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荣耀 >

第198部分

帝国的荣耀-第198部分

小说: 帝国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是彻底为其身份划清界线了。以后要想转回武职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朱元璋分析了自己在武将一职的发展前途,发现前途渺茫。现在大明名将如云,多自己一个不多,少自己一个不少,而且大明武将越来越趋向正规化,除了第一代武将,其余新生代都是科班集身,尤其是正在成长的“新新代武将”他们读完县学就进入军官预备学堂,军事教育一受就是十余年,比科班还要科班。朱元耸知道,以后大明军队就是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式军官和将领的天下,自己在里面混恐怕有些力不从心。再说了,军队中有徐达、汤和、李文忠等人就已经足够了,否说准西集团不缺武将,缺的却是文官,李善长、汪广洋之后有些青黄不接了,缺少强有力的中枢接班人,要是自己转做文职,他们一定都会鼎力支持自己。

想到这里,朱元璋坚定地点点头道:“回禀陛下,臣听从陛下的安排。不求立多大的功,只求恪尽职责。”

“那好,我安排一下,你先去翰林院进修三个月,然后去赴任辽宁布政使一职。”刘浩然看了朱元璋一眼,点头道。

“遵命陛下朱元障虽然早就知道刘浩然要让自己主政东北,但是拿捏不住到底是授予参政还是布政使,现在听到刘浩然直接挑明,心里又是一阵欢喜。

待到朱元璋退下之后,刘浩然看了看冯国用和刘基,发现两人脸有疑色,便笑道:“国用,伯温先生。你们可是舍不得国瑞转做民职。”

冯国用笑了笑,看了刘基一眼,挑先说道:“我就怕国瑞难以胜任。辽宁政事繁琐,势态复杂,不好说

辽宁现在当然非常复杂了,那里汉人少,诸族百姓多,而且管着那么宽的地盘三河省现在也归其管,所以暂时实行军管,真要推行民政官制,恐怕是艰难重重,非一般人难以胜任。不过这话冯国用说合适。刘基说出来就不合适了,所以冯国用抢先说破。

“我知道你们的担忧。不过国瑞此人杀伐决断,决事甚明。又能广纳意见,东北乱局正适合他一展拳脚。”

刘浩然说得都是朱元璋的优点,要不然人家也不会在正常历史中从一个义军元帅最后成为开国皇帝。所以刘浩然认为目前东北的局势适合朱元樟这种开创性人才去治理,那里很乱,也正好需要朱元璋这种“杀人不眨眼”的主来压阵。

“陛下信任国瑞,他自会竭尽全力的。”刘基出来打了圆场,冯国用一听,略一想心里也清楚了,主政辽宁光靠朱元璋一人是不够的,内阁自然会用心挑选几个良臣为参政,朱元璋在用人和决断这方面还是有些长处的,也不用太担心。

“陛下,越陈战事看来是要有大进展了想罢后冯国用便把话题转移。

“大进展,越陈和占城在雨天泥地里混战了近半年,双方都打得精疲力竭,看上去只要我们上去戳一手指头就行了,其实大不然。占城是有心放水,越陈自然会聪明地保持实力,而那里山高林密,天气又湿热。阻力会不小啊。蓝玉和汤和那边要拿出大决心和大动作来才行。”

冯国用和刘基都是知内情的人。知道刘浩然所说的大决心和大动作是指什么意思。冯国用点点头道:“枢密院参军总署制定的新策略已经下发,相信蓝玉和汤和应该心中有数了

参军总署的新策略是以重要城镇为点,河道、要道为网,整体包围。分片清剿,不惜任何代价歼灭该区域的抵抗力量,然后层层推进,重创越陈主力。反正打完战人口归占城,明军没有多少顾虑,雇佣军就更不用说了。大家也明白,占城开始的时候走出了一把力,可是打到后来,和越陈一样越发地吃力,于是便开始放起水来,越陈也装模作样地打得热闹,但是手里留了多少实力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参军总署还提出招募越陈“伪军。做为雇佣军的辅助作战力量。

了一会军事方面的话,刘浩然似乎心里另有要事,冯国用和刘基便识相地告辞。

过了半个时辰,李善长和汪广洋带着王侍尧和叶综温赶来了。

李善长和汪广洋是内阁一二号人物,主管大明政务全局和经济发展。但是两人在大川口异月新的快速发展下,已经开始不适应刘浩然手;模式。此二人是聪明人,知道自己一是老人,深得刘浩然信任,二是在文臣中威望甚高,还压得住阵脚,所以还留在内阁,但是要想出成绩,就必须重用受“新思想”熏陶的新人。王侍尧和叶涂温都是刘浩然一手提拔的心腹,算是“自己人”。重用他们一可以减轻自己治政吃力的压力,二可以向刘浩然表明一个态度。所以李善长和汪广洋听到侍卫传话,刘浩然有经济大事相商,所以前先就叫王侍尧、叶淡温跟在身边。

果不其然,刘浩然看到王侍尧和叶凉温,脸尖露出了一丝笑意,让李善长和汪广洋心里舒了一口气。

“是这样的,百室、朝宗,我有个新的想法,就是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大明的经济发展刘浩然开门见山地说道。他听完朱元璋的一些建议,深受启发,想到了一些新的思路。

“我想为我大明制定一个五年计划。即五年为一斤,阶段,中枢提出重点,以点带面,全力提高我大明的经济实力。”说罢,刘浩然便开始详细讲解起来。

刘浩然的想法是中枢内阁根据各省的情况和大明的整体经济实力,制定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在这五年时间里,官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设一大批大型工厂和企业,并以此为重点,建设外围配套中小型工厂。然后以这些工厂为基础,全面提高经济实力。

刘浩然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江南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工农商,农我们不去说了,各省只会发展。咱们就说说这工商,没有工就谈不上商,所以这工业就是基础,而钢铁等重工业又是这基础的基础

李善长和汪广洋一边听着一边点点头,江南的发展他们是深有体会。要不是雄厚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钢铁、军工等工业基础,大明怎么能如此迅速地打败元廷,进而将北元打得这么惨。但是这几年的情况很清楚地显示,光靠江南一地的基础是不够的,现在运输不方便,从安徽等地将军需运上去,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大了,要想让整斤小大明再如金汤。就必须在北方也发展几个工业基的。以此做为对北、对西作战的大后方。

“这是一项大工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好的,也不是拍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首先你们要摸清情况,各省的情况。矿产勘探研究所的情报。交通运转的情况等等都要心里有数。你们不要想着将来十几年二十年的事情,还要想着五十年一百年后的情况,不要只顾当前蛇头小小利。还有立足于长远

刘浩然说得有些口话燥,也不知道李善长、汪广洋、王侍尧、叶淡温四人听明白了没有,看到他们有些茫然的眼神,刘浩然便耐下心思。详细阐明自己的观念。

刘浩然对于经济发展方面的知识接触地不多,顶多是在那个信息大爆发时代听到的东西,外加一些什么社和资。刘浩然一直在想,到底实行怎么样的经济制度,不过朱元璋今日的一番话让他深有启发,在这斤小时代,又是自己说了算的国家,管它什么经济制度,实用就行。

于是刘浩然便想到了发展经济速度最快的方式“苏式高度集中计戈经济。”当年斯大林就是靠这一套东西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而新中国也是用这一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明现在是在崛起,但是刘浩然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一斤,无比强大的大明,这就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

于是刘浩然便决定,在国内先用“计划经济”把集中力量重工业和工业基础打扎实,有了本钱便可以大搞殖民地经济,到时便可以转为“资本主义”让大明进入快速发展的高速道。

“五年计戈你们要记住五个原则,一是分配合理,二是合理利用资源。三是配套完善,四是可持续发展。五是教育是一切的基础。”

刘浩然所说的分配合理就是要靠重点项目拉动地方经济,自然要在地域上进行照顾,但是也要考虑当地资源的问题,你不能因为北京地理优势就要在那里搞个钢铁厂,那里一没有铁矿二没有大煤矿,运输就是个大问题,所以要合理利用资源。配套完善就是工厂要建立在运输便利的基础上,有现有的直道或河道最好不过,如果实在没有就必须修路,所以钢铁厂不能因为合理利用资源就修在让。窝窝里,那样修路的钱都海了去了。可持续发展的确很超前,可是刘浩然却一直认为,中国本土的资源可以先慢点开发,只要把工业基础打下来就好,到时科技发展了,运输方便了,再从其他地方运资源过来消耗,要知道,到后世经济越发达的时代,科技是实力的一方面,资源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要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把大明本土资源全耗光了,那就没法玩了。

不过现在的工业听上去“邪乎”但是限于现在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也就那么回事,很多“大型”工厂顶多一个乡镇企业,对本土的资源不会产生掠夺性开采和使用,所以刘浩然必须提出这一点,为将来使用外来资源做好准备。

至于教育是一切的基础,刘浩然执政江南就开始喊了,工厂需要人才。商业也需要人才,农业更需要人才。没有教育怎么能行,所以高等教育、技能教育必须跟上来,而国民基础教育则是这两斤,基础。

完这些,刘浩然让李善长四人去好好考虑,毕竟光是理会这些东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且内阁制定五年计戈”前期摸底、草案制定都必须刘浩然进行指点,到时在具体的事务再具体地指点。

送走李善长等人后,内侍黄公公走来来禀报道:“陛下,娘娘、太子和皇子公主殿下都在怡人阁候着。”

刘浩然一拍额头,这才想起。今日是秦罗的生日,刘浩然早早定下设家宴为其祝寿,现在一家子都在那里候着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家宴

进怡人阁,皇后薛如云为首,皇贵妃秦罗、贵妃萧氏照月州耿氏、淑妃武氏依次坐在一桌,而皇子公主为太子刘焕章为首,围坐在另一桌。

刘浩然走进去时,众妃和诸皇子、公主都起身迎接,众人一通施礼。尤其是几个小孩子,叽叽喳喳的。显得格外热闹。

“都坐下吧”刘浩然笑呵呵地说道,他坐在上前,左首是薛如云,右首是今日的“寿星”秦罗,萧氏、耿氏、武氏依次排坐。七位皇子公主闹哄哄地了一阵,最后也在内侍的扶持下坐了下来。

刘浩然扫了一眼,发现皇子公主那一桌除了刘焕章恭恭敬敬地端坐那里,就连老大刘焕诚也没有个老实劲,一会去揪妹妹刘焕玉的辫子。一会去捏四弟、耿氏之子刘焕椅的鼻子,而老三,秦罗之子刘焕堪年纪不大,却和刘焕诚串通一气,一气欺负弟弟妹妹,不过他的目标却是薛如云之女刘焕诱,武氏之女刘焕嬉,两个人就像老鼠,把弟弟妹妹们揪得依依呀呀地乱叫。

年少老成的刘焕章不由恼怒两个弟弟的作为,狠狠地瞪了他们俩一眼。可是这两人丝毫不怕这个太子。依然我行我素,桌子底下的小动作搞得不亦乐乎。最后还是薛如云凤眼一皱,两人这才老实起来。

“既然是家宴,怎么胡蜜儿她们没来。”刘浩然突然开口道。

胡蜜儿自然是刘浩然在北京时那位枕边人,当时康茂才举荐的个位胡女都被刘浩然带回了南京,不过除了胡蜜儿,只有另一个叫贾绣儿的西域胡女被并册为嫔,其余八位胡女只是为才女,目前还上不了场面。

“陛下,秦妹妹请过奴们了。只是胡嫔妃身孕在身,贾嫔妃与她交好。在一旁照顾,所以妾身便让她们在院子里歇着。”薛如云低着头说道。

刘浩然笑了笑,他知道自己老婆薛如云的性格,虽然她努力做出贤良淑德的表率来,只是一个女子再大度也难以忍受别的女人分享自己的老公。秦罗、萧氏入宫比她还要早。薛如云也没有什么好嫉妒的,耿氏和武氏是迫于朝中文武大臣们的压力入宫的,薛如云心里就算有意见,表面上也发作不得。至于这个位胡女。薛如云就找到了借口了。哪里来的狐据妖女,那身段、那眉眼,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那怕是一个眼神。都是在勾引男人,这让薛如云如何能忍受。这些胡女都是西域各地精心挑选进贡入元廷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元帝的眼神,自然是美艳妩媚集于一身。

薛如云现在已经感觉到自己不再是以前如花年纪了,心底有了一丝危机感,看到刘浩然从北京带来这个位浑身上下都是水的狐媚女子,自然将其视为最大的敌人。因此不仅八位才人不受待见,就是胡蜜儿和贾绣儿也感受到薛如云的敌意,不得不低调做人。

“黄公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