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倾世帝妃 >

第72部分

倾世帝妃-第72部分

小说: 倾世帝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四皇子手里没有实权,更不用说军权了,到时候万一皇上另有安排,岂不是就当了这个出头鸟了?

    而对于大皇子,则更不用说了,朝臣更加不敢提了!

    四皇子好歹还有以前的根基在,朝臣们都持观望态度,现在大皇子虽然是回帝都了,但到底资质尚浅,谁都不知道皇上到底对大皇子是个什么态度,所以不可能主动提出大皇子的。

    最起码到目前为止,皇上还没有表现出对大皇子特别的地方,朝臣们只是畏惧大皇子手里的军权,以及那仅有的一点被立为储君的希望,所以才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四皇子。

    宫门前的那一幕,仅仅也只是让朝臣们心存疑虑,对大皇子多了一份心思,但是还不足以动摇四皇子在他们心中的份量!

    即刻,朝堂上陷入了一种可怕的诡异,面对皇上的问话,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回应。

    就当丞相在思考着,要不要第一个站出来说话时,有人站出来了。

    他不是别人,正是丞相引荐给大皇子的第一位大人,礼部侍郎,周策。

    周策入朝已经两年有余,当年的殿试他深得皇上欣赏,又是当年连中三甲的能人,所以一入朝,便直接任礼部侍郎,可见皇上对周策的看重。

    但是自古寒门难出贵子,即便出了,官场之上也不是那么容易活下去的,所以这两年来,周策的仕途并不理想,唯有上次与大皇子的一次见面,才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更何况,孙禹私下里就跟他说过大皇子的天命,此情此景,他唯有依靠大皇子,才能改变如今的困境。

    左右也就此一搏吧,两年的蹉跎,还不够让他看清如今的局势吗?

    而且大皇子是丞相亲自带来的,难保丞相本就看中了大皇子,只是自己不好出面,所以才这样做,但是又怕让人起疑,便也没有与他明说。

    “皇上,臣以为,大皇子可堪当太子人选。”周策站出来,恭恭敬敬地说道。

    此言一出,瞬时间便让安静的朝堂热闹起来,但是却还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附和或是反对!

第112章四皇子出局() 
此言一出,瞬时间便让安静的朝堂热闹起来,但是却还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附和或是反对!

    毕竟现在来说,和稀泥的不在少数,立储之事向来是各朝各代的大事,稍有不慎,败则一败涂地,谁又敢拿这么多年打拼熬出来的官位来赌呢?

    所以,即便各位大臣都有自己的心思,但是在时局明朗之前,是不会有人站出来说话的。

    毕竟皇上都没说什么呢。

    “皇上,臣以为,立储之事不宜操之过急!”户部侍郎柳湛最后说道。

    朝堂又开始安静,此刻谁都不能保证自己能摸透了皇上的心思。

    “不急?朕可以不及,但朝廷等得起吗?天下的黎明百姓又等得起吗?”

    “朕知道,如今诸位好日子过惯了,忘了曾经的腥风血雨了,但是你们忘了,别人不会忘,四周虎视眈眈的蛮夷之人不会忘。”

    “如今北燕国,南岳国,大夏国,还有西边的夜秦,哪一个不是早早地就立了国本,皇室子孙也没有将心思放在太子之位上,各司其职,政通人和,再看看咱们天祁,朕已经决议要亲征,若朝中没有太子监国,诸位爱卿以为,要作何方才合适?”皇上的话不怒自威,是铁了心要将立储之事提上朝事了。

    话音一落,大臣们都你看我我看你,毫无头绪,也不敢接话,皇上在龙椅上,盯着底下的诸位皇子朝臣,眼中的情绪无人能读懂。

    四皇子一直站在一边,仿佛置身事外,毫不在意的样子,殊不知他的心思早就飞出去了。

    昨天他母妃还提醒他,让他最近收敛一点,不为之前的事情露了马脚,好像如今皇上对他们母子的行为有些不满了。

    “如今太子之位还未立,万事都不得马虎,更不能在这个时候触犯了皇上的龙颜。”这是母妃亲口说的话。

    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皇上会如此突然地提出立储之事,怕是给了所以人当头一击!

    他很想站出来阻止父皇今日在朝堂上立储,但是事关重大,他又不敢轻举妄动,而之前曾经走动过的朝臣看四皇子没发话,自然也是不会主动站出来的。

    谁不知道如今大皇子回来了,而且还颇受皇上赏识,丞相府的世子好像也与大皇子要好,这样一个一个算下来,四皇子的胜算并不比大皇子多。

    “怎么,诸位爱卿都没有意见吗,既如此,那朕就决定了,诸位爱卿可别上奏于朕,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处理政事了。”皇上站起身说道。

    虽然语带玩笑,但是这个时候,谁又敢真的笑呢?

    见众人还是没有动静,皇上便侧头对王公公说道:“王公公,宣旨吧。”

    声音不大,却因着鸦雀无声的朝堂,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四皇子更是瞪大了眼睛,他不相信父皇连诏书都准备好了,怎么从前从来没有提过这件事呢?

    母妃独宠后宫,父皇也未曾对母妃提过只字片语,难道是,父皇心里根本就没想过要立自己为太子?

    不行,他不知道圣旨上写的是什么,但若真的不是自己,那他难道要坐以待毙吗?

    还不待他说话,丞相便站出来了。

    “方才周大人说大皇子可堪当储君之位,老臣附议。”丞相跪下来说道。

    见此情景,四皇子更加心急了,如今已经有人在朝堂上提了大皇子,但却没有一个人提到自己,难道之前的那些朝臣都是敷衍他的吗?

    “父皇,皇兄为人的确乃臣弟的表率,但就皇兄为我天祁朝收复了阳关城,众皇子无人能比!”四皇子随即站出来说道。

    他说的这番话,其实是告诉大臣,大皇子军功甚伟,但另一方面,难免在皇子中太过耀眼,显得太过刻意,且功高震主的道理,没有哪一个君王不懂。

    所以这些年来,他汲汲经营,但却从不涉权力,以免触到了天子的逆鳞。

    这下跟他亲近的大臣全都反应了过来,也开始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太子之位,应贤能者堪当,大皇子出征边关,功不可没,但是却多年远离朝堂也,一时之间难以定夺。”

    说话的是工部侍郎左章,他与四皇子私下来往颇勤,也是四皇子的心腹,因此他率先站出来说道。

    “大皇子虽远离朝堂,但这并不代表不懂政事,臣以为,我天祁朝国本深固,此次皇上亲征,太子监国,便是让太子熟悉的最好机会,有何不可?”兵部侍郎李为站出来说道。

    李为虽不与大皇子交好,但是大皇子为朝廷尽忠尽孝的事情,他全都看在眼里,行军作战靠的不光是蛮力,大皇子治军能如此优秀,治国之能力也不用担忧。

    不光如此,李为也十分欣赏大皇子为人之纲纪,记得从前有一次大皇子所率领的羽林军因急需战备,碰巧那次又是一个新上任的少司徒负责此事,结果导致清点错误,战备分发过多,结果大皇子一丝一毫都没有贪恋,全部让部下一一送回。

    自那次事情后,李为心里便对大皇子十分敬重,且不说大皇子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皇子身份对兵部之事横加指责,反而全部按照兵部制度办事,还能念着其他部队的军需,坚决不多拿一件铠甲,这种气度,这种治军之严,又有谁人不佩服呢?

    身份?李为突然想到了这个,灵机一动。

    “启禀皇上,大皇子的能力自是不必多说,且大皇子乃中宫皇后娘娘嫡出,乃皇上之嫡子,臣认为,大皇子可堪当太子之人选!”李为又站出来说道。

    终于有人想到他的身份了,大皇子低头如是想到。

    看来这些年,真的是被淑妃和四皇子抢了太多风头,无论是母后,还是自己,都被他们母子压得死死的,立储之事中最重要的嫡子身份,居然到现在才被人提起。

    宫里淑妃的专宠,无人不知,而宫外四皇子又四处游走,他远在关外,自然没人还记得他这个名副其实的嫡子了!

    “是啊,李大人言之有理,大皇子乃是中宫嫡子,无论如何,都该立大皇子为太子才是。”

    “中宫嫡子,此乃名正言顺,皇后这么多年打理后宫,毫无差错,大皇子又连连征战,为天祁朝立下汗马功劳,这怎么说,都该是大皇子才是啊。”

    “可大皇子的确远离朝堂太久,四皇子勤勤恳恳,熟悉朝堂事物,方比大皇子稳重才是。”

    “在朝为官是替朝堂效力,在外征战更是替朝堂效力,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可是如今皇上要亲征,若是推选大皇子的话,会不会太过仓促,朝堂之事不是儿戏啊!”

    “那又何妨,我天祁朝超纲清明,根基稳固,即便是个三岁小儿,也不担心会有垮下来的那一天!”

    。。。。。。

    一时间,关于大皇子,大臣们热议纷纷。

    皇上看了看,似乎这次的立储争议,演变成了文支持四皇子,武支持大皇子了,不由得笑了笑,看来大皇子也不是没人注意到的嘛。

    好在他为此做了万全的准备,这么多年的放逐与忽视,换来的不就是这一刻吗?

    四皇子听见关于他的声音渐渐少了,心下已经凉了一截,他没想到,原来之前的都是他的妄想,才几天的时间,他就已经彻底出局了。

    若是此刻母妃在这儿,或许还有办法扳回来,可是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皇子被推上那个至高之位,而无能为力。

第113章立储诏书() 
在这之前,他还是朝堂上的宠儿,父皇甚至还允许他进入御书房参议朝政,可现在,为何大家都当他是个透明的一样,全然忘记了他的存在?

    皇上见火候差不多了,便给丞相使了个眼色,早点结束这场朝堂争议,以免夜长梦多。

    “启禀皇上,臣附议大皇子当选为太子的提议。”丞相的话言简意赅,掷地有声,果然让群臣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只不过,光他一个人说还不够,皇上是在毫无前奏的情况下提出立储之事的,他早就料定了四皇子和淑妃还没有准备好,这才能出其不意,要不然现在,朝堂上恐怕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所以,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件事给定下来,丞相已经发话了,相信原先还摇摆不定的人,应该会顺着丞相的风向走。

    只是那些早就和四皇子站在同一个阵营的人,恐怕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吧。

    就在这时候,许久不说话的一个人,也站出来表态了。

    “皇上,臣也附议。”大皇子和四皇子都忍不住回头看,没错,说话的正是苏洛语的爹,镇国将军苏忠远。

    苏忠远回帝都之后的举动,大臣们早就听说了,皇上不仅宴请了镇国将军,更是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就连现在还卧病在床的镇国将军府的世子,皇上都记挂着,许了他入朝为官的恩旨。

    这可是天祁朝从来没有过的先例。

    由此可见,皇上对于镇国将军府的偏爱,而这一切在外界看来,都来源于镇国将军本人为朝廷立下的汗马功劳。

    偌大的朝堂安静了片刻后,便有不少的大臣一个一个站出来附议了,四皇子眼见大势已去,只得作罢。

    “太尉大人,你可有和想法?”皇上最后问了一句,枢密院是天祁朝最高的军事统辖,大皇子的功劳都在军事上,这件事太尉大人最有发言权。

    “回皇上,臣觉得,大皇子身份合宜,品行甚优,实乃太子之人选。”太尉大人最后跪下说道。

    皇上听完后大喜,若不是顾着自己还在群臣面前,他早就喜笑颜开了。

    为了避免被人看出心思,无端惹出争议,皇上甚至主动坐回了龙椅上,以显示对这件事情的置之度外,然后对丞相说道:“丞相,尚书大人,太尉大人听旨!”

    三人齐齐站出来跪下,说道:“臣接旨!”

    “朕决定,兹立大皇子为太子,着丞相即刻拟旨,并处理好立储事宜,尚书大人封驳,审查诏书,太尉自即日起,严查帝都防卫,确保立储之事顺利进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皆跪下领旨谢恩。

    自此,立储之事落下帷幕,皇上出其不意,四皇子顷刻之间便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大皇子被顺利封为太子!

    见此事已了,原先还左右摇摆不敢出声的大臣皆跪下恭贺皇上,一时间朝堂气氛正浓,谁都没有注意到四皇子的神情。

    相比之下,大皇子便沉稳得多,这也不奇怪,毕竟在这之前,皇上就对他说过,太子之位一定是他的,对于皇上的话,他一点都不怀疑。

    他现在心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