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第38部分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教学经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它能开拓视野、深化
知识、增长智慧、丰富情感。有了这种潜在能力,研究教学开展工作时,思
路就比较清晰、开阔,工作就比较得心应手。历史教研员只有具备了坚实的
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他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才能向更高的层次
发展。然而,历史教研员光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历史教
学经验。历史教研员应该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比较优秀的历史教
师。他的经验应该既是自己的能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教学经验,同时又包
括吸收并消化了的别人的先进经验。有了这样的经验,研究教学和指导教学
就比较实在、比较可信,就能比较顺利地实践工作取向。

历史教研员的教研能力结构应该是一个多种智能的网络。从教研工作的
实践来看,示范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四种最基本、最重
要的能力。教学示范能力,就是要能教能研,备课、上课、成绩考核、质量
分析和评估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能成为教师的榜样。科研能力就是调
查研究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怎样反馈的能力。它要求历史教研
工作者深入基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
意见(包括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教学方案、教学参考和专题研究论著等),


用以指导教学和教改实践。要顺利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就必须具有较强的组
织能力。历史教研员应能够独当一面,多谋善断。工作要放得开,收得拢,
善于集中教师的智慧,把心中的教研构思化为教师们的实际行动,以保证教
研活动取得预期效果。表达能力也是历史教研员的必备条件。就语言表达能
力来说,在调查、讨论、交谈和开会时的发言,应该做到准确、精练,条理
清晰,具有号召力和鼓动力,有时还需要富有情趣和幽默感。至于文字表达
能力,更是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的有力杠杆。没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就
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教学、教改和教研情况,也写不出较高质量的
经验总结和教研文章。

一个功能、两个取向、三个结构加上五个环节,基本上概括了中学历史
教研的素质要求和工作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理论给实践以指导,实践给
理论以活力。尽管理论上认识到的问题并不等于实践完全解决了的问题,实
际上我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对照历史教研员的素质要求,对照党和人民的
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坚信追求是最大的幸福,热爱是最好的老
师。在理论上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奋斗的目标,
就能够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把历史教研工作
做得更深入细致、更卓有成效。


教学实录春秋五霸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在周王室日益衰微的背景下,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通过改革,增强实力,争夺“霸主”地位;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
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也具有加速统一步伐、
促进民族融合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在第6 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朝代的科学文化?这
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
学生回答(略)

2。导入新课
小结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讲的是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科学文化发展情
况。这三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是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时间大约从公
元前21 世纪到公元前771 年。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
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请同学们看课文下面的注解,了解春秋、
战国名称的由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 年到公元前
476 年,共295 年' 的历史。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一个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内容十分丰富、生动。你们看,“春
秋五霸”不就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标题吗?请同学们读一读标题下方框内
的学习提示吧!

好,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解答导言提出的问题,看看这一课的
内容是怎样的丰富和生动?'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
(一)周王室日益衰微
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
的诸侯国争当霸主。这就告诉我们,春秋时期最显著的一个历史特点,就是
周王室的日益衰微和诸侯争霸。那么,周王室的日益衰微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实力的严重削弱
春秋时期,周王室自身的实力严重削弱。①直接管辖的土地所剩无几。
西周强盛时,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平王东迁后,
西土为秦国所有,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还有方约600 里的土地。后来,由于
诸侯的侵吞、戎族的占据和对立功诸侯的赏赐,土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
约百里的土地。②兵力大为减少。土地减少了,人口自然也跟着减少,财力、
物力、兵源亦相应减少。西周强盛时,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 万人以上,
平王东迁后,还有3 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2。地位的相反变化
王室土地、人口、兵力的减少,表明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严重
削弱,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
的诸侯。课文小字所举的两个例子,就生动地反映了这种变化。正是在周王
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才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作为


“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此时已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
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
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争当霸主——诸侯首领。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板书
可简化为争地、夺人、享特权' 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40 多个,最著名的就
是先后起来争霸的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有两种说法。'请同学们
看课文和课文下的注解②' 宋襄公争霸未成,反而丧身。秦穆公东进受阻,
向西发展,独霸西戎。他两人都未成为中原霸主。课文叙述的春秋五霸,主
要讲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争霸情况。

图1 春秋列国形势

(二)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 年到643 年在位。在众多的诸侯中为
什么齐桓公能首先称霸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呢?他争霸的主要活
动又有哪些?这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有利的条件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负山面海,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
国。这就为齐桓公争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板书可简化为:东方大国,有鱼
盐之利'

2。雄厚的实力
有利的条件,为称霸提供了可能性,但并不等于就一定能够称霸。齐桓
公能够称霸的根本原因,是他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倡导节俭,发
展生产,还改革军制,组成了3 万人的常备军。这些改革措施,使齐国很快
就国富兵强,具有争霸的雄厚实力。管仲是我国奴隶社会杰出的政治家。课
文小字叙述了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而信任营仲的故事,表现了他为建立霸业
而惜才用贤的过人胆识。课文中的图画描绘了齐桓公听取管仲改革建议的情
景。管仲胸有成竹地陈述,齐桓公聚精会神地听取。齐桓公双目远视,炯炯
有神,右手前伸,似乎在对管仲说:“好,就照你说的办!”

3。成功的政策
在诸侯纷争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有了争霸的实力,还必须讲究争霸的政
策和策略,否则,称霸的目的也难以实现。管仲根据当时的形势,为齐桓公
制定了一项“尊王攘夷”的政策。'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注解③'为什么说这是
一项成功的政策呢?第一,周王室虽然日益衰微,但周朝长期的统治使人们
形成了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的传统思想,因此,周天子在政治上仍然具有
一定的号召力,骤然取而代之就必然树敌过多;第二,当时被称为蛮、夷、
戎、狄的周边少数民族,乘着中原诸侯纷争政局动荡的局面,向一些诸侯国
发动进攻,威胁着他们的安全。因此,在各诸侯国中,谁能制止少数民族的
进攻,谁就能受到拥戴,就可能成为霸主。总之,实行“尊王攘夷”的政策,
既可以减少争霸的阻力,又可以增加争霸的政治资本。

4。主要的活动
(1)北击山戎
公元前664 年,山戎进攻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亲率大军北征,
击败山戎,维护了燕国的安全,阻挡了北方“戎狄”的南下。“老马识途”
的故事,说明管仲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划地送燕的故事,说明齐桓公“尊


王攘夷”的手段运用得极为成功。

(2)南伐楚国
公元前656 年,齐桓公率齐、鲁、宋、陈、卫、曹、许等八国军队讨伐
楚国,指责楚国不向周天子纳贡。这次声势浩大的讨伐迫使楚国承认错误,
阻止了南方“蛮夷”的北上。

(3)拥立太子
公元前655 年,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不久,
又拥立太子郑为王,即周襄王。

(4)葵丘会盟
公元前651 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
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
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在位期间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先后灭掉30 多个小
国。

组织课堂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小结学生答问后便转入下一
子目的讲授。在小结时,要强调指出: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是齐桓公争
霸的有利条件,而他能够首先称霸的主要原因则是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
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同时又采取了“尊王攘夷”这一顺应当时政治形势的
政策。

(三)晋楚争霸

1。改革图强
齐桓公的霸业为一些较大诸侯国树立了争霸的榜样。齐桓公的霸业结束
后,晋楚两国就竞相效法,实行改革,图谋霸业。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 年到公元前628 年在位。他任用贤才,
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为确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35
年,他约会诸侯国帮助周襄王平定王室内部的武装叛扰,博得“尊王”的美
名。几年以后,便全力向南发展,与楚国争霸。

这时,南方的楚国是楚成王在位。他也通过改革,使楚国成为千里大国。
楚国的势力已经发展到黄河流域,并继续向北扩展,与晋国抗衡。这样,晋
楚两国的矛眉日益尖锐,激发了城濮之战。

2。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晋楚争宋。公元前633 年,楚国联
合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争取齐、秦两国出兵
配合,自己率兵攻打楚国的盟国曹、卫,并在卫国的陶丘与楚军相遇。第二
阶段是楚逼晋退。楚军势力强大,咄咄逼人,晋军为争取政治上和军事上的
主动,便退避三舍。楚军恃强进逼,在城濮与晋军对阵。第三阶段是城濮决
战。公元前632 年4 月,晋军继续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楚军,取得决战
胜利。

图2 城濮决战示意图

城濮之战,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 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 万人,结果
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战后,晋文公会盟诸侯,周襄王亲往劳师,并册封晋文公为诸侯之长。

3。楚庄王争霸中原
城濮之战后,楚国不甘失败。公元前613 年,楚庄王即位,采取措施稳

定政局,发展生产,为继续北上争霸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06 年,楚庄王率
兵北上,在周王朝境内陈兵示威,问鼎中原,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此后
10 年间,楚军一次伐宋,两次伐陈,七次伐郑,声威十分显赫。公元前597
年,楚军伐郑,晋国出兵救郑。双方在邲(音Bì,在今河南荥阳北)一战,
楚军打败晋军,饮马黄河。鲁、宋、郑、陈等小国又相继归附楚国,楚庄王
一时称霸中原。晋楚争霸与齐桓公争霸的显著不同之点是,晋楚争霸从公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