址:峙峪人遗址。此阶段山西的峙峪人也是盘古氏联盟的子孙发展出了先进的弓箭,战胜了河北地区的中心部落,将战利品带至自己的家乡黑驼山。从此河北地区向山西的峙峪人臣服,当地的部落大部分随同迁往山西。

    华夏第二王朝bc25972--22672,由山西峙峪人建立的部落联盟,由11个部落交替执政。这十一个部落包括合雒纪一支部落360年,连通纪6支部落和叙命纪4支部落1260年。

    合雒纪1氏,统治时间:360年,25972--25612bc

    连通纪6氏,统治时间:1680年,25612--23932bc

    叙命纪4氏,统治时间:1260年,23932--22672bc

第五章 华夏第三王朝() 
后9个部落,政治中心改为河南省安阳市的小南海洞穴地区。遗址:小南海洞穴遗址。

    华夏第三王朝bc22672--19835,以河南安阳为政治中心建立的部落联盟,由9个部落交替执政。

    钜灵氏,统治时间:160年,22672--21012bc

    句疆氏,统治时间:80年,27900--20932bc

    谯明氏,统治时间:120年,27300--20812bc

    涿光氏,统治时间:80年,27000--20732bc

    钩陈氏,统治时间:200年,26700-20532bc

    黄神氏,统治时间:120年,26600-20412bc

    巨神氏,统治时间:47年,26300-20365bc

    梨灵氏,统治时间:280年,25895--20085bc

    大騩氏统治时间:250年,25615--19835bc

    史前早期阶段bc3000020000年前大约1万年时间。黄河流域成为天下政治中心。

    峙峪人: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黑驼山。时间:bc26000年。

    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米。该遗址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峙峪遗址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器和装饰品。

    峙峪人文化是继北京新洞人文化、许家窑人文化之后,属于华北细小石器文化系统发展中重要环节的文化。其器型较小,加工精细,并有一些进步的特征。如:成型的楔形石核、斧形小石刀和石镞。这些石器标志着典型细石器雏形和复合工具的诞生。

    峙峪遗址中出土有投掷武器石核石球。随着大气环境变得干冷,周围的森林、草原植物萎缩,狩猎经济变得格外重要。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成群结队地依靠集体的力量去捕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