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明末之旅 >

第27部分

我的明末之旅-第27部分

小说: 我的明末之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法律地位上说,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和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

匠、军籍若想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且身隶匠、军籍是不得应试跻于士流的。

匠户制度有很多弊端,匠户又要受手工官坐头的管制盘剥,工匠以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进行反抗,明政府不得不制定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

到了明末,匠户管理更加松散,或是名存实亡,匠户只要每月上交一定的银子,官府也懒得管理,身隶匠籍者可自由从事工商业,人身束缚大为削弱。

张丰感慨,这个时代万般不好,但至少有一样是比较好的,那就是有很多匠人,铁匠、木匠更是不缺,还有一些能制造兵器铠甲,甚至是能制造火绳枪的匠人。

人才就是财富啊,有这么多的匠人,张丰大大放心,自己的兵工厂很快就能制造出一支一支的火枪,当然,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质量比较好的精铁。

没有大量的钢材,这是张丰感到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钢材啊!

大量的钢材!

这个问题真头疼,张丰心中想道,这五千斤精铁用完,不知道还能不能从官府买到大量的精铁,这五千斤精铁还是借口自己是团练总兵,需要打造兵器为由买来的。

另外,官府的精铁不但贵,而且限量,以后肯定远远跟不上自己的需要,五千斤精铁,只能解燃眉之急,不是长久之计。

张丰问道:“老赵,你们招收的匠人的时候,有没有能造船的匠人,能造那种大轮船的匠人。”

虽然不明白张丰为什么要这样问,但赵左林还是道:“老板,真有一些能造大船的匠人,他们是龙头铺匠户营的,前两天我们招工的时候,龙头铺匠户营就来了很多人,不过,其中很多是造船的,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他们失望而回了。”

龙头铺是一个地名,匠户营在龙头铺而得名龙头铺匠户营,那地方在上海县的县郊。

张丰道:“那地方不近,走路起码要大半天。”

赵左林道:“可不是,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听说我们要招工的,走了大半天,来了二、三十人,但因为他们只知道造船,我们只招了几个木匠活不错的人。”

造船,肯定是造木船,懂木匠活就不稀奇了,但又有区别,因为人家的重点专业方向是造船,而不是普通的木匠。

张丰打算建一家造船厂,以后用船的地方多了,尤其是那种十几丈长的大船,这种大船,有很强大的运输量,一次性运输几百吨,甚至上千吨货物都不在话下。

水运,相比陆上交通要便捷得多,也成本低得多,就如运送布匹去南京,如果从松江府出发,走陆路的话,数百公里,运输基本凭借马匹和马车的明朝,运输成本高昂。

但水运就会好很多,从上海至南京,非常的方便,当然,关键是你得有船,那种能运输大量货物的大船。

张丰打算造船,先造大木船,运输自己的货物销售到南京一带,另外,张丰自然不是简单的造大木船。

张丰的未来打算是制造蒸汽机,制造以蒸汽为动力的大运输船,到时跑海运,至天津,甚至更远的地方都有可能。

另外,有了强大的海洋运输能力,张丰可以建设钢铁厂,将煤炭和铁矿运至上海,有了煤炭和铁矿,就能冶炼大量的钢材,有了大量的钢材,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后世的宝山钢铁厂,就是从澳洲运来铁矿石,张丰已经有打算,将来在宝山也建一家钢铁厂,当然,铁矿石从澳洲运送过来有一点难度,即使有蒸汽动力轮船也一样。

不去澳洲,去近一点地方,运来铁矿,张丰的这家钢铁厂就能开工,当然,这关键的一切都是先必须有大船。

造船,我要造船。

心中有这样的想法,建立一家造船厂的想法就很强烈,即使先期只制造一些帆船也行。

于是,张丰心中想道,看来有必要去龙头铺匠户营跑一趟。

张丰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

第二天,带着两名随从(也算是警卫,从两百多老兵之中挑选出来的),骑马去了龙头铺匠户营。

骑马小半天,总算到了龙头铺匠户,说是匠户营,其实也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目测估计住了上千人。

在村头下马,将马栓在村口的树底下,张丰就带着自己的两名随从走进村子,张丰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村子很破旧,很穷。

几名孩童正在玩耍,几名孩童衣裳破旧,满脸菜色,其中一名年纪相对大一点,莫约八、九岁的男孩好奇的道:“你们是什么人?”

张丰微笑着道:“我们找人,找这里造船最厉害的人。”

“造船最厉害的人。”男孩马上欢快的道:“那一定是三爷爷,我带你们去。”

没有想道,事情这么顺利,张丰心中一阵高兴,这是一个好兆头,张丰拿出几个铜钱,“这给你,拿着买东西吃。”

张丰自然不可能拿出一锭银子,那会吓着对方,几个铜钱就让那男孩一阵迟疑,张丰说没事,男孩才收了这几个铜钱。

男孩高高兴兴,叽叽喳喳,在前面带路,还不停的说三爷爷造船如何厉害,看得出来,男孩对这个三爷爷很是崇拜。

“石头,这是谁啊!”

沿途有人问起来,男孩,也就是石头大声的回答:“这是找三爷爷的,我带他们去三爷爷那里。”

龙头铺匠户营真的很穷,张丰看到好几人都是满脸菜色,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对于张丰,他们只是好奇,远远的看着。

一处大草庐,大草房之前有竹篱笆围了一个院子,石头带着张丰进入了院子,且大喊道:“三爷爷,有人找你的来了。”

张丰示意自己的两名随从在院子外面等,张丰随着石头进了草庐,这是几间草房,其中一间草房的大门虚掩,石头显然熟门熟路,指着这间草房道:“三爷爷肯定在里面,你自己进去吧。”

说完,石头像完成了一项大任务一样,转身高高兴兴的走了,张丰则向前,轻轻的推门走了进去。

一进去,张丰几乎惊呆了!

草房里面比较大,有甚多木工零件,也有很多的木料,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张丰看到一个架子上有很多木船的模型,这些模型大的不过一、两尺,小的估计只有几寸。

这些木船模型,从双杆大船到普通小船,样式各种各样,林林总总起码数十种。

一名清瘦的老人,正在专注的制造一个零件,显然,这是一个木船模型的零件。

老人起码五十多岁,也许有六十岁,头发花白,但精神很好,面色也比较红润,衣服虽然比较旧,但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张丰有一点不好意思,抱拳带着歉意道:“老人家,打搅了,我是从松江府而来的张丰。”

老人放下手里的东西,打量了一下张丰,然后道:“老朽唐建清,不知张公子找我何事?”

张丰并未正面回答唐建清,而是道:“唐老,听说您是整个龙头铺匠户营造船水平最高的人,我特地来拜访您。”

唐建清道:“张公子,怕不是这么简单吧,有话就直说吧,无妨。”

张丰一笑,“唐老,那我就实话实说吧,我准备建一家造船厂,想请唐老出山。”

唐建清道:“张公子,肯怕你要失望了,老朽已经老了,已经很多年不造船了,你还另请他人吧。”

不愿意出山,不对啊。

…………

第四十章“飞梭”技术泄露

再次打量了那一个个精致的木船模型,张丰心中猜测,这个唐建清应该非常热衷于造船才对,估计有一点痴迷都过分,不然,不会满屋子全是各种各样的木船模型。

另外,张丰还注意到了不远处的有几大本发黄的图册,其中一本正打开着,张丰视力很好,张丰已经看出来了,这是造船的图册。

从这图册发黄的程度看,这图册应该有年代了,说不定有一、两百年的年头都说不定。

模型,图册,无不代表着唐建清对造船很内行,也很热衷,张丰弄不明白,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不愿意出山呢。

张丰拿出一张千两的银票道:“唐老,这是我的一点小小意思,只要您愿意帮我造船,这一千两就是您的。”

一千两,不算少,张丰可谓是重金聘请。

但唐建清看这张银票像看一张废纸一样,缓缓的道:“张公子,我现在的生活用不着钱,自己种一点菜,种一点粮食,饿不着。”

刚才在院子里面,张丰就看到了种了一些菜,看来唐建清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重金无法打动,张丰又变了策略。

张丰采取迂回手段,和唐建清聊起了造船的事情,通过聊天,张丰发现,唐建清水平很高,就连那种大海船都一点不陌生,说起来头头是道。

这个人是一个宝贝。

这是张丰此刻心中的想法,将唐建清收入自己麾下,为自己造船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

张丰趁着聊得很投机,提出请唐建清出山为自己造船的时候,唐建清还是拒绝了,理由是年纪大了,老了,不想动了。这令张丰很是沮丧。

通过聊天,张丰知道唐建清只有五十岁出头,身体还很好,精神有不错,至少还可以干几年,另外,张丰请唐建清出山,也不会然让他去干体力活,唐建清在技术上进行指导就可以了。

这哪里老了,借口,完全是借口。

最后,张丰一脸沮丧的离开,离开匠户营的时候,张丰甚至心中想道,难道我要学刘备三顾茅庐吗?

好事成双,有时候,坏事有是成双的。

这不,张丰扫兴的从龙头铺匠户营回来不久,杨升海就焦急的找了过来,杨升海负责东方纺织厂的生产经营,一般的事情杨升海会自己处理,一般不会惊动张丰。

杨升海这么焦急和担心的找上来,肯定有事,且还是大事情。

几天没有来东方纺织厂,今天,张丰才进自己在东方纺织厂的办公室,杨升海就一脸焦急和担心的进来了。

看到杨升海如此神色,张丰微微纳闷,沉声问道:“老杨,厂里面出了事情?”

杨升海道:“老板,纺织厂没有出什么事情,纺织厂的生产和经营一直都非常好,这个月的盈利相比上一个月我估计至少会涨两成。”

纺织厂生产的棉布物美价廉,花色款式又多,棉布供不应求,订单都排到了好几个月之后,棉布一被生产出来,马上就被等在那里的各布商的马车拉走,纺织厂的效益越来越好,盈利越来越丰厚。

彻底走上正轨之中的东方纺织厂,宛如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现在完全就是一只正在下金蛋的母鸡。

纺织厂生产经营很好,张丰就有一点纳闷了,更加不解的道:“老杨,看你这么焦急,具体是什么事情呢。”

“唉!”

杨升海叹了一口气,深深的自责,“老板,这都怪我,怪我平时管理不严格,不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不用张丰再问起,杨升海就将事情大致的说了出来。

杨升海道:“老板,我们的织机技术泄露了,有人正在仿造我们的‘飞梭’,他们正在苏州郊外建立一家大型纺织厂,规模比我们东方纺织厂还要大。”

“飞梭”技术泄露!

闻言,张丰一惊,马上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杭州,苏州等地非常繁华,那里是自己将来的主要市场,而现在,居然不远的在苏州出现了大型纺织厂,而且还是仿照东方纺织厂建造,比东方纺织厂更大。

更要命的是,这家纺织厂也采用自己的“飞梭”技术,这对东方纺织厂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飞梭”技术并不复杂,张丰知道泄密是迟早的事情,但张丰的心里底线是至少要过两、三年之后,当自己开了几家纺织厂,赚足了银子之后“飞梭”技术再泄密,而不是现在。

张丰问道:“老杨,我们的‘飞梭’怎么会泄密呢?”

杨升海懊恼的道:“老板,都怪我,我们纺织厂出现了内鬼,有人偷了一套‘飞梭’带了出去,我们发现少了一套‘飞梭’之后,在追查之后才查出来这些事情。”

张丰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专利法,也没有知识产权,告官都是没有用的。

张丰起身,皱着眉头,在办公室之中走来走去,张丰在想着对策。

良久,张丰缓缓的问道:“老杨,那个内鬼抓到了吗?”

杨升海道:“已经抓到了,正被我关着呢。”

张丰道:“老杨,带我去见一见他。”

杨升海点头带路,两人出了办公室,下了楼,来到了纺织厂保安室,在保安室隔壁的一间房间内,正绑着一个人,显然,这个就是内鬼,从纺织厂内偷了一套“飞梭”。

东方纺织厂的织机,效率这么高,织机本身经过了改造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这织机上装了飞梭,有了这飞梭之后,织布效率才成倍的增加。

飞梭为精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