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第56部分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影响着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这一命题,学生往往会提出许
多问题。如:赵王不中反间计,赵国会不会在长平之战中失败?秦国会不会
统一六国?唐玄宗不宠信杨贵妃、杨国忠,会不会出现安史之乱?拿破仑不
进攻俄国,会不会有后来的滑铁卢之败等问题。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是辩
证法的一对范畴。无穷无尽的历史偶然性事件将历史总画面涂抹得杂彩纷
呈、光怪陆离。但历史的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历史必然性。历史必然性通过
历史偶然性反映出来。历史的必然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着历史的
本质联系。分析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要透过历史偶然性的表象去发现
历史必然性的本质。如资本主义在封建母胎中萌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至
于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发生在意大利则是和13—15 世纪意大利的城市,首先
是威尼斯和热那亚在东西方贸易中控制了地中海的商路,使工商业空前繁荣
起来这些偶然因素有关。秦统一六国是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经济、政治、军事

① 《列宁选集》第2 卷第154 员,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389 页,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外交等力量发展的必然结果。赵王不中反间计,可使战争延迟下去,但已无
法阻止秦统一全国的必然趋势。封建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争权夺利是必然
的现象,“安史之乱”不发生在唐玄宗时期,也会发生在别的什么皇帝当政
之时,只是事件的名称、内容、形式不同罢了。拿破仑是大资产阶级的政治
代表,阶级本质决定了他所进行的战争必然带有侵略性的一面,因此也就一
定会引起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广泛反抗,最后失败是必然的,进攻俄国仅是加
速了这种失败到来而已。当然,偶然性和必然性还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当
1733 年凯伊发明飞梭时,英国的机器生产相对于手工业生产而言还是绝无仅
有的偶然现象,但当19 世纪早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之日,即用机器生产取
代手工生产之时,手工业生产就转化为偶然现象了。

分析清楚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透过历史表象看清

历史本质,看清历史发展趋势,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从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做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三)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学’和历
史学,至多是积累了片断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述了历史过程的个别
方面。”①未加分析的历史不能算作科学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用来分析社会历史,“即把历史当做一个十分复
杂并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来研究的途径,”②史学才第一次成
为科学。因此,教师要分析好历史,首先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锐利的思想武器来剖析复杂的
历史现象,寻根究底,洞察幽微,只有这样,才能还历史本来面目,探明历
史真谛。

其次,要分析历史,必先提出问题。有矛眉就有问题。矛眉存在于历史
发展的全过程,因此,问题到处皆有,存在于篇章节目内容之中,存在于字
里行间。这就要求教师独具慧眼,在诸多问题之中发现带根本性、关键性的
问题。只有抓住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才能使复杂的历史现象条分缕析,
脉络分明;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教材,牢牢掌握知识。

第三,照本宣科,不算分析。将教材内容简单地分成1、2、3、4 各点,

加以叙述,也不算分析。分析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经得起连问几个

为什么。在印度等级制度和佛教兴起二节里,就应分析下列问题:为什么在

雅利安人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

度?为什么婆罗门是第一等级,而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的刹帝利倒反成了

第二等级?等级制度和婆罗门教的关系如何?等级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

么影响?等级制度和佛教的产生有什么关系?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宗教

同国家政权和劳动人民的关系如何?宗教的实质是什么?只有认真地分析了

这些问题以后,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古代印度民族斗争、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阶级斗争、意识形态斗争的表现形式和实质;了解宗教的起源,作用和本质。

在历史教学中坚持使分析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将学生的水平从简

① 《列宁选集》第2 卷第586 页,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
② 《列宁选集》第2 卷第586 页,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

单的识记阶段提高到理论思维的高度。

第四,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分析这么多问题,除了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
论水平和业务修养外,还要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抓住重点难点、关
键实质,言简意明,深入浅出,三言两语说清问题。这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事。
庖丁解牛,非一日之功。只有锲而不舍,刻苦钻研,才能驾轻就熟,水到渠
成。


教学实录新文化运动

师:大家知道,自从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地变成了一个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各
国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
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
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经济、政治、阶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上来。
于是以传播资产阶级文化为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十月革命
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学
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五四”运动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已成
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天我们
来学习——
'板书'

第九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有哪些?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
生:我看有三点:①辛亥革命以前,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或革命派在
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并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②辛亥革命
以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想,以维持他们的
统治。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
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在政治上要求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实
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种要求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产生了新文化
运动。

师:请坐。刚才××同学将课本上所写的内容分三点加以说明,现在让
我们一起逐点加以分析。首先请大家思考回答:为什么辛亥革命以
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并没有彻
底地批判封建思想?请××同学回答。

生: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它无力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师:说得有理,请坐。自从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
的侵入;随着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在
文化领域中也产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的过程,也是中外反动势力在政治上、文化上逐步勾结镇压
中国革命和反对中国新文化的过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力量异常
强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软弱性,在政治上无力完成反帝反封
建的任务,同样在文化上也难以完成彻底批判封建思想的任务。中
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没有像法国启蒙思想家们那样建立起一套独


立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不得已,他们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
思想武器库内引进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思想
武器和政治方案,向封建文化发动进攻,在当时起了思想启蒙和革
命的作用。但它毕竟软弱得很,不可能彻底批判根深蒂固的封建思
想。现在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北洋军阀为什么要继续用封建
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想,以维护他们的统治?

生:北洋军阀是封建军阀,所以他们要继续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
想,以维护他们的统治。

师:×××同学说得很好,请坐。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是封建军
阀集团。袁世凯上台后,废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文化教育方面的
一些改革,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法师。”“中小学
均加读经一科。”在思想领域中泛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前清的一
些遗老们纷纷在各地组织“孔教会”、“孔道会”等团体。一些帝
国主义分子也纷纷发表尊孔言论。一时封建复古思想向资产阶级民
主思想发起了猖狂的进攻。大家在初中时已学过,孔子的思想在封
建社会被统治阶级改造和利用,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和统治人民
的精神工具。袁世凯在政治上搞复辟,反映在文化上必然要搞尊孔
复古,继续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想,以维护他们的统治。现
在请同学们回答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在尊孔复古逆流泛滥之时会出
现新文化运动?

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这种局面,所以掀起打破封建束缚的
新文化运动。

师:请坐。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一问题的答案仍然要从当时中国经
济、政治、阶级关系变动中去寻找。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
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的政治力量的发展。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出现了新文化运
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政治上复辟反复辟的斗争很激烈。同样
在思想文化上尊孔复古封建思想和新文化之间的斗争也很激烈。当
尊孔复古逆流袭来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动摇
了,有的变成复古主义者。但是逆流终究不是主流。由于辛亥革命
的影响;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的传播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
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同封建主义思想展开了
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915 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板书'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标志
师:1915 年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他
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新文化
运动兴起的标志。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北大教授。原名乾生,字仲甫。清朝秀才。
1897 年入杭州新式学校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
文化,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并留学日本。1911 年参加辛亥革命。“二
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他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
于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毒害。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


而代之以西方文明。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要求青年摆脱奴隶、
保守、闭塞的思想影响,树立起自立、进步、科学的精神。他把振
兴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青年杂志》从第二期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 年初,蔡元培就
任北京大学校长以来,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使北大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和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新文化运动蓬勃
地在北京开展起来了。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早
年中过进士。甲午战争爆发,开始留心时事,接触西学。戊戌变法
失败后,他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不先培养革新之才。于是决心从
事教育事业,并参加革命活动,曾先后任中国教育会和光复会会
长。1905 年参加同盟会。1912 年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不
久因不满袁世凯擅权专制而辞职。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
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1917 年,他就任北大校
长,由于痛感封建文化专制的危害,因此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
包”的办学方针,反对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为新文化运动开辟道
路。可见他“思想自由”是让新思想能在北大得以传播;他的“兼
容并包”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