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荣耀 >

第366部分

帝国的荣耀-第366部分

小说: 帝国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要出现这种情况,大明肯定是往后一退,任由你们几个去火拼,届时你帖木儿是被清蒸还是被红烧,就真不管大明什么事了。

想到这里,帖木儿咬了咬牙道:“好,就以火站河、阿赖山、葱岭为界,以东以北是大明疆域,以南以西是我帖木儿汗国。”

帖木儿这么一让,直接把阿赖山以北的俺的干(安延集),费尔干那(浩罕)地区划给了大明,虽然这块地区位于火站河流域上游,土地féi沃,但是帖木儿西瓜都让了,也不在乎这点芝麻了。再说这两个地区的部落一直游离于帖木儿的真正控制之外,对新上位的西察合台汗国汗王是口服心不服,帖木儿乘机把这些刺头的地盘让出去,届时再好好收拾他们。

“大明皇帝陛下,哈马尔丁,忽歹达等首领都已经臣服于我,我有责任保护他们的子民,因为这些人已经成了我的子民。”

“帖木儿素丹,难道你敢保证这些人里没有我的子民?”刘浩然接过莫少雄递过来的水壶,仰首喝了一口清水后答道。

帖木儿几乎要破口大骂了,老子都让了这么多,你怎么一点亏都不肯吃,你当什么大明皇帝,干脆去当商人好了,再jiān的商人也没你jiān。

看到帖木儿有点恼羞成怒了,刘浩然也不好过于bi迫,换了提议道:“穆斯林你带走,非穆斯林留下。”

帖木儿算了一下,这还差不多。火站河、阿赖山、葱岭以东以北地区,穆斯林几乎占到三分之二,而且大部分都是善战的méng古和畏兀儿人。地盘还可以到别处去打,这人口却是实实在在的硬实力。河中地区经过méng古人西征,察合台汗国内luàn,上百年下来已经残破不堪,人口也是锐减,有了这部分人口的补充,帖木儿觉得自己的实力可以上一个台阶。至于哈马尔丁、忽歹达等原来的首领,帖木儿不觉得是什么问题,到了河中,自己还不把这些人rou圆搓扁。

“皇帝陛下,你似乎很厌恶穆斯林。”帖木儿从刘浩然的态度中看出问题来,不由冷森森地问道。

“不是厌恶,而是畏惧。”刘浩然毫不在意的答道。

帖木儿对这个答案感到非常意外,畏惧穆斯林?开玩笑吧,他大明皇帝会畏惧穆斯林?于是帖木儿不由自主地追问道:“为什么?”

“因为在穆斯林的心目中,信仰高于一切,甚至高于生命。”刘浩然随即答道。

帖木儿满意地点了点头,的确,在穆斯林心目中,信仰是他们最犀利的武器。

“对了,帖木儿素丹,听说河中地区有不少méng古人带过去的汉人遗民?”

“是的,皇帝陛下,méng古人当年西征,带了不少从中原掠来的工匠、奴隶,他们部分人在河中落居,繁衍生息。”

“如果他们愿意回归故里,请素丹放他们回来。为了表示感谢,我大明愿意重谢,这样,一个人谢一把钢刀,或者一匹丝绸。”

帖木儿看了一眼刘浩然,感觉自己终于握到了主动权,他知道这是一笔好买卖,汉人遗民总共不过那么几千人,走了就走了,但是能换来几千把钢刀或者几千匹丝绸,却是无比划算,所以帖木儿已经暗中决定,不管这些遗民愿不愿,他都当是自愿的了。只是这大明皇帝可真是会拉拢人心,到时这些遗民一回国,再这么一宣传,大明百姓对这位皇帝陛下的好感肯定会嗖嗖地往上升。

帖木儿不由临机一动,接口道:“大明境内也有不少穆斯林或者是bo斯、河中遗民,我也希望把他们接回来。”

刘浩然听完后,不由地笑了,帖木儿随即也跟着笑了起来。

接下来谈的就是一些xiǎo事,两国互相保护对方的商人;确定大明对河中每年出口钢刀等武器的种类;对金帐汗国两国要同仇敌忾,一方受到进攻,另一方必须给予支援;大明承诺断绝与huā刺子模、伊利汗国的直接商贸往来,全部由河中地区进行中转;帖木儿承诺会约束辖区内的子民,严禁擅自越境或挑起纷争等等。

他们两人只是确定了大纲,细节自然jiāo给下面的人去细谈。

谈完了,日头也开始西沉了,刘浩然和帖木儿也该各自回阵了。临走时,帖木儿突然回过头问道:“皇帝陛下,你能把那些火器卖一些给我吗?”

刘浩然愣了一下,笑着回答道:“素丹,你说呢?”

帖木儿不由笑了,摇摇头道:“明白,明白,是我沉不住气啊!”

“素丹,不着急,应该用不了多久,大明就可以卖火器给你了。”

“希望如此!”帖木儿边说边向马匹处走去。

接过阿里木递过来的缰绳,帖木儿却没有翻身上马,而只是愣愣地低下头去,眼睛直瞪瞪地看着脚下的泥土。帖木儿用他那条没有伤的tui狠狠地在地上蹬了几下。

“素丹,你这是?”阿里木不解地问道。

“我要好好记住,脚踩这片土地的感觉。”帖木儿边说边翻身上马,一抖缰绳,策马而走。他这些动作被坐在马上的刘浩然看在眼里。刘浩然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一笑,也策马而去。两人相背而驰,越走越远。

来到明军军阵前,刘浩然停了下来,他的目光扫了一眼,把握拳的右手一举,默然了一会,近十万开始齐声高呼,而且这声音在连呼三遍之后变得无比整齐,如同一个人吼出来的一般。

“日月不落,永曜大明!”直冲云霄的吼声让帖木儿的坐骑不由自主地嘶叫了一声,帖木儿回过头去,远远看到那个身影,在他的驾驭下,他身前那片浩瀚的红sè大海正掀起席卷天地的巨澜。

“日月不落,永曜大明!”帖木儿眯着眼睛,慢慢回味着。

过了十月,天气转寒,帖木儿率部回国,他将数十万穆斯林原居民全部带走,而刘浩然留下傅友德、邓友德、蓝yu率领十几万兵马镇守新疆域,然后在大内亲军的护卫下踏上东归的路。

bk

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安

第三百三十六章西安

明历二十年四月,陕西省西安城外渭河北的高渭原上。

“承华,汉陵在哪里?”

“回禀陛下,汉陵除了汉文帝的霸陵和汉宣帝的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以东的白鹿塬北端及以南的少陵塬上,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西起兴平豆马村,东到咸阳市张家湾,依次排列着汉武帝刘彻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平陵、汉成帝刘骜延陵、汉平帝刘?康陵、汉元帝刘?渭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高帝刘邦长陵、汉景帝刘启阳陵。”王shi尧的手向北画了一圆弧道。

“那唐陵呢?”

“回禀陛下,唐陵在更北一点,从乾县一直蜿蜒到蒲城县,总计十八座,世称关中十八陵。”

道,王shi尧xiǎo心地问道:“陛下,是否要去汉唐皇陵祭祀一番?”

刘浩然有时把重复汉唐雄风挂在嘴边,因此王shi尧猜测他是不是会借着路过长安的机会是祭祀一番。当朝去祭祀前几朝皇帝的陵墓,这可是马虎不得事情,说不得还要让礼部的人来主持筹办。

“祭祀?不去了,没有兴致。八百里秦川啊,八百里秦川,”说到这里,刘浩然不由高声yin道:“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可惜啊,可惜啊,”刘浩然最后长叹道,“八百里秦川,这片华夏文明的摇篮,曾经走出秦、汉、隋、唐,遥想当年,天下俯首看长安,而如今,这八百里秦川满目苍凉,除了这一片片皇陵废丘,还留下什么?”

“承华,还记得济南张希孟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吗?”

“回禀陛下,记得,”王shi尧当下大声背诵起来:“峰峦如聚,bo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秦、汉、隋、唐,八百里秦川在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中,流尽了血,除了苦难之外,就只剩下这一堆堆不能种田的废丘。”

沉默一会,刘浩然突然问道:“承华,你这关中为什么自前唐后便衰落下去,不再为王朝中心,帝都腹里。”

王shi尧脑袋急速转弯,只是十几息时间就回答道:“回禀陛下,依臣之见,有几个原因,首先关中为秦、汉、隋、唐帝都腹里,天下之利尽集于此,可是盛极必衰,秦、汉、隋、唐以关中为天下之根本,这关中也必定成了这几朝定鼎天下的承当之地,数百年耗费下来,再富庶也要被熬干了。”

“而这几朝为了根本巩固,不断地充实着关中,以便对关东形成干强支弱之势,可是关中只有这么大一块地方,人口不断地增加,土地被开发到了极致,树木不成林,绿草不成原,全成了耕田,于是这河水越发的黄,水患也越发得多,使得这关中不断恶化。”

“自前宋开始,湖广、江南一带农耕大兴,已有两地熟而天下足之势,而从湖广、江南漕运入关中却是千辛万难,故而关中越发地远离帝都腹里了。”

“就这些?”

“是的陛下,臣只想到这些。”

“能想到这些已实属不易。依朕看来,还有几点。承华,你知道丝绸之路吗?”

“回禀,臣知道。”

“那这丝绸之路最兴盛时是哪朝?”

“回禀陛下,汉唐两朝。”

“汉唐两朝,关中既有八百里秦川之利,又可收西域商贸之益,安不为天下之根本。自前宋开始,西路断绝,加之海路大兴,天下根本当然也就东移了。”

“臣明白了,这正是陛下常言之农为安国之本,商为富国之源,工为强国之基。”

“正是如此。”刘浩然说罢便坐i卫早已摆好的马扎上,指了指旁边一个马扎道:“坐吧。”

“是。”

“说说罢,内阁派你来西安迎驾,自然想让你给朕带些话,孙伯融主阁,这一年多是不是有点焦头烂额?”

“回禀陛下,的确如此。陛下御驾西征这一年多时间,朝中出现不少问题,牵涉甚广,内阁处理起来颇为吃力。”

“朕知道不在朝中这些时日,总有人会跳出来。说说紧要的几件。”

“回禀陛下,最紧要的是今年朝中出现赤字已成定局,而且数目会远超往年。”

刘浩然不由看了一眼王shi尧,稍许便笑了:“往年总是在秋冬之时才有赤字,而今才四月便有了赤来内阁今年日子的确难过。孙伯融不是又雅负经济之誉,他都摆不平,看来问题不xiǎo。”

顿了一下,刘浩然继续说道:“赤字问题一出,是不是有人说根源在于朕穷兵黩武,执意西征?”

“回禀陛下,有这种说法。”王shi尧额头已经开始冒冷汗了。

“不是有这种说法,而是这种说法已经颇为流行,尤其江浙一带,文人聚会不仿佛他们就是不关心朝政,是不是呀?”

“是的陛下。”

“那去年关税增长几何?”

“回禀陛下,只增长不到一成。”王shi尧硬着头皮道。

“是不是有人鼓噪道,税赋太重是与民争利,要求内阁薄赋减税,甚至还有人提出全免商贸之税,朝廷只要有田赋粮税即可了?”

“回禀陛下,是的。”王shi尧脸上已经在流冷汗了,看来皇帝陛下虽然远僻西疆,朝中和民间的事情还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朕一直认为,人活在世上,有两件事是逃离不开的,一是死,二是纳税。”

王shi尧差点站起身来,刘浩然这话含义太深了,而且让感觉一种刺入骨髓的yin森。

“商贸关税就是与民争利,田赋粮税就不是与民争利,这些人啊,这些人啊!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王shi尧连忙低下了头,他现在明白了,皇帝陛下对朝中之事早就了然在心,而且也有了定计,只怕御驾回京后又一场**o澜。这也难怪,刘浩然作为开国皇帝,天生就有无比的强势,无论是多难的弊端,哪怕内阁也是焦头烂额,但是到了刘浩然手里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他狠下心来,天下还没有能制止他的人。

“对了,内阁对西边新开拓的疆域有何定论?”

“回禀陛下,内阁合议,将新疆域划为两个省,以天山、沙渍(准噶尔盆地为界),南边为山南省,西至葱岭,东至甘肃yumén关,北接金山,北边为安西省,西至火站河,东至沙渍。准拟复筑龟兹古城以为山南省治,安西省改亦力把里为定西,以为省治。”

“山南省名也就罢了,龟兹之名不顺耳,不如改为前汉旧名延城,安西省名应该是沿用前唐安西都护府之名吧?这块土地就叫安西,以后西边又有新疆域,又叫什么呢?不如沿浙江省名故,以河名而定。衣烈河前唐名叫伊丽河,可取一个伊,就叫伊河省,火站河太难听了,不如复前唐旧名真珠河。这亦力把里改名为伊宁,以为伊河省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