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荣耀 >

第209部分

帝国的荣耀-第209部分

小说: 帝国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看着刘浩然焦虑的脸,陈教授心里暗暗叹息道:“虽然他是一位万众敬仰,可以决定无数人生死的雄主,可这一刻,他也只是一位普通的病人家属。”

“陛下”陈教授恭声说道。

“情况怎么样?”

“胎儿个置不正,我们尽量在羊水流完之前纠正位置,现在正在给胡嫔妃输液,准备体力生产,如果实在不行就在下部开刀。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胡嫔妃没有发生大出血。”

刘浩然点点头。

“陛下,情况还是很危险,草民有一事想请陛下定夺。”

“什么斟”

“万一遇到危险,到底是先保嫔妃还是保胎儿?”

这的确是个两难问题,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刘浩然,尤其是贾绣儿的眼神中带着强烈的乞求,甚至还有一丝绝望。她和胡蜜儿一样十三四岁就被送至大都元宫,在那里待了有两三年,深知宫廷里的黑暗。她们很早就被告知,自己只不过是哄一个男人开心的玩物。万一有幸也只是为这个男人生儿育女的工具。因此在她心里孰重孰轻分得很清楚。

可是正在痛苦抉择的刘浩然低着头。丝毫没有看到她的眼神。只走过了几息时间,这位一向果断地皇帝对陈教授说道:“万一不行,先保大人。”

陈教授默默地点点头,拱手施礼后转头走回了房间。刘浩然痛苦地闭上眼睛,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要失去一个还没素面的儿女吗?而就在这一刻,贾绣儿却在一边泪流满面。

时间还在一刻刻过去,情况依然没有好转,陈教授最后决定开刀,取出胎儿。手术在紧歉也进行着。院子里鸦雀无声,薛如云抬头看看天。发现天色已经很晚了,便对刘浩然说道:“陛下。天色已晚,你明日还有国事,先歇息吧,这里有我等看守就好了。”

刘浩然摇摇头说:“我虽然是大明的皇帝,可也是胡蜜儿的丈夫,一个女人历尽千辛万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为我生儿育女,延嗣后代,难道我连陪她时间都没有吗?”

秦罗忍不住嘤嘤地轻哭起来。薛如云和其他妃子也是眼睛通红,她们都记得,当初自己生产时,陛下也是在屋外焦急地等待着,顺利生产完后他总是第一个冲进来紧紧地抓住自己的手,然后和自己一起静静地看着被产婆抱着的婴儿。

过了两刻钟,陈教授终于走出来了:“陛下,草民不负君命,胡嫔妃生了位皇子,虽然母子俩都很虚弱。但无大碍二”

院子里不由爆发出一阵欢呼声。随着消息渐渐地传开,院子外面等候的宫女内侍也相继开始欢呼起来,最后连拱守皇宫的大内亲军和侍卫们也发出欢呼声。天估大明,天估大明皇帝,终于没有让惨事发生在皇宫之中。

将陈教授等人送走,接着安排宫女轮班照顾,请众妃回去休息,黄公公在那里忙个不停,看着他白发苍苍的头,刘浩然不由地鼻子一酸。

等黄公公忙停下来后,刘浩然对他说道:“黄公公,我还要陪着胡蜜儿,你身子骨熬不住,先去休息吧,下半夜就让福海跟在这里。”

黄公公拱手弯腰道:“陛下。老奴七十岁了,已经别无所求,能看到陛下的皇子公主平安出世,这皇宫一天比一天热闹,心里就舒坦了。陛下,老奴今天太高兴了,睡不着,睡不着。”

第二日一早,接到消息的高氏在蓝氏、郭氏、梁氏的陪伴下来看望胡蜜儿和新出世的皇子。

“母亲大人来了,胡蜜儿,母亲大人来看你来了。”圃谨累薪常节诱到聊…7引肌肌,腼

“陛下,快让胡嫔妃躺下,网生完孩子的女人跟死了一回一样。”

高氏在蓝氏掺扶下坐到病床跟前,拉着胡蜜儿的手说道:“胡嫔妃。昨晚的事情我听说了,真是凶险。这就是我们女人的命。可是只要这孩子平安无事,女人吃多大的苦,受到大的罪都值了。”

胡蜜儿含着眼泪点点头。刘浩然在一边岔开话题道:“母亲大人。你看看,这是你那网出世的孙儿。”

高氏站起身来,看着静静睡在小床上的婴儿,啧啧地赞叹道:“瞧瞧这皇子。肯定是个俊哥儿,看看这眉眼,跟胡嫔妃一样秀丽,还有小嘴巴和鼻子,跟陛下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待了一会,为了不影响胡嫔妃和小皇子休息,高氏和蓝氏、郭氏、梁氏便告辞了。看着刘浩然送高氏一行出门的背影,贾绣儿坐在床前,将昨晚发生的事情悄声讲给胡蜜儿听。最后她看着门口悠悠地说道:“现在我终于明白陛下为什么能将蒙古人赶到漠北去了,因为他不仅让敌人家心,更让亲近之人暖心。”

接着又是四大学士以内阁名义上表贺,几位诰命夫人做代表探望胡嫔妃和小皇子,一天又过去了。已经连续转了一天一夜的刘浩然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西宫。

薛如云给刘浩然轻轻地捏拿按摩,刘浩然趴在床上,喃喃地说道:“昨晚真是凶险,以前看你们生孩子都很顺利,昨晚才明白这其中的凶险。真的有点怕了。”

薛如云穿着贴身的亵衣,不由地俯下身去,将丰满的前胸紧紧地靠在刘浩然裸露的后背,双手轻轻地抱着他的肩:“能得陛下昨晚一席话。臣妾这一辈子也值了,就算为陛下生再多的儿女也愿意。”

里面的几首诗除刘基宋镰外,都是“剩窃”明清的,大家不要介意。

第二百章 医疗和社会保障计划

胡蜜儿的事情给刘浩然敲响了个警钟,大明的医疗和品障到了一个玄不容缓的地步。自己帝王之家都是如此九死一生,一般普通百姓又如何熬过这一坎呢?现在大明最迫切地就是发展经济,提高人口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但是必须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形成国进民退得局面。历史上明朝算是有钱吧,可是百姓们困苦不堪,最后因为天灾人祸王朝崩溃,让东北蛮夷捡了个大便宜。另外刘浩然也意识到,人口数量和素质需要提高,不仅仅靠的是教育,医疗保障也是非常重要。要是没有良好的医疗保障,人口基数就无法提高,而且近亲结婚、没有采取优生优育,生下一对傻子再好的教育也使不上劲。

这一天上午,刘浩然推掉了所有的事情,一个人坐在殿里慢慢地思考。理顺所有的东西。

提高大明百姓的福扯,首先要分析大明普通百姓的结构。首先是城镇居民,这些人部分有良田,但是却不靠耕种为生,他们多是厂的工人、商铺的店员、各类机构的雇员。也有不少是权势富贵人家的“佣人。小,总的来说都是“劳工”。这一类人现在在大明人口众多,连同他们的家人,总数大约在五百万左右。

从刘浩然所知道的知识来看,这些人属于“弱势群体”的一部分,相对他们的雇主而言,他们的话语权的确谈不上。而中国历代王朝留承下来的对工匠、伙计、“家仆”的歧视和一些陋俗,使得整斤小社会环境并不是那么“融洽”。而随着大明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工商资本家们对利润的追求也越越来越强烈,除了产品的终端利润,他们也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提高对劳工“剩余价值”的盘录。如果寄希望于资本家的善心和自觉性,是无法挡住他们的贪婪,必须有强有力的制衡。而如果光靠官府和律法是远远不够的,连刘浩然都无法完全禁止这些有钱的资本家与官员“勾结。”使的国家和法律的力量向他们倾斜。

但是刘浩然知道,如果不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劳工积累的矛盾会越来越深。现在大明的百姓刚刚过上富足生活,只要能挣到钱,对过度的盘录还不是很敏感,而且新朝网立不久,经济发展才网起步,“资本家”们的目光还集中在对外利润上,一旦完全进入“市场化”经济,开始有相对竞争的时候,资本家们自然就会加重对剩余价值的盘录,以期在外部利润无法增长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届时这个矛盾可能会越来越烈,最后可能造成几个结果。

个可能是资本家已经获得足够的政治力量,主要矛盾完全是劳工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最后爆发一场“无产阶级革命”

第二个可能是资本家没有获得足够的政治力量,代表封建地主的儒家理学文人们借着这个机会,说工商业是“与民争利“进而利用国家的力量将新兴的资本家力量一扫而空。

第三个可能和第一斤,可能差不多,劳工们无法从律法和国家上获的支持,就有可能与儒家理学联合,或者是被其利用,进而一起向资本家发难。

当然了,还有第四、第五诸种可能性。刘浩然自己也不知道矛盾激化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因为现在的大明就是一锅大杂恰。新兴势力都不够强,旧存势力还没有完全消退。想到后来。刘浩然的头也是万分疼痛。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从一开始。大明劳工都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与儒家理学格格不入,最让刘浩然担心的两者联合没有那么容易。这是因为以前这些劳工不识字,自然对拥有文化知识的儒家理学文人从心底有敬畏,可是现在刘浩然为他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学的也是知识,而且不比儒家理学的差。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敬畏和依赖。

必须加强劳工的政治力量,也必须唤醒他们争取自己权盖的意识。劳工和资本家是天生的死对头,而大明资本家只要刘浩然活着,就不可避免地要迅速发展下去,而刘浩然给自己预定的目标是最起码还要活个三十年,这么长一段时间,再搭着大明崛起的机会,资本家集团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刘浩然也不知道,如果必须有一支力量来进行制衡。封建地主就不用想了,刘浩然都还想着怎么继续打压它。所以说,劳工是不错的选择。

既然要扶植,首先是完善法律和国家引导。《劳法》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对劳工的福利保障必须完善并且逐步提高,只要劳工们享受到一定福利和待遇,以后雇方想要加重盘录自然会引起反弹。这也算是国家在劳工方和雇佣方之间埋下钉子吧。

另外强化劳工联合会的作用。这个组织早就建立起来,只不过现在还图有虚表而已。现在应该强制规定,不加入劳工联合会,劳工就无法获得劳工证,没有劳工证就不能被合法雇佣,无法享受到合法的权益。

必须强化劳工联合会这个平台的作用,除了利用其联合劳工的力量和加强对劳工保护自我权益的宣传。还应该引导律师加入其中,利用法律的武器为劳工联合会和劳工说话。而且还要让这些有“远大志向。的律师们意识到劳工联合会的巨大前景。这个平台可以帮助他们在政界一展宏图,实现他们的政治抱负。

除了劳工,刘浩然最头着的就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中国农民非常苦,自古到今都是如此,他们承担着繁重的赋税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却享受着最低的社会福利,说实话,这实在不公平。

该如何改善农民的待遇呢?刘浩然陷入了沉思中。

从江南开始,土地政策已经实行。而且一直实行低赋税政策,这也是刘浩然政权获得巨大支持的,巾谅因明律右少后,商岖的赋税总额在摇渐拯…”地赋税却在缓慢的降低,已经由原来十分之一降低到现在的二十五分之一。明年准备降低到三十分之一。除了农民自种地的赋税,大明对佃户租金进行了限制。大明是按土地的亩数和出产来收赋税的,佃户除了承担国家赋税之外,向地主缴纳的“租金”不得超过赋税的三分之二。而且现在大明是地多人少,普通百姓基本上都按人口分得了良田。操持自家的田地都应该很牛苦了。没有多少人有精力以及愿意去租地主的田地耕种。

而大明政府对土地使用也有规定。赋税更是按照亩数和出产合算的。你缺少人手将田地荒置,虽然摊下来每亩荒地交不了多少赋税,可是你拥有的土地数量一大,这总数也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平白比别人的赋税比例要重了许多,这也算是一个打击世家豪强和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迫使他们向工商业发展,因为这个时代的技术是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现代农业生产。

大明农民的赋税低了,可是他们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减轻,相对而言。他们获取货币的来源太少了。因为农产品相对工业产品来说价格太低。幸好现在大明对国内销售的棉布、食盐、火柴等日用品进行“低税倾销”减轻了他们一部分负担。但是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还是用难度。为官府“打工”修建道路、桥梁、水利工程成了他们最大的经济来源,而发展其它产业就难度很大。经过长期的战乱,大明百姓普遍劳动力不足,就是官府组织工程也是利用农闲时分,百姓们也没有太多人力去搞其它的东西,毕竟现在时代农业是大明的基础,钱挣得再多,没有粮食吃也是大问题,海外购买也补不了这个大缺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