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医世风流 >

第31部分

医世风流-第31部分

小说: 医世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三四百年,人家还记不记得明教都是两说的事情。

    就算他们心中还有明教,可认不认他做教主,是不是听他号令,又是两说的事情,自己没有一点本事,这个教主的位置恐怕都坐不稳。

    所以常青风许诺的好处似乎很吸引人,但实际情况却不是那么回事。

    虽然他完全可以把明教的东西全部据为己有,不管那个什么明教,不理会常青风的嘱托。

    但如此行为,显然不是他莫问能做出来的事情,他一向随心所欲,讲究的就是问心无愧,平白得好处不做事,心中多少有些愧疚。

    虽然很纠结,但莫问依旧对明教的绝学九阳真经与乾坤大挪移很好奇,能掀起中原武林千年风风雨雨的武功绝学,肯定有着可取之处。

    他从石桌上拿起一个檀木盒,里面放着三本古籍,他扫了一眼,分别是。

    据常青风所说,千年来一直都是中原武林至高绝学,号称天下第一武学。曾今无数次在武林中掀起腥风血雨,各家武林势力争相夺之。

    明教最鼎盛的时候,把全部收齐,并封为镇教绝学,只有教主才可以修炼。

    天下武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层出不穷,无有最强。九阴九阳号称天下第一武学,虽然有些夸张,但由此可见两本经书的不简单。

    从明教第34代教主开始,明教开始走向鼎盛,那一代教主惊采绝艳,气运之高,天赋之高,武功之高,都属世间罕见,那一代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高手。

    正是因为他,才能聚集在一起,汇合两本真经之精华,阴阳互转,修成大道,一身功力突破世间武学之桎梏,据说踏入了金丹之上的神秘境界。成就之高,令无数武林是人高山仰止,望而却步。

第54章 九阴九阳() 
至于,却是明教最早的镇教绝学,不输于的绝世武学。

    那时,号称七层,却事实上只有六层心法,第七层从没有人修成,不过是创作者凭空臆想出来的境界。明教千年传承,从未有人修成过第七层。

    明教第34代教主武功臻至化境之后,凭借惊采绝艳的武学理解,成功把第七层弥补完整,从此才是一本完整的武学。

    不过想修成第七层,却必须先修成,领悟了yin阳互生,yin阳互换之后,才能修成第七层。

    但本就是世间至强武学,想修成其一,已实为不易,无有天赋者,一辈子都无所成就。天赋高者,修成其一已花费毕生精力,想两本真经全部修成,基本没有可能。

    像明教34代教主那等惊采绝艳的天才,数百年都未必能出一个,所以明教的虽然完善了第七层,但自从34代教主之后,却再无人修成。

    但即使如此,明教凭借三本旷世绝学,也始终屹立在中原武林的巅峰。势力一度扩张至极致,曾超过很多武林中传承古老的势力,成为武林第一势力。

    可以说,自明教34代教主之后,每一代教主都是武林中的至高强者,堪称泰山北斗。

    虽然明教自34代教主之后无人能同时修成,但并不意味着多出一本真经用处不大。相反,正是因为两本经书的存在,才能保证明教每一代都能出现两个武林至强者。

    那时明教内部多番改革,并多出圣女一职,地位仅次于教主,并可以修练明教镇教绝学。

    明教规定,教主修炼,有所成之后,yin阳互补,合修真经,可短时间内把九yin九阳修炼至达成;可以说,历代明教教主与圣女都是夫妻,只有夫妻同心,才能真正把九yin九阳修成。

    而且,的主旨,乃在颠倒一刚一柔、一yin一阳的乾坤二气。

    是以纯阳之身,和纯yin之体,合练双修,才能彻底掌握的精妙。

    所以教主与圣女修成九yin九阳之后,合练双修,可很短时间内把修成第六层。

    虽然合练双修因为yin阳不合一,无法修成第七层,但却基本能保证教主与圣女修成第六层,成为武林至高强者。

    莫问望着手中的,有些好笑的暗想,他与秦小悠同时掉入洞府中,一yin一阳,yin阳互补,完全可以开始修炼九yin九阳真经,难道一切还都是冥冥中的缘分不成。

    他翻开仔细阅览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表情逐渐严肃,整个人完全沉浸在了中,逐字逐句,花费了两个小时,莫问才把看完。

    但他没有停,又翻开了,两个小时之后,才缓缓合上,闭上眼睛一会儿,又再次翻开,两个小时候,他又再次闭上了眼睛。

    许久,他突然睁开眼眸,目中精光闪动,神光绽放。

    “天纵奇才,真是天纵奇才……”

    莫问满是惊叹的喃喃自语道。那个明教第34代教主真是绝世奇才,堪称一代宗师。

    可以说,三部武学,经过34代明教教主之手,融会贯通之后,完全可以称为一部完整的武学,一部罕见的旷世武学。主内,主外,内外兼修,终可成就大道。

    可惜由于修炼困难,才一分为三,始终当成三部武学修炼。不过即使如此,三分之一的武学精华也堪称经典,足以堪比莫问的家传绝学

    甚至龙虎拳与霸王拳都不过如此;可以说,三合一化为一体之后,乃是莫问迄今为止见过最高深的武学。

    当年他修成胎息境界之后,就开始寻找突破至金丹境界的道路,可一直没有头绪,若是早拜读了此武学经典,或许进入迷雾森林之前,他已是金丹境界了。

    而且,他修炼的与九yin九阳并不冲突,二者之间有很多共通的地方,甚至可以相辅相成。

    莫家绝学同样是一部绝世武学,并且可以配合莫家的医术行医救人。的主旨在于,yin阳调和,从体内修成yin阳二气,两者间相互调和,相生相克,对立鲜明,又可以浑然一体。

    yin极生阳,阳极生yin,循环往复,可形成yin阳大轮回,从此内气自生,即使不主动修炼,修为依旧会越来越高深。而且修成yin阳大轮回之后,若是轮回不断,体内内气就不息,与人对敌,内气绵长浩荡,基本不会枯竭。

    而且yin阳二气蕴含生命至理,阳为生,yin为死,掌控yin阳,便可掌握生死。故此,修成yin阳二气之后,对于治病救人,大有奇效。

    虽然分为两部经书,但合二为一之后,很多核心与精妙都与与却对yin阳之道,相互衍生,相生相克研究更深入,更彻底与更纯粹。

    与之相比,却是有些不如。

    但却也有优处,那就是治疗伤势与治病救人,毕竟莫家乃是医药世家,此方面的研究,罕有人能比。

    虽然也对内伤治疗大有裨益,但与相比,却大有不如。

    若能把、融会贯通,化而为一,对莫问的医术,武学理解,武功修为,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至少他可以肯定,融合,完全不依赖外物,他也可以修成胎息境界,甚至金丹境界。一旦领悟yin阳之道,即使起步晚,影响也不大。

    毕竟此等武学,早就超出了寻常的范畴。

    ;

第55章 圣火令的秘密() 
莫问都开始不得不感叹自己的气运,秦小悠简直就是他的福星,随便摔一跤都能摔到一个宝库里。此次洞府之行,对他来说绝对是能影响人生的大机遇。

    仅是三部武学,就把他所学的东西都全部贯通在了一起。相辅相成之下,简直趋于完美。

    修炼之所以那么困难,问题就在于两者之间都在追求阴与阳的极致。

    修炼,必须承受阳刚之气的洗髓伐毛,每次修炼,都必须承受阳气焚烧身躯之痛苦,对修炼者意志力的考验很严格。

    而且对修炼者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通常来说,必须纯阳之体,体内精元气血饱满,否则元气不足,根底不牢固,容易夭折而死。

    修炼亦然,必须承受阴寒之气的洗髓伐毛,每次修炼,都必须承受阴气侵袭身躯之痛苦,往往全身冷若寒冰,冷入骨髓,对修炼者的意志力考验很严格。

    同样,对修炼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必须纯阴之体,体内精元气血充足,否则很容易夭折而死。

    所以不管对修炼者的意志力还是对修炼者的自身条件,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两者同时修炼,只有天赋若妖的天才,才有可能办到。

    不过莫问不担心,因为他有龙虎拳。

    龙虎拳的精妙就在于巩固身体,固本培元,长期修炼龙虎拳,精元气血就永远不会衰竭。

    可以说若是配合龙虎拳修炼,完全可以免去对身体条件的限制,若是意志力足够强,就可以一直修炼下去,直至大成。

    龙虎拳主内,主外,简直无往而不利。

    乃是护体神功,而莫问的霸王拳却是攻击力无可匹敌的霸道拳法,两者配合,攻守兼备,对敌之时,完全可进退自如。

    因此,莫问才会说三部经书把他所学全部融会贯通了,形成了一个良性大循环。

    放下手中三部武学,莫问又把目光盯在了另一个檀木盒上。

    木盒里面放着七块奇形怪状的半通明令牌,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小的只有婴儿巴掌大小,大的足有一尺长。

    令牌的材质很奇怪,像是琥珀一般半透明,内里似乎有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甚至隐隐能看见一些奇形怪状的文字在跳动。

    圣火令!明教圣物。

    此七块圣火令,乃是历代明教教主随身信物,见此令如见教主。

    同时,也是明教最强的神兵,据说乃是白金玄铁与金刚神沙为主材料铸造而成,天下神兵利器,无一能伤之分毫,明教常用此物克制一些天下罕见的神兵利器。

    不过自明教37代教主之后,圣火令真正的秘密才逐渐解开。

    原来,明代以前,明教教众都以为圣火令只有六块,故此常称为六圣令。却不知,真正的圣火令七块才是完整的一套,明教一直以来,才掌握其中六块而已。

    明教34代教主之后,第37代教主同是天纵奇才,成就之高仅次于34代教主。

    他研究圣火令数十年,发现圣火令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事实上六块圣火令并不完整,据他推测,应该还有一块圣火令流失在外。

    为了解开尘封千年的谜团,明教37代教主远赴西域,一路寻找线索,拜访了传说中圣火令的铸造者山中老人的后人,才知道圣火令并非山中老人所铸造,而是偶然所得。

    当时山中老人获得六块圣火令,大感此令神奇,奉为至宝,并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刻在了圣火令里面。

    山中老人却也不知,他获得的圣火令并非完整,所以圣火令才自他传出之后,世人一直以为只有六块。

    虽然解开了山中老人与圣火令的谜团,却也因此断了寻找完整的圣火令线索,不过好在山中老人把当年从何处获得圣火令的事情隐约告诉了后人。

    凭借蛛丝马迹,明教37代教主寻找了十八年,才把最后一块圣火令找回。

    莫问感慨的望着手中七块圣火令,明教发展至今,虽逐渐完善成熟,自成体系,却也与无数先人的牺牲与付出脱不开关系。前人挖井,后人喝水,恐怕就是如此。

    想起常青风手札里所述,莫问开始敏捷的组装着七块圣火令,眨眼的工夫,七块圣火令就在他手中合成了一体,彼此间严丝合缝,宛如一体,竟是一点都看不出组装的痕迹。

    组装后的圣火令像是一个手柄,足有一尺半,火红色的琉璃光芒闪动,一条狰狞的神龙盘旋而上,盘踞在琥珀手柄上,气势威严霸气,像是华夏国的火龙图腾。

    莫问眼中闪过一抹惊讶,那条火龙栩栩如生,宛如活物,根本就是华夏国的图腾神龙形态,西域流传过来的圣物,怎么可能刻着东方古国的图腾?

    不过他转念一想,倒也有些了然,或许此物就是东方古国流传至西域的东西,经过几百年的流浪,又再次回到了东方古国。

    据常青风的手札所说,虽然明教37代教主寻回了第七块圣火令,但却一直不知道圣火令的铸造者究竟是何人。

    早在西域摩尼教立教之前,圣火令就存在于世,他们也是机缘巧合才获得此物。

    莫问握着火红的琉璃手柄,掌心微微用力,一道咔擦声蓦然响起。

    下一刻,一声清亮的争鸣声瞬间扩散至整个密室,宛如嘹亮的龙吟。

    火红琉璃手柄的前端突然弹出一截剑刃,足有两尺长,同样是半通明的火红琉璃色,但却闪动着清冷的寒光,任谁都能看出它的锋锐。

    与此同时,密室里的温度都似乎逐渐上升了很多,那截剑刃一出现,就不断散发出滚烫的热量。

    “好一柄圣火剑,果然是天底下的神物。”

    莫问有些感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