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68部分

九一之小作家-第68部分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雪用她的香肩挨着杨子建的肩膀,后座毕竟较窄,坐三个人,肩挨着肩是合法的,她笑盈盈道:“谢谢你,子建,我就知道你是站在我们蓝家这一边的。”

    杨子建耸耸肩道:“我永远站在伟人这一边,永远站在改革开放这一边。”

    蓝雪温柔凝视,眼波流转,娇小细嫩的玉手悄悄地移过去,手背触碰着杨子建露出的小臂肌肤,随着车子的移动而摩擦着,给杨子建一种绵软、弹性、香滑的感觉。

    杨子建渐渐脸上烫,口干舌燥,感觉这蓝雪变得越来越大胆了,不过,她似乎一直非常大胆,端庄的容貌下,有一颗敢于冒险、勇于追求的心。

    杨子建忍不住小声问道:“你的理想,真是的当一名老师?”

    蓝雪白了他一眼小声道:“当然啦,我妈妈一直跟我讲,女孩子要找一份稳定高尚的职业,嫁一个有理想有前途的丈夫,这样的人生才会幸福美满。”

    杨子建这才想到,这时代的老师职业确实是最受社会各界尊重的。

    蓝雪忽然凑过来,在他耳边柔声道:“而你就是我的那个情哥哥,我不会放过你的!”

    杨子建内心一荡,浮想翩翩起来。

    桑塔纳很快开出城区,在城郊宽阔的水泥路上行驶着。

    这次“金秋座谈会”放在建设局第二招待所,位于城郊七公里处,也叫秋谷庄园,这是由一片小别墅群组成的宾馆,建于山谷湖泊之间,非常清幽雅致。

    车子沿着闽江支流虎川溪溯流而上,渐渐的,道路两边老树蓊郁,苍然如荫,新木绽绿,挺然若耸。两边山坳透碧,宛若桃源仙境,时而山涧倾泻,哗啦之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而时河流潺潺,让人心中清凉安详,时而有三两啁啾在耳畔响起,山雀红红的喙儿,宛若一芽新葩。

    林间公路,山风轻拂,迎面不寒,葛藤飘扬,绿意盎然。

    蓝雪趁着车辆在山路中来回拐弯,不断挤向杨子建,手臂已经紧贴在他的腰间摩挲着。

    杨子建全身飘飘然,转头望着她的面容,她婴儿肥的面颊白皙细嫩,琼鼻洁白如玉,樱唇娇艳欲滴,目光狡黠中带着脉脉情意……杨子建呼吸不禁有些急促起来,眼角撇了崔老师一眼,却现这位诗人正看着窗外的美景出神,根本没注意这边生的事。

    杨子建心一横,右手从大腿上垂到臀边,然后很自然地与蓝雪的玉掌碰在一起,两只手掌,十根指头轻轻交错相握起来,享受着这份刺激的接触,这才觉得,女孩子的小手,真的柔若无骨,细嫩无比,有如一件艺术品。

    “唿”的一声,车子穿过峡谷,沿着河边行驶,车窗明亮,景色霍然开朗,岸芷汀兰,风光优美,空气清新,河水洁净清澈,让人都忍不住想下水畅游一番。

    蓝雪忽然非常向往地对杨子建道:“有空,我们一起到虎川水库游戏,那里的水滩很浅,风光很美,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这回崔老师听清楚了,回过神来,冷哼一声道:“今年暑假,好几个县的中学生去河里游泳玩水时溺死了,一中已经下通知,不允许学生去河里游泳!”

    杨子建和蓝雪被吓了一跳,握住的双手放了开来,但肩膀仍紧紧地挨着。

    1点5o分时,杨子建、蓝雪和崔攸老师抵达秋谷庄园。

    秋谷庄园非常有名,抗战时期,日寇侵占榕城,省府内迁到闽中南剑市,然后又被飞机轮番轰炸,只好把主要政府部门藏进秋谷的山谷绿林之中,因此那里还有许多土楼、防空洞,当然,现在都改造成了避暑的宾馆和景点,山谷中还搭建着各种秀美的吊脚楼。从秋谷庄园再向北走十公里,就是著名的虎川水库。

    秋谷庄园的主楼是一座二层龟状楼房,面积挺大,四周都是山谷和树木,一楼是接待厅,二楼是会议室,用餐放对面池塘边的钓鱼房内。

    一位漂亮的接待员小姐直接把他们引导到二楼的会议室,里面已经坐了三十多位作家和编辑。

    蓝雪和崔老师、杨子建挥手告别,熟门熟路地走向后面的招待室,这时她显得乖巧端庄,拿着笔记本和笔,真的像是采访和听讲一样。

    崔老师带着杨子建走到一位浓眉大眼、板寸头的青年编辑面前,介绍道:“子建,这位就是侨报的编辑瞳火,你的散文就是靠瞳火编辑推荐到海外的。瞳火,这是我的学生,杨子建。”

    杨子建当然认识这位编辑,瞳火是警官大学毕业,却最擅长经济评论,他连忙鞠躬道:“瞳火老师好,谢谢您采用我的宗教文化类的散文作品!”

第136章 新增海外专栏(求收藏推荐)() 
瞳火大约二十七八,眼睛凸出,异常明亮,日后会成为民间经济学家,他直接伸出手和杨子建紧紧相握道:“你就是杨子建,我们可是神交已久了!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当自强。你写的文化散文非常精彩,帮助侨报扩大了在海外的影响力!”

    杨子建握紧他的手道:“是我该谢您,已经有一位台胞和南塘镇联系,要捐建一座电影院。”

    瞳火哈哈笑道:“什么捐建电影院?这事我可是非常清楚的,人家是为了信仰,要保住妈祖的庙宇,不得不给南塘人盖个新电影院,好让天后宫腾出来放上神像。”

    杨子建只好跟着嘿嘿干笑。

    瞳火是一个直接爽快的人,他对杨子建很欣赏,建议道:“你在日报、青年报已经开了专栏,不过,我看你的作品一直非常稳定,如果你需要一个面对海外的小平台,可以在我这里开个专栏。”

    崔老师连忙反对道:“杨子建还是高中生,开三个专栏,恐怕会影响他的学习。”

    瞳火解释道:“侨报行量非常低,现在不到一千份,与其它报刊几乎没有重叠,因此,子建可以把投到南剑市外的作品,放在侨报再表一次,我这里对一稿多投并不计较。从某种意义上,侨报相当于一个桥梁,可以把子建的散文推荐到海外。像这一次,宝岛的《联合文学》就转载了杨子建的《天后宫与电影院》和《临水宫遐想》两篇,侨报也算起到一点促进作用。”

    杨子建连忙回应道:“我愿意,非常感谢!”

    至于专栏名称,瞳火还没想好,杨子建更是随便了。

    之后,崔老师又把杨子建介绍了晚报、建材报、电视报、环境报、税务报等十几个编辑,杨子建恭恭敬敬地寒暄道谢,并把他们的办公室电话、寻呼机和家庭电话给认真地抄录下来。

    这些编辑大多对杨子建只是礼貌性的热情,毕竟杨子建也就是在市里有些名气,后起之秀,没什么后台,还得看他们的脸色。

    但也有编辑非常傲慢,特别是晚报的副刊编辑昌晟,三十岁的眼镜男,高高在上,非常冷傲地对杨子建的作品进行挑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认为他的作品与时代脱节,离生活太远,完全没有前途,特别对传统儒学不屑一顾。

    偏偏杨子建是小子辈,还不能反驳,只有忍气吞生。

    崔老师倒是和昌晟聊得非常投机,大概他们都是现代主义诗人的缘故吧。

    之后,杨子建又接受了税务报、电视报两个编辑的冷言冷语。忍受完后,他就把所有编辑熟悉了一遍,完成了今天的任务,立即离开这个小报编辑圈子。

    时间早就过了两点,但主席台上仍空无一人,会议室前后挂着“欢迎省文联领导莅临南剑市采风指导”、“庆祝金秋寻根文学座谈会胜利召开”之类的横幅。

    市文联领导,编辑和作家代表仍在内部招待室喝茶会谈。杨子建没见到日报的言丛和箫鼓,以及青年报的楚女,他们大概留在里面负责接待吧。

    马秋远也不在会议室,根据蓝雪的“情报”,他已经被贾桂爷爷当成重要苗子培养了。说起来,贾桂爷爷一生就是以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出名的,马秋远善长描写自然和市井的儿童情趣,比较合他胃口,提携一下“接班人”也无可厚非。

    只是让杨子建有些尴尬。

    在场众人都知道,南剑市少年作家代表有两个,现在一个被放在内部招待室亲切接见,另一个放在会议室苦苦等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杨子建在文学道路上,遭遇次冷落了。

    环视四周,豪华的会议室里已经有五十多人了。

    因为会议还没开始,作家、编辑们分成了十几个圈子,五六个花甲老作家凑在一堆闲聊,六七个中年作家也在一堆讨论问题,青年作家就比较积极主动热情,他们包围在熟悉的编辑面前说好话,套近乎,也凑了七八堆人。

    不过,有几个人比较特殊,比如瞳火,几乎是一个人坐在右角落里看一本城市经济学的书籍,不喜欢或者是不屑于和别人交流。另外几个是家,因为很少在市内表作品,也比较孤立。

    杨子建转了一圈,只好又回到崔老师身边,听他们谈诗歌。

    大概2点2o分,四五名服务员才出现,开始在桌子上摆放茶杯,倒茶水。

    大家知道,座谈会要开始了,纷纷坐下来。

    很快的,穿着一中校服的蓝雪和穿着三中校服的马秋远,一高一矮一美一丑,两人从主席台右侧的门口走出来,仿佛仪仗队或者花童一样。

    蓝雪看到崔老师身边的杨子建,浅浅一笑走过来,坐在杨子建的身边。

    马秋远一脸兴奋激动,坐在他的老师姜文明的身边,小声的汇报着什么。

    侧门一阵喧哗传来,然后省文联的领导走了出来。

    一股威压迎面补来,全场起立,掌声雷动,包括杨子建、蓝雪、崔攸、马光远、昌晟等近六十位全市作家代表,望着省文联副主席贾桂、省作家副主席何韶春、南剑文联主席万冬、市作协主席李腾华等走了进来,后来自然跟着十几个大作家,纷纷按着牌号顺序坐在主席台上,包括箫鼓、言丛。

    奇怪的是,并没看到楚女。

    所谓座谈会,主要是大作家、大领导座谈,群众们倾听领会。偶尔民主一下,让下面举手表自己的看法。但在场这么多作家,每个人表作品的数量和级别,都过杨子建五六倍十几倍以上,包括马秋远,他表的作品就在两百多件,还出过散文集。

    因此,在场所有人都比杨子建更有资格言,杨子建这是最小的小字辈,只能乖乖地充当听众。

    好在杨子建心态已经调整过来,今天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认识、拜会各位编辑,这目的达到了。二是认识省里的大作家,这个似乎不大可能了。不过,他刚刚起步,随着他写的校园散文表,以及靠《燃犀奇谈》、《三重门》成名,自然会越来越受重视。

第137章 “逃课”垂钓() 
但无论如何,这次座谈会杨子建不怎么愉快。

    蓝雪心细,她看出杨子建的失落,用手肘轻轻碰了杨子建一下,悄声抚慰道:“会开完后,我们一起去爬秋谷的北陵,在山顶看日落吧!”

    杨子建心念一动,悄声道:“反正我们是小字辈,等贾爷爷讲完话,我们就去,但不是爬山,而是湖边钓鱼,怎么样?”

    “钓鱼?太闷了吧!”蓝雪皱着眉头,不怎么乐意。

    她还是想和杨子建手牵着手去北陵爬山,据说,男女情侣在登山运动的过程中,因为心跳加,更容易产生爱情。

    蓝雪相信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杨子建的,但杨子建明显只是受了她的魅力的吸引,并不是真的爱上她,否则就不会天天和汪滟晨跑,对她爱理不理的了。

    而且,她还有一些危机感——她哥哥蓝鸿提供了一堆杨子建“花心”的情报,除了汪滟这个公认的“女朋友”外,杨子建与高一学霸张瑾关系亲密,两人天天晚上一起学习,被传为“神雕侠侣”;杨子建和后桌钱丽经常交头接耳,和语文科代表张怡敏一起“打情骂俏”;甚至,蓝鸿还提供了一份准确资料,杨子建在家里居然还有一位童养媳!

    当然,蓝雪早慧早熟,智商远旁人一大截,从小有主见,有自己的判断,她把哥哥的调查材料进行逻辑分析后,除了汪滟有几分真实外,张瑾、钱丽、童养媳什么的,纯粹是牵强附会,毫无根据的流言蜚语,不足为信。

    杨子建钓鱼的念头一起,就像浮起的鱼漂一样,再也按不下去了,他在她耳边欢欣雀跃道:“秋谷钓鱼,可是人生一大乐事,这里的鲤鱼又肥又傻,只要抛杆,就没有落空的。”然后又道,“爬山太无聊了,我们一中宿舍就在山顶上,天天爬山还不够啊!”

    蓝雪一想也是,就点头答应了。

    主席台上,贾桂仍侃侃而谈“寻根文学”,他主要讲他的故乡莆田,祭祀妈祖林默让他印象深刻,他深情款款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