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大国重工 >

第266部分

大国重工-第266部分

小说: 大国重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让你高攀不起。

    相比之下,另外一些逗逼则天生就不知道志气为何物。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他们不是想着如何去学习,而是二话不说就扑上去跪舔,能够给别人当一条狗都觉得荣耀无比。为了向洋人交一张投名状,他们连“空气香甜”这种蹩脚的理由都能够编得出来,他也不怕洋人一巴掌糊过去:你特喵是说我们的空气里有芥子气的味道吗!

    “呵呵,不错不错,凌宇,我支持你的这种想法。”

    冯啸辰也理解了冯凌宇的意思,他笑呵呵地鼓励了弟弟一句,接着又对杨海帆说道:“海帆,看来咱们动作得加快了,哪怕为了咱们中国的小伙子能够在国外大大方方地交女朋友,也得赶紧让国家富强起来。”

    “奶奶说了,我们要在这里好好学习欧洲的先进技术,回去建设国家,让国家富强,我和凌宇都是这样想的。”冯林涛说道。

    “这种想法很好啊。100年前晚清政府派往欧洲的留学生也有这样的理想,他们是这样说的……”冯啸辰想了想,模仿着朗诵腔,念道: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这话说得太好了,简直都说到我心里去了。”冯林涛喃喃地说道,“哥,一会你把这段话抄给我,我要把它当成自己的座右铭。还有,这是谁说的?我们课本上怎么没有学过?”

    “这个嘛……我也记不清了,是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冯啸辰赶紧打着马虎眼。这其实是后世一部电视剧里的台词,不过挺煽情的,冯啸辰便记住了。回想起1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技术时候的情景,的确让人唏嘘。从晚清的留学生,到冯维仁、晏乐琴这些人,再到解放初留苏的那一批,还有今天的冯林涛、冯凌宇、杜晓迪等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地学习着外国的先进技术,只求富国强兵,奋然无悔。

    说话间,冯华家的别墅已经出现在视野中了,冯凌宇想起一事,连忙向冯啸辰说道:“哥,关于克林娜的事情,你可千万别跟奶奶和叔叔、婶子说,回去也别跟咱们爸妈说。其实我和她也就是普通朋友,我不可能把她带回中国去的。”

    冯啸辰笑道:“她如果愿意跟你去中国,至少我是会欢迎的。爸妈那边,我负责做工作好了。”

    冯凌宇脸红红的,支吾着不知道说啥好。冯啸辰能够有这样一个态度,让他颇有些意外,同时对于自己与那位克林娜的未来又多了几分想象。

    汽车在别墅门外停下,除了司机冯林涛之外,其余人都下了车。晏乐琴早就听到声音,从屋里迎了出来。见到冯啸辰,她满脸喜色,拉着冯啸辰的手招呼道:

    “啸辰,一路辛苦了吧!快进屋吧,奶奶给你炖了汤。”

    “谢谢奶奶。”冯啸辰应了一声,接着又把杨海帆也介绍给了晏乐琴。晏乐琴其实在南江已经见过杨海帆了,此时再次见面,也是颇为热情,一干人等说说笑笑地进了家门。

说几句,关于更新,关于写作计划() 
这几天有点忙:来了个亲戚,要陪;昨天去出版社交了合同,年内要出一本教材,试图写成一本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材,难度不小;今天又去某部委谈了个研究计划,预计要涉及十几个城市,是几千样本的一个社会调查,然后写研究报告,也是下半年的任务……累,想哭。

    说这些,主要是想解释一下断更的事情。有些时候,咬咬牙码6000字出来,也行,但会比较累。一两天拼一拼可以,但时间长了,岁数不饶人。

    《大国重工》这本书,写得比较慢,我是说书里的时间轴比较慢。目前写到1984年,距故事开始只有4年时间,已经写到近120万字了,照这个节奏写下去,完本估计能到500万字,需要写上两年的时间。

    橙子是个兼职写手,还有本职工作,白天要教书,晚上要……呃,那啥,反正是比较忙的。加上岁数也大了,不像年轻写手那样能够拼命。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从容一点为好,要考虑身体承受能力,要兼顾本职工作,还要有一些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尽量把书写好,所以不能争一时的更新量,这一点还请大家理解吧。

    ——————————————————

    这本书的取材,来自于80年代开始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历时30多年,成绩是一点一点显示出来的。甚至直到10年前,大家还在口诛笔伐,说中国缺乏创新,但似乎是突然之间,中国的重工业就显得很牛了,能够去非洲修铁路,能够帮英国修核电站,还有印度的整个国家电网……其实,这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前期的积累很漫长,也很艰难。这本书,就是想写这样一段历史。

    80年代的戏,可能会有些憋屈,技不如人的感觉。90年代开始发力,搞进口替代,去赚黑叔叔的钱。到新世纪,就开始灭日屠美了,会是一些很爽的情节。我想尽量地控制好节奏,避免把书写崩了。

    书里会有各种各样的故事,见仁见智吧,有些读者看到一个情节不爽就骂,实在没必要吧。

    刚看了一条新闻,这本书获得了2017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上榜共76项,其中网络文学10项,本书是其中之一,请允许橙子默默地装一个叉……

第三百七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 
冯啸辰他们到家之后不久,冯华和冯舒怡两口子也先后下班回到家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酒菜摆上桌,分配好碗筷,分宾主落座,冯家的欢迎晚宴便开始了。

    冯啸辰是家里的晚辈,冯家自然不需要有太隆重的仪式来欢迎他。杨海帆虽然算是和冯啸辰平辈的,但一来年龄更大一些,二来又是外人,冯家的长辈对他颇为客气,频频敬酒。杨海帆也一一回敬答谢,这其中的过程自不必细说了。

    酒过三巡,大家逐渐聊起了正事,冯啸辰向晏乐琴、冯华和冯舒怡介绍了自己打算搞工程机械的想法,以及港岛之行的收获。有关搞工程机械这件事,他在此前已经通过信函和电话和晏乐琴他们谈过了,此时只是再把细节介绍一遍而已。但港岛的事情是刚刚发生的,还没来得及向他们通报,此时说出来,几个长辈听了都是倍感惊奇。

    “帝国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水平肯定是很高的啊!”晏乐琴感慨道,“回头我去查一下这个张国栋发表的论文,看看他有哪些方面的建树。有这样一位专家给你们当总工程师,这件事可就有几分眉目了。”

    “这都是爷爷当年栽的树,现在让我们能够乘凉了。”冯啸辰说道。

    “你爷爷一贯都很关心别人,像这样的事情,过去他在德国的时候也做过不少的。他帮助过的一些人,后来对我和你三叔他们也都很照顾。”晏乐琴道。

    冯华对技术了解不多,倒是对投资的事情很感兴趣。他说道:“你们能够说服章九成给你们投资,这可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章九成这几年在港岛做得有声有色,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也小有名气了。有了他这1亿5000万港币,我也能够在欧洲市场上帮你们筹到一些资金,多的不敢说,一两千万美元应当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是这样,那可就太好了!”冯啸辰喜道。银行家从来都是嫌贫爱富的,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不喜欢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章九成答应给辰宇公司注资,相当于为辰宇公司的信用做了背书,其他的银行家也就有胆量投资了。相反,如果一家企业没有得到某家银行的青睐,其他的银行也不会考虑对它进行投资,因为它们会觉得这家企业是缺乏信用的。

    冯啸辰先请张国栋出任总工程师,然后去向章九成融资,相当于是用张国栋的信用做了抵押。当然,他在重装办的经历、辰宇轴承公司的成功,以及他即将成为沈荣儒弟子的身份,也都是他的信用的一部分,凭着这些,他便能够让章九成动心了。

    有了章九成的投资,再借助于冯华在欧洲金融市场上的人脉,又可以为冯啸辰融来更多的资金,这简直就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典型案例了。

    “有了章九成的1亿5000万港币,再加上三叔帮我融的一两千万美元,我差不多能够有4000万美元以上的资产。这笔钱相比欧美的工程机械巨头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但作为起家资本,倒也勉强够用了。”冯啸辰笑着说道。

    1984年,中国国内的美元官方汇率是100美元兑换232元人民币,4000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1亿元人民币,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不过,如果想建立一家达到一定规模的工程机械企业,1亿人民币的投资也的确只能算是勉强够用。

    “啸辰,4000万美元,可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你能把握得住吗?”晏乐琴有些担心地问道。

    冯啸辰笑道:“奶奶,我在重装办的时候,接触的企业最起码都是有几亿资产的,区区4000万美元,算不上什么了。”

    冯华摇摇头道:“你在重装办的那些经历,还远远不够。你过去说过你的工作性质,基本上只是在企业之间做一些协调,并不是真正管理一家企业。凭借这样的经验来管理一家几千万美元的企业,风险还是比较大的,这一点你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

    冯舒怡白了冯华一眼,不满地说道:“你说什么呢,我倒觉得啸辰管理一家大企业没有任何问题。你想想看,几年前啸辰第一次来德国的时候,啥都没有。可几年过去,他现在已经有两家资产达到几百万人民币的大企业了,你不觉得他天生就是一个杰出的商人吗?”

    冯华笑了起来,对冯啸辰说道:“你婶子说得对,啸辰,我和你奶奶也只是给你一些提醒罢了,你千万不要被我们的话给吓住了。其实,我这两年也一直都在关注中国市场,我认为,中国市场目前还是卖方市场,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只要你们能够生产出来,销售方面是没有太大难度的。这样的机会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所以我还是赞成你去冒这个险的。”

    冯啸辰笑着向晏乐琴问道:“奶奶,你呢,你是不是也赞成我冒这个险?”

    晏乐琴假意地板着脸,说道:“我不赞成又有什么办法?我已经老了,你叔叔和婶子说了算,他们俩都赞成你了,我反对有用吗?不过,啸辰,我可跟你说,你这家企业办起来之后,经营上的事情要多和你叔叔、婶子通通气,他们毕竟都是有市场经验的,能够给你一些指点。”

    “那是当然。”冯啸辰乖巧地应道。

    如果是在几年前,冯啸辰提出要借几千万美元去办个企业,晏乐琴、冯华等人是绝对不会支持的,更不可能帮他融资。但如今,有辰宇轴承公司的成功先例,晏乐琴他们对冯啸辰便多了几分信心。在过去几年中,冯啸辰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那与年龄很不相称的稳重,都让远在德国的奶奶、叔叔感到惊奇。

    冯啸辰不敢跟自己的父母商量这件事,因为高达几千万美元的投资,绝对会让他们吓得睡不着觉。而晏乐琴、冯华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就要强得多了,毕竟他们一直生活在德国,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他们嘴上提醒冯啸辰要注意风险,但心里早就替冯啸辰做过风险评估,知道这件事情还是比较有把握的。若非如此,冯华也不会去帮冯啸辰继续融资了。

    说罢风险的问题,冯华又说道:“啸辰,对于这家企业的经营战略,你是怎么考虑的,也一并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吧。”

    冯啸辰点点头道:“好的,三叔。我是这样想的,中国的大规模基础建设至少还要持续30年时间,工程机械的市场是非常庞大的。目前,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数规模比较小,产品也比较落后。国内的工程企业需要高性能的工程机械,但国内无法提供,要进口又受到外汇的限制,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我的打算是,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向国内市场提供性能和技术接近进口机械的产品,在价格上则介于现有的国产机械与进口机械之间,从而实现进口替代。我在港岛的时候,和张国栋谈过一些技术上的设想,他表示完全能够做到。只要我们能够有比较高的起点,国内大多数的同行就无法对我们构成威胁了。”

    “这个想法不错,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实现进口替代,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战略。这样一来,你就拥有竞争优势了,不必去与其他企业打价格战。”冯华赞道。

    冯舒怡道:“啸辰,回头你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