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荣耀 >

第319部分

帝国的荣耀-第319部分

小说: 帝国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歧兄弟关于遗产的争夺,成为足利义满介入其中的绝佳借口,他利用将军的权力。将美浓和伊势两国守护赐予康行,并将满贞任命为尾张守护,这样无疑激怒了担任尾张守护代,满心打算扶正的土歧诠直。抗拒满贞上任的诠直,在尾张黑田宿将满贞驱逐。逃回京都的满贞,向义满上诉了康行、诠直反叛的罪行,义满自然不会放走这个机会,下达对土歧康行谋反的追讨令,土歧同族赖忠、赖益父子“奋勇”响应。最终被逼上梁山的康行在美浓池田战败,丧失了权势。足利义满在战后“论功行赏”。将康行的土地分割掉:美浓赏赐给了土歧赖忠,伊势赏赐给仁木满长。原本在赖康时代占据美浓、尾张和伊势三国守护的土歧家族,自此一分为三,彻底失去了与室町对抗的资格。

见到义满在处理土歧内乱时的雷厉风行以及迅速击败土歧家的实力,管领斯波义将除了长大嘴巴大跌眼镜外,再也没有什么作为,自后斯波义将从无忤逆将军权威之举。

接着足利义满对山名家下手,他发布了一道御教书,以山名时义对将军不逊为借口。下达了对山名时义的讨伐令,义满特意将讨伐任务交到山名氏清和满幸的手中。“心领袖会”的氏清与满幸以为能就此夺取山名物领的位子,兴奋地嗷嗷直叫,很快击败了山名时义,吞并了他的领地。

山名时义战败自杀,其子山名时熙、氏幸兄弟逃亡他地在明历十一年突然接到消息赶赴京都清水寺,接受了足利义满的召见。很快,关于义满意图赦免时熙的行。并恢复其父亲领地的消息四散传播,得知此事的氏清极度暴躁和慌张。十月,京都岚山板叶红遍,正走进行

“红叶赏“的好时光,义满便昭告各大名前往京都游玩,众大名中唯独氏清托病不往。义满心中暗喜看来这氏清和满幸就要屁股生火坐不住了。

最后义满再在火上浇了最后一勺油:山名满幸曾经仗着几分威风,强夺了皇室在出云国的横田庄。足利义满便请得朝廷旨意,罢免满幸守护之职。便责令其来京都谢罪。山名满牵熬不住了,便跑到了丈人氏清那儿哭诉,说“足利义满此举,是要彻底逼死我山名家啊氏清拗不过。便在其领国飞弹庚山宣誓起兵,并打出了已经败亡了的吉野南朝的旗号,号称要攻入京都,灭亡足利氏。

十:月二十五日,足利义满召集诸国守护,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怎么对付山名氏清,许多守护大名表态:“山名身兼山阴十一国守护,占六分一天下。实乃强敌。当年山名时氏从反贼足利直冬,曾两度攻陷京都,今日之事宜以和解为上

完这些。大名们都毕恭毕敬地伏在地上,齐声请求义满下达与工。名和解的御教书。不想义满在心中更加坚定了讨伐山名氏清的决心今日一旦示怯,那么拜服于自己面前的诸大名,明日便会骑在自己脖子上为所欲为。

足利义满霍的立起身子:“足利、山名不共戴同一青天”。随后又下达命令:“山名贼必认为我等据比睿山之险,而我则自率御马回出东寺,诸将伏兵于内野,两相夹攻,氏清、满幸可一鼓而擒

一色诠范进言到,“东寺、内野地势崎岖,将军殿不妨驻马掘河,别遣他将出东寺。我等据守内野,亦万全之策也义满颌首从之,命次日一色诠范先出掘川。细川赖之、大内义弘、赤松义则、田山基国率精兵八千。屯于内野,又命令”泰范、佐佐木满高率兵八百,作势东寺一带。调拨停当,恰逢义满属下医师进药,问药名,答曰“必胜散。”众将大悦。呼声雷动,自认为乃得胜吉兆。

二十九日夜。满幸和氏清将人马分为数队,分路攻入京都内野,犯了临阵分兵的兵家大忌。三十日晨,山名军将领山名义数小抹上野介所率的七百骑攻击两条宫,州愕曰义弘以下的二再骑展开激战。大内军步下马射箭袭扰之刀个。被激怒的山名军发动莽撞突击,被四面埋伏的大内军以混战战术击溃,小抹上野介被斩杀,山名义数亦战死乱军之中,幕府军旗开得胜。大内义弘受义满太刀赏赐。

接着,山名满幸的主力两千骑也傻乎乎地投入到了内野的战场中,与田山等人激战,被死死拖住。关键时刻,足利义满将手下五千“御马回”投入战场,满幸军全线溃败,其人逃往丹波。

山名氏清率残余的两千人马,兵分两路发动了最后攻势,大内和赤松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前往援助的山名时熙五十骑郎党,被氏清杀得只剩八骑。传令兵接二连三向义满告急,义满认为决定性出击的时瑰已到,便命预备队斯波军和一色军投入战场,本人也亲自打着将军旗号,出马迎敌。幕府士众见将军亲临,高呼万岁,山名军则抱头鼠窜氏清回天乏力,企图逃亡。结果被一色诠宛团团包围,力战被

明历十二年正月,义满论处“山名之乱”赏罚:细川赖之之子赖元获丹波国,一色诠范之子满范获丹后国,赤松义则获美作国,大内义弘获和泉、河内,但马国属山名时熙,因幡国属山名氏家,伯者归山名氏幸,京极高诠获出云两国原先占据山阴十一国的庞然大物山名,此时沦落到了只保留三国的境地。而且从此日本再无人敢质疑足利义满的权威。

在平定实力强劲的大名之后,足利义满采用了细川赖之的建议,颂布了“推恩书”允许拥有数国的大名可以将自己的地盘分别传给几个儿子,向着一国一大名的目标前进。接着在明历十二年六月,足利义满以日本后圆融天皇的名义下诏,正式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日本天皇改称为日本国王,幕府将军改称为日本镇国将军,其余改动不一。并该日本令制国为州。由于九州岛和佐渡、隐歧岛已经被割让给大明,所以日本只剩下四十余州了。

“细川先生,你此次来有何事情?”刘浩然开门见山道。

“回禀陛下,臣此次来一走向陛下禀报日本遵旨改制之事。二来是商谈共同安全条约下日本承担义务之细节,三来是商谈日本与大明进一步商贸合作的细节,四则是请陛下赐婚。”

前面三个刘浩然都比较好理解,日本改制都是按照刘浩然的要求,做一个汇报是应当的,共同安全条约意味着大明海军将在日本几个重要港口拥有军事基地,而且日本将承担一些辅助兵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都需要细谈。目前日本拥有丰富的铜、硫磺、森林和渔岖资源,大明一些商人想在日本做投资,充分利用起这些资源来,这些是日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也需要细谈。

至于这第四点赐婚,刘浩然有点摸不着头脑,足利义满不是已经结婚了吗,难道还想着从大明皇室这里讨点便宜回去?他的野望也太大了吧。

“陛下,是这样的,足利将军与正妻已经产下一子,取名为义持,而太子殿下、齐王和越王殿下均已大婚,即将有子女嗣生,足利将军想为少将军义持求婚,不敢奢望太子殿下之恩赐,齐王或越王殿下之郡主皆可

刘浩然不由摸了摸下巴的胡须,这足利义满有野望,但是也有自知之明,干脆将自己与太子和皇子等人放在一辈上,变相讨好大明皇帝。

不过足利义满的这个想法有点意思,他的正妻是后光严天皇的女儿与历史有异,也就是现在日本国王的姐姐,生下的儿子足利义持带有日本王室的血统,再和大明皇室结亲,那他的孙子岂不是同耶稣一样,三位一体了,看来这位足利义满并不满足于当日本的镇因将军。

“此事谈之过早,孩子都还过几年再说,不过我会放在心上刘浩然沉吟一会答道。

细川赖之立即拱手谢恩。他也知道,要想让这位大明皇帝现在就答应这门亲事是不可能的,有了一个希望也算是好事。再过几年,他就会建议足利义满将军将少将军足利义持送到大明来留学,一来可以搞好与大明的关系,将来继位将军之位会获得不小的支持,二来可以利用便利去结识大明皇室的郡主,不管将来娶的是哪家王爷的郡主,只要沾点大明皇室的血脉,幕府就算占大便宜了。

不过他不知道,刘浩然心里并不是很想将孙女嫁到日本,除了他历来对日本的警惕和反感,关键是对足利义满这人的不满意。根据大明在日本的密探细报,刘浩然知道足利义满这人的确算是文武双才,但是此人“性趣”低俗,男女色都好,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日本贵族的传统,却让刘浩然觉得有些恶心。

谈了一些事宜后,细川赖之便告辞了,原本刘浩然接见他算是一种“恩赐”和礼仪了,说些明面上的话就行了,要想谈实事细节,还得与外务部、商务部那些官员去谈。

细”赖之离开之后,一直默不作声的孙炎开口道:“陛下,潜溪先生连结了数十位宣政大夫。准备在宣政院弹劾内阁和枢密院。”

于孝杰事件搞得内阁、枢密院非常难堪,一个礼部侍郎当场被枪杀,这在大明是前所未有的,关键是这件案子到现在都没有侦破,幕后的谜团重重,朝野上下都在议论纷纷,而且大多数矛头都指向淮西派。

“看来是来者不善啊。”刘浩然沉吟一会答道,“孙爱卿,不必担心,我们暂且静观其变吧

孙炎只好应下,他扫了一眼在座的大学士、直学士,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都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而且还少了一位大学士一刘基,这位江南派的翘首在于孝杰事件后便告病,其中态度不言而喻。

想到这里,孙炎心里不由叹了一口气,山雨欲来风满楼,正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抬头看了一眼正中端坐的刘浩然,皇帝陛下坐在那里目光炯然,不知也在想着什么。

第二百九十一章 斗(二)

“百室。国用。你们是怎么看的”在内迂书房里。刘照品”道,这里除了刘浩然只坐了四个人,李善长、冯国用、刘存孝和王侍尧,侍卫长刘存胜站立在一侧。

李善长和冯国用互视一眼,然后李善长徐徐开口道:“陛下。依臣之见,此事应当是针对谁西派,意欲剪除陛下之羽拜”

“那百室认为是何人所为?”

“陛下,依臣之见无非是江南派李善长斩钉截铁地说道。

“百室为何这么说?。

“回陛下,依当时现场来看,凶手主要目标当是外务部尚书世家宝世大人,谁料事机有变,结果误中副车,伤了于大人的性命

“哦,百室先生所言倒是有一番道理。”在场的都是聪明人。李善长一说,大家便明白他所言的意思。世家宝虽然当了十几年的外务部尚书,但是他是蒙古人出身。在朝中无帮无派,游离于大明中枢核心之外,刺杀他不会过于触动任何一派的神经。但是此人毕竟当了十几年尚书,声望甚高,而且此人能够稳坐外务部尚书位置,除了获得了刘浩然的信任,自然手段不俗。在朝中纷争的各派中游刃有余,获得了各派的认可,刺杀此人,当然会掀起一番波澜,可以让有心人借机发飙。

按照李善长的意思,凶手枪杀于孝杰是误伤,众人心里一转,并明白他的意思。在当时的那个情景。谁也预料不到世家宝、于孝杰的位置会发生什么变化,凶手只是被雇之人,哪里知道里面的深意,他只知道干掉世家宝,顺便让于孝杰受点伤。但是当时情况有变,凶手一时无法反应,却又必须完成任务,结果枪是开了,结局却全反了。众人继续一想,按照这个思路又从另外一个方面印证了李善长的猜测,江南派是贼喊捉贼。因为按照李善长的推断,如果目标是世家宝,那么在于孝杰在场的情况刺杀,如果于孝杰再受点伤,反而将江南派撇得干干净净。只是没有想到情况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不过江南派不会善罢甘休,干脆将机就计,把自己装成是最大的受害者,到处喊冤。事实证明,江南派这一招不错,它已经获取了朝野最大的同情。就连与其一向不对付的太平派、北方派这次也站在道义上支持它,一直保持中立的江西派就更不用说了。

“国用,你说说。”

“是的陛下,臣赞同百室兄的推测。淮西众人一向忠于陛下,身居要职,江南派在其面前无非是奄奄喘息而已,犯不着下此毒手,反而会掀起波澜

冯国用的说法也不错,淮西派主要集中在武职,文职有李善长、胡惟庸等人,身居要职,深得刘浩然的信任,江南派在他们面前的确不是根菜,准西派谁会犯傻到对江南派下毒手。再说了,淮西派核心人物都知道刘浩然不待见坚持理学的江南派,要想对付江南派,在刘浩然面前多说些“坏话。”多揭发一些“罪证”比什么都强,的确犯不着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刺杀一个内阁侍郎。

“孝孝,军中情况如何?”

“回禀陛下,军中情况还算稳定,陆海两军将士并无太多波动,他们大多认为这是江南文人的阴谋诡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