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荣耀 >

第229部分

帝国的荣耀-第229部分

小说: 帝国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刘浩然的计划,准备编练四百个巡防营,也就是四十万,虽然还达不到每县一队,但是基本上可以覆盖大明大部分县,重要的工厂和设施。

巡防营接受内阁和枢密院双重领导,它的人员招募同陆军一样,由陆军部负责,实现和陆军一样的军衔,日常管理和训练由巡防总署向枢密院负责。由自己独立的军令署、军政署、军辎署,同时也接受枢密院的军政司、军令司和军辎司领导。但是巡防总署也接受内阁的调遣和指挥,各省、府、县的巡防司、巡防营也接受地方官府的调遣和指挥。

看到这里,在场的不少人在暗中猜测,这个新设的强权机构将会被划到哪个部去?十有八九是法务部,于是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法务部的老大…周祯。法务部已经权势熏天,再加上这么一个半军事化的机构,那还了得。

在这次大调整中,刘浩然确定了服役期限,所有大明男丁在满十八岁和县、府学毕业之后,都服兵役的义务,他们必须到当地的县尉官署报到,接受资格审查,一旦身体、“政治”审查合格,必须接受朝廷的征召,服从分配,加入到守备军或巡防营,而常备军按照惯例从守备军中三月新兵训练优秀者选调。

刘浩然提出,守备军和巡防营兵役期限是三年,常备军服役期限是五年,士官可以达到十年,他们叫退伍;军官如果在五十岁前没有升上将军,也必须退役;而将军则是终身制,就算六十岁退休依然保持军籍,朝廷继续养着。而逃除兵役将受到严惩,处五年劳役和一笔罚金。

前宋朝当兵不是什么好事,好男儿一般情况下不会去当兵,大明自刘浩然占据江南以来,军中将士们待遇极高。又恰逢驱逐鞑虏光复中华的时期,百姓们又踊跃参军,加上刘浩然提倡的各种荣誉和宣传,长时间默化下来,使得大明陆海军将士的社会地位急剧提高,已经排到司政官员、大学教授、学校教师、医生的后面了,比律师和工匠还要靠前。

但是刘浩然知道,随着太平时期带来,开始稳定生活的大明百姓可能不会很踊跃地加入军队,参与对外扩张战争中去,为了继续保持军人的吸引性,刘浩然在这次调整中提出一揽子计划。

所有退伍的士兵,除了可以进入巡检司工作,还将获得一次免试进入各专学的机会,依照现在大明就业形势,各专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将占据工、商、医、农等中级技术层,前途可是一片光明,虽然比不上诸大学毕业的学子,可是全国大学每年也只不过毕业不到一万余人,司政、医生、律师、工商各方面一分下去就没有几个了,反倒是各专年能毕业近十万人,到哪里都吃香。而士官退伍。同样除了可以直接进入巡检司之外,还将获得一次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更是不得了。刘浩然倒不担心士官的素质,他们能当上士官,必须考入士官学校学习,这个学习层面除了军事方面化方面倒和大学预科差不多了。而且大部分士官都想着能考入军官学院,每年也考入一部分。

而军官退役之后,将免除司政考试,直接按照军衔级别降一级进入行政官员序列,又是一项极大的优待。

接着刘浩然宣布了枢密院几位大佬的名单。冯国用为都承旨签枢密院事,缪大亨为副都承旨同签枢密院事兼都镇抚使,刘存孝伟副都承旨同签枢密院事兼军政司录事总长,杨?为军令司都司,康茂才为军辎司都司。参军总长刘浩然意属冯国胜,但是两兄弟同掌枢密院,他敢任命,冯氏兄弟也不敢接。再说了北方还需要冯国胜坐镇,一时脱不了身,只好再由冯国用兼任,因此也少了一个副都承旨同签枢密院事。

对枢密院和军方进行大调整之后,刘浩然又把目标转向了内阁等行政机构,最大的一项调整就是对内阁几个部进行了分拆。

工商部一分为二,分别成立商部和工部,运造部分别拆为营造部和运转部,这一点大家没有异议,毕竟随着大明的工商业发展,工与商已经开始分别占据大明国民经济的极大比重,再一个部门管就不好了,加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施行,不仅工业商业大规模发展,城市建设、道路建设、水利建设也获得长足的发展,所以分设营造部和运转部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让众人意想不到的是法务部也被分拆,分出一个内政部。不过大家想想,这也是情理之中,法务部权柄日益见重,一向讲权衡的皇帝陛下怎么能容忍呢?

看看内政部的职能,大家都吓了一跳,这可是一个强权新部门啊。

按照刘浩然的设定,原巡检总署撤销,直接由内政部管理。内政部设治安司、刑事司、户管司、理计司、庶务司、消防局和边境局,分别主管社会治安、刑事侦查、户籍管理、经济犯罪、部政内务、消防管理和出入境管理。社会治安、刑事侦查和从户部分出来的户籍管理不用说了,经济犯罪刘浩然原本不想设的,因为有个廉政公署在那杵着,行贿受贿、贪污挪用,它都可以查办。可是随着大明经济的发展,诈骗、走私等经济犯罪活动开始多起来。廉政公署有些忙不过来了。而刘浩然当初设立这一部门主要是打击贪污贿赂行为,不是让他们去管诈骗走私的。

于是刘浩然干脆在内政部设立理计厅,专门负责对诈骗、走私等经济犯罪进行打击。消防设立是由于去年南京城东市一场大火差点酿成大祸,幸好有驻守的大内亲军、南京陆海军官学院的学员冲上去了。这一事件让刘浩然意识到,随着大明的发展,各城镇将开始逐渐繁荣,届时一把火烧起来,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可能瞬间化为灰烬,不得不重视。边境局的出入境管理也是从户部分过来的,现在进出大明的人越来越多,必须由一个强权部门来执行这一事务了。

内政部分设的各厅直接指导各省、府、县的巡检机构工作,而各地的巡检刘浩然也做了调整。省设内政厅,府县设内政局,专门负责各地的社会治安等工作。

刘浩然还提出新设南京内政大学,各省设立内政专学,专门为内政机构培养人才。刘浩然将各地的巡检分类,一是巡捕,专门负责社会治安,平日四处巡逻,处理地方和道路的应急事务,预防和阻止犯罪,相当于另一个世界的巡警和交警;二是刑捕,专门负责侦查已发生的刑事案件,侦破后交由都察御史官署公诉;三是户检,也就是负责户籍统计调查以及百姓日常纠纷调解,相当于另一个世界的户警加片警。因此各县内政局分设巡捕队、侦缉队、户检科和消防队,各府内政局则分设巡捕处、侦缉处、户检处、消防处和理计处、理计队,各省内政厅分设巡捕局、侦缉局、户检局、消防局、理计局、边境局,负责对下属巡检局的工作管理和指导。

刘浩然按照另一个世界的警衔制度为内政部设定了相应的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一级、二级、三极巡检,一级、二级、三极检正,一级、二级、三极检司,一级、二级、三极检点,正都检、副都检。

按照刘浩然的规定,各级内政局(厅)主簿、主事、佥事有权调动当地平级的巡防营,如县内政局主簿可以调动当地的巡防队,府内政局主事可以调动该府的巡防营,省内政厅佥事则可以调动该省巡防司下辖的所有巡防营。

法务部被分出很大一部分权力后,它的主要职责没有变,依然负责保障律法的施行,维护官府的律法利益和保障律法对所有百姓的权益,依然下属典狱司、民权司、法务司和调查局;依然对监狱、特赦、假释、司法宣传等管理工作,调查局依然是通过调查违反刑事律法和重大案件的行为来维护律法,保护我朝免受敌对势力奸细破坏活动的威胁,在律法允许的范围内为中枢、各省、府、县官府提供执法帮助;依然承担国家“法人代表”的职责,而民权司则多了一项权力,对内政部这个强力执法部门的行为进行监督。

另外一个负责监管内政部行为的机构则是都察御史官署,按照刘浩然提出的新规定,内政部门只能依法拘留百姓三十六个时辰,要想正式逮捕起诉,必须经过地方都察御史的批准,刑事案件也必须经过拥有国家公诉权的都察御史才能向按察司提起诉讼。而都察御史除此之外,有权阻止内政部门任何一项违反律法的行动。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调整(三)

叫小浩然对地方行政机构也做出了调整,由于此前官职品嗽儿竹不是很合理,严重的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级,使得中央权柄过重,而地方力量太小,无法制衡。毕竟很多政策、律法都是从上而下而来。地方权职太小就不敢得罪上官,只好诺诺唯命从事,许多错误也不敢提出和反驳。

因此刻浩然准备将的方官员的品轶升上去,根据他的调整方案,各省布政使为行政主官,参政为行政副职,原本的一省一个布政使、三四个参政继续保留,重要的职能厅,如内政厅、吏务厅的金事加参议衔,直接组成省布政司参议会。而加参议衔的全事则比一般厅的全事高半级;府县也是如此,府衙由知府、同知、加协赞衔的主事组成府协赞会,县衙由知县、县承、加协理衔的主簿组成县协理会,各自为各级地方处理政务的最高机构。

副相大学士为从一品,只有首相大学士为正一品;直学士为正从二品,各部尚书为正三品。侍郎为从:品;各省布政使为正三品,参政和加参议衔的全事、首府知府为从三品;知府为正四品,同知和加协赞衔的主事、首县知县为从四品;知县为正五品,县承和加协理衔的主簿为从五品;各县局主箔为正六品,副主簿从六品,各县局下属科室主官佐郎、乡正为正七品,副佐和乡保副乡长为从七品;八品和九品不分

从。

大家仔细看了一下。很多宦海沉浮的官员很快就看出名堂了,首先这各省布政使、参政、参议都无形中升了一级,和阁部的尚书、侍郎都是平级的,而知府、同知和各省职能厅全事、阁部的诸司员外郎都是一个级别的。看来皇帝陛下是准备加强地方权职了。

以后到地方去任职。这才算是一员封疆大吏了,不像以前,与阁部大佬们品级差了一级,都不好意思抬头了。

第二是这升职看来要分为几个关键门槛了,按照调整的制度,司政考举成功后,一年“见习期”一过,自然是九品,优秀者直接为八品。熬两年磨堪期,升到正从七品是个关键,表现好的,动作快的,下到乡里当个乡正、乡保。正从七品就到手了,比别人要快一步。要是差一点,恐怕只能多熬一两个磨堪期,上司看在你资历足够的份上,给你一个从七品级,可是不到乡里历练,恐怕没有那么顺利升正从六品,迈过第二道门槛。毕竟正从六品都是佐郎官,都是有些实权的。从正从六品升正从五品是第三道门槛,而且难度极大,可能有些人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升上来。正从五品升正从四品,恐怕更难,只有升上四品官,你才算是踏上仕途青云。要是能升上正从三品,那真是要万中挑一。想到这里,这些人不由想起那些国试庶吉士,翰林院一年下来,直接授正从六品官,比人家足足快了好几步,就算考不上庶吉士,一个中举起码也是正从七品,比省试的举子们快两步。

公布这些调整方案之后。大家都知道,皇帝陛下接下来恐怕是要进行职位大调整。今年已经是明再六年了,很多布政使、尚书、侍郎都已经做了好几年了,也该挪挪位置了。

果然,刘浩然先从地方调整起,淅江布政使、湖北布政使、湖南布政使、江西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东布政使、贵州布政使等纷纷易人,由其他省参政表现出色者或阁部侍郎出色者接任。

接着刘浩然宣布孙炎出任吏部尚书,加直学士衔,罗复仁出任学部尚书,加直学士衔,宋思颜出任计部尚书,加直学士衔,杨元皋出任商部尚书,詹同出任农部尚书,章溢出任户部尚书,胡深出任工部尚书,郭景祥出任营造部尚书,范常出任出任运转部尚书,所遗河北、1东、山西、陕西布政使则由原淅江省布政使汪睿、湖南布政使王镰、福建布政使詹同等人接任。其余各省布政使、参政又是一番换防,每省都要动两三个,人。

内政部尚书这一热门由原法务部侍郎,调查局都事刘存礼出任,还加了直学士衔,一家伙迈入从二品大员。没办法,谁叫人家是童子营第一批出来的,是皇帝陛下嫡系中的嫡系,这么重要的部门。交给别人,不要说皇帝陛下放心。就是别人也不敢接手。原外务部侍郎,都知司都事杨宪终于当上了外务部尚书,让一直与他暗中相争的夏煜嫉妒不已,不过好歹他也被放任广东省布政使,成了一员封疆大吏,也不差到哪里去,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