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荣耀 >

第258部分

帝国的荣耀-第258部分

小说: 帝国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军以每一什为一单位,十位士兵依次记住自己的编号第一、第二、第三号,如此循环下去(第一号多一个人),然后在听到一声急促短哨声时编号为第一的士兵们就立即出来开枪,听到两声就是编号为第二的士兵开枪小依次类推。如此即可以保持火力密度。又能互相掩护。而一声长哨声则是全体开火,其余各种命令大约有五六种。

只见火枪齐射将对面的丛林树叶打得噼里啪啦乱响,几十个隐在树叶里的阿瓦军士不幸被击中,躺在地上只叫唤,他们的进攻一下子为之

顿。

但是明军队正却明白,自己才两百来号人,是挡不住看上去有超过千数的阿瓦军进攻。早就遣人向营部求援。

前导营接到求援后立即全营压上支援前导队,并向团部汇报了情况。团统领夏志军根据各营汇报来的情况,断定王忙刺摸山区大约有五千阿瓦军驻守,而且有三千人借着山势和丛林的掩护向明军发起反攻,于是立即向上级汇报,要求火炮支援,并传令将炮队派上去支援。

前导营很快就与前导队汇合,火力一下子增强不少,他们都是以队为战斗单位,各自负责一区,以哨子声为号令,轮流向前方开火。在密集的火力下小阿瓦军的进攻一时受阻,但是他们仗着人多,稍事休息便又补了上来。这时,团部遣来支援的第二营和炮队赶到。步兵营迅速进入到阵地,加强火力密度。而炮队则迅速架炮。

这私团级炮队是一种新式连环炮,也就是另外一个世界非常有名的佛郎机。明军兵器研究所在四只前就发明了这一种炮。这种炮是一种铁制后装滑膛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作战时,将已经填充好弹药的子炮放入炮腹,再点燃引药进行射击。完毕后一边清理炮管,一边将打完的子炮取下,换上新的子炮再进行射击。如此一来射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达到了一分钟两至三发,与滑膛枪射速相当。而且大明兵器研究所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上还进行了改进,在炮腹里加装了一个套筒,在乎炮装进去时,用扳手一板,套筒会套住子炮向前抵小使的子炮的口与母炮炮管的锥形口死死地抵在一起,加上套筒的密合小使得气密性提高不少,射程也远了不少。

但是这种连环子母炮依然摆脱不了其根本的缺陷,气密性依然无法与前装滑膛炮相比。射程也无法与其相比,而且由于子炮和母炮分离的缘故,子炮不能做得很大,也就无法发射重型弹丸,火力就算不上威猛了,而且两节配置,炮弹的准度更比不上一次性打出去的前装火炮。射得不远,火力不威。打得又不准,在很多人眼里就算上炮了,至少在动不动就是二三十斤炮弹的舰载重炮上无法使用,毕竟装三十二斤重弹丸的子炮该得多重?在船舱那么狭窄的空间如何装填这么笨重的玩意?刘浩然经过实物终于明白,难怪到了十八、十九世纪,海上强国的舰炮都是一水的前装滑膛炮。兵器研究所开动脑筋,将这种射速极高的火炮应用在陆军上,做为火力压制兵器。子母连环炮的口径不大,只能发射一斤、两斤和三斤弹丸,也就是可以发射滑膛枪弹丸十二发、二十四发和三十发,有效射程在两百米到三百米。足够对面的敌军喝一壶了,准头不够没关系,反正打得就是散弹,不求准度,只有火力覆盖,而且子母连环炮的射速够高军短兵接战中,这子母散弹一轮接着一轮打出去,快赶上机枪压制了。

看到试验效果。此前对子母连环炮有成见的海军也喜欢上它了,要求在船舷和桅杆上用上这种炮,做为接舷战的火力压制。

定型之后小子母连环炮分为一斤、两斤、三斤连环炮。分别重一百二十斤、二百二十斤和三百四十斤,每门炮配十发子炮,于是成都卫戍区的部队最先装备了这种火力极猛的连环炮,常备步兵团的炮队全部换上这种连环炮小计一斤连环炮六门,两斤连环炮四门、三斤连环炮两门。而今天是它们第一次用于实战。

十门一斤连环炮和两斤连环炮最先架好,它们秉承大明陆军火炮的传统,炮管、炮架可分拆,便于运输,由于采用的标准件等技术,组装和维修业非常方便。

长一短的哨声吹响,所有的明军士兵都知道,连环炮要开火,于是纷纷蹲下,尽量减低自己的身高,这连环炮一打出去就是铺天盖地的,在这犬牙相错的前线阵地里是得提防被误伤。

“噗”地十声小连环炮相继开火,虽然它打出的钦弹只有两百余发,但是它的声势和射程不是两百余支滑膛枪所能比的,只见不少树枝被打断,在空中乱飞,而刚刚还喧嚣的前方一下子就安静了,不知多少阿瓦军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散弹给打中了。

趁着连环炮装弹空隙,各队根据刚才火炮射击覆盖的范围赶紧调整队形和阵地位置,将各自的士兵安置在安全位置,然后开始继续轮流开火。而连环炮则一发接着一发地不停射击,中间的空隙几乎与士兵们装填滑膛枪相当。

等到了这一猛火力的支援,两营明军已经足以抵挡三千阿瓦军的进攻了,而夏志军也着手指挥第三营向王忙刺摸山侧翼发起进攻,准备击溃阿瓦军,占领这座山头。

此时,奉命赶来支援的师属炮兵营赶到,带来了最适合山区和丛林作战的轻型向炮。这种轻型向炮二丰斤,能发射六斤爆炸只见师属炮兵营的士兵们将十门轻型向炮的架子放下,这是一个用铁管和铁板制成的架子,最显眼的是半圆形导槽和固定架。炮兵们将向炮炮管放进去。用螺栓进行加固,并开始准备弹药。

而一旁的营士官长则架起了光学测距仪,利用三角法对王忙刺摸让。的各区域测量距离。

“方向西南。一百九十二度,距离二百四十米

“风向西北,风速十二另一个士官随即报告道

炮兵营都营立即在作业图上进行计算,过了一分钟后当即下令道:“三十五度角,三发三角试射”。

各炮长连忙摇动炮架上的摇柄,使得炮管慢慢地改变倾斜角度,当炮管丰线和炮架角度尺的夹角达到三十五度时便停止了。

旁边的炮手连忙装填弹药,第一位炮手将一包推进药塞进炮管里,另一个炮手立即用推杆将推进药压实,第一位炮接着将炮弹轻轻地放进炮管里,另一个炮手立即再用推杆将炮弹也压实。

炮长将一根引药柱塞进炮门里,由于轻型向炮是倾斜的,无法像普通前装滑膛炮一样倒引药,就算到进去由于倾角问题也难以保证引药能够像普通火炮一样由于垂直角度可以完全进入炮膛内。为了保障能够点燃推进药,大明兵器研究所发明了引药柱,就是一根空心小铁管,里面是能在两三秒钟内迅速燃烧完的引药,直接通过炮门插入到炮膛里的推进药里。

“开火”。

炮长蹲到了一边。其余的人也都避开,因为一开火引药柱就会被轰出来,虽然不会像滑膛枪的铅弹,但是被打中这滋味也不好受。

“轰。轰小轰。连续三声,炮弹划出了一条弧线,向王忙刺摸山飞去。向炮发射的炮弹有一个,不好的缺陷就是它光溜溜的弹身完全靠惯性飞向目标。稍微有一点外力如风,以及自身密度不一,弹头某个位置重了一点。就完全有可能在空中“乱飞。小最后不知打到哪里

了。

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大明兵器研究所对向炮炮弹采用了手榴弹上所用的预破技术,即在炮弹锥形尾孔的边缘部分,预制一圈由薄到厚,又由薄到厚的边轮。当炮膛推进药炸开,膛压骤然变大,锥形尾孔不但将弹内的慢性引药引燃,边轮也被撑开,提高气密度。

只是回炮炮弹与普通火炮炮弹不同,它的薄边轮被撑裂,而厚的边轮则依然连接在炮弹尾部,当出膛一瞬间,膛压得到释放,炮弹尾部就被撑开,薄的形成了几片斜角的叶片,由厚的部分连在炮弹上。有了这么几片被撑开的斜角尾叶,向炮炮弹就会在空中不停地旋转,加上炮弹弹头重,弹尾轻。则可以进行初步的旋转制导。虽然精度还是不够高,但是比起此前的乱飞要强许多了。

三发炮弹炸开。士官长迅速测出误差,都营立即进行了计算,传令给各炮进行误差补偿。“三发三角试射

经过再一次试射。三发炮弹全部挥中了预定范围。都营立即下令道:“各炮十发速射”。

“轰”的十声炮响接连不断,向炮由于炮管短。清理起来非常方便,所以射速比普通火炮要快一些,虽然还赶不上连环炮,但是也足以形成了火力压制。只见王忙刺摸山头上一团黑烟接着一团黑烟,被侦查出驻守有阿瓦军的区域迅速被笼罩在黑烟之中,几处地方甚至燃起

火。

而在王忙刺摸山腰上,连环炮独特的“噗噗”炮声还在响个不停,大约打了二十余发,连环炮停息下来了,如此高强度的发射密度,就是大明独特的内外嵌铸技术铸成的炮管也受不了,温度太高,需要降

而进攻的阿瓦军在如此密集的火力打击下也受不了了,丢下上千具尸体和伤员,纷纷向后跑,但是网跑几步,里面碰上从山头上跑下的一些溃兵。原来在十门轻型向炮的火力打击,山头上部分阿瓦军开始溃散了。

听说山头也遭到明军“飞天火炮”的打击,山腰的阿瓦溃兵便调转方向,向阿真谷城跑去。

经过两个时辰激战,只剩下一千余人的阿瓦军在明军向炮加连环炮的轰击下再无招架之力,王忙刺摸山易手。

占据王忙刺摸山后,蓝玉率军继续推进,花了十天的工夫将阿真谷城外围各据点一一清理,然后率领明军和云南土司军将该城团团围住。

蓝玉下令各军到城外各地“征募。民夫,在城池的外围挖出两道壕沟,然后不停地炮击。四月十日,四门重炮从昆明费尽千辛万苦被运至阿真谷城,随即开始与数十耳向炮对城内展开炮击。仅仅一日,原本就士气大落的阿真谷城再也支持不住,城破告陷。

阿真谷城失陷,阿瓦城就无险可守,完全暴露在明军和云南土司军之下。此时的阿瓦城内人心惶惶。论城池险要,阿瓦城远不及阿真谷城,而且阿瓦国在阿真谷城集中了近三万精兵小依然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被明军攻破,那阿瓦城又能坚持多久呢?出城迎战,尽管阿瓦国还有数百战象和数万将士,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明军犀利的火器面前,那些战象是不堪一击的。而且明军有十万之众,人数远胜阿瓦军,胜算几乎是非常渺茫。

当明军先遣团离阿瓦城不到二十里时,阿瓦城众多的贵族做出了选择,他们拥着国王明吉斯伐修寄,带着数万将士向西逃窜。

四月十七日。明军占领阿瓦城,并遣云南土司军分成数路,对逃窜的阿瓦军进行追击。当雨季来临时,明军停止了主要行动,而明吉斯伐修寄带着不到一万残军逃往阿拉干地区,在那里立足,并向索纳尔网的孟加拉王国求援,试图东山再起。

第二百三十章 威尼斯商人(一)

二月二十六日,白古湾海面,浮在水面上的碎木残帆到嗫小允。一缕缕淡淡的红色正在海浪的击打下迅速化开,时不时看到鲨鱼的鱼鳍划;开水浪。

陈孝林率领的远征舰队早上的时候在这里遇上了白古国的水师,这个时候陈孝林才明白为什么勃生港会如此不设防地任由自己的舰队炮击。原来白古国国王频耶宇将其水师全部调至白古湾,以拱卫白古城地区的海上安全。没有水师的保护,勃生港自然不敢出战,只能任由大明海军舰队肆虐。

但是做为保护白古国都海岸线安全的白古水师当大明海军远征舰队驶入白古湾。威胁到离海岸线不远的白古都城时,他们再也不能坐以待毙了,而是勇敢地冉战。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白古水师三百余艘海船被击沉,余下不到四十余艘海船四散而逃。随着白古水师主力被击败,船上的两万多白古水军一半或战死、或随船沉入大海,还有一万余人在海面上扑腾,等待大明海军远征舰队的救援。

但是在大明海军远征舰队救援时,海面上流溢的血腥吸引了数十头凶残的鲨鱼。它们对泡在海水中的白古水军展开了袭击。只见白浪翻滚,血肉四溅,鲨鱼们在白古水军的惨呼声中进行了一场盛宴。最后大明海军远征舰队只好用火炮轰击驱散,用接舷炮和桅杆炮直接压制,虽然误伤了不少白古水军,但是总算迫使这数十头鲨鱼离开了水面,转入到水底里进行袭击。

大明远征舰队加快了救援动作,终于将七千多白古水军救上船,其余的则不见踪迹,或只剩下残肢碎肉漂浮在海面上。看着这一惨烈的情景,不仅被救上来的白古水军个个面如死灰。庆幸自己死里逃生,连大明海军官兵们也是心有余悸,畏惧不已。尽管大明海军拥有强大的海军,但是一旦失败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