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大国重工 >

第603部分

大国重工-第603部分

小说: 大国重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方面对欧盟调查团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徐振波亲自安排宴请欧洲客人,又请来了装备工业公司总经理冯啸辰作陪。宴席上,中方人员频频举杯,向欧洲客人表示诚挚的欢迎,冯啸辰还以自身的经历深情地回忆了中欧技术合作的点点滴滴,说得在场的欧洲人半数以上都受到了感染。

    “中国人这是什么意思?”

    趁着中方人员不注意,埃米琳低声地向博瓦德问道。他们此行是来兴师问罪的,中方却表现得如此热情和大度,这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你是怎么看的呢?”博瓦德没有回答埃米琳的问题,反而向她求证道。

    埃米琳说:“我认为,中国人肯定是在打感情牌,以便换取我们在后续的调查中对他们手下留情。你难道没有注意到,很多公司的人都已经被这位冯总经理感动了,未来在调查中,他们恐怕不会太过于为难这位总经理的。”

    “可是,海因茨尔始终是黑着脸的。”博瓦德带着几分嘲讽的口气说道。海因茨尔并没有和他们坐在同一桌,从他们这里看过去,可以发现海因茨尔的脸黑得很难看,与周围那些喝得很嗨的欧洲同行们恰成鲜明对比。

    “海因茨尔是这次调查的发起者,他肯定是不希望看到这个场面的。”

    “我想,未来他会更难受的。”

    “你是什么意思,博瓦德先生?”

    “埃米琳,你真的认为我们这一次能够找到中国人的破绽吗?从今天的宴会来看,我相信中国人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我们这一趟只能是扑一个空。我一直认为,中国人控制成本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即便是成本压不到470欧元的水平,至少也不会相差太多。他们完全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把这点差距掩盖掉。徐和冯在今天的表现,与其说是打感情牌,不如说是胜利者在提前炫耀他们的成功。”

    博瓦德用懒洋洋的口气向埃米琳说道。他实在是厌烦了和中国人打贸易战,这根本就不是一场能够打赢的战争。

    欧盟调查团在京城休息了两天,便启程前往各地的工厂开展调查了。为了加快调查进度,调查团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由中国商务部和装备公司的人员陪同,前往不同的风机生产企业。埃米琳和海因茨尔分在了同一个调查小组,他们前去考察的企业,正是林重风机公司。

    “欢迎欧洲同行莅临林重风机指导工作!”

    “合作共赢,共创低碳社会!”

    “中欧友谊万古长青!”

    众人走进林重风机的企业大门,迎面就看到了一长溜挂在厂区主干道上的横幅,这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东西了。为了让欧洲人能够看懂横幅的内容,厂方还非常贴心地在横幅的中文下面配上了英语,虽然有些译文看起来显得那么别扭,但其中包含的满满善意是谁都能够感觉得到的。

    “海因茨尔先生,你对此有何看法?”埃米琳指着那些横幅向海因茨尔问道。

    “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拙劣的表演。”海因茨尔黑着脸说。他在欧洲上飞机的时候,情绪极为亢奋,甚至直到在京城国际机场走下飞机舷梯的时候,脸都是红扑扑的。但在见到中国商务部官员那热情而轻松的表情之后,海因茨尔的脸就变黑了,一连几天都不曾缓过来。

    和博瓦德一样,海因茨尔也从中国官员的表现中感觉到了不祥之兆。对方敢于这样大张旗鼓地欢迎欧盟调查团,说明他们是有恃无恐的。欧盟在这件事情上耽误了太多的时间,估计中国人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此行要想查出一些蛛丝马迹,只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这次调查无法得出有利于欧洲的结论,那么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可以肆无忌惮地以极低价格倾销自己的风机产品。届时欧洲企业要么是举手投降,要么就是被迫与对方打价格战,最后流尽身上所有的血。

    至于说中国企业为什么不会因价格战而破产,海因茨尔心里像明镜一样。中国政府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从来都是不惜工本的,谁知道他们给这些企业提供了多少补贴。别看中国是个穷国,而欧盟各国的人均gdp几乎在中国的10倍以上,但要论政府扶持企业的力度,欧盟连中国的一成都做不到。

    当然,这只是欧盟近些年的情况。早年的欧盟还是颇有一些战略眼光和气魄的,为了支持空中客车的发展,欧盟前后砸进去几百亿欧元,这才使空客能够扛住波音的重压脱颖而出。这些年,欧洲在堕落,欧盟各国竞相比烂,那些东南欧、西南欧和北欧的国家,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只跳蚤,趴在欧盟身上以吸血为生。欧盟的资金都被挪去补贴这些国家的财政危机,哪里还有钱来支持产业发展。

    普迈与林重风机的竞争,与其说是企业间的竞争,还不如说是普迈这家几万人的企业在单挑一个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败局其实早就已经确定了,海因茨尔想逆天改命,最终的结局恐怕只能是被命运吞噬吧。

    心里存着这样的预感,再看林重风机挂出来的横幅,海因茨尔的感受可想而知。他甚至有一种找个梯子上去把那些横幅扯下来撕烂的冲动,当然他也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各位朋友,大家是想先到会议室去休息一下,还是直接到生产车间去看看呢?”

    林重方面负责接待调查团的副总经理李松客客气气地向众人询问道,他脸上的表情和徐振波、冯啸辰他们是一样的,在海因茨尔看来,就是两个字:欠揍。如果一定要凑成四个字,那就是实在欠揍。

    “我想,我们还是直接去车间吧。”

    不等其他人说话,海因茨尔抢先回答道。他倒不是担心林重会趁这点时间去做什么手脚,因为人家如果要做手脚,此前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做,不需要等到这个时候。他仅仅是不愿意再等待了,他急于要看到中国人是如何做的,同时在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那就是能够找出中国人的破绽,然后紧追不舍,彻底揭穿中国人的假面目。

    海因茨尔发了话,众人也懒得反驳,于是纷纷点头同意。李松从善如流,当即让身边的随从跑步到车间去通知,自己则带着一干欧洲人缓步跟在后面,向车间走去。

    “李先生,你们的厂房似乎是很新啊。”

    走在路上,一位来自于意大利的风机公司代表勒芬韦尔随口向李松问道。林重风机是林重集团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而林重集团则是由原先的林北重机在兼并了一批企业之后组建的集团公司。林重风机的这处厂区占地规模很大,大多数厂房看起来都非常新,从厂房旁边经过,甚至还能隐隐闻到一些油漆的味道,所以勒芬韦尔会有此一问。

    李松笑着回答道:“是的,我们过去半年时间里新建了四座大型的总装车间,至于那些辅助工序的小车间,就不值一提了。我们一会要去看的生产现场,就是在我们新建的车间里,这一座车间一年能够生产150兆瓦的风机。”

    “你是说,你们有四座同样的车间?”另一位来自于英国的风机企业代表雷丁问。

    李松摇摇头,说:“不,我们有六座这样的车间,其中四座是过去半年中新建的。另外,我们在中国国内的几家风电场旁边还建设了组装基地,这些基地的产能合计在每年500兆瓦以上。”

    勒芬韦尔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惊讶地问道:“这么说,你们公司至少拥有年产1400兆瓦风机的生产能力?”

    “目前是这样。”李松说。

    “可是,这么大的制造能力,你们能消化得了吗?”埃米琳也加入了谈话。年产1400兆瓦风机的产能,在欧洲也没有几家企业能够达到。普迈算是欧洲老牌的风机制造商之一,目前拥有的产能也不到1000兆瓦,而且还严重开工不足,每年的产量也就是6、700兆瓦的样子。林重风机在业界的地位远远不及普迈,却敢于形成1400兆瓦的产能,这算是一种盲目扩张的举动吗?

    李松微微一笑,说:“这算什么,我们还打算再建至少10个更大规模的车间呢,当然不是在这个厂区,而是在靠近风电场的地方。我们公司的中期规划,是到2015年之前形成4000兆瓦的生产能力。”

    疯了!

    这是所有的欧洲人同时产生的想法。2007年全年,全世界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也只有20000兆瓦,按照林重风机的规划,他们一家企业就要占据全球20%的份额,这难道不是疯了吗?如果这个规划能够实现,那么欧洲的风机企业就可以洗洗睡了,中国人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嗯嗯,这意思就是说没他们这些外国人啥事了。

第八百五十四章 白菜是如何炼成的() 
带着重重疑窦,一干欧洲人跟在李松的后面走进了生产车间。车间里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十几个巨大的风机机舱一字排开,每个机舱周围和内部都有工人在忙碌着,把各种配件安装进去。头顶上的行车往来穿梭,把一个个部件吊装到位。

    调查组里的欧洲人大多数都来自于风机制造企业,对于这样的场面并不陌生。像埃米琳这种欧盟官员,看到的自然只是现场的热闹,但其他人看的却是其中的门道。

    “你们用的是铸造机架!”

    在一台机舱前,雷丁敏锐地发现了工人们正在安装的机架上并没有焊接痕迹,而是铸造成型的,不由得大惊小怪地喊了起来。

    机架是风机上重要的结构件,用于连接齿轮箱、偏航轴承、偏航驱动等部件。机架的结构非常复杂,同时在工作中需要承受极大的载荷,加工难度很大。机架的成型一般有两种工艺,即铸造工艺和焊接工艺。前者是先制造一个模具,再把钢水浇铸到模具里,一次性地制造出整个机架。后者则是把机架分成几块分别制造,再用焊接方法拼成一个完整的机架。

    焊接工艺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模具,成型工艺比较简单,劣势则是焊接的工作量较大,而且焊缝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架的强度,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铸造工艺避免了焊接工艺的缺陷,唯一的问题就是制造模具的成本很大,如果生产批量小,就显得很不经济了。

    雷丁所在的公司,曾经研究过机架的铸造工艺,但终因模具成本问题而放弃了这项工艺,所以直到现在仍然是使用焊接工艺的。他深知这两种工艺的差别,所以在看到林重居然是使用铸造工艺时,便感到震惊了。

    李松在旁边解释说:“我们已经全面采用了铸造工艺。我们计算过,使用焊接工艺制造一个前机架,成本大约是22万人民币,合2。1万欧元。而改用铸造工艺,成本可以下降到14万人民币,也就是1。3万欧元。仅此一项,我们就能够把每千瓦风机的造价降低8欧元。”

    “可是,你们没有把模具的成本计算进去。”勒芬韦尔在旁边提醒道。他本人就是做技术的,对于生产成本有足够的了解。李松说的焊接机架成本,他觉得是比较合理的,虽然比欧洲企业的成本低一些,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铸造机架的成本能够低到1。3万欧元,这就超出他的常识范围了,他所在的公司曾经做过测算,结论是铸造机架的成本比焊接机架要高出30%以上,其中主要的部分就是模具成本的分摊。

    铸造工艺的成本,不外乎三部分:钢水、模具和劳动力。其中模具是一次性投入的,制作好一套模具后,可以反复地使用。如果不考虑模具的成本,仅仅计算钢水和劳动力成本,铸造机架是非常便宜的,比焊接机架的成本要低得多。但制作一套模具的成本是近百万欧元,如果一套模具能够生产100个机架,每个机架分摊的成本就达到近1万欧元,这样就根本没有成本优势了。

    李松刚才说林重风机用铸造工艺制造一个机架的成本是1。3万欧元,照勒芬韦尔的看法,这就是没有考虑到模具分摊的因素,否则,光模具分摊这一项就有1万欧元,其他的成本还怎么算呢?

    李松呵呵一笑,说:“勒芬韦尔先生,我们当然计算了模具成本的分摊。在我说的1。3万欧元中间,有2000欧元就属于模具的分摊。”

    “才2000欧元?”勒芬韦尔皱着眉头,“难道你们制造一套模具的成本才20万欧元吗?”

    “不,我们的模具成本是大约100万欧元。”李松道。

    “这就意味着,你们一套模具能够制造500个机架,你们需要这么大的产量吗?”勒芬韦尔脱口而出,说完他才想起来,李松此前向他们说起过,林重现在有每年1400兆瓦的产能,而且在几年内准备发展到4000兆瓦。如果这个目标是真实的,那么林重的确可以毫无心理压力地使用铸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